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子师生关系伦理的一体两面与教化逻辑
1
作者 许可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1,共10页
孟子对“尊师”要求严格,可以用“礼敬”一词概括孟子对“尊师”的重视,“礼敬”是外在之“礼”与内心之“敬”的统一。孟子也允许学生就老师言行中的道德问题坦率问疑并心平气和地认真解答,这便是“责善”。“礼敬”与“责善”之间的... 孟子对“尊师”要求严格,可以用“礼敬”一词概括孟子对“尊师”的重视,“礼敬”是外在之“礼”与内心之“敬”的统一。孟子也允许学生就老师言行中的道德问题坦率问疑并心平气和地认真解答,这便是“责善”。“礼敬”与“责善”之间的矛盾具有深刻的教育学意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教育独特的教化逻辑。教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根基所在,教化者“言传身教”,受教者“相观而善”,自然会就疑惑之处提问,而教化者也自然有“解惑”的责任。由此,孟子责善观具有一定的民主特色。但是对教师的“责善”必须建立在“礼敬”的前提之上,否则会使教化者时时处于道德暴力之下,而患“好为人师”。孟子“礼敬”与“责善”相统一的理念与教育实践,对于我们辩证认识和正确对待“尊师重教”与“师德师风”两个方面建设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关系伦理 尊师重教 师德师风 教化传统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