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立高校师德失范处理的正当程序——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程序文本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一苇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46,共7页
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具有排除司法审查的内部行为和准行政管理行为的两重性质,具有行政性特征,故在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程序中应当适用正当程序。通过理论推演,厘清了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程序中应适用的正当程序要素,并... 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具有排除司法审查的内部行为和准行政管理行为的两重性质,具有行政性特征,故在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程序中应当适用正当程序。通过理论推演,厘清了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程序中应适用的正当程序要素,并将其分为权力规范和权利保护两个维度的15个指标。通过解析教育部直属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程序文本,发现存在正当程序的基本要素不齐全,两维度的程序建构相比正当程序要求差距较大,程序文本公开不足,程序文本理性思考不足,程序性权利较少被承认和保障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从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双向平衡,实现合理基础之上的高效便民两个方面,构建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正当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高校 师德失范行为处理 正当程序 教育部直属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制度的问题、张力及其完善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一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67,共11页
大学自治是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制度得以建立的根本前提。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应当遵循正当程序,实现协同治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有现行法律依据,但责任追究存在同质化现象。借鉴经济法领域“主体—行为—责任”... 大学自治是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制度得以建立的根本前提。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应当遵循正当程序,实现协同治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有现行法律依据,但责任追究存在同质化现象。借鉴经济法领域“主体—行为—责任”的分析框架,设置要素指标对互联网曝光的公立高校师德失范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制度存在以下六方面的问题:高校是处理主体,但失范主体不限于高校教师;依据分散,对高校校规援引较少;情形分布不均,存在处理原因竞合现象;程序追求效率现象明显,有规则溯及既往案例;大多情节偏重,“重处理”的责任形式显著偏多;有“同案不同判”现象,对相对人权利保护关注不够。应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改的契机,从完善规范体系的系统性、加强治理主体的协同性、健全处理程序的正当性、保障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四个方面着手,推动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制度走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高校 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制度 实践问题 内在张力 完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