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高校师德失范行为惩戒的法治化构造
1
作者 王羿程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高校师德失范行为惩戒既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部分,更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命题。当前高校师德失范行为惩戒面临两个方面困境:一是制度层面的供给不足;二是在实施机制中存在参与通道不畅、教师权利的实效性救济困难等问题... 高校师德失范行为惩戒既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部分,更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命题。当前高校师德失范行为惩戒面临两个方面困境:一是制度层面的供给不足;二是在实施机制中存在参与通道不畅、教师权利的实效性救济困难等问题。应当明确,法治既是新时代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与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更是高校进行师德失范行为惩戒必须遵循的基本模式。通过法治化的建构路径,于静态维度准确界定惩戒的启动条件,划定惩戒的适用范围;于动态维度畅通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表达通道。进而,在实践维度强化高校自主化、专业化实施师德失范行为惩戒的能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格局下,有力推进高校教育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现代化 师德失范行为惩戒 制度困境 法治化建构 阶层化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法》修订背景下公立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识别与治理 被引量:5
2
作者 秦涛 余聪颖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13,共14页
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屡屡发生,高校相应调查处理存在诸多争议,师德失范行为的认定存在识别标准、治理程序和评判依据模糊等问题。在厘清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基础上,我国应遵循程序正义与比例原则,明确高校教师师德规范边界;建立... 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屡屡发生,高校相应调查处理存在诸多争议,师德失范行为的认定存在识别标准、治理程序和评判依据模糊等问题。在厘清公立高校教师法律地位基础上,我国应遵循程序正义与比例原则,明确高校教师师德规范边界;建立和完善以调查与听证为核心的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治理程序;基于主客观标准、初再犯情节以及后续行为三方面评估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过错程度,合理确定教师师德失范行为惩戒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高校 师德师风 师德失范行为 《教师法》 程序正义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德失范行为惩处权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姚荣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0,共10页
如何将师德失范行为惩处权的行使纳入法治轨道,实现师德惩处权的合法与正当行使,关乎教师权利的法律救济和保障。师德失范行为的本质是教师违反职业规范的行为,此类行为的基本特征是有损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专业尊严。师德失范行为... 如何将师德失范行为惩处权的行使纳入法治轨道,实现师德惩处权的合法与正当行使,关乎教师权利的法律救济和保障。师德失范行为的本质是教师违反职业规范的行为,此类行为的基本特征是有损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专业尊严。师德失范行为的惩处机制既包括从业禁止、撤销教师资格等行政处罚,也包括行政处分以及其他处理措施。相应地,教师违反职业规范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是多元的,既包括行政法律责任,也涉及民法乃至刑法上的责任。师德失范行为惩处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公权力,其法律规制应遵循法律保留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不当联结禁止原则、比例原则以及自主治理原则等公法基本原则。将师德失范行为的惩处权纳入法律规制,关键在于健全教师权利的法律救济制度,厘清司法审查介入师德失范行为治理争议案件的范围及其强度,保障教师作为公民以及教育专业人员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失范行为 教育专业人员 专业尊严 师德惩处 法律救济 教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高校师德失范处理的正当程序——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程序文本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一苇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46,共7页
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具有排除司法审查的内部行为和准行政管理行为的两重性质,具有行政性特征,故在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程序中应当适用正当程序。通过理论推演,厘清了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程序中应适用的正当程序要素,并... 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具有排除司法审查的内部行为和准行政管理行为的两重性质,具有行政性特征,故在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程序中应当适用正当程序。通过理论推演,厘清了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程序中应适用的正当程序要素,并将其分为权力规范和权利保护两个维度的15个指标。通过解析教育部直属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程序文本,发现存在正当程序的基本要素不齐全,两维度的程序建构相比正当程序要求差距较大,程序文本公开不足,程序文本理性思考不足,程序性权利较少被承认和保障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从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双向平衡,实现合理基础之上的高效便民两个方面,构建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正当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高校 师德失范行为处理 正当程序 教育部直属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视阈下我国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归因与治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炎轩 王珺瑶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06,共8页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焦点与难点问题,对其进行归因与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教师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所产生的职业压力,是引发教师师德失...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焦点与难点问题,对其进行归因与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教师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所产生的职业压力,是引发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学压力、考核压力、人际压力、社会压力可能会分别通过减少教师工作投入、剥夺教师主体认同、降低教师公平感知、弱化教师职业认同等相应路径和心理机制,引发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为减轻教师职业压力,预防和治理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应赋权增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考核体系,激励教师主体参与;营造公平氛围,和谐教师同事关系;提供社会支持,夯实教师职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失范行为 教师职业压力 教学压力 考核压力 人际压力 社会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德教育视域下我国中小学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归因与治理 被引量:8
6
作者 杨炎轩 叶婵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81,共10页
师德教育曾经是师德失范行为防治的唯一治理模式,后来演变为师德失范行为防治的治理模式之一,但其始终是师德失范行为防治的基本或首要治理模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师德教育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且往往沦为工具主义、理想主... 师德教育曾经是师德失范行为防治的唯一治理模式,后来演变为师德失范行为防治的治理模式之一,但其始终是师德失范行为防治的基本或首要治理模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师德教育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而且往往沦为工具主义、理想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温床”。工具主义、理想主义和形式主义师德教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会分别通过认知偏差机制、情绪无感机制、意志伪善机制导致教师师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基于此,为防治师德失范行为,提出建设学校伦理实体,将伦理道德决策纳入师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倡导参与式讨论与实践,将教师共情置于师德教育方法的中心;监测并调控学校伦理道德氛围,优化监督、问责、惩处的师德管理举措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失范行为 师德教育 认知偏差 情绪无感 学校伦理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制度的问题、张力及其完善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一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67,共11页
大学自治是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制度得以建立的根本前提。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应当遵循正当程序,实现协同治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有现行法律依据,但责任追究存在同质化现象。借鉴经济法领域“主体—行为—责任”... 大学自治是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制度得以建立的根本前提。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应当遵循正当程序,实现协同治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具有现行法律依据,但责任追究存在同质化现象。借鉴经济法领域“主体—行为—责任”的分析框架,设置要素指标对互联网曝光的公立高校师德失范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制度存在以下六方面的问题:高校是处理主体,但失范主体不限于高校教师;依据分散,对高校校规援引较少;情形分布不均,存在处理原因竞合现象;程序追求效率现象明显,有规则溯及既往案例;大多情节偏重,“重处理”的责任形式显著偏多;有“同案不同判”现象,对相对人权利保护关注不够。应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改的契机,从完善规范体系的系统性、加强治理主体的协同性、健全处理程序的正当性、保障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四个方面着手,推动公立高校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制度走向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高校 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制度 实践问题 内在张力 完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