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荷兰和瑞典的档案看十八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广州帆船贸易
被引量:
4
1
作者
范岱克(Paul A.Van Dyke)
丁峻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93-102,共10页
在荷兰和瑞典的档案馆内收藏有关十八世纪 5 0年代至 70年代广州帆船贸易的重要资料 。
关键词
荷兰
瑞典
档案史料
十八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广州
帆船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建与大帆船贸易时代的中拉交流
被引量:
2
2
作者
廖大珂
《南洋问题研究》
2001年第2期80-90,共11页
由于以漳州月港为起点,马尼拉为中点,阿卡普尔科为终点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路的开辟,福建在中国与拉丁美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桥梁作用。首先,大量的中国丝绸和瓷器通过福建输入拉美,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
由于以漳州月港为起点,马尼拉为中点,阿卡普尔科为终点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路的开辟,福建在中国与拉丁美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桥梁作用。首先,大量的中国丝绸和瓷器通过福建输入拉美,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而且促进了拉美经济的发展;同时,拉丁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次,天主教传教士沿着大帆船贸易航路来到福建,扩大了双方的宗教文化交流。第三,福建移民移居拉丁美洲,将中国文化传入拉丁美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福建
菲律宾
拉丁美洲
大
帆船贸易
商品
贸易
宗教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間早期的大帆船貿易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永錫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4年第3期75-97,共23页
一封建的西班牙殖民政策是以在經济上完全隔离它的殖民地为其特点的。西班牙国王力图通过这种政策以便在辽闊而分散的领土上保持独占的統治地位,并把殖民剝削的財富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西班牙宗主国政府禁止菲律宾同西班牙之間发生直接...
一封建的西班牙殖民政策是以在經济上完全隔离它的殖民地为其特点的。西班牙国王力图通过这种政策以便在辽闊而分散的领土上保持独占的統治地位,并把殖民剝削的財富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西班牙宗主国政府禁止菲律宾同西班牙之間发生直接的貿易关系,就是这种殖民政策的具体表现之一。另一方面,菲律宾在西班牙殖民帝国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菲律宾同外界世界的隔离。从地理大发現以来,由于葡萄牙人的反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班牙人
菲律宾人
大
帆船贸易
墨西哥
殖民者
宗主国
殖民地
中国商人
殖民政策
整批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兴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8,共9页
中拉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进入鼎盛期。随着它的发展,大量中国生丝与丝织品经由菲律宾运往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白银则通过墨西哥流入菲律宾,最后进入中国,形成了早期跨区域性的贸易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性的...
中拉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进入鼎盛期。随着它的发展,大量中国生丝与丝织品经由菲律宾运往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白银则通过墨西哥流入菲律宾,最后进入中国,形成了早期跨区域性的贸易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性的商品与货币流通。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漳州、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利马等地的发展,也加速了东西方的人口流动,增强了菲律宾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结构的多元性特征。同时,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华文化也得到了有效传播,推动了早期海外汉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拉丁美洲
西班牙
马尼拉大
帆船贸易
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六—十八世纪华侨在菲律宾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黄滋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13-22,共10页
一从什么时候起,菲律宾就有中国移民?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指出,华侨移居菲律宾,始于公元七世纪;另一些学者认为,菲律宾有中国移民,自明始。这后一种意见,谅来是因为有关此类记载,始见于明代史籍,并见于西班牙人在十六世...
一从什么时候起,菲律宾就有中国移民?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指出,华侨移居菲律宾,始于公元七世纪;另一些学者认为,菲律宾有中国移民,自明始。这后一种意见,谅来是因为有关此类记载,始见于明代史籍,并见于西班牙人在十六世纪征服菲律宾以后所著史籍的缘故。在正常情况下,中国的海外移民,是同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伴随的。因为商业来往的需要,中国商人滞留以致居留海外是合乎逻辑的;而且,限于航海技术,由于旅途的艰险,以及航海中的意外事故,也会导致少数人在海外或长期或短期的居留。中菲贸易,古已存在。在宋代史籍中,已有中国商人同菲律宾许多地方通商的明确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世纪
十六世纪
中国商人
中菲
贸易
海外移民
海外
贸易
大
帆船贸易
十七世纪
菲律宾华侨
七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荷兰和瑞典的档案看十八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广州帆船贸易
被引量:
4
1
作者
范岱克(Paul A.Van Dyke)
丁峻
机构
美国南加州大学历史系
天津轻工业学院外语系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文摘
在荷兰和瑞典的档案馆内收藏有关十八世纪 5 0年代至 70年代广州帆船贸易的重要资料 。
关键词
荷兰
瑞典
档案史料
十八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广州
帆船贸易
分类号
K249.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与大帆船贸易时代的中拉交流
被引量:
2
2
作者
廖大珂
出处
《南洋问题研究》
2001年第2期80-90,共11页
文摘
由于以漳州月港为起点,马尼拉为中点,阿卡普尔科为终点的中国——菲律宾——墨西哥的大帆船贸易航路的开辟,福建在中国与拉丁美洲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桥梁作用。首先,大量的中国丝绸和瓷器通过福建输入拉美,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而且促进了拉美经济的发展;同时,拉丁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次,天主教传教士沿着大帆船贸易航路来到福建,扩大了双方的宗教文化交流。第三,福建移民移居拉丁美洲,将中国文化传入拉丁美洲。
关键词
中国
福建
菲律宾
拉丁美洲
大
帆船贸易
商品
贸易
宗教文化交流
Keywords
Fujian
the Philippines
Latin-America
Great Galleon Trade
分类号
F752.9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間早期的大帆船貿易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永錫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4年第3期75-97,共23页
文摘
一封建的西班牙殖民政策是以在經济上完全隔离它的殖民地为其特点的。西班牙国王力图通过这种政策以便在辽闊而分散的领土上保持独占的統治地位,并把殖民剝削的財富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西班牙宗主国政府禁止菲律宾同西班牙之間发生直接的貿易关系,就是这种殖民政策的具体表现之一。另一方面,菲律宾在西班牙殖民帝国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菲律宾同外界世界的隔离。从地理大发現以来,由于葡萄牙人的反对。
关键词
西班牙人
菲律宾人
大
帆船贸易
墨西哥
殖民者
宗主国
殖民地
中国商人
殖民政策
整批交易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
被引量:
2
4
作者
李兴华
机构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18,共9页
基金
天津市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16—17世纪西班牙语原始文献的西班牙早期汉学史研究”(TJSLQN19-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拉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初进入鼎盛期。随着它的发展,大量中国生丝与丝织品经由菲律宾运往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白银则通过墨西哥流入菲律宾,最后进入中国,形成了早期跨区域性的贸易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性的商品与货币流通。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漳州、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利马等地的发展,也加速了东西方的人口流动,增强了菲律宾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结构的多元性特征。同时,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华文化也得到了有效传播,推动了早期海外汉学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
拉丁美洲
西班牙
马尼拉大
帆船贸易
丝绸之路
Keywords
China
Latin America
Spain
Manila Galleon trade
Silk Road
分类号
K133 [历史地理—世界史]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六—十八世纪华侨在菲律宾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被引量:
2
5
作者
黄滋生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13-22,共10页
文摘
一从什么时候起,菲律宾就有中国移民?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指出,华侨移居菲律宾,始于公元七世纪;另一些学者认为,菲律宾有中国移民,自明始。这后一种意见,谅来是因为有关此类记载,始见于明代史籍,并见于西班牙人在十六世纪征服菲律宾以后所著史籍的缘故。在正常情况下,中国的海外移民,是同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发展相伴随的。因为商业来往的需要,中国商人滞留以致居留海外是合乎逻辑的;而且,限于航海技术,由于旅途的艰险,以及航海中的意外事故,也会导致少数人在海外或长期或短期的居留。中菲贸易,古已存在。在宋代史籍中,已有中国商人同菲律宾许多地方通商的明确记载。
关键词
十八世纪
十六世纪
中国商人
中菲
贸易
海外移民
海外
贸易
大
帆船贸易
十七世纪
菲律宾华侨
七十年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荷兰和瑞典的档案看十八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广州帆船贸易
范岱克(Paul A.Van Dyke)
丁峻
《广东社会科学》
200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福建与大帆船贸易时代的中拉交流
廖大珂
《南洋问题研究》
200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菲律宾与墨西哥之間早期的大帆船貿易
李永錫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
李兴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十六—十八世纪华侨在菲律宾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黄滋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