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阿荣旗重点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疫苗干预后5年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米景川 韩勇 +4 位作者 林鸿鸣 李晓燕 塔娜 尉瑞平 范蒙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3-635,共3页
目的探讨对重点职业人群实施布鲁氏菌疫苗干预后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在2005年阿荣旗接种人用布鲁氏菌疫苗的2200例高危职业人群中,2010年10月回访调查1 772人,根据RBPT及SAT(WS269―2007)的结果结合既往病史和临床症状确诊布病病人22例... 目的探讨对重点职业人群实施布鲁氏菌疫苗干预后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在2005年阿荣旗接种人用布鲁氏菌疫苗的2200例高危职业人群中,2010年10月回访调查1 772人,根据RBPT及SAT(WS269―2007)的结果结合既往病史和临床症状确诊布病病人22例(其中最长潜伏期内发病9例),以此结果分析接种布鲁氏菌疫苗后5年的保护效果。结果 (1)实施布鲁氏菌疫苗干预后,阿荣旗布病报告病例数呈明显的下降,2006年较2005年下降了84.17%,发病率由347.32/10万下降至54.45/10万,显示疫苗干预有明显效果。(2)疫苗干预5年后回访调查重点职业人群布病的总发病率仅为0.73%,远低于呼伦贝尔市重点人群的平均发病率水平。结论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对人群具有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疫苗 干预 免疫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疫苗株S2全基因组测序及牛羊布鲁氏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红梅 冯陈晨 +2 位作者 岳建伟 呼和巴特尔 王文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为了了解布鲁氏菌S2疫苗株全基因组结构及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对布鲁氏菌疫苗株S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与GenBank公布的6株牛羊布鲁氏菌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与结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S2基因组大小为3 331 982bp,预测基因有... 目的为了了解布鲁氏菌S2疫苗株全基因组结构及分子生物学功能。方法对布鲁氏菌疫苗株S2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与GenBank公布的6株牛羊布鲁氏菌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结果与结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S2基因组大小为3 331 982bp,预测基因有3 243个,GC含量为57.23%。S2预测基因中大多数基因功能主要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氨基酸转运和膜转运有关。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S2有20个特有基因。另外S2与GenBank公布的S2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有19个差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疫S2疫苗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布鲁氏菌疫苗(S2株)口服免疫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薛萍 宗曼合 +2 位作者 郑永波 杨小虎 杨程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6期77-80,共4页
为了解羊只布鲁氏菌疫苗(S2株)口服免疫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在甘肃省平凉市2个乡镇,各选1个行政村,选择散养户饲养的264只羊作为试验羊,进行小范围的布鲁氏菌S2株活疫苗口服免疫试验,其中3月龄以上羊只(包括怀孕母羊)每只口服活菌100... 为了解羊只布鲁氏菌疫苗(S2株)口服免疫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在甘肃省平凉市2个乡镇,各选1个行政村,选择散养户饲养的264只羊作为试验羊,进行小范围的布鲁氏菌S2株活疫苗口服免疫试验,其中3月龄以上羊只(包括怀孕母羊)每只口服活菌100×2亿,3月龄以下羊每只口服活菌100亿。分别在免疫后的30、60、180、210 d,采集试验羊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RBT)+试管凝集联合试验(SA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羊只免疫后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口服免疫30 d后,试验羊只2种检测方法检测的免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3%和53.8%,不同时间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P>0.05)。结果表明,布鲁氏菌S2株活疫苗按照试验剂量免疫安全有效,适用于所有月龄羊只以及怀孕母羊的整群免疫,可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疫苗(S2株) 免疫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羊布鲁氏菌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钟映梅 金玉亮 +4 位作者 郭永丽 张君 苏景 汪淼 孙刚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9年第5期13-15,共3页
通过对免疫布鲁氏菌疫苗的牛羊开展抗体检测,掌握布鲁氏菌疫苗免疫抗体变化规律,为制定牛羊布鲁氏菌病合理的免疫监测方案提供技术参考。试验选取布病阴性的牛开展S2和A19疫苗的免疫试验,免疫后第15、30、45天采血,分离血清。选取布病... 通过对免疫布鲁氏菌疫苗的牛羊开展抗体检测,掌握布鲁氏菌疫苗免疫抗体变化规律,为制定牛羊布鲁氏菌病合理的免疫监测方案提供技术参考。试验选取布病阴性的牛开展S2和A19疫苗的免疫试验,免疫后第15、30、45天采血,分离血清。选取布病阴性的羊开展S2疫苗免疫,在免疫后第7、15、30、45、135天采血分离血清。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方法检测布鲁氏菌病抗体。此外,对使用S2疫苗免疫的6个试点县牛羊开展免疫抗体检测,并应用RBPT方法和c ELISA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疫苗 抗体消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布鲁氏菌S2疫苗免疫奶山羊后血清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5
作者 张雅婷 陈兰 +5 位作者 陈昕迪 王腾宇 曹天宇 于宇 孟宪然 王文龙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试验旨在探索口服不同剂量布鲁氏菌S2疫苗进行免疫后奶山羊血清抗体消长规律,试将26只5月龄奶山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只羊。一倍剂量组、二倍剂量组口服10^(10)、2.0×10^(10) CFU布鲁氏菌S2疫苗,并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第3、5、7... 试验旨在探索口服不同剂量布鲁氏菌S2疫苗进行免疫后奶山羊血清抗体消长规律,试将26只5月龄奶山羊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只羊。一倍剂量组、二倍剂量组口服10^(10)、2.0×10^(10) CFU布鲁氏菌S2疫苗,并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第3、5、7、15、21、30、60、90、120、150、180、210、240天采血,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监测奶山羊血清抗体阳性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羊口服一倍剂量S2疫苗免疫后第7天开始产生抗体;第21天时RBPT、SAT、iELISA测得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分别为84.6%、84.6%、92.3%;免疫后第90天时大部分试验羊抗体转阴,RBPT、SAT和iELISA测得抗体阳性率均为23.1%;免疫第210天后3种检测方法测定抗体结果均为阴性。试验羊口服二倍剂量S2疫苗免疫后第5天开始产生抗体;免疫后第15天,SAT、iELISA测得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92.3%),免疫后第21天,RBPT测得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92.3%);免疫后第30天时抗体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免疫后第90天时,大部分试验羊抗体转阴,RBPT、SAT和iELISA测得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4%、15.4%、23.1%;免疫后第180天时,3种检测方法测定抗体结果均为阴性。研究表明,布鲁氏菌S2疫苗免疫后能可使奶山羊较快产生抗体且抗体能够维持半年,口服一倍剂量和二倍剂量得到的免疫效果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奶山羊 布鲁氏菌S2疫苗 抗体消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布鲁氏菌活疫苗A19株免疫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静 周峰 +8 位作者 彭程 胥元鹏 王子坚 聂龙祁 张建春 热孜婉 南金鱼 陈学生 王新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139,共3页
为通过骆驼布鲁氏菌A19株疫苗免疫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免疫方案,选择布鲁氏菌抗体检测阴性骆驼60头,按照不同剂量、不同年龄分4组颈部皮下注射免疫,并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免疫抗体。结果显示,1~3岁骆驼标准剂量(6×10^(10)CFU/头... 为通过骆驼布鲁氏菌A19株疫苗免疫试验筛选出适宜的免疫方案,选择布鲁氏菌抗体检测阴性骆驼60头,按照不同剂量、不同年龄分4组颈部皮下注射免疫,并于免疫后不同时间采样检测免疫抗体。结果显示,1~3岁骆驼标准剂量(6×10^(10)CFU/头)免疫后23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100%,至免疫12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0;1~3岁骆驼减低剂量(1×10^(9)CFU/头)免疫23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94.1%,至免疫6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为0。3~12月龄骆驼标准剂量免疫38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50%,免疫6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0。3~12月龄骆驼减低剂量免疫38 d,免疫抗体阳性率为16.7%,免疫6个月,免疫抗体阳性率为0。结果表明,1~3岁骆驼使用布氏菌活疫苗(A19株)标准剂量(6×10^(10)CFU/头)皮下注射免疫,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 布鲁氏菌疫苗A19株 免疫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A19-△VirB12疫苗接种犊牛的免疫抗体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家瑞 剡文亮 +6 位作者 易新萍 马晓菁 叶锋 宋洁 李岩 张力 张旭 《中国奶牛》 2024年第4期28-31,共4页
为了解不同剂量的布鲁氏菌A19-△VirB12疫苗采用不同接种方式免疫犊牛的抗体变化,使用不同剂量的布鲁氏菌A19-△VirB12疫苗采用点眼和皮下接种两种方式免疫3~6月龄母犊牛,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采集于犊牛免疫各时段的血清中抗体变化... 为了解不同剂量的布鲁氏菌A19-△VirB12疫苗采用不同接种方式免疫犊牛的抗体变化,使用不同剂量的布鲁氏菌A19-△VirB12疫苗采用点眼和皮下接种两种方式免疫3~6月龄母犊牛,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采集于犊牛免疫各时段的血清中抗体变化。结果表明,首次试验中在免疫24周除点眼10亿组和皮下接种50亿组外的其他免疫组均能检出SAT阳性结果。第二次试验中皮下免疫50亿组在免疫3周的SAT检测阳性率达到84.21%,在免疫25周之后的SAT检测均为阴性;两个点眼免疫组在免疫12周初次检出持续抗体阳性,至免疫52周抗体阳性率为4.54%~9.09%。可以得出,布鲁氏菌A19-△VirB12疫苗大剂量免疫犊牛后可能会干扰后期布病检疫结果的判定,A19-△VirB12疫苗50亿CFU/mL皮下免疫犊牛后具有免疫原性较好和抗体转阴时间较早的优势。点眼免疫组检出抗体时间晚,现缺乏针对前期该疫苗细胞免疫指标的检测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A19-△VirB12疫苗 阳性率 抗体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A19和A19-△VirB12疫苗接种犊牛的免疫抗体变化比较
8
作者 张家瑞 剡文亮 +5 位作者 易新萍 马晓菁 宋洁 李岩 张力 张旭 《中国奶牛》 2024年第11期37-41,共5页
为了解犊牛采用WOAH推荐的A19疫苗的免疫方式接种不同剂量的A19疫苗和A19-△VirB12疫苗的抗体变化,应用不同剂量的布鲁氏菌A19疫苗和A19-△VirB12疫苗采用WOAH推荐的黏膜免疫和皮下接种两种免疫方式接种3~6月龄母犊牛,采用试管凝集试验(... 为了解犊牛采用WOAH推荐的A19疫苗的免疫方式接种不同剂量的A19疫苗和A19-△VirB12疫苗的抗体变化,应用不同剂量的布鲁氏菌A19疫苗和A19-△VirB12疫苗采用WOAH推荐的黏膜免疫和皮下接种两种免疫方式接种3~6月龄母犊牛,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采集于犊牛免疫各时段的血清中抗体变化。结果显示,试验一中犊牛皮下接种常规剂量A19疫苗和A19-△VirB12疫苗在免疫2周均会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在免疫24周两组仍有5%~15%的血清抗体效价维持在1:200以上。试验二中采用1/10常规剂量的A19疫苗和A19-△VirB12疫苗通过黏膜和皮下免疫犊牛,各组在免疫15周均出现较高水平的抗体效价,在免疫30周,两个皮下免疫组仍有11.76%的血清抗体效价维持在1:20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犊牛皮下接种常规剂量A19-△VirB12疫苗与接种常规剂量A19疫苗产生的抗体效价水平相当。犊牛黏膜免疫和皮下免疫1/10剂量的A19-△VirB12疫苗与同一方法接种同一剂量A19疫苗产生的抗体效价水平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A19疫苗 布鲁氏菌A19-△VirB12疫苗 抗体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犊牛布鲁氏菌病疫苗首免时间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庆 李怡 +2 位作者 林为民 侯宇成 史文军 《中国奶牛》 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犊牛布鲁氏菌病活疫苗(A19株)的首免时间,了解其体液免疫应答抗体消长规律,以期制定本地区布鲁氏菌病活疫苗免疫程序。选择新疆10个规模奶牛场(成年奶牛700头以上)的1~12日龄试验犊牛1306头,不间断试验至12月龄;观察疫苗免... 本文旨在探讨犊牛布鲁氏菌病活疫苗(A19株)的首免时间,了解其体液免疫应答抗体消长规律,以期制定本地区布鲁氏菌病活疫苗免疫程序。选择新疆10个规模奶牛场(成年奶牛700头以上)的1~12日龄试验犊牛1306头,不间断试验至12月龄;观察疫苗免疫前后牛的健康状况、实际操作中主要免疫牛群的集中度,并监测免疫前犊牛母源抗体消长及不同月龄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并结合多年临床操作实践(便于工作操作而主要选择的免疫时间点、环境气候)及性器官成熟期前、产犊时间、犊牛数量、人员安排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免疫后犊牛是安全的;免疫前犊牛母源抗体在5月龄时已近为零,3~5月龄免疫的牛体液免疫应答更强。因此建议布鲁氏菌病活疫苗(A19株)犊牛首免时间选择在3~5月龄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布鲁氏菌疫苗 安全 体液免疫 首免时间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S2、M5及A19疫苗免疫羊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晶晶 吴锦艳 +7 位作者 曹小安 陈妍 尹双辉 周建华 兰喜 李学瑞 刘永生 尚佑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7-292,共6页
为评价不同商品化布鲁氏菌疫苗对小尾寒羊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及疫苗免疫效果,本研究选取3月龄~6月龄的羔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布鲁氏菌疫苗S2口服组(70只)、A19皮下注射组(30只)、M5皮下注射组(70只)、M5口服组(70只)和对照组(30只),并... 为评价不同商品化布鲁氏菌疫苗对小尾寒羊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及疫苗免疫效果,本研究选取3月龄~6月龄的羔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布鲁氏菌疫苗S2口服组(70只)、A19皮下注射组(30只)、M5皮下注射组(70只)、M5口服组(70只)和对照组(30只),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段羊血清中IgM和IgG抗体的消长规律,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ELISA方法检测疫苗免疫后不同时间段羊血清中抗体转阳率和抗体持续期的变化趋势,统计分析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显示,免疫前,所有实验羊均未检测到抗体,不同疫苗免疫后羊产生的IgM抗体水平最高的是A19皮下注射组,最低的是M5口服组,在免疫7 d^14 d内4组实验组羊的IgM抗体水平均达到峰值,其抗体持续时间在45 d^60 d。不同疫苗免疫后羊产生IgG抗体水平最高的是M5皮下注射组,最低的是M5口服组,在免疫7 d^28 d内4组实验组羊的IgG抗体水平均达到峰值,其抗体持续时间在60 d以上。M5皮下注射组、A19皮下注射组、M5口服组和S2口服组羊在免疫7 d^14 d内抗体转阳率均达到最大值:采用RBPT方法检测抗体转阳率分别为67%、56%、41%和45%,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抗体转阳率分别为71%、56%、37%和38%,其抗体水平持续时间约为150 d。抗体水平结果表明,A19疫苗可以用于羊布鲁氏菌病的免疫,M5疫苗皮下注射免疫羊的效果最好,口服S2的疫苗免疫效果要优于口服M5疫苗。本研究为制定羊布鲁氏菌病合理的疫苗免疫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绵羊 布鲁氏菌疫苗 抗体消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弱毒活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的排菌程度及免疫反应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苗苗 徐磊 +6 位作者 王楠 张贺 张金亚 曹如周 郭志刚 杨宏军 毛开荣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共5页
为探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后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及疫苗体外排菌方面的影响,将80头10~12月龄的奶牛平均分为四组,通过眼部滴注(A组)、口腔喷注(B组)、阴道灌注(C组)三种黏膜免疫途径对奶牛接种布鲁氏菌病弱毒活... 为探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经不同黏膜途径免疫奶牛后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及疫苗体外排菌方面的影响,将80头10~12月龄的奶牛平均分为四组,通过眼部滴注(A组)、口腔喷注(B组)、阴道灌注(C组)三种黏膜免疫途径对奶牛接种布鲁氏菌病弱毒活疫苗(A19株),并与皮下注射免疫组(D组)进行比较,测定了免疫后7 d内黏膜免疫组的排菌情况,18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抗体效价和60 d内四组免疫奶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分泌(IFN-γ、IL-2和IL-4)水平。结果显示:黏膜免疫组在免疫后5 d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排菌,以免疫后1 d内排菌量为最高,并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排菌量最低;各组奶牛在免疫后20 d时MSAT测定抗体效价平均值均上升至最高,之后持续下降,黏膜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显著低于注射免疫组,且在黏膜免疫组中阴道灌注组的抗体水平最高;A组和B组奶牛在免疫后120 d RBT检测无阳性,C组在免疫后150 d RBT检测无阳性,D组在免疫后180 d RBT检测阳性率35%;B组、C组在免疫后7 d,A组、D组在免疫后20 d IFN-γ分泌量达到最高值,各组IL-2和IL-4分泌量未见明显变化,黏膜免疫组中阴道免疫组的IFN-γ分泌量为最高,仅次于注射免疫。结果表明,阴道灌注是一种较优的奶牛布鲁氏菌病黏膜免疫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疫苗 黏膜免疫 排菌 抗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温敏凝胶活疫苗(S2株)对羊不同黏膜途径免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燕 颜成旭 +5 位作者 米吉提·莫合他尔汗 贺笋 何传雨 赵海龙 沈国顺 毛开荣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6-650,共5页
为了研究布鲁氏菌病温敏凝胶疫苗对羊不同黏膜途径免疫的效果,本研究采用冷溶法制备了用于黏膜免疫的布鲁氏菌病温敏凝胶活疫苗(S2株),将该疫苗以不同黏膜免疫途径(阴道灌注、点眼)、注射免疫途径免疫绵羊,同时以常规S2疫苗作为对照,无... 为了研究布鲁氏菌病温敏凝胶疫苗对羊不同黏膜途径免疫的效果,本研究采用冷溶法制备了用于黏膜免疫的布鲁氏菌病温敏凝胶活疫苗(S2株),将该疫苗以不同黏膜免疫途径(阴道灌注、点眼)、注射免疫途径免疫绵羊,同时以常规S2疫苗作为对照,无菌采集绵羊的免疫部位拭子后培养,通过菌落计数方法计算黏膜免疫部位排菌数,结果显示:凝胶疫苗免疫部位从免疫后第30 min开始停止排菌,常规疫苗的排菌持续到免疫后第2 d。免疫后采集各时间点绵羊血血清,采用微量试管凝集试验(MSAT)和攻菌保护试验分别测定不同免疫途径(阴道灌注、点眼、注射)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和保护效果的差异,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黏膜免疫后45 d左右抗体即降至1.50或以下,黏膜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注射免疫产生的抗体,且两种黏膜免疫下降速度均比注射免疫的快;攻菌后的免疫保护结果显示,在对照组出菌指数为4.76情况下,免疫组的单位保护(对照出菌指数-免疫出菌指数)分别达到2.19、2.42、2.78,表明3种免疫方式均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其中阴道灌注的单位保护高于点眼,与注射免疫组更接近。以上结果表明:与常规疫苗相比,温敏凝胶疫苗可有效提升疫苗的安全性。相比点眼免疫,阴道灌注的免疫保护效果更好、安全性更好,虽然点眼抗体反应更弱、持续时间更短,但与阴道灌注相比,对诊断的干扰差异不大。综合以上结果表明,两种黏膜免疫方式中,阴道灌注是较理想的黏膜免疫方式,但黏膜免疫抗体持续时间短于注射免疫。因此,采用布鲁氏菌病温敏凝胶疫苗进行黏膜免疫更有利于鉴别诊断,同时也为新型布鲁氏菌病疫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温敏凝胶疫苗 黏膜免疫 排菌 免疫抗体 单位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布鲁氏菌病活疫苗生产环节生物安全风险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0
13
作者 秦玉明 冯宇 +5 位作者 蒋卉 彭小薇 许冠龙 朱良全 范学政 丁家波 《中国兽药杂志》 2021年第6期67-72,共6页
布鲁氏菌病(布病)活疫苗是世界各国防控布病的重要生物资源,我国目前主要生产和应用的布病活疫苗为S2株、M5株和A19株。生物安全是布病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环节,随着兽药GMP(2020年版)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布病活疫苗的... 布鲁氏菌病(布病)活疫苗是世界各国防控布病的重要生物资源,我国目前主要生产和应用的布病活疫苗为S2株、M5株和A19株。生物安全是布病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环节,随着兽药GMP(2020年版)的实施,进一步规范布病活疫苗的生产与检验,防控生产环节中的生物安全风险,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布病活疫苗生产检验、设施维修维护、生产人员个人防护等环节的生物安全风险点进行分析,对布病活疫苗生产线提出改进建议,为相关企业动物布病活疫苗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 兽药GMP 生物安全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野毒株A544与疫苗株104M的差异蛋白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海艳 赵治国 +7 位作者 赵林立 刘佳 任彩霞 敖威华 马彩霞 李刚 郭文秀 陈宇飞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5期101-105,共5页
为给布鲁氏菌病自然感染与疫苗免疫鉴别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以野毒株A544和疫苗株104M的菌体蛋白为研究对象,以双向电泳技术为分离手段,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为检测手段,利用生物学信息解析所得... 为给布鲁氏菌病自然感染与疫苗免疫鉴别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以野毒株A544和疫苗株104M的菌体蛋白为研究对象,以双向电泳技术为分离手段,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为检测手段,利用生物学信息解析所得实验结果。双向电泳结果分析显示,野毒株A544和疫苗株104M之间约有20个差异蛋白点,经质谱成功鉴定了9种蛋白。通过蛋白数据库检索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参与了一些代谢调节等生物过程,其中有6个蛋白点在野毒株A544上高表达,3个蛋白点在疫苗株104M上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野毒株A544 布鲁氏菌疫苗株104M 差异蛋白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新型疫苗的构建表达和免疫原性检测研究
15
作者 李向阳 王学理 +4 位作者 刘凯 霍晓伟 武迎红 张显华 张嘉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5期13483-13485,13491,共4页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新型疫苗的构建表达和免疫原性检测。[方法]该研究所选的L7/L12核蛋白为公认的T细胞保护性抗原。它具有高度的保守性。通过试验,验证17.3 kDa蛋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对翻译起始因子3蛋白进行抗原预测。[结果]从...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新型疫苗的构建表达和免疫原性检测。[方法]该研究所选的L7/L12核蛋白为公认的T细胞保护性抗原。它具有高度的保守性。通过试验,验证17.3 kDa蛋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对翻译起始因子3蛋白进行抗原预测。[结果]从布鲁氏菌中提取其全基因组DNA,测序正确后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经诱导表达出相应的重组蛋白,WB鉴定后纯化待用;同时,编码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将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后经WB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将重组蛋白混合弗氏佐剂免疫动物,同时DNA疫苗以PUMVC1-mGM-CSF重组质粒为佐剂(各100μg/只)肌肉免疫动物;每15 d免疫1次,加强免疫3次后检测免疫应答指标,并且进行组间比较。采取ELISA法检测到较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WB也证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结论]该研究成功构建了布鲁氏菌基因工程疫苗,在国内尚属首次。利用流式细胞仪的分型技术和ELISPOT法评价布鲁氏菌疫苗的细胞免疫指标,将促进我国兽用疫苗及相关产品的实验室质控标准方法的建立和发展,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新型疫苗 表达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免疫绵羊试验
16
作者 何彦春 魏玉明 +10 位作者 哈利 韩庆彦 李旭蓉 李珊 王东辉 赵福堂 胡永彪 韦志翔 李辉 李学虎 康磊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10期72-74,共3页
为掌握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免疫后的绵羊抗体水平、消长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选择育肥羊和怀孕母羊各100只,分别用皮下注射免疫和点眼免疫法,开展了3个月的跟踪观察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对育肥羊注... 为掌握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免疫后的绵羊抗体水平、消长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选择育肥羊和怀孕母羊各100只,分别用皮下注射免疫和点眼免疫法,开展了3个月的跟踪观察和定期检测。结果表明: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对育肥羊注射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100.0%,90 d降至22.7%;点眼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85.4%,90 d日降至0;个别3月龄以下育肥羊对注射免疫和点眼免疫均会发生一定程度不良反应,甚至死亡。活疫苗(M5-90株)对怀孕母羊皮下注射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100%,90 d降至14%;点眼免疫后15 d的平板凝集抗体转阳率达95.9%,90 d降至6.4%;注射免疫和点眼免疫均能造成一定比例的母羊流产和其他不良反应。因此,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不宜用于3月龄以下羔羊和怀孕母羊的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90株) 免疫 绵羊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野毒株A544和疫苗株104M差异蛋白的表达及抗体制备
17
作者 王海艳 赵林立 +6 位作者 赵治国 郭文秀 陈宇飞 刘佳 任彩霞 敖威华 马彩霞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10期60-64,共5页
选取布鲁氏菌差异蛋白部分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 GEX-6p-1中;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得到重组质粒p GEX-6p-1-bru;将重组质粒转化到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用1 mmol/L异丙基硫代-B-D-半乳糖苷(IPTG)对转化菌进行诱... 选取布鲁氏菌差异蛋白部分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 GEX-6p-1中;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得到重组质粒p GEX-6p-1-bru;将重组质粒转化到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中,用1 mmol/L异丙基硫代-B-D-半乳糖苷(IPTG)对转化菌进行诱导表达,并用表达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差异蛋白在体外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5 k D;诱导5 h后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表达蛋白能与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印迹反应,证明所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该研究结果为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蛋白 布鲁氏菌野毒株A544 布鲁氏菌疫苗株104M 表达 抗体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活疫苗(M5)免疫试验——多浪羊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靳红娟 叶锋 +8 位作者 刘丽娅 陈雅璐 张悦 陈泽辉 李欣宇 谷文喜 钟旗 姚刚 王延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3期84-86,共3页
为探究多浪羊布鲁氏菌活疫苗(M5)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在新疆南疆地区某行政村,选择100只多浪羊进行皮下注射布鲁氏菌活疫苗(M5)免疫试验。免疫前,对所有试验羊只全部采血,分别于免疫后30、90、180 d,随机采集30只羊全血,分离血清,用虎... 为探究多浪羊布鲁氏菌活疫苗(M5)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在新疆南疆地区某行政村,选择100只多浪羊进行皮下注射布鲁氏菌活疫苗(M5)免疫试验。免疫前,对所有试验羊只全部采血,分别于免疫后30、90、180 d,随机采集30只羊全血,分离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前,所有试验羊只均未检测到抗体,免疫30 d后,73.33%的羊检测到抗体,90d后只有13.30%的羊还能检测到抗体,180 d后未检测到抗体。结果表明,布鲁氏菌活疫苗(M5)能够使多浪羊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免疫抗体持续期约为180 d。这说明对免疫180 d后的多浪羊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可为区分自然感染和免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疫苗(M5) 抗体消长规律 多浪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弱毒活疫苗对绵羊全群免疫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玉舜 成杰 +3 位作者 王家伟 吴竹青 刘建文 吴清民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2,共5页
本试验将布鲁氏菌病疫苗S2株、M5株和布鲁氏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BA0711株)中试制品,以标定剂量分别接种怀孕中后期绵羊、1月龄内羔羊和1~2月龄羔羊,测定3种疫苗或制品对怀孕绵羊和羔羊的安全性和免疫反应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 本试验将布鲁氏菌病疫苗S2株、M5株和布鲁氏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BA0711株)中试制品,以标定剂量分别接种怀孕中后期绵羊、1月龄内羔羊和1~2月龄羔羊,测定3种疫苗或制品对怀孕绵羊和羔羊的安全性和免疫反应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2株疫苗口服组试验羊体温、食欲和精神状况基本正常;皮下接种S2株疫苗、M5株疫苗和BA0711株制品的所有绵羊,都存在2~3 d体温反应,但精神、食欲基本正常,其中S2株和M5株皮下接种的2组孕羊各有10%个体流产。3个年龄段试验羊抗体反应性测定结果显示,成年孕羊抗体反应性最强,1月龄内羔羊最差;口服接种S2株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显著低于S2株疫苗的皮下注射组,而3种疫苗皮下注射接种绵羊在抗体反应和维持时间上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表明,S2株疫苗口服接种或BA0711株制品皮下接种对孕羊的安全性良好。鉴于1月龄内羔羊对疫苗接种的免疫反应性弱,而1~2月龄羔羊接近成年羊,建议在大规模免疫防控时,羊群内2月龄以上所有羊只全部接种,以阻断布鲁氏菌病在群内传播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弱毒疫苗 怀孕绵羊 羔羊 安全性 免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5和S2株布鲁氏菌活疫苗对羔羊的免疫效果及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伟 张金学 +3 位作者 王建军 方玉鹏 许开云 王新兴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3期125-130,共6页
为探究当前我国常用的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S2株)对羔羊免疫后血清抗体产生以及早期生产性能的影响,将90只1月龄湖羊羔羊随机均分为3组(M5免疫组、S2免疫组、对照组),M5免疫组皮下注射M5株疫苗,S2免疫组口服S2株疫苗,对照组肌内注射生... 为探究当前我国常用的布鲁氏菌病活疫苗(M5、S2株)对羔羊免疫后血清抗体产生以及早期生产性能的影响,将90只1月龄湖羊羔羊随机均分为3组(M5免疫组、S2免疫组、对照组),M5免疫组皮下注射M5株疫苗,S2免疫组口服S2株疫苗,对照组肌内注射生理盐水。免疫后观察疫苗免疫副反应,并于免疫前及免疫后7、14、21、28、90、120 d采集血液样品进行抗体检测,首先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初检,再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复核。参试羊群于免疫前及免疫后30、60、90、120 d称重,分析判断M5、S2株疫苗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5株疫苗免疫羔羊引起的免疫副反应较大,S2株疫苗相对较小;M5株疫苗免疫后7 d即可检测到血清抗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2.86%,14 d达到峰值(96.43%),120 d降至29.63%;S2株疫苗免疫羔羊后7 d同样可检测到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4.48%,14 d血清抗体阳性率达93.10%,120 d降至27.59%。免疫M5、S2株疫苗均会对羔羊早期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导致生长发育缓慢,其中M5株疫苗影响较大,羔羊在各阶段的体重指标以及阶段总增重指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2株疫苗免疫后,羔羊仅在3、4月龄体重指标和阶段总增重指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之后其生长性能有所恢复。本研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羔羊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疫苗 羔羊 生长性能 血清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