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雷菲德菌素A通过激活IRE1-XBP1信号通路增强顺铂诱导的人肺癌GLC-82细胞凋亡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明松 郑翔 +4 位作者 耿娜娜 张志敏 赵彦禹 王哲 李学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2-677,共6页
长时间剧烈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可启动ERS相关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而IREl-XBP1(肌醇需求蛋白1α-X盒结合蛋白1)为高度保守的ERS基本通路。它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靶点之一。我们研究已证明,布雷菲德菌素A(bref... 长时间剧烈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可启动ERS相关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而IREl-XBP1(肌醇需求蛋白1α-X盒结合蛋白1)为高度保守的ERS基本通路。它是最有前景的肿瘤治疗靶点之一。我们研究已证明,布雷菲德菌素A(brefeldin A,BFA)能增强顺铂(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CDDP)的肺癌细胞杀伤作用,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证明了IRE1-XBP1通路在该协同效应中的作用。Annexin V/PI双染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显示,与BFA或CDDP单独处理比较,BFA联合CDDP处理能增强人肺癌GLC-82细胞的凋亡。RT-q PCR和Western印迹揭示,与单独处理比较,BFA联合CDDP处理能增强GLC-82细胞的procaspase3转录本(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以及procaspase3的裂解激活,进一步证明了BFA联合CDDP处理可增强GLC-82细胞凋亡。最重要的是,RT-q 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证明,与单独CDDP处理比较,BFA处理的GLC-82细胞中IRE1、XBP1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BFA+CDDP处理的细胞中IRE1、XBP1水平进一步上调,超过BFA组(P<0.01)。结果提示BFA和BFA+CDDP处理细胞可激活ERS的IRE1-XBP1通路。这些结果证明,BFA可通过激活ERS中的IRE1-XBP1通路增强顺铂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本研究结果为IREl-XBP1是颇具前景的肿瘤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醇需求蛋白1α X盒结合蛋白1(XBP1) 内质网应激 布雷菲菌素(bfa) 顺铂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夏内生菌株D126产细胞毒活性物质布雷菲德菌素A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海燕 黄容 +3 位作者 卿晨 沙涛 李凌飞 赵之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药用植物法夏内生真菌D126,当进行液体培养时能产细胞毒活性物质,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确定,该物质为布雷菲德菌素A(BFA)。进一步研究表明,BFA对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株Raji、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 药用植物法夏内生真菌D126,当进行液体培养时能产细胞毒活性物质,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确定,该物质为布雷菲德菌素A(BFA)。进一步研究表明,BFA对人Burkitts淋巴瘤细胞株Raji、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人非小细胞肺腺癌细胞株A549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对植物病原真菌黑曲霉和杨桃炭疽菌等具有抑菌活性。最后,对植物内生真菌产细胞毒活性物质BFA的生态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夏 內生真菌 布雷菲菌素A 抗真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雷菲德菌素A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增强顺铂抗肺癌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郑翔 耿娜娜 +2 位作者 杨蕾 吴明松 李学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48-1256,共9页
本研究证明了线粒体凋亡途径在布雷菲德菌素A (brefeldin A,BFA)联合顺铂(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CDDP)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作用。MTT结果显示,BFA对肺癌GLC-82和NCI-H1299细胞的半数有效抑制浓... 本研究证明了线粒体凋亡途径在布雷菲德菌素A (brefeldin A,BFA)联合顺铂(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CDDP)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作用。MTT结果显示,BFA对肺癌GLC-82和NCI-H1299细胞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是100 ng/mL和400 ng/mL,CDDP对GLC-82和NCI-H1299细胞的IC_(50)分别是4μg/mL和15μg/mL;而分别采用半量的BFA和CDDP联合处理GLC-82或NCIH1299细胞后,抑制作用均进一步加强。DAPI染色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二者的协同作用——与单独用药组相比,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加剧,核裂解碎片增多,乃至形成凋亡小体,表明细胞凋亡的发生。与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导致肺癌GLC-8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 q-RT-PCR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在联合用药早期(24 h),GLC-82细胞可能通过提高Bcl2表达以促进存活;而在联合用药晚期(48 h),细胞已发生不可逆转的凋亡,Bcl2表达受抑制,同时二者通过促进Bax表达来诱导细胞色素C释放,使胱天蛋白酶3发生剪切激活,最终诱导细胞凋亡发生。提示线粒体凋亡途径可能是BFA协同CDDP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之一,为肺癌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菲菌素A 顺铂 肺癌 协同作用 线粒体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雷菲德菌素A联合顺铂增强肺癌GLC-82细胞PERK-ATF4通路的激活水平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明松 郑翔 +4 位作者 耿娜娜 张志敏 赵彦禹 王哲 李学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02-2305,共4页
目的:研究PERK-ATF4通路的激活水平,以探讨布雷菲德菌素A(BFA)与顺铂(CDDP)的协同抗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以BFA、CDDP单独或联合处理人肺癌GLC-82细胞24、48 h,然后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RK、ATF4、p-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 :... 目的:研究PERK-ATF4通路的激活水平,以探讨布雷菲德菌素A(BFA)与顺铂(CDDP)的协同抗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以BFA、CDDP单独或联合处理人肺癌GLC-82细胞24、48 h,然后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ERK、ATF4、p-PERK的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处理24和48 h后,GLC-82细胞PERK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CDDP组最低,在BFA组升高(P<0.05),在BFA+CDDP组进一步升高(P<0.01),其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ATF4表达在CDDP组中差异无显著性,在BFA组中升高,在BFA+CDDP组进一步升高(P<0.05或P<0.01),也高于BFA组和CDDP组(P<0.05或P<0.01)。结论 :BFA联合CDDP上调PERK、ATF4水平,该通路可能是BFA与顺铂协同抗肺癌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转录活化因子4 内质网应激 布雷菲菌素A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雷菲德菌素A的中间体合成研究Ⅱ.闭环反应及相关环戊烷衍生物的制备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晓虹 铃木敏夫 海野胜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34-337,共4页
利用氰基环氧化物(1)分子内的闭环反应,制备具有抗真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的(+)-布雷菲德菌素A的重要中间体即(1R,2R。
关键词 布雷菲菌素A 环戊烷衍生物 环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雷菲德菌素A的中间体合成研究Ⅲ.α、β-不饱和酯的合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晓虹 铃木敏夫 海野胜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38-340,共3页
(+)-布雷菲德菌素A的重要中间体——α、β-不饱和酯(8)可以(1R,2R,2′R)-1-(1′-二甲叔丁硅氧基-2′-羟基乙基)-2-氰基环戊烷(7)为原料,经氧化和Wadworth-Emmons反应制得。
关键词 布雷菲菌素A 环戊烷 中间体 不饱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雷菲德菌素A的中间体合成研究Ⅰ.7-氰基-1-二甲叔丁硅氧基-2,3-反-环氧庚烷的制备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晓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简述从四氢吡喃丙炔醇(3)和1-溴-4-氯丁烷(4)开始经6步反应制备7-氰基-1-二甲步丁硅氧基-2-,3-反-环氢庚烷(5),此化合物是合成(+)-布雷菲德菌素A中间体的原料。
关键词 布雷菲菌素A 中间体 环氧庚烷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代谢产物布雷菲德菌素A的热分析研究
8
作者 刘万云 霍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84-85,共2页
用热重-微分热重法(TG-D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氮气气氛中的布雷菲德菌素A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布雷菲德菌素A在加热到219℃时质量损失约6.41%;219~330℃时质量损失约92.5%;DSC曲线在205.8℃和280.4℃处出现强吸热峰,在20... 用热重-微分热重法(TG-D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氮气气氛中的布雷菲德菌素A进行了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布雷菲德菌素A在加热到219℃时质量损失约6.41%;219~330℃时质量损失约92.5%;DSC曲线在205.8℃和280.4℃处出现强吸热峰,在207.1℃和290.7℃有两个放热峰。布雷菲德菌素A在179℃以下很稳定,为热分析鉴别布雷菲德菌素A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菲菌素A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雷菲德菌素A的中间体合成
9
作者 杨晓虹 铃木敏夫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465-466,共2页
本文介绍了通过负碳离子在环氧化物分子内的闭环反应,制备具有抗真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的(+)—布雷菲德菌素A的重要中间体即环戊烷衍生物的过程及有关问题。
关键词 布雷菲菌素 环戊烷衍生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雷菲德菌素A对蕨类植物卵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严冬 曹建国 +3 位作者 周义峰 戴锡玲 王全喜 张明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8-363,共6页
以蕨类模式植物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Brongn.)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质量浓度布雷菲德菌素A(BFA)分别处理10、20、30 h,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对其树脂切片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高碘-酸锡夫反应(PAS)和苏丹黑B反应。... 以蕨类模式植物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Brongn.)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质量浓度布雷菲德菌素A(BFA)分别处理10、20、30 h,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对其树脂切片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高碘-酸锡夫反应(PAS)和苏丹黑B反应。结果显示:对照组(未经BFA处理)发育卵中期的水蕨卵细胞较大,核仁呈圆形,细胞内高尔基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完整;卵细胞和腹沟细胞间的受精孔清晰可见,二者间的分离腔内仅有极少量的泡状分泌物;卵膜较厚,有明显的层次。而处理组卵细胞的受精孔和卵膜不典型,由数量较多、大小不一的囊泡组成;受精孔下方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少量的高尔基体分布;高尔基体、内质网等膜性细胞器已断裂;细胞核上方和卵膜下方均分布着大量的嗜锇性囊泡,分离腔中充满了絮状物质。组织定位显示:对照组的分离腔较空,而处理组分离腔内充满着多糖类物质。综上所述,BFA会对卵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膜性细胞器造成破坏,影响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卵膜及受精孔的形成。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受精孔形成的机制以及蕨类植物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水蕨 卵发育 布雷菲菌素A(bfa) 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penicillium brefeldianum CCTCC M 208113发酵液中布雷菲德菌素A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
11
作者 吴烨飞 王亚军 +2 位作者 薛锋 郑裕国 沈寅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05-909,共5页
目的建立利用溶剂萃取结合冷却结晶技术从发酵液中制备布雷菲德菌素A的提炼工艺,制备高纯度(>99%)布雷菲德菌素A。方法采用HPLC检测方法,以萃取率为指标,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并优化萃取条件;结合冷却结晶,精制布雷菲德菌素A。结果室温... 目的建立利用溶剂萃取结合冷却结晶技术从发酵液中制备布雷菲德菌素A的提炼工艺,制备高纯度(>99%)布雷菲德菌素A。方法采用HPLC检测方法,以萃取率为指标,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并优化萃取条件;结合冷却结晶,精制布雷菲德菌素A。结果室温下,预处理后的发酵液经等体积乙酸正丁酯二级萃取,布雷菲德菌素A萃取率95.2%,结合冷却结晶,制得纯度为99.1%的布雷菲德菌素A晶体,工艺总收率59.5%。结论溶剂萃取结合冷却结晶技术纯化布雷菲德菌素A具有工艺简单、收率高、产品质量稳定且易于放大等优点,适合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菲菌素A 萃取 冷却结晶 发酵液 生物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雷菲德菌素A对HepG2细胞自噬的诱导作用
12
作者 李丹 李明虹 +4 位作者 李星道 刘希冲 高文婷 余红梅 白剑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345-3352,共8页
为探讨新型抗癌药物布雷菲德菌素A(BFA)诱导肝癌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的作用机制,以HepG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成阴性对照组、不同浓度BFA组和阳性对照组(雷帕霉素),采用MTT法测定HepG2细胞活性;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自噬标志蛋... 为探讨新型抗癌药物布雷菲德菌素A(BFA)诱导肝癌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的作用机制,以HepG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细胞分成阴性对照组、不同浓度BFA组和阳性对照组(雷帕霉素),采用MTT法测定HepG2细胞活性;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自噬标志蛋白LC3的表达和细胞核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激活转录因子4(ATF4)、C/EBP同源蛋白(CHOP)、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多聚酶(PAR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相关蛋白5(Atg5)、自噬相关蛋白6(Atg6/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BFA可引起HepG2细胞内自噬特征蛋白LC3-Ⅱ、Atg5、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同时引起HepG2细胞活性降低、细胞数量减少、细胞核固缩和变形.说明BFA可能引起HepG2细胞发生自噬性细胞死亡.进一步探讨自噬诱导途径发现,BFA引起HepG2细胞内ATF4、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BFA可能通过诱导ATF4和CHOP的过表达引起HepG2细胞发生自噬性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菲菌素A HEPG2细胞 激活转录因子4 C/EBP同源蛋白 自噬性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A1163发酵液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裕国 薛锋 +2 位作者 王亚军 薛亚平 沈寅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93-595,598,共4页
目的分离、鉴定植物内生真菌A1163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确定产生菌的生物学分类。方法利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合菌株形态观察、分子遗传学鉴定确定菌株的种属关系。结果真菌A116... 目的分离、鉴定植物内生真菌A1163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并确定产生菌的生物学分类。方法利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合菌株形态观察、分子遗传学鉴定确定菌株的种属关系。结果真菌A1163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结构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布雷菲德菌素A,布雷菲德菌素A产生菌A1163被鉴定属于布雷正青霉(Eupenicillium brefeldian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菲菌素A 结构解析 布雷正青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efeldin A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协同增强顺铂抗肺癌细胞GLC-82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明松 郑翔 +4 位作者 耿娜娜 张志敏 赵彦禹 王哲 李学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7-593,共7页
已有研究证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启动的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信号途径有助细胞存活;然而,长时间剧烈ERS可诱导细胞凋亡,因此,ERS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抗癌药物具有严重的毒副作... 已有研究证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启动的未折叠蛋白质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信号途径有助细胞存活;然而,长时间剧烈ERS可诱导细胞凋亡,因此,ERS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抗癌药物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而药物的协同作用是减少抗癌药物使用剂量、减少毒副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证明布雷菲德菌素A(brefeldin A,BFA)与顺铂(cis-dichlorodiamine platinum,CDDP)的协同抗肺癌细胞的作用。MTT试验显示,单独应用BFA和顺铂时,它们抑制肺癌细胞GLC-82生长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是100 ng/m L和4μg/m L;而采用半量的BFA和CDDP联合处理GLC-82细胞24 h后,其抑制生长作用进一步加强;等效线图解法及联合作用指数分析进一步证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两药的这种协同作用进一步被形态学检查证明——与单独用药比较,除了细胞皱缩,出现了更多的染色质固缩,细胞质及细胞核裂解碎片,乃至形成凋亡小体,提示细胞凋亡的发生。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证明,与单独用药比较,联合用药导致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GRP78、CHOP表达水平明显增加,提示有内质网应激通路激活。上述结果证明,BFA与CDDP联合用药可增强对肺癌细胞GLC-82的生长抑制作用,其协同机制可能与内质网应激通路的激活有关。我们的结果支持"ERS是肿瘤治疗新靶点"学说,对肺癌的新化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雷菲菌素A 顺铂 人肺癌细胞系GLC-82 内质网应激 协同作用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尔基体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进程的影响
15
作者 石童 牛蕾 朱德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76-79,F000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高尔基体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布雷菲德菌素A(Brefeldin A,BFA)处理小鼠未成熟/成熟卵母细胞,利用特异性标记物β-COP标记高尔基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FA处理对高尔基体产生的影响;同时,观察并... 目的初步探讨高尔基体在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布雷菲德菌素A(Brefeldin A,BFA)处理小鼠未成熟/成熟卵母细胞,利用特异性标记物β-COP标记高尔基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FA处理对高尔基体产生的影响;同时,观察并比较不同处理组小鼠未成熟/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孤雌激活率、体外受精率及2-细胞率。结果GV期卵母细胞经BFA处理后,高尔基体的形态和分布发生明显改变,其体外成熟率(2.5%)与对照组(70.4%)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1);洗掉BFA后,其体外成熟率(67.2%)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成熟卵母细胞经BFA处理后,其体外受精率及2-细胞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正常进行需要高尔基体主导的膜运输,而体外受精和受精卵卵裂过程中不需要功能性的高尔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高尔基体 布雷菲菌素A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