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
33
1
作者
王乾
王园园
张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97-1999,共3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患者早期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将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患者早期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将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且两组患者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94.25±18.2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125.63±22.58)μmol/L,且观察组日均下降值(39.16±4.2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日均下降值(25.47±6.9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4.45±1.82)d与光疗时间(36.89±17.11)h明显少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6.99±2.84)d与光疗时间(52.47±12.69)h;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2.92%)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的效果显著,可以加快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明显减少了治疗所需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布拉氏酵母菌散
茵栀黄口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25例
被引量:
9
2
作者
董善增
刘耀婷
+2 位作者
张娟娟
辛凯明
任顺平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987-989,共3页
目的探讨标准四联疗法加入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Hp感染患者2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4)和治疗组(n=125)。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胶体果胶铋胶囊100 mg,tid,po;呋喃唑酮片0.1 g,bid,po...
目的探讨标准四联疗法加入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Hp感染患者2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4)和治疗组(n=125)。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胶体果胶铋胶囊100 mg,tid,po;呋喃唑酮片0.1 g,bid,po;阿莫西林胶囊1 g,bid,po;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qd,po。治疗组在同时服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0.25 g,bid,po。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及符合方案集(PP)分析两种方法综合评价两组用药对Hp根除率的影响。结果 ITT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治疗组Hp感染根除率分别为89.52%,96.00%;PP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治疗组Hp感染根除率分别为90.00%,97.39%。两种分析结果均表明,治疗组比对照组Hp根除率均显著提高(均P<0.05)。治疗组恶心、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或P<0.01)。结论四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能够提高Hp根除率,减少恶心、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散
四联疗法
感染
幽门螺杆菌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铋剂分别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
10
3
作者
孙秀云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990-992,共3页
目的比较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分别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和铋剂对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伴有Hp感染的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76例,其中慢性胃炎116例,十二指肠溃疡6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
目的比较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分别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和铋剂对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伴有Hp感染的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76例,其中慢性胃炎116例,十二指肠溃疡6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分段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治疗组在以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基础上,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500 mg,bid,与抗菌药物间隔3 h;对照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服胶体果胶铋胶囊150 mg,bid,两组疗程均为14 d。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溃疡组,给予加服胶体果胶铋胶囊的四联疗法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4 d。患者均在停药4周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完成观察者170例。意向性治疗(ITT)分析:慢性胃炎患者Hp总根除率为86.2%,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5%,87.9%;溃疡组患者Hp根除率为90.0%。符合方案集(PP)分析:慢性胃炎患者Hp总根除率为90.9%,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7.5%,94.4%。3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和溃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20.7%,21.7%(P<0.05)。结论含布拉氏酵母菌散的四联疗法可有效根除Hp,且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散
铋剂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冷光源蓝光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新生儿黄疸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
7
4
作者
师淑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冷光源蓝光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新生儿黄疸预后的影响,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80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所有患儿均给...
目的观察冷光源蓝光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新生儿黄疸预后的影响,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80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冷光源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光疗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8.89%(89/90)],显著高于对照组[78.89%(71/9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4天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21/90),对照组为24.44%(22/9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95.56%(86/9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66/90)](χ~2=8.152,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冷光源蓝光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能够促进新生儿黄疸症状的早期消退,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光源
布拉氏酵母菌散
新生儿黄疸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
33
1
作者
王乾
王园园
张茜
机构
保定市第一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97-1999,共3页
基金
保定市科技局项目(B20130784)
文摘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患者早期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将其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且两组患者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94.25±18.2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125.63±22.58)μmol/L,且观察组日均下降值(39.16±4.2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日均下降值(25.47±6.9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4.45±1.82)d与光疗时间(36.89±17.11)h明显少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6.99±2.84)d与光疗时间(52.47±12.69)h;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2.92%)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患者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的效果显著,可以加快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明显减少了治疗所需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布拉氏酵母菌散
茵栀黄口服液
Keywords
neonatal jaundice
Brad’s Yeast Powder
Yinzhihuang Oral Liquid
分类号
R722.17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25例
被引量:
9
2
作者
董善增
刘耀婷
张娟娟
辛凯明
任顺平
机构
山西中医学院研究生院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科
出处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987-989,共3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407001-12)
文摘
目的探讨标准四联疗法加入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Hp感染患者2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24)和治疗组(n=125)。对照组采用标准四联疗法:胶体果胶铋胶囊100 mg,tid,po;呋喃唑酮片0.1 g,bid,po;阿莫西林胶囊1 g,bid,po;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qd,po。治疗组在同时服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0.25 g,bid,po。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采用意向性治疗(ITT)分析及符合方案集(PP)分析两种方法综合评价两组用药对Hp根除率的影响。结果 ITT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治疗组Hp感染根除率分别为89.52%,96.00%;PP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治疗组Hp感染根除率分别为90.00%,97.39%。两种分析结果均表明,治疗组比对照组Hp根除率均显著提高(均P<0.05)。治疗组恶心、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或P<0.01)。结论四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能够提高Hp根除率,减少恶心、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皮疹等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散
四联疗法
感染
幽门螺杆菌
不良反应
Keywords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sachets
Quadruple therapy
Infection,Helicobacter pylori
分类号
R975 [医药卫生—药品]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铋剂分别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
10
3
作者
孙秀云
机构
河南省商丘市中心医院内科
出处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9期990-992,共3页
文摘
目的比较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分别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和铋剂对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除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伴有Hp感染的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76例,其中慢性胃炎116例,十二指肠溃疡6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分段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治疗组在以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基础上,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500 mg,bid,与抗菌药物间隔3 h;对照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服胶体果胶铋胶囊150 mg,bid,两组疗程均为14 d。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溃疡组,给予加服胶体果胶铋胶囊的四联疗法后,继续服用雷贝拉唑14 d。患者均在停药4周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结果完成观察者170例。意向性治疗(ITT)分析:慢性胃炎患者Hp总根除率为86.2%,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5%,87.9%;溃疡组患者Hp根除率为90.0%。符合方案集(PP)分析:慢性胃炎患者Hp总根除率为90.9%,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7.5%,94.4%。3组Hp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和溃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20.7%,21.7%(P<0.05)。结论含布拉氏酵母菌散的四联疗法可有效根除Hp,且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散
铋剂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Keywords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sachets
Bismuth agent
Triple therapy
Helicobacter pylori
分类号
R975 [医药卫生—药品]
R57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冷光源蓝光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新生儿黄疸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
7
4
作者
师淑锋
机构
郑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
出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159-162,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冷光源蓝光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新生儿黄疸预后的影响,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80例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加用冷光源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光疗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8.89%(89/90)],显著高于对照组[78.89%(71/90)](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4天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胆红素日均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3%(21/90),对照组为24.44%(22/90),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总满意率[95.56%(86/9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66/90)](χ~2=8.152,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冷光源蓝光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口服,能够促进新生儿黄疸症状的早期消退,改善患儿预后。
关键词
冷光源
布拉氏酵母菌散
新生儿黄疸
预后
Keywords
Cold light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sachets
Neonatal jaundice
Prognosis
分类号
R722.17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王乾
王园园
张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25例
董善增
刘耀婷
张娟娟
辛凯明
任顺平
《医药导报》
CAS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铋剂分别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比较
孙秀云
《医药导报》
CAS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冷光源蓝光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新生儿黄疸预后的影响
师淑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