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内同患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四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滕海风 李爱君 +1 位作者 徐宁 刘爱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529-1530,共2页
结合一家四口人患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和检验资料,探讨该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目前的治疗措施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系新的传染病,病情轻重不一,危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传播途径尚不明确... 结合一家四口人患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和检验资料,探讨该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目前的治疗措施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系新的传染病,病情轻重不一,危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传播途径尚不明确,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还需进一步探讨,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临床特点 疾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脑炎一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金梅 刘兵舰 +3 位作者 关鸿志 单萍 陈国华 梅俊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7,共5页
患者女性,65岁,农民。主因间断性发热伴腹泻、尿频6天,近事记忆减退伴言语不能1天,于2022年5月7日收入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10天(4月29日)被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夹破右手示指,未予重视;入院前5天(5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 患者女性,65岁,农民。主因间断性发热伴腹泻、尿频6天,近事记忆减退伴言语不能1天,于2022年5月7日收入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10天(4月29日)被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夹破右手示指,未予重视;入院前5天(5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呈黄色水样便(5~6次/d),尿频(每5分钟1次,每次约20 ml),伴头晕、后颈部胀痛、胸闷,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重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脑炎 宏基因组学 基因检测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细胞活化在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亚萍 李军 +7 位作者 张永祥 严友德 吴玉英 刘艳 党旖旎 孔练花 邢益平 黄祖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7-640,643,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对血液细胞、组织损伤和疾病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定量监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CD69、HLA-DR、C... 目的探讨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对血液细胞、组织损伤和疾病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动态定量监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表面CD69、HLA-DR、CD28和CTLA-4等表达水平,分析其细胞表面分子变化与血清酶学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的关系。结果 SFTS患者T细胞活化分子CD69和HLA-DR在整个病程中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CD4+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在SFTSV感染早期明显减低,但随病程发展而逐渐回升至正常范围,而T细胞表面CTLA-4的高表达则出现在感染后的中晚期。SFTS患者病程中,血清ALT、AST和LDH、CK等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并伴随着T细胞表面CD69、HLA-DR等活化分子下调和CTLA-4表达水平上调而逐步恢复正常;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的最低值出现在病程初期,伴随着T细胞表面CD69、HLA-DR等活化分子下调和CTLA-4表达增加逐渐回升至正常范围。结论 T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化可能是组织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而CTLA-4高表达,则可能是对机体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的一种负反馈调节,在SFSTV感染者的免疫应答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血小板减少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淋巴细胞活化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