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论战前后张东荪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合离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月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9-170,共12页
既往学界对于布尔什维克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常聚焦于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早期共产主义者,而张东荪另类(alternative)的个案,揭示出这一传播过程的复杂面相。对于布尔什维克主义,张东荪起初以为“非常可怕”,而后却对俄国式的革... 既往学界对于布尔什维克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常聚焦于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早期共产主义者,而张东荪另类(alternative)的个案,揭示出这一传播过程的复杂面相。对于布尔什维克主义,张东荪起初以为“非常可怕”,而后却对俄国式的革命推崇备至,但他很快便意识到其主义虽好,在中国事实上“不可能”实现,且需防止发生伪劳农主义,最后更进而认定即使是真劳农主义理论上亦“不良好”,前后呈现若合若离的反复。张东荪态度转变的背后有着特定的意图,与思潮升降及派系竞争不无关系。对此问题的辨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梳理五四前后张东荪的思想走向,也能推进对社会主义论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东荪 社会主义论战 俄国道路 布尔什维克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太雷与布尔什维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6
2
作者 胡炜(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6,共12页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位共产国际代表大会的代表,对于他短暂的一生,国内外学界已有诸多考察,但仍有事实真相模糊不清、历史评价褒贬不一等问题。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分析众多档案、打印文件和张太雷的手迹,力求为其革命...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位共产国际代表大会的代表,对于他短暂的一生,国内外学界已有诸多考察,但仍有事实真相模糊不清、历史评价褒贬不一等问题。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分析众多档案、打印文件和张太雷的手迹,力求为其革命生涯提供一份较为全面的评价。出生于民族患难之际的张太雷从小就接受了民族解放的革命思想,北大的求学经历和五四运动的参与,更让其早早地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张太雷是领会共产国际统一战线政策意义的第一个中国布尔什维克,也是最早关注中国农民问题的人之一。在其不足七年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生涯中,他曾负责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协助国共统一战线建立,积极协调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被誉为共产国际最为信赖的中国布尔什维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张太雷与张国焘、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组成五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并被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同年12月,他在广州起义中英勇就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太雷 布尔什维克主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梭哲学与五四新文化
3
作者 包大为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08,共11页
卢梭哲学为近代中国学人提供了颇为广博与持续的启蒙方案。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反思中,社会契约论启发了中国学界重新认识了共和政体之合法性,进而为辛亥革命在形式上所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必要的合法性话语。在破旧立新的文化改造运... 卢梭哲学为近代中国学人提供了颇为广博与持续的启蒙方案。在清末民初的社会反思中,社会契约论启发了中国学界重新认识了共和政体之合法性,进而为辛亥革命在形式上所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必要的合法性话语。在破旧立新的文化改造运动中,卢梭哲学一方面作为激进的思想资源被视为行之有效的医国之术,另一方面却作为着眼习俗与舆论的保守主义的依据。在革命尚萌、文化激荡的时代,卢梭哲学让中国学人重新认识现代政治的条件,以合法性之重释推动新政体之展望。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更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之前率先引发了对宗法、血统和宗教等政治因素的批判。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爆发,最终使得中国学界重估启蒙主义与西方近代政治道路在中国复制的可能性与有效性,而共和主义色彩极浓的卢梭哲学则在这场由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所触发的思想重估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辩护与重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 五四新文化运动 社会契约论 民权 布尔什维克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