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布克哈特的历史主义观
1
作者
李慧
《安顺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历史主义”是一种主要兴起于近代德国的思潮。作为文化史家,布克哈特深受历史主义观念的影响。他的三部文化史著作均选择从一个时代入手,不仅注重考察欧洲不同时期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还强调欧洲文化的普遍性、统一性和历史延续性...
“历史主义”是一种主要兴起于近代德国的思潮。作为文化史家,布克哈特深受历史主义观念的影响。他的三部文化史著作均选择从一个时代入手,不仅注重考察欧洲不同时期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还强调欧洲文化的普遍性、统一性和历史延续性。布克哈特在接受德国历史主义的“个体”“历史连续性”等观念的同时,对历史发展变化兴趣不大,并强烈批判其中蕴含的政治色彩,这成为他和德国历史主义者明显的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克哈特
历史主义
德国历史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布克哈特的历史观——以《世界历史沉思录》为中心
2
作者
刘文泽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6-19,22,共5页
雅各布·布克哈特的《世界历史沉思录》将历史上的力量概括为三种:国家、文化与宗教。这样的分类背后其实蕴含着对政治、文化、宗教的力量范畴的分类,三者分别可被澄清为以暴力保障的赏罚、内在的审美与价值判断、对终极赏罚的真信...
雅各布·布克哈特的《世界历史沉思录》将历史上的力量概括为三种:国家、文化与宗教。这样的分类背后其实蕴含着对政治、文化、宗教的力量范畴的分类,三者分别可被澄清为以暴力保障的赏罚、内在的审美与价值判断、对终极赏罚的真信念。布克哈特本人的思想也与其他哲学家有交集,他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批判以及对尼采的影响都为人所津津乐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克哈特
政治
文化
权利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雅各布·布克哈特与<艺术指南>》评介
3
作者
苏子厚
诸葛沂
《美育学刊》
2025年第1期I0007-I0007,共1页
吴京颖新著《雅各布·布克哈特与<艺术指南>》聚焦于意大利文化史、艺术史家雅各布·布克哈特与他在1855年创作的早期艺术史著作《艺术指南》,通过研究弗朗兹·库格勒和卡尔·施纳泽在方法与观念上对布克哈特早...
吴京颖新著《雅各布·布克哈特与<艺术指南>》聚焦于意大利文化史、艺术史家雅各布·布克哈特与他在1855年创作的早期艺术史著作《艺术指南》,通过研究弗朗兹·库格勒和卡尔·施纳泽在方法与观念上对布克哈特早期艺术史观的影响,具体考察了后者所处的艺术史研究环境,追溯其早期艺术史观的形成,厘清他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研究上的思想观念与研究方法并总结了他对之后德语艺术史学术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克哈特
艺术史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
艺术史研究
艺术史观
思想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永恒轮回”与历史认知——尼采时间美学的观念生成及其人文意义
4
作者
姚思宇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尼采的《不合时宜的沉思》在批判“历史学”中呈现其时间美学的生成。如同歌德重视“自然”的历史观,布克哈特的文化史研究注重直观和艺术感受力,并因其保守立场而强调对历史的持续性考察。而尼采基于“现代教养”导致人格削弱等问题,...
尼采的《不合时宜的沉思》在批判“历史学”中呈现其时间美学的生成。如同歌德重视“自然”的历史观,布克哈特的文化史研究注重直观和艺术感受力,并因其保守立场而强调对历史的持续性考察。而尼采基于“现代教养”导致人格削弱等问题,重点批判了“历史学的过量”。他提出“非历史”和“超历史”的认知方式,主张通过遗忘和封闭自身视域乃至将目光转向永恒的存在,克服“科学统治生活”对现代人的身心困扰。因而不同于布克哈特的悲观主义,尼采进一步发现了叔本华的“真诚的英雄主义”,即能够把握自身的形而上学性,在每一刻的翻转与肯定中提升生活情感。这标示着尼采“永恒轮回”时间美学观念的生成,其人文意义在于推动现代主体形成理解自我、把握现时、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恒轮回”
历史学批判
尼采
时间美学
布克哈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自我的觉醒:彼特拉克与现代性
5
作者
周施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104,共12页
自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首次提出彼特拉克是"第一个现代人"后,引发学术界关于彼特拉克是"现代人"抑或中世纪人的激烈争论。身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新旧交替以及"现代人"与旧有传统矛...
自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首次提出彼特拉克是"第一个现代人"后,引发学术界关于彼特拉克是"现代人"抑或中世纪人的激烈争论。身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新旧交替以及"现代人"与旧有传统矛盾的历史时期,作为文艺复兴之父的彼特拉克首当其冲地经历了这场巨变。在经历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三场觉醒后,彼特拉克意识到自己需要摆脱过去与未来之纠缠,在新旧的断裂带中寻找突破时间限制的夹缝,让自己的作品在时间的洪流中保持永恒的鲜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特拉克
文艺复兴
现代性
人文主义
布克哈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克服现代性-虚无主义的一种尝试——论卡尔·洛维特对该问题的思考
6
作者
李哲罕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5,共5页
德国哲学家卡尔·洛维特对整个西方思想史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他对现代性-虚无主义问题有非常深刻的——通过借助与批判尼采和海德格尔所实现的——认识。他对现代性-虚无主义的克服方式是通过布克哈特回到斯多葛式的自然。他这种...
德国哲学家卡尔·洛维特对整个西方思想史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他对现代性-虚无主义问题有非常深刻的——通过借助与批判尼采和海德格尔所实现的——认识。他对现代性-虚无主义的克服方式是通过布克哈特回到斯多葛式的自然。他这种复归前基督教自然哲学的尝试,虽然可以避免像他的老师海德格尔一样投入纳粹运动中去,但对现代性-虚无主义整全性的克服有多少意义,则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维特
尼采
海德格尔
布克哈特
现代性-虚无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布克哈特的历史主义观
1
作者
李慧
机构
阜阳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出处
《安顺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雅各布·布克哈特的文化史理论与方法研究”(22YJC770013)。
文摘
“历史主义”是一种主要兴起于近代德国的思潮。作为文化史家,布克哈特深受历史主义观念的影响。他的三部文化史著作均选择从一个时代入手,不仅注重考察欧洲不同时期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还强调欧洲文化的普遍性、统一性和历史延续性。布克哈特在接受德国历史主义的“个体”“历史连续性”等观念的同时,对历史发展变化兴趣不大,并强烈批判其中蕴含的政治色彩,这成为他和德国历史主义者明显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
布克哈特
历史主义
德国历史主义
Keywords
Burckhardt
historicism
German historicism
分类号
K0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布克哈特的历史观——以《世界历史沉思录》为中心
2
作者
刘文泽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16-19,22,共5页
文摘
雅各布·布克哈特的《世界历史沉思录》将历史上的力量概括为三种:国家、文化与宗教。这样的分类背后其实蕴含着对政治、文化、宗教的力量范畴的分类,三者分别可被澄清为以暴力保障的赏罚、内在的审美与价值判断、对终极赏罚的真信念。布克哈特本人的思想也与其他哲学家有交集,他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的批判以及对尼采的影响都为人所津津乐道。
关键词
布克哈特
政治
文化
权利
黑格尔
分类号
K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雅各布·布克哈特与<艺术指南>》评介
3
作者
苏子厚
诸葛沂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
出处
《美育学刊》
2025年第1期I0007-I0007,共1页
文摘
吴京颖新著《雅各布·布克哈特与<艺术指南>》聚焦于意大利文化史、艺术史家雅各布·布克哈特与他在1855年创作的早期艺术史著作《艺术指南》,通过研究弗朗兹·库格勒和卡尔·施纳泽在方法与观念上对布克哈特早期艺术史观的影响,具体考察了后者所处的艺术史研究环境,追溯其早期艺术史观的形成,厘清他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研究上的思想观念与研究方法并总结了他对之后德语艺术史学术界的影响。
关键词
布克哈特
艺术史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
艺术史研究
艺术史观
思想观念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J110.9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永恒轮回”与历史认知——尼采时间美学的观念生成及其人文意义
4
作者
姚思宇
机构
南京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06-113,共8页
文摘
尼采的《不合时宜的沉思》在批判“历史学”中呈现其时间美学的生成。如同歌德重视“自然”的历史观,布克哈特的文化史研究注重直观和艺术感受力,并因其保守立场而强调对历史的持续性考察。而尼采基于“现代教养”导致人格削弱等问题,重点批判了“历史学的过量”。他提出“非历史”和“超历史”的认知方式,主张通过遗忘和封闭自身视域乃至将目光转向永恒的存在,克服“科学统治生活”对现代人的身心困扰。因而不同于布克哈特的悲观主义,尼采进一步发现了叔本华的“真诚的英雄主义”,即能够把握自身的形而上学性,在每一刻的翻转与肯定中提升生活情感。这标示着尼采“永恒轮回”时间美学观念的生成,其人文意义在于推动现代主体形成理解自我、把握现时、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契机。
关键词
“永恒轮回”
历史学批判
尼采
时间美学
布克哈特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I01 [文学—文学理论]
B516.47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我的觉醒:彼特拉克与现代性
5
作者
周施廷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104,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史学史谱系中文明史范式研究”(19ZDA23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自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首次提出彼特拉克是"第一个现代人"后,引发学术界关于彼特拉克是"现代人"抑或中世纪人的激烈争论。身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新旧交替以及"现代人"与旧有传统矛盾的历史时期,作为文艺复兴之父的彼特拉克首当其冲地经历了这场巨变。在经历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三场觉醒后,彼特拉克意识到自己需要摆脱过去与未来之纠缠,在新旧的断裂带中寻找突破时间限制的夹缝,让自己的作品在时间的洪流中保持永恒的鲜活。
关键词
彼特拉克
文艺复兴
现代性
人文主义
布克哈特
Keywords
Petrarch
Renaissance
modernity
humanism
Jacob Burckhardt
分类号
K546.32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克服现代性-虚无主义的一种尝试——论卡尔·洛维特对该问题的思考
6
作者
李哲罕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5,共5页
文摘
德国哲学家卡尔·洛维特对整个西方思想史有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他对现代性-虚无主义问题有非常深刻的——通过借助与批判尼采和海德格尔所实现的——认识。他对现代性-虚无主义的克服方式是通过布克哈特回到斯多葛式的自然。他这种复归前基督教自然哲学的尝试,虽然可以避免像他的老师海德格尔一样投入纳粹运动中去,但对现代性-虚无主义整全性的克服有多少意义,则是值得商榷的。
关键词
洛维特
尼采
海德格尔
布克哈特
现代性-虚无主义
分类号
B516.59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布克哈特的历史主义观
李慧
《安顺学院学报》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布克哈特的历史观——以《世界历史沉思录》为中心
刘文泽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雅各布·布克哈特与<艺术指南>》评介
苏子厚
诸葛沂
《美育学刊》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永恒轮回”与历史认知——尼采时间美学的观念生成及其人文意义
姚思宇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自我的觉醒:彼特拉克与现代性
周施廷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克服现代性-虚无主义的一种尝试——论卡尔·洛维特对该问题的思考
李哲罕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