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目标导向下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研究:以泉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1
作者 颜钰 陈秀铭 +5 位作者 谢宇为 曾真 王则琦 薛学佳 檀东昊 李霄鹤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8-322,共15页
多元目标导向下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对消除快速城市化引发的负面问题,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及发挥游憩、文化等多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泉州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InVEST模型、最小累积阻... 多元目标导向下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对消除快速城市化引发的负面问题,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及发挥游憩、文化等多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泉州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InVEST模型、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和重力模型等技术手段判定生态、游憩和文化源地,构建多类型网络与识别节点,并提出多元目标导向下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和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泉州市中心城区内生态源地共有20处,构建了38条生态廊道,识别出19个生态夹点、27个障碍点、10个踏脚石和132个断裂点。(2)筛选出28处游憩源地,构建得到游憩廊道60条。(3)提取出167处文化源地,构建主要文化廊道4条和识别文化发展片区7处。(4)生成112处复合景观节点和144条复合廊道。(5)提出节点保护建设、通廊载体打造与城市生态、文旅空间协同发展的优化策略,进一步提升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可为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目标导向 市域复合型绿地生态网络 电路理论 最小阻力模型 泉州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中心度的北京市域生态网络构建优化
2
作者 盖恒 张宜芹 +2 位作者 何梓彦 刘文苑 张彬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6-12,共7页
科学识别关键生态网络要素是市域生态网络规划的重点,对于市域生态网络分级管控,指导生态用地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为例,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应用景观中心度指标评价并识别关键网络要素,依据不... 科学识别关键生态网络要素是市域生态网络规划的重点,对于市域生态网络分级管控,指导生态用地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为例,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应用景观中心度指标评价并识别关键网络要素,依据不同重要等级网络要素空间分布情况,分析现状生态网络问题,并提出生态网络规划管控与保护策略。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源地斑块共56个,其中核心源地斑块共12个,主要位于研究区中北部,分布连续且面积较大;踏脚石斑块18个,其中核心踏脚石斑块8个,呈聚集状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对研究区南北部重要生态源地斑块起到连通作用;识别生态廊道58条,其中核心廊道23条,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位于核心源地斑块周围。通过景观中心度指标能够科学识别关键生态网络要素,以此来指导城市生态网络分级管控与生态用地布局规划,高效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同尺度生态网络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景观中心度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分级管控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网络方法的市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晋中市为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钱云 翁丽珠 +1 位作者 于长明 朱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6-90,共5页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和方法经历了从以物种遗传保护为核心到以生境景观保护为核心的发展历程。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景观生态网络方法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区域"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效途径。当前中国的城市生...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和方法经历了从以物种遗传保护为核心到以生境景观保护为核心的发展历程。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景观生态网络方法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区域"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有效途径。当前中国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实践已广泛开展,但缺乏基于上述理论和科学方法的应用。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将景观生态网络方法应用于市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订,为相关理论实践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物多样性保护 景观生态 景观生态网络 晋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阳市市域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廖建军 蒋新波 李晟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1,共5页
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仅仅为城市中心区绿地系统规划,随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出台,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运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原理,以城市自然基质、承载能力及... 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仅仅为城市中心区绿地系统规划,随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的出台,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运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基本原理,以城市自然基质、承载能力及新的市域城镇空间格局为基础,选择适合于市域的生态结构模式,构建市域生态节点、生态廊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三位一体的市域生态体系.从市域生态环境的角度,完善"一点、一线、两翼"及整个区域生态协调性,形成市域城乡生态的良性循环.同时,根据各区域生态敏感性程度的不同,进行控制性规划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 生态分区 布局 衡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城市市域生态网络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浪 《园林》 2019年第6期1-1,共1页
城市由社会、经济、自然等系统复合而成,其生态系统规模庞大、关系复杂,具有开放性、依赖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其稳定性易受环境条件变动的影响,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和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强烈影响,严重威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与城市生态网络... 城市由社会、经济、自然等系统复合而成,其生态系统规模庞大、关系复杂,具有开放性、依赖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其稳定性易受环境条件变动的影响,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和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强烈影响,严重威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与城市生态网络一体化构建和融合是缓中城市化负面效应的有效策略。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城镇绿地发展,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区域化、系统化、网络化规划已经成为主导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城 生态网络系统 生态环境 西方发达国家 可持续发展 网络一体化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我国市域绿地的管控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颂 刘蕾 《风景园林》 2015年第5期38-43,共6页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和发展之源,人口膨胀、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渐突显,迫使人们进一步重视人类未来与持续发展问题,重视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城乡区域生...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和发展之源,人口膨胀、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渐突显,迫使人们进一步重视人类未来与持续发展问题,重视土地利用的节约集约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城乡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深入剖析市域绿地概念内涵及特点,从分析当前市域绿地管控瓶颈入手,提出分类分级分单元的管控对策,即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分类管控,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分级管控和基于分工协调的分单元管控,并从注重"量"和提升"质"两方面确定管控内容,使生态保护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为城乡统筹下的区域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践夯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生态安全 绿色基础设施 分类分级分单元 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是我国未来运用的必然趋势 被引量:3
7
作者 林世平 梁伊任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第6期156-160,共5页
分析了国内外市域绿地系统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市域陆地系统规划是我国未来运用的必然选择,要从战略的高度、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关键词 绿地系统规划 生态环境 人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分析方法的市域尺度绿色网络体系构建路径优化研究——以招远市为例 被引量:77
8
作者 高宇 木皓可 +3 位作者 张云路 田野 汤大为 李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547-7556,共10页
市域绿色空间是市域尺度内连接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纽带,是维护市域整体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保障。现阶段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绿地系统空间规划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之间发生的动态变化,忽视了市域绿色空间对城乡人... 市域绿色空间是市域尺度内连接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纽带,是维护市域整体生态系统稳定的基本保障。现阶段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绿地系统空间规划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之间发生的动态变化,忽视了市域绿色空间对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的决定作用。构建良好的市域尺度绿色空间体系,能够实现市域层面的生态环境稳定,协调城市化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以招远市域绿色空间为研究对象,借助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利用其研究尺度兼容性强、景观要素生态内涵明确、所得成果便于量化评估等优势特性,首先对招远市域绿色空间中的重要景观要素核心区、桥接区进行识别,并提取具有生态拓补潜力的景观要素孤岛作为未来绿色空间优化潜力节点的空间落点;其次选用可能联通性(PC)、斑块重要度等指数量化景观要素对绿色空间的重要度并进行评价分级;然后将核心区和潜力节点作为生态源,通过不同景观要素对物种流通的阻力构建消费阻力面,以最小路径方法得出场地内的潜力生态廊道;再次,通过通量分析定性不同生态斑块在生态过程中的功能角色,并借助核密度分析对潜力生态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测度;最终以发展趋势较弱区域中对整体生态网络联通具有较高贡献度,并在生态过程中扮演踏脚石的一二级潜力节点斑块作为未来生态发展中的重要关键点进行生态质量提升,得出招远市域绿色空间发展结构,并提出科学的空间优化指引和发展建议。本研究可以为高度破碎化地区的绿色空间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我国城市化发展中其他地区的市域绿色空间构建也具有一定的参考和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 绿色网络 空间格局 MS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被引量:10
9
作者 殷柏慧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6-79,共4页
城乡一体化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趋势。在此契机之下,带来了城市物质空间结构、城市产业形态以及管理方式的一系列转变,这些趋势性的变革对城乡绿地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作为规划设计单位,我们需要探索一种城乡一体的绿地规... 城乡一体化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趋势。在此契机之下,带来了城市物质空间结构、城市产业形态以及管理方式的一系列转变,这些趋势性的变革对城乡绿地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作为规划设计单位,我们需要探索一种城乡一体的绿地规划方法。试图从城乡一体化规划的高度,探讨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在市域范围内对绿地进行整体的保护和规划,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并根据用地权属和类型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建设导引,实现生态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 城乡一体化 生态规划 城乡二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空间类规划的回顾、反思与展望--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 被引量:28
10
作者 吴岩 王忠杰 +1 位作者 杨玲 吴雯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34,共6页
回顾了中国生态空间类规划的发展历史,指出生态空间类规划曾经作为城乡规划体系的"补丁系统"得以逐步发展和丰富。在当前"一优三高"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生态空间类规划的地位将发生跃迁,生态空间规划体系将... 回顾了中国生态空间类规划的发展历史,指出生态空间类规划曾经作为城乡规划体系的"补丁系统"得以逐步发展和丰富。在当前"一优三高"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生态空间类规划的地位将发生跃迁,生态空间规划体系将逐步建立,规划的编制要从4个方面调整编制思维,即做好生态空间棋盘、协调城绿空间布局、提供多元服务供给和完善规划治理模式。未来在基础理论方面要着力于生态空间治理的"影响动因及其演变规律""参与主体及多元治理"的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生态空间规划 绿地系统 绿色生态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