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静耦合作用下无煤柱切顶留巷顶板成缝与稳定机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华心祝 刘啸 +2 位作者 黄志国 杨朋 马言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696-3708,共13页
无煤柱切顶留巷开采核心工艺为超前工作面采用预裂爆破技术切断巷道顶板与采空区顶板力学联系。基本顶预裂爆破期间是动静耦合作用的过程,动静耦合作用下既要保证基本顶炮孔连线间形成贯通裂缝,达到切顶效果,同时还要保证巷道基本顶稳定... 无煤柱切顶留巷开采核心工艺为超前工作面采用预裂爆破技术切断巷道顶板与采空区顶板力学联系。基本顶预裂爆破期间是动静耦合作用的过程,动静耦合作用下既要保证基本顶炮孔连线间形成贯通裂缝,达到切顶效果,同时还要保证巷道基本顶稳定,装药长度与炮孔间距是决定性因素。以安徽祁东煤矿713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基于岩层中应力波衰减公式,分析了基本顶预裂爆破成缝机理,并以此建立基于抗拉强度的成缝判据,确定基本顶成缝时装药长度及炮孔间距的最小量化关系。基于预裂爆破过程基本顶受力特征,建立基本顶动静耦合作用力学模型,获得耦合作用下基本顶应力计算公式,分析了动载作用下基本顶不同时间应力分布规律,揭示了爆破应力波在基本顶内呈拉、压交替变换且巷道基本顶同一位置持续受到拉、压应力脉冲作用的传播规律;分析了静载作用下基本顶拉应力分布与不同侧向应力集中系数关系,揭示极限平衡区应力集中系数仅对巷道基本顶局部拉应力分布有影响(0<x<3.0 m),而对远处的巷道基本顶应力分布无影响(x>3.0 m)的规律;分析了巷道基本顶稳定机理,并以此获得巷道基本顶稳定判据,确定巷道基本顶稳定时装药长度及炮孔间距的最大量化关系。根据编制的VB计算平台,得到祁东煤矿7135工作面回风巷预裂爆破装药长度为4 m,炮孔间距为600 mm。通过对炮孔进行窥视及顶板收敛观测,验证了理论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煤柱切 动静耦合 成缝与稳定机理 预裂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泡沫治理巷顶煤层自燃隐患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云锋 姬财柱 +1 位作者 李建民 胡绍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4-56,67,共4页
为了提高自燃隐患的治理效果,利用充填泵将预先配制好的三相泡沫混合液经管路输送到压注点附近,压入氮气旋动发泡装置进行发泡混合后,通过在自燃隐患点处预先施打的钻孔进入破碎煤体,消除自燃隐患。应用结果表明:三相泡沫能够有效遏制... 为了提高自燃隐患的治理效果,利用充填泵将预先配制好的三相泡沫混合液经管路输送到压注点附近,压入氮气旋动发泡装置进行发泡混合后,通过在自燃隐患点处预先施打的钻孔进入破碎煤体,消除自燃隐患。应用结果表明:三相泡沫能够有效遏制或消除自燃隐患,三相泡沫可降低自燃隐患煤体的温度,并可有效包裹破碎煤体,使其贫氧,从而可有效地治理巷顶煤层自燃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泡沫 巷顶 自燃隐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涣煤矿761工作面末采期间的切顶护巷原理
3
作者 程浩 杨敬轩 +1 位作者 解海军 张永波 《煤》 2025年第3期23-27,92,共6页
临涣煤矿综采面采动影响范围广,工作面末采期间,采场邻近巷道通常伴有剧烈矿压显现。以矿井761工作面末采期间的大巷保护为目标,在工作面覆岩结构分析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探索覆岩及煤层底板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矿井下伏1061... 临涣煤矿综采面采动影响范围广,工作面末采期间,采场邻近巷道通常伴有剧烈矿压显现。以矿井761工作面末采期间的大巷保护为目标,在工作面覆岩结构分析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探索覆岩及煤层底板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矿井下伏1061工作面历史采动导致761工作面覆岩呈现为非对称分布结构,是诱发工作面回采巷道矿压异常显现的主要原因;761工作面末采期间,覆岩应力扰动范围广,超前影响距离近200 m,据此提出工作面覆岩深孔爆破及回风大巷水力压裂复合切顶工艺,并给出了覆岩切顶三角区尺寸及钻孔布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末采 应力传递 深孔爆破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顶留巷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4
作者 温海鹏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2期122-124,128,共4页
山西省A突出矿井采用切顶沿空留巷技术进行开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可知,应用该技术时会出现大量游离态瓦斯涌入巷道的现象,从而引起下一采面回采过程中瓦斯超限问题。根据瓦斯运移规律,采用中空注浆锚杆进行增强支护,同时对留巷进行全... 山西省A突出矿井采用切顶沿空留巷技术进行开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可知,应用该技术时会出现大量游离态瓦斯涌入巷道的现象,从而引起下一采面回采过程中瓦斯超限问题。根据瓦斯运移规律,采用中空注浆锚杆进行增强支护,同时对留巷进行全断面喷浆。以上2项措施实施完成后对下一采面回采过程中上隅角、回风巷进行为期120 d的考察。由考察结果可知,采取增强支护措施和全断面喷浆措施后的留巷作为回风巷在采面回采过程中未出现瓦斯超限现象。研究结果及方法对于其他类似矿井瓦斯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瓦斯 增强支护 全断面喷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泓煤业双巷切顶成巷工作面采空区防灭火技术研究
5
作者 胡国勇 《山东煤炭科技》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针对华泓煤业9306工作面采空区存在的煤自燃隐患问题,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和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方法,通过程序升温实验确定CO和C_2H_4为煤自燃预报指标气体,70~80 ℃为煤自燃临界温度,110~130 ℃为煤体干裂温度;利用束管监测系统和CO... 针对华泓煤业9306工作面采空区存在的煤自燃隐患问题,采用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和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方法,通过程序升温实验确定CO和C_2H_4为煤自燃预报指标气体,70~80 ℃为煤自燃临界温度,110~130 ℃为煤体干裂温度;利用束管监测系统和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对9306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然发火的“三带”分布规律进行了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针对性制定了“喷涂堵漏+注氮防灭火+日常防灭火”综合防灭火技术体系。喷涂堵漏风技术有效减少采空区氧化带宽度和面积,注氮防灭火技术显著降低氧化带分布范围,最佳注氮深度30 m,注氮量2200 m^(3)/h。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该防灭火技术体系有效抑制了9306采空区煤自燃,确保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漏风 自燃 防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637工作面切顶留巷技术应用
6
作者 张飞建 赵许博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97-99,共3页
以恒源煤矿Ⅱ63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切顶留巷+恒阻大变形锚索加固+巷道临时支护”为主体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根据恒阻大变形锚索加固技术,控制顶板下沉,充分发挥了巷道围岩的自身支撑能力,有效降低巷道围岩变形,保证留巷稳定性,并... 以恒源煤矿Ⅱ63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切顶留巷+恒阻大变形锚索加固+巷道临时支护”为主体的设计方案,该方案根据恒阻大变形锚索加固技术,控制顶板下沉,充分发挥了巷道围岩的自身支撑能力,有效降低巷道围岩变形,保证留巷稳定性,并从技术原理,实施方案和工程监测多方面考虑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阻大变形 临时支护 板预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留巷密集钻孔切顶机理及关键参数确定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少伟 李小鹏 +3 位作者 朱雯清 付孟雄 张定山 彭博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3,共11页
为实现密集钻孔切顶条件下沿空留巷顶板结构安全稳定,研究正常情况与密集钻孔条件下顶板岩层结构受力状况,基于岩石断裂理论和弹性理论分析回采前后顶板密集钻孔孔间围岩受力分布及其破断过程,明确密集钻孔切顶机理及相邻钻孔的孔间集... 为实现密集钻孔切顶条件下沿空留巷顶板结构安全稳定,研究正常情况与密集钻孔条件下顶板岩层结构受力状况,基于岩石断裂理论和弹性理论分析回采前后顶板密集钻孔孔间围岩受力分布及其破断过程,明确密集钻孔切顶机理及相邻钻孔的孔间集中应力相互作用机制,推导工作面端头弧形三角板结构巷道侧边界密集钻孔孔间围岩的拉剪应力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参数对孔间围岩所受拉剪应力的影响作用,提出沿空留巷密集钻孔切顶关键参数确定方法。研究表明:密集钻孔主要通过回采前后钻孔周围应力条件改变来增加钻孔围岩拉剪应力集中程度,引起孔间裂隙扩张联通,形成切缝线破断关键岩层。回采前钻孔主要受水平挤压应力影响,回采后钻孔受力逐渐转变为采空区顶板回转下沉产生的拉剪应力为主,钻孔孔间围岩状态随之由孔间围岩弱化阶段过渡到孔壁裂纹成形阶段,再转变为孔间围岩破断阶段。密集钻孔孔间围岩所受拉剪应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关键岩层厚度及钻孔孔径与孔间距之比,与钻孔高度及间距成负相关,与角度及直径正相关。据此提出了密集钻孔关键参数确定方法,并根据龙滩矿3124 N工作面坚硬顶板条件设计了密集钻孔切顶留巷方案,确定钻孔长度为8.3 m,角度为15°,钻孔直径为48 mm,间距为500 mm。留巷后巷道顶帮变形可控且整体稳定性较好,由此可证明密集钻孔布置参数较为合理,密集钻孔关键参数确定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留 密集钻孔 弧形三角板 孔间应力集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岩顶板切顶留巷围岩变形分区补强控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邵炜星 查文华 +4 位作者 杨国威 许涛 刘啸 程文博 陈登红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7-172,共16页
【目的】森达源煤矿传统的宽煤柱开采方式导致采掘接续紧张,并引发严重的围岩变形问题。切顶留巷技术可优化巷道支护条件,提高采煤效率,促进煤矿高效安全生产。【方法】以1号煤层的101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深入... 【目的】森达源煤矿传统的宽煤柱开采方式导致采掘接续紧张,并引发严重的围岩变形问题。切顶留巷技术可优化巷道支护条件,提高采煤效率,促进煤矿高效安全生产。【方法】以1号煤层的101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FLAC 3D数值模拟软件,深入探究了切顶高度、切顶角度、注浆加固深度对巷道掘进、预裂切顶和切顶留巷过程中煤帮内部、采空区及顶板应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确定出最佳切顶留巷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模拟分析工作面前后不同区域的围岩受力变形情况。提出回采工作面前方0~30 m内为超前补强区,采取“高预应力锚索+单体配合铰接顶梁”的联合支护。后方0~100 m内为滞后补强区,采用“工字钢+单体支柱”联合支护,同时对矸石帮实施注浆加固。通过工程应用验证了区分补强控制变形措施的有效性。【结果】结果显示:最佳切顶留巷方案为切顶高度6 m,切顶角度15°,矸石帮注浆深度1 m。此方案下,10101工作面的巷道顶底板的最终变形量为155 mm,两帮的为84 mm,均符合矿井使用要求,验证了切顶留巷技术具有良好效果。【结论】结果表明:切顶留巷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宽煤柱开采方式中存在的围岩变形问题。然而,该技术的实施受切顶高度、切顶角度和矸石帮注浆深度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需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状况进行具体确定。总体上,切顶留巷技术和分区补强控制措施对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显著,为类似条件下的煤矿开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 围岩变形 分区补强 影响因素 力学性能 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顶煤切顶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
9
作者 张超 杨永康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为了解决托顶煤巷道围岩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离散元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义棠煤业100602工作面切顶成巷围岩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切顶高度、采高对留巷围岩变形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适当增加切顶... 为了解决托顶煤巷道围岩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运用理论分析、离散元数值模拟及现场工业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义棠煤业100602工作面切顶成巷围岩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切顶高度、采高对留巷围岩变形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适当增加切顶高度并降低采高有利于巷道围岩稳定,并确定开采技术参数为切顶高度24 m、采高6 m。现场监测结果显示,在合理的支护策略及开采工艺参数下,托顶煤切顶留巷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控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切顶留巷矸石帮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10
作者 孙闯 刘义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5,共8页
为解决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切顶留巷矸石帮围岩控制难题,首先利用理论分析建立了不同挡矸支护条件下矸石帮位移变化的力学公式,以此为基础提出矸石帮变形控制双策略,减弱矸石帮变形压力和增强矸石帮的抗变形能力;其次利用现场实验设... 为解决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切顶留巷矸石帮围岩控制难题,首先利用理论分析建立了不同挡矸支护条件下矸石帮位移变化的力学公式,以此为基础提出矸石帮变形控制双策略,减弱矸石帮变形压力和增强矸石帮的抗变形能力;其次利用现场实验设计两种类别共4组挡矸支护方案,探讨不同支护方案的矸石帮控制效果,验证理论研究成果。结果表明:①增强矸石帮侧顶板支护强度,能减弱矸石帮变形压力;②增架卡兰个数、增加卡兰预紧力、增加卡兰个数、增强U型钢之间的摩擦力等能增加U型钢滑移初始滑移应力,增强矸石帮的抗变形能力;③挡矸支护控制效果为:2副卡兰+单体支柱<2副卡兰+单元支架<2副卡兰+单元支架+呛柱<3副卡兰+单元支架。该研究可为同类条件下切顶留巷矸石帮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矸石帮 挡矸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层理论的切顶留巷下覆岩裂隙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双海清 辛越强 +4 位作者 李树刚 林海飞 周斌 尚英智 刘思博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3,共12页
针对切顶留巷工艺使得切顶侧采空区覆岩裂隙分布改变的问题,采用物理相似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切顶留巷工艺下采空区应力分布、覆岩运移和采动裂隙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关键层理论与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探讨了... 针对切顶留巷工艺使得切顶侧采空区覆岩裂隙分布改变的问题,采用物理相似模拟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分析了切顶留巷工艺下采空区应力分布、覆岩运移和采动裂隙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关键层理论与采动覆岩卸荷膨胀累积效应,探讨了切顶与未切顶侧覆岩裂隙发育高度和离层裂隙区宽度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层位定向卸压瓦斯抽采钻孔抽采效果,验证和反演了切顶留巷工艺下覆岩裂隙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切顶留巷工艺能有效降低切顶侧顶底板的应力集中,但应力仍会向煤岩深部传递;切顶使得垮落岩层厚度与顶板破断形式发生改变,导致裂隙带发育高度、亚关键层控制范围内离层裂隙区宽度产生变化;切顶侧端头垮落带高度为未切顶侧的2倍,裂隙带高度为未切顶侧的0.87倍,在裂隙带中下部,切顶侧的离层量和穿层裂隙数量均大于未切顶侧;切顶侧在煤层顶板8~30 m范围内裂隙发育量随距离增大而增大,在30~48 m范围内随距离增大而减小,裂隙主要分布于裂隙带中下部;不同层位抽采钻孔瓦斯浓度和流量的“错峰”验证了上述研究结论。研究结果对高瓦斯矿井切顶留巷工艺下卸压瓦斯治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卸压瓦斯 覆岩裂隙 覆岩累计膨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城六矿中硬顶板倾斜工作面切顶留巷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建 褚恒滨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2,共9页
针对长城六矿1301S工作面沿空巷道围岩破坏失稳控制难题,首先,采用UDEC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1301S工作面侧向覆岩破断运动规律,发现侧向覆岩破断位置均位于巷道上方,且直接顶悬臂结构长度约为1.8m;其次,通过构建侧向覆岩结构力学模型,获... 针对长城六矿1301S工作面沿空巷道围岩破坏失稳控制难题,首先,采用UDEC数值模拟方法揭示了1301S工作面侧向覆岩破断运动规律,发现侧向覆岩破断位置均位于巷道上方,且直接顶悬臂结构长度约为1.8m;其次,通过构建侧向覆岩结构力学模型,获得了切顶前后实体煤和矸石支撑体支承应力解析表达式,根据表达式进行算例分析得到切顶前后实体煤支承应力保持不变,均为1.27MPa,靠近巷道左侧矸石支撑体支承应力降低了56.89%;再次,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巷旁切顶参数,即切顶高度11m、切顶角度20°、切缝孔间距500mm;最后,设计了1301S工作面运输顺槽切顶留巷技术方案并开展了工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切顶后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两帮移近量分别为1240mm和265mm,与未切顶相比分别降低了12.68%和70.22%,围岩整体稳定性较好。该研究可为相同或相似条件下切顶留巷技术应用及关键参数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工作面 中硬 围岩 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煤柱切顶留巷覆岩破坏特征及微震实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颖异 王同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为进一步研究无煤柱切顶留巷技术开采后的覆岩破坏规律,以柠条塔煤矿S1201−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与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结合现场微震监测技术建立了微震波形数据库,研究了随工作面持续开采,无煤柱切顶留巷不同阶段的覆... 为进一步研究无煤柱切顶留巷技术开采后的覆岩破坏规律,以柠条塔煤矿S1201−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物理相似模拟与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结合现场微震监测技术建立了微震波形数据库,研究了随工作面持续开采,无煤柱切顶留巷不同阶段的覆岩采动裂隙演化及应力空间展布特征,得出了工作面覆岩周期性破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发生初次来压时的覆岩裂隙发育高度为57.6 m,切顶前中部裂隙带发育高度为95.5~96.1 m,裂采比为23.8~24.0,边缘侧裂隙发育高度为105.9~106.4 m,裂采比为26.4~26.6。切顶后工作面两侧裂隙带最终发育高度为104.3~105.2 m,裂采比为26.1~26.3,工作面中部裂隙带由于上覆岩层的不断压实弥合,最终发育高度为94.3~95.2 m,裂采比为23.6~23.8。当巷道分别处于掘进、切缝阶段,顶板位移基本没有产生改变;当其进入顶板下沉、切顶成巷阶段,顶板位移不断增大。切顶卸压完成后,巷道侧支承压力峰值增大,表明切缝之后的工作面跨度进一步增大,倾向支承压力不断增大;工作面顶板卸压效果显著,顶板产生大范围应力释放现象。在该工作面布置了微震监测系统,发现微震事件的周期性产生与工作面周期来压有强关联性,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高潮期,进一步综合得出覆岩的周期性破断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煤柱开采 工艺 覆岩运移 覆岩采动裂隙 应力分布 裂隙演化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综放开采软岩巷道切顶卸压自成巷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滨 高攀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8,共7页
针对鸟山井田深部综放开采软岩巷道支护难度大的难题,阐释了深部岩层非线性的应力应变特征,在综放面采用切顶卸压自成巷技术,同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试验,研究了深部留巷的可行性,将留巷过程分为三个区并提出了针对性控制对... 针对鸟山井田深部综放开采软岩巷道支护难度大的难题,阐释了深部岩层非线性的应力应变特征,在综放面采用切顶卸压自成巷技术,同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试验,研究了深部留巷的可行性,将留巷过程分为三个区并提出了针对性控制对策。将该技术在鸟山煤矿11031综放工作面回风巷道进行现场试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该巷道从掘进开始到回采结束,顶板下沉量表现出切缝侧大于巷中大于实体煤帮的规律,最大下沉量分别为155,128,81 mm,顶板离层量稳定时约119 m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切缝后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75mm,有效控制了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各项监测指标良好,验证了针对该综放面深部留巷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 支护设计 卸压自成 沿空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中厚煤层顶板分区切顶留巷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现刚 端木令蒙 +3 位作者 郑俊岭 曾庆运 夏秋龙 周波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60-64,共5页
针对山东矿区深部冲击性矿井留设煤柱带来的矿压显现严重、煤柱资源浪费、掘巷与支护成本费用较高等问题,以郭屯煤矿43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工作面轨道顺槽进行切顶卸压沿空留巷。依据工作面中厚煤层情况,将轨道顺槽切顶留巷顶板划分为... 针对山东矿区深部冲击性矿井留设煤柱带来的矿压显现严重、煤柱资源浪费、掘巷与支护成本费用较高等问题,以郭屯煤矿4306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工作面轨道顺槽进行切顶卸压沿空留巷。依据工作面中厚煤层情况,将轨道顺槽切顶留巷顶板划分为3段,Ⅰ段为0~300 m,Ⅱ段为300~473 m,Ⅲ段为473~778 m;对切缝参数进行了设计,并通过矿压监测和围岩变形监测分析了留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顶板分区,合理的切缝钻孔深度是Ⅰ段为8.5 m,Ⅱ段为7 m,Ⅲ段为8.5 m,切缝孔距巷道帮100 mm,与铅垂线夹角为15°,孔间距500 mm;切顶留巷支架平均压力和最大压力显著降低,与小煤柱沿空掘巷相比可节省300多万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为类似深部冲击性矿井开展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中厚煤层 板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空巷道窄煤柱变形失稳机理与切顶护巷协同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亚锋 徐亚龙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为解决沿空巷道窄煤柱围岩控制难题,综合应用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应用等方法,揭示了沿空巷道窄煤柱变形失稳机理,当煤柱尺寸较小时,煤柱内部煤体近乎进入残余破坏阶段,采动应力大部分转移至开采帮侧煤体内部,当护巷煤柱尺寸较大... 为解决沿空巷道窄煤柱围岩控制难题,综合应用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应用等方法,揭示了沿空巷道窄煤柱变形失稳机理,当煤柱尺寸较小时,煤柱内部煤体近乎进入残余破坏阶段,采动应力大部分转移至开采帮侧煤体内部,当护巷煤柱尺寸较大时,护巷煤柱表现出良好的承载性能,导致转移至开采帮侧煤壁内的采动应力有所减小,基于此,确定110505轨道顺槽采用切顶护巷协同支护技术,现场应用后,试验顺槽围岩整体可控,实现了沿空巷道110505轨道顺槽的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 窄煤柱 变形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形工作面切顶留巷端头液压支架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涛 李翠翠 王奥罗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期37-39,共3页
针对董东煤矿TC10工作面Z形条带开采工作面切顶留巷,研发了一种具有端头支护、巷道支护、切顶留巷、自移功能的端头支架,可布置在机尾处用于巷道支护和切顶留巷,可实现在工作面设备连续推进5个步距时架后巷道棚顶1次,减轻了劳动强度,提... 针对董东煤矿TC10工作面Z形条带开采工作面切顶留巷,研发了一种具有端头支护、巷道支护、切顶留巷、自移功能的端头支架,可布置在机尾处用于巷道支护和切顶留巷,可实现在工作面设备连续推进5个步距时架后巷道棚顶1次,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面采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形工作面 端头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硬顶板厚煤层工作面停采线预留回撤通道切顶护巷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温耀军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52-55,133,共5页
针对义棠煤矿开拓巷道受工作面采动影响变形大、维修工程量大、工作面停采线煤柱留设宽、煤炭资源浪费大的情况,在矿井100505工作面试验了停采线预留回撤通道切顶护巷技术。在停采线预先留设回撤通道,运用恒阻大变形锚索围岩控制技术及... 针对义棠煤矿开拓巷道受工作面采动影响变形大、维修工程量大、工作面停采线煤柱留设宽、煤炭资源浪费大的情况,在矿井100505工作面试验了停采线预留回撤通道切顶护巷技术。在停采线预先留设回撤通道,运用恒阻大变形锚索围岩控制技术及定向预裂切缝爆破技术,来控制回撤通道围岩的稳定性,切断回采动压力向附近大巷的传递。通过项目的实施,回撤通道稳定,满足了工作面回收的要求;停采线附近大巷变形量降低,不需要维修工程;停采线煤柱宽度明显缩小,有效地提高了煤炭资源采出量。该技术经济效益可观,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停采线 预留回撤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厚煤层坚硬顶板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研究及应用
19
作者 马跃 陈胜焱 +1 位作者 宫晨耀 刘星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77,共9页
为确定中厚煤层坚硬顶板条件下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以安徽宿州界沟煤矿1026工作面运输巷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坚硬顶板切顶留巷力学模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方法,明确了切顶高度、角度与钻孔间距对切顶效果的影响规律... 为确定中厚煤层坚硬顶板条件下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以安徽宿州界沟煤矿1026工作面运输巷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坚硬顶板切顶留巷力学模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等方法,明确了切顶高度、角度与钻孔间距对切顶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了1026工作面运输巷道合理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切顶高度10 m、切顶角度0°以及钻孔间距0.5 m。现场实测结果显示,1026工作面运输巷道留巷段累计顶板下沉量170~250 mm,采空区侧与实体煤侧液压支架滞后工作面180~200 m压力值稳定,锚索锚固有力,切顶留巷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相似工程地质条件矿井切顶留巷关键技术参数确定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煤层 坚硬 合理切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顶抽巷抽采气体来源分析与范围测定
20
作者 李小辉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91-93,97,共4页
针对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某矿8309综放工作面顶抽巷抽出的瓦斯浓度偏低的问题,基于8309综放工作面顶抽巷工程概况,应用了SF6示踪气体来测定了顶抽巷抽采气体的主要来源与影响范围,经过进行工作面前部、中部、后部测试,上、下隅角测试,... 针对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某矿8309综放工作面顶抽巷抽出的瓦斯浓度偏低的问题,基于8309综放工作面顶抽巷工程概况,应用了SF6示踪气体来测定了顶抽巷抽采气体的主要来源与影响范围,经过进行工作面前部、中部、后部测试,上、下隅角测试,以及测试上部采空区气体下泄情况,测试邻近采空区气体情况,得到:工作面新鲜风流与采空区气体是顶抽巷抽采气体的主要来源,顶抽巷抽采影响范围可达20m,顶抽巷抽出瓦斯浓度出现偏低现象的一重要原因是工作面存在漏风影响,并提出了防治工作面漏风的措施,以供综采工作面顶抽巷抽采瓦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气体来源 影响范围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