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语言与存在的维度看巴门尼德的Being 被引量:3
1
作者 高秉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5,共7页
巴门尼德的Being,既是语言学意义上的"是",又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在",其残篇中关于Being的五种特征必须作语言逻辑的理解。作为存在的Being是谓词本身的名词化而没有涉及到宾词,而物质或精神已是被谓述的宾词。作为... 巴门尼德的Being,既是语言学意义上的"是",又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在",其残篇中关于Being的五种特征必须作语言逻辑的理解。作为存在的Being是谓词本身的名词化而没有涉及到宾词,而物质或精神已是被谓述的宾词。作为存在的Being内在地含藏合理性作为其基础,这使存在获得了逻辑句法的明晰性和可言说性,语言描述存在,也规定存在。但哲学不能被逻辑学取代,在于哲学总在追述语言背后的存在。具体言说Being的努力,促成了从巴门尼德的Being到亚里士多德的ousia的转化,而这被海德格尔理解为从"存在"到"在者"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门尼德 BEING 存在 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门尼德的“存在”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洋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126-,共1页
关键词 巴门尼德 存在者 陈村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敞开“存在”的超越视域:走出巴门尼德哲学研究的误区
3
作者 钟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40,152,共7页
黑格尔将巴门尼德哲学的研究引向误区,他在对"存在"的理解中忽视了哲学的形而上学本性。在形而上学的视域中,从哲学史和哲学问题的深层发掘巴门尼德的思想,理应成为哲学史家不可推卸的职责。这个工作还将使我们看到,失去了超... 黑格尔将巴门尼德哲学的研究引向误区,他在对"存在"的理解中忽视了哲学的形而上学本性。在形而上学的视域中,从哲学史和哲学问题的深层发掘巴门尼德的思想,理应成为哲学史家不可推卸的职责。这个工作还将使我们看到,失去了超越视域,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本体论也曾误入歧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门尼德 存在 形而上学 超越 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拯救巴门尼德的“现象”——论亚里士多德对巴门尼德问题的回应
4
作者 钱圆媛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4,共4页
亚里士多德对巴门尼德哲学的回应并不仅限于重建自然和运动的合法性,而且还是对巴门尼德问题的双重拯救:一方面拯救被巴门尼德所拒斥的自然运动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拯救巴门尼德的"存在"来弥合最高实在和现象间的鸿沟。可以说,... 亚里士多德对巴门尼德哲学的回应并不仅限于重建自然和运动的合法性,而且还是对巴门尼德问题的双重拯救:一方面拯救被巴门尼德所拒斥的自然运动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拯救巴门尼德的"存在"来弥合最高实在和现象间的鸿沟。可以说,这一回应的实质是亚里士多德试图重新统一现象和最高实在的一种形而上的卓绝努力,其取消了可知与可感、不动与运动的对立,巴门尼德的"存在"也通过作为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神"而被置于终极宇宙秩序的顶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巴门尼德 运动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门尼德哲学新探──巴门尼德哲学不是纯粹的唯心主义
5
作者 侯宗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30-,129,共2页
巴门尼德哲学新探──巴门尼德哲学不是纯粹的唯心主义侯宗肇广东五邑大学巴门尼德是爱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以往的哲学史论著,都认为巴门尼德哲学是唯主义哲学。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巴门尼德... 巴门尼德哲学新探──巴门尼德哲学不是纯粹的唯心主义侯宗肇广东五邑大学巴门尼德是爱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以往的哲学史论著,都认为巴门尼德哲学是唯主义哲学。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巴门尼德哲学的主要观点是:“只有存在物是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门尼德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哲学家 存在物 理性认识 哲学史 斯宾诺莎 理论来源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原子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与古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兵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8-44,共7页
在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哲学派别还仅仅是近代的事,然而作为西方哲学的一种传统,理性主义思潮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时期,在那里理性主义以它最早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种形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古代思想家已经开始认真... 在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哲学派别还仅仅是近代的事,然而作为西方哲学的一种传统,理性主义思潮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时期,在那里理性主义以它最早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种形式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古代思想家已经开始认真思考人们如何认识世界,以及这种认识的可能性和真实性,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理性主义是怎样成为西方哲学的传统的,以及这种传统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真理 理性主义者 普罗塔哥拉 形式表现 每个人 伦理学 古代思想家 伦理生活 巴门尼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二元论哲学体系——巴门尼德哲学新探 被引量:2
7
作者 武贝玫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89-94,共6页
巴门尼德是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精辟的观点和深邃的思想在人类认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对这位伟大先哲的思想由于我们肤浅地斥之为唯心主义的糟粕而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本文试图揭示巴氏哲学的二元论性质,... 巴门尼德是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精辟的观点和深邃的思想在人类认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对这位伟大先哲的思想由于我们肤浅地斥之为唯心主义的糟粕而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本文试图揭示巴氏哲学的二元论性质,以求教于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巴门尼德 非存在 存在者 二元论 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史 唯心主义 宇宙 爱利亚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门尼德存在哲学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韩秋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12-15,27,共5页
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实属唯心主义。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其“存在”在哲学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是很重要的。一分析和评价巴门尼德存在哲学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要理解他所论述的“存在”概念。巴门尼德认为真正的客体是... 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实属唯心主义。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其“存在”在哲学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是很重要的。一分析和评价巴门尼德存在哲学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要理解他所论述的“存在”概念。巴门尼德认为真正的客体是“存在”,而不是“非存在”。“非存在”就是不存在,它与“存在”是绝对排斥的。他说:“整个存在是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门尼德 地位与作用 存在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 哲学史 唯心主义 存在物 亚里士多德 人类认识 真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巴门尼德的“是”及其内在特性
9
作者 顾炯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8,共4页
巴门尼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本体论思想的开启者,他所言的"存在"只能是系动词"是",而非柏拉图意义上的谓词,也非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主词。巴门尼德的"是"是思想和语言的本性,它居于感性与理性之间,是用来区... 巴门尼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本体论思想的开启者,他所言的"存在"只能是系动词"是",而非柏拉图意义上的谓词,也非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主词。巴门尼德的"是"是思想和语言的本性,它居于感性与理性之间,是用来区分意见之路和真理之路的标准,它的展开体现为"是"与"是者"之间的环环互动。从性质上,巴门尼德的"是"不同于赫拉克利特所揭示的万物都处于运动中的"动变性"特征,而体现了一种"内动性"的蕴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门尼德 存在 居间性 内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巴门尼德哲学的推理原则及其方法论意义
10
作者 魏志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5,共4页
巴门尼德的思想呈现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特征,一方面他的存在学说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另一方面他的哲学结论也明显地有悖于人们的生活常识,其原因在于他还不能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割裂了理性认识... 巴门尼德的思想呈现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特征,一方面他的存在学说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另一方面他的哲学结论也明显地有悖于人们的生活常识,其原因在于他还不能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割裂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巴门尼德存在学说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他关于真理与意见、思想与感觉、存在与非存在三对范畴的论述中;他的推理原则是一种否定性的原则,他的推理方法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为后来亚里士多德概括出形式罗辑的三大规律提供了依据;而他的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思想为可知论奠定了认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哲学 巴门尼德 推理原则 推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巴门尼德残篇和古希腊形而上学的一把钥匙
11
作者 赵钧 徐开来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9-175,共7页
■是巴门尼德至关重要的概念,并且贯穿着其前后哲人的思想。米利都学派开启人类哲思之后,■(无定)所代表的"无规定性"通过对"本原"的统摄而成了核心范畴。然而,毕达哥拉斯学派却引入了与其对立的■(确定),并赋予了... ■是巴门尼德至关重要的概念,并且贯穿着其前后哲人的思想。米利都学派开启人类哲思之后,■(无定)所代表的"无规定性"通过对"本原"的统摄而成了核心范畴。然而,毕达哥拉斯学派却引入了与其对立的■(确定),并赋予了■更尊贵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古希腊文"是"的解析、"非是"的理解,以及巴门尼德残篇8的梳理,得出了巴门尼德之"是"可被阐释为"确定性"的结论。同时,"是"与"非是"的对立就是■(确定)与■(无定)的对立,■与■在"确定性"这一概念上交汇。在巴门尼德之后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体系中,■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正是■与■的和解与融通,促成了古希腊形而上学最终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 巴门尼德 古希腊形而上学 ■(无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对相论困境的反思——兼论海德格尔对柏拉图错误的重复
12
作者 方刚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98-101,共4页
本文从语言分析的角度考察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对相论困境的反思 ,并进而指出海德格尔正是以同样的方式重复了柏拉图的某些错误。作者认为柏拉图的主要问题在于他混淆了名称与对象或者是语词与事物以及对通常的语言形式的误用 ,从... 本文从语言分析的角度考察柏拉图在《巴门尼德篇》中对相论困境的反思 ,并进而指出海德格尔正是以同样的方式重复了柏拉图的某些错误。作者认为柏拉图的主要问题在于他混淆了名称与对象或者是语词与事物以及对通常的语言形式的误用 ,从而他在西方哲学中引入了两个世界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巴门尼德篇》 海德格尔 相论 哲学思想 语言学 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门尼德》与前苏格拉底的“存在之战”
13
作者 曹聪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95,共6页
本文以柏拉图的埃利亚对话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存在之战”讨论为切入点,考察《巴门尼德》中少年苏格拉底引入形相的背景———前苏格拉底哲学和智术师运动,同时结合文本辨析柏拉图对存在派与流变派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本文认为,为应... 本文以柏拉图的埃利亚对话关于前苏格拉底哲学“存在之战”讨论为切入点,考察《巴门尼德》中少年苏格拉底引入形相的背景———前苏格拉底哲学和智术师运动,同时结合文本辨析柏拉图对存在派与流变派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本文认为,为应对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存在之战”,柏拉图接受并改造了埃利亚哲学,尤其是巴门尼德对“非存在”和“意见”的基本判断,试图通过形相论拯救“真意见”。与此同时,柏拉图借《巴门尼德》传达出一种对存在论探究路向的态度,形相论最终仍难以克服前苏格拉底哲学引发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门尼德 前苏格拉底 形相 存在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巴门尼德的“存在”的一种读解
14
作者 詹世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22-27,共6页
人们对巴门尼德的“存在”进行过认真、渊博的追索和解释。如格思里的《希腊哲学史》第二卷、基尔克和拉文的《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等等就进行了这项工作,从词源、句读、哲学思维的发展进程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近年来,由汪... 人们对巴门尼德的“存在”进行过认真、渊博的追索和解释。如格思里的《希腊哲学史》第二卷、基尔克和拉文的《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等等就进行了这项工作,从词源、句读、哲学思维的发展进程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近年来,由汪子嵩、姚介厚、陈村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 巴门尼德 思想 古希腊哲学 亚里士多德 真理 不可分 偶然性 理智主义 存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唯心主义的
15
作者 庞长富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1期43-44,共2页
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唯心主义的,应是肯定无疑的。但有的同志著文对这个公认的传统论断提出了异议,说这个传统看法是“没有充分根据的武断”,“是先入为主地把自己的观点硬挂在巴门尼德的头上”,并说对巴门尼德的这... 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唯心主义的,应是肯定无疑的。但有的同志著文对这个公认的传统论断提出了异议,说这个传统看法是“没有充分根据的武断”,“是先入为主地把自己的观点硬挂在巴门尼德的头上”,并说对巴门尼德的这个命题可以“作唯物主义的解释”。以上这两种观点是截然相反的。那末究竟哪一种观点“是没有充分根据的武断”呢?我们认为传统的论断是有充分根据的,而相反的观点倒是失之武断的。巴门尼德的这个命题究竟是唯心主义的,还是唯物主义的,让我们看看黑格尔是如何评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门尼德 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 黑格尔 命题 思维 非存在 古希腊罗马哲学 武断 传统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门尼德的“同一性”命题并非是唯心主义的
16
作者 韩振峰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4期63-63,共1页
《学习与探索》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登的《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唯心主义的》一文的观点,我不赞成,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庞长富及其他同志。巴门尼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的人。我认为,... 《学习与探索》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登的《巴门尼德“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唯心主义的》一文的观点,我不赞成,谈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庞长富及其他同志。巴门尼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的人。我认为,要断定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这一命题到底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首先要以他自己对这一命题的解释作根据。巴门尼德说:“思想与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因为你决不能遇到一个思想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在物的。在存在物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门尼德 唯心主义 同一性 命题 存在物 思维 几点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 西方哲学史 哲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思维与巴门尼德哲学
17
作者 程剑民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4期27-28,12,共3页
以往对巴门尼德哲学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对其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的批判上。本文力图从哲学思维特点的角度,将其哲学思想放在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动态关系中加以考察。哲学思维的特点,就是其高度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它所面对的是人们的认... 以往对巴门尼德哲学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对其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的批判上。本文力图从哲学思维特点的角度,将其哲学思想放在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动态关系中加以考察。哲学思维的特点,就是其高度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它所面对的是人们的认识成果和各种业已形成的思想、观念等,是思想的再思想,亦即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维 巴门尼德 认识成果 感性经验 可检验性 思辨性 早期希腊哲学 普适性 “形而上学” 阿那克西美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海德格尔“作为转渡的翻译”
18
作者 胡其维 蔡新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4,共8页
海德格尔将“翻译”释为“转渡”,实则改写了翻译的名与实,开启了存在之真理意义上的翻译研究。本文试图阐释作为转渡的翻译的含义及其在《巴门尼德》中的应用,阐明它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将转渡思想引入翻译研究,是开展翻译存在论研究的... 海德格尔将“翻译”释为“转渡”,实则改写了翻译的名与实,开启了存在之真理意义上的翻译研究。本文试图阐释作为转渡的翻译的含义及其在《巴门尼德》中的应用,阐明它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将转渡思想引入翻译研究,是开展翻译存在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可以引发对“翻译即译意”和“翻译本质”两方面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渡 翻译 真理 海德格尔 巴门尼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概念剖析——信息哲学的全新存在观 被引量:3
19
作者 邬天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共3页
存在概念一直是西方哲学研究的终极概念。黑格尔认为,只有当巴门尼德提出being概念时,西方哲学史才真正开始。being始终是西方本体论(ontology,又译存在论)的核心范畴,实际上也是整个西方认识论的基础。物质与存在,存在与精神的... 存在概念一直是西方哲学研究的终极概念。黑格尔认为,只有当巴门尼德提出being概念时,西方哲学史才真正开始。being始终是西方本体论(ontology,又译存在论)的核心范畴,实际上也是整个西方认识论的基础。物质与存在,存在与精神的关系,一直是存在问题争论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概念 信息哲学 “存在” 西方哲学研究 BEING 西方哲学史 巴门尼德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与生成:先秦儒道形上学的结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赟 《江淮论坛》 CSSCI 1999年第2期79-83,共5页
关键词 形上学 先秦儒道 存在论 生成论 形而上学 早期儒学 性与天道 《老子》 巴门尼德 生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