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域红色旅游空间结构识别及优化
- 1
-
-
作者
李圆佳
韩秋晨
胡静
尹建军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5年第4期133-141,共9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旅游空间重组研究”(21YJCZH225)
中山大学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F2402)
达州市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巴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项目(BCF2024ZD01)。
-
文摘
为实现区域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综合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和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红色旅游资源丰裕度差距明显,呈“单核集聚,次核逐级递减”的空间特征;(2)区域整体旅游经济发展不均匀,呈“单一中心,整体较低”的格局,旅游走廊尚未形成,缺乏旅游经济发展主轴;(3)区域整体红色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存在微弱空间错位现象,多数市(区/县)红色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低质量发展;(4)通过四川省成都市、重庆市渝中区引领,找准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发展的定位,构建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支撑区、重点发展区、融合发展区的三大错位发展分区,打造红色主题鲜明、经济融合发展的“双核三区”区域红色旅游整体形象。
-
关键词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红色旅游资源
空间结构
空间错位理论
-
Keywords
Bashu culture and tourism corridor
red tourism resources
spatial structure
spatial dislocation theory
-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
K901.6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嘉陵江沿线古城“山-水-城”景观特征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杜春兰
陈丹阳
-
机构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4,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2238003)
重庆市社会科学(英才)规划类项目(2022YC026)。
-
文摘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第二大支流,空间上连接南北丝绸之路,是巴蜀地区重要的文化廊道。在典型山地曲流环境中,其沿线古城蕴含了丰富的山水营建智慧。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行政建制三方面梳理了嘉陵江沿线古城的形成基础,并以上、中、下游8个古城为例,通过历史文献系统梳理及结合GIS平台的历史地图空间转译,提炼其“山-水-城”景观特征。具体为“宏观格局把控”方面“巴蜀要冲,控扼形胜”的城市选址、“襟江带河,群山四望”的山水格局、“江山聚结,生气聚集”的风水脉络;“中微观空间结构塑造”方面“迎山接水,不拘一格”的城市空间结构、“依形江山,因地制宜”的城市功能营建;以及“沿江山集群,南北人文关联”的“跨尺度风景审美经营”等在地特征,以期为巴蜀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西南山地宜居城乡建设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嘉陵江流域
古城
“山-水-城”
景观特征
巴蜀文化走廊
-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ialing River basin
ancient city
"mountain-water-city"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Bashu cultural corridor
-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