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3和Pm6的致病性和基因组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锦祥 苏进博 +5 位作者 付环茹 孙世坤 高承芳 陈冬金 桑雷 谢喜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40-2352,共13页
旨在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的分子基础。本试验测定了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3株和Pm6株的致病性,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攻毒试验结果显示,Pm3和Pm6滴鼻攻毒后不仅能使试验兔产生严重的化脓性胸膜肺炎,... 旨在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的分子基础。本试验测定了兔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3株和Pm6株的致病性,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攻毒试验结果显示,Pm3和Pm6滴鼻攻毒后不仅能使试验兔产生严重的化脓性胸膜肺炎,还能导致试验兔的高死亡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显示,Pm3和Pm6的基因组都比兔源低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s4株和AH09株的大。与s4和AH09相比,在Pm3和Pm6的基因组中鉴定到约120个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特有基因,且有约100个这些特有基因也存在于兔源强毒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基因组中。此外,不同动物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L3型脂多糖核心寡糖外核合成酶基因natC和gatF的序列存在多态性,但兔源菌株(除SD11、CIRMBP-0873和CIRMBP-0884外)的这两个基因序列却完全一致,表现出一定的宿主特异性。Pm3和Pm6均为强毒力菌株。在Pm3和Pm6基因组中鉴定到的存在于兔源强毒力菌株基因组中但不存在于兔源低毒力菌株基因组中的基因可能在Pm3和Pm6的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致病性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性曼氏杆菌OmpA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尚珂 高远集 +9 位作者 刘畅 代静蕾 丁梦豪 聂孟川 王怡轩 陈松彪 贾艳艳 郭荣显 丁轲 余祖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3,共8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准确的溶血性曼氏杆菌(MH)抗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H外膜蛋白A(OmpA)的理化性质和亲/疏水性、跨膜结构和信号肽进行分析后,利用PCR扩增MH OmpA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OmpA,经生物公司...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效、准确的溶血性曼氏杆菌(MH)抗体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MH外膜蛋白A(OmpA)的理化性质和亲/疏水性、跨膜结构和信号肽进行分析后,利用PCR扩增MH OmpA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OmpA,经生物公司测序及酶切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重组OmpA蛋白(r OmpA)的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在约57 ku处出现目的条带,且rOmpA主要以为包涵体形式表达。rOmpA表达产物经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后利用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在57.03 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r OmpA可与MH阳性血清产生良好的反应原性。以rOmpA作为包被抗原,采用方阵法通过对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MH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MH-1、MH CVCC4091(A5型)以及MH-2(A1型)阳性血清,结果显示,除MH-1、CVCC4091以及MH-2检测为阳性外,其他细菌阳性血清均为阴性结果,特异性较强。利用该间接ELISA方法检测2倍倍比稀释的待检阳性血清(1:8000~1:512000),结果显示,阳性血清稀释至1:512000时仍为阳性,敏感性较高。将同一批次和不同批次纯化的r OmpA包被ELISA板,按照该ELISA方法检测5份MH阳性血清,分析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采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和间接血凝试验(IHA),对82份临床动物(羊、兔、鼠)血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47.6%,阴性率为52.4%;IHA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为45.1%,阴性率为54.9%。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4.9%,阴性符合率为95.6%,总符合率为99.3%。另外,从鼠体内检出MH阳性率最高为75.0%,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临床MH抗体的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为MH的流行病学调查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曼氏杆菌5型 外膜蛋白A 原核表达 小鼠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与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及病原分析
3
作者 宋幸辉 杨朋坤 +7 位作者 董轩志 陈高坤 杨贝贝 蔡怡琳 刘健 吕慧芳 赵丽 张晓战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5-2945,共11页
【目的】2023年11月,河南省某蛋鸭场发生卵黄性腹膜炎疫情,本研究对送检的病死蛋鸭进行实验室诊断和病原分析,确定发病原因,以期对该鸭场卵黄性腹膜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试验鸭病理解剖观察之后,无菌采集肝脏、脾脏、肾... 【目的】2023年11月,河南省某蛋鸭场发生卵黄性腹膜炎疫情,本研究对送检的病死蛋鸭进行实验室诊断和病原分析,确定发病原因,以期对该鸭场卵黄性腹膜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试验鸭病理解剖观察之后,无菌采集肝脏、脾脏、肾脏及血液样品,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革兰染色镜检,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并检测分离株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通过PCR/RT-PCR方法检测蛋鸭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病原,并对阳性病原主要结构蛋白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确定蛋鸭感染的病毒性病原及分子流行病学情况。【结果】细菌学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获得2种不同菌落形态的优势菌,其中1种菌落呈现半透明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多以单个或成对存在,符合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生长特性和菌体特点;另1种菌落在血平板上呈现灰白色圆形突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无溶血环,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多以单个存在,呈两短钝圆,符合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生长特性和菌体特点。分别对疑似菌进行ompA和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经BLAST比对显示,该2种优势菌分别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鸭疫里默氏杆菌分离株对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氟苯尼考表现敏感,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磷霉素钠表现敏感。PCR/RT-PCR检测结果显示,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特异性引物在915 bp处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为核酸阳性,其他病原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将该分离毒株命名为DuCV/HN-2023。测序比对结果显示,DuCV/HN-2023株Cap基因与鸭源圆环病毒ZQ-XYF1010-1和GZ-GXG0905-X4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7%和99.4%;与番鸭圆环病毒FJFQ315和FJFQ312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6%和98.5%。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DuCV/HN-2023株与ZQ-XYF1010-1、GZ-GXG0905-X4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论】通过综合诊断确定了该鸭场蛋鸭发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和鸭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所致,并对分离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毒株进行遗传演化分析,进一步对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为临床上该类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大肠杆菌 鸭圆环病毒 混合感染 卵黄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4
作者 沈莉萍 唐聪圣 +1 位作者 沈素芳 陈琦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5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为确定上海某蛋鸭场蛋鸭发病死亡的原因,对病死鸭进行了病理剖检、病原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生化鉴定、PCR种属和荚膜血清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蛋鸭发病死亡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 为确定上海某蛋鸭场蛋鸭发病死亡的原因,对病死鸭进行了病理剖检、病原检测和细菌分离培养,对分离株进行了药敏试验、生化鉴定、PCR种属和荚膜血清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蛋鸭发病死亡的病原体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磺胺妥因、红霉素、头孢拉定、头孢曲松、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10种抗生素均敏感。荚膜血清型PCR鉴定为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其基因序列与多杀性巴氏杆菌M和N的F型fcbD基因同源性为99.98%。本研究分离的鸭源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国内首次报道,为鸭霍乱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蛋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原理及在布鲁氏杆菌病检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5
作者 马晓菁 钟远军 +7 位作者 薛晓波 叶锋 张家瑞 刘丽娅 章健 谷文喜 李岩 易新萍 《新疆畜牧业》 2025年第2期12-15,共4页
高敏荧光免疫层析法是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以镧系元素作为抗原(或抗体)示踪标记物的一种超微量快速检测技术,解决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因延迟检测导致荧光弱的缺点,增大了荧光信号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灵... 高敏荧光免疫层析法是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以镧系元素作为抗原(或抗体)示踪标记物的一种超微量快速检测技术,解决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因延迟检测导致荧光弱的缺点,增大了荧光信号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布鲁氏杆菌抗体高敏荧光免疫层析法采用免疫竞争原理,以镧系元素铕(Eu)作为荧光标记物,测定免疫反应产物的荧光强度,检测动物血清中的布鲁氏杆菌抗体。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和无放射性等优点,适合在条件有限的实验室及现场开展动物布鲁氏杆菌病快速检测。本文作者介绍了高敏荧光免疫层析法的原理、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在布鲁氏杆菌病快速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布鲁氏杆菌病现场快速诊断提供快捷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荧光免疫层析 布鲁氏杆菌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自研中草药治疗兔巴氏杆菌病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郑丽丽 杨威 +3 位作者 李杰峰 杨玉增 王迈 胡晓悦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年第1期61-63,共3页
在养殖实践中,广大养殖人员和兽医工作者,为了控制病情需要长期的使用抗菌素进行治疗。抗生素的长期滥用,其结果一是引起兔消化系统正常菌群紊乱、影响食欲、抵抗力降低;二是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治疗成本提高、治疗周期延长、防治困... 在养殖实践中,广大养殖人员和兽医工作者,为了控制病情需要长期的使用抗菌素进行治疗。抗生素的长期滥用,其结果一是引起兔消化系统正常菌群紊乱、影响食欲、抵抗力降低;二是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治疗成本提高、治疗周期延长、防治困难加大;三是长期大量应用抗菌素,药物的蓄积残留会对人类消费品(畜产品)的生产和食用带来毒性威胁,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本研究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我国中医药学的传统优势,应用中药治疗,立足固本强体,提高动物机体的自身免疫力。着眼绿色环保、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替代或降低化药、抗菌药物的残留影响,有效治疗兔巴氏杆菌病、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杆菌 中草药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
7
作者 谭雄 李健 +5 位作者 李清 王凯 唐都 张能飞 蒋丽春 庞权 《四川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49-50,共2页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影响牛的呼吸道,严重时可导致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巴氏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可在健康牛上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存在,恶劣的牛舍环... 牛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影响牛的呼吸道,严重时可导致高热、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巴氏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可在健康牛上呼吸道和消化道中存在,恶劣的牛舍环境有利于巴氏杆菌繁殖,并导致牛发病。犊牛免疫器官未发育成熟,为易感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条件性致病菌 急性传染病 牛出血性败血症 免疫器官 急性胃肠炎 内脏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8
作者 成大荣 《农家致富》 2025年第8期36-37,共2页
羊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羔羊最易发生。一、病原,多杀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球杆菌或短杆菌,抵抗力较弱,置于干燥环境或阳光下直射会快速死亡,在60℃经过10分钟就会被杀死;... 羊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羔羊最易发生。一、病原,多杀巴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球杆菌或短杆菌,抵抗力较弱,置于干燥环境或阳光下直射会快速死亡,在60℃经过10分钟就会被杀死;多数消毒药作用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就会将其杀死。该菌在尸体内可生存1~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杆菌 多杀巴氏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5个抗原蛋白的免疫保护效力比较研究
9
作者 孙贺洁 孙鑫妍 +5 位作者 申慧媛 张俊峰 关丽君 董发明 薛云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筛选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PM 5个重组蛋白rTorA、rPlpE、rThiB、rPGAM和rPrX,采用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该5个重组蛋白后,通过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 为筛选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PM 5个重组蛋白rTorA、rPlpE、rThiB、rPGAM和rPrX,采用His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该5个重组蛋白后,通过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重组蛋白rTorA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重组蛋白rPlpE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重组蛋白rThiB、rPGAM和rPrX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纯化后分别在91 ku、45 ku、41 ku、32 ku和25 ku处出现单一目的条带,纯化效果较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5个重组蛋白均可与猪PM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5个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均较强;采用超微量核酸蛋白浓度测定仪测定这5个重组蛋白的浓度分别0.7 mg/mL、2.0 mg/mL、1.0 mg/mL、1.5 mg/mL和0.5 mg/mL。将这5个重组蛋白分别与ISA201佐剂混合制成疫苗后以皮下注射方式免疫小鼠2次,间隔21 d。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的抗体水平。二免后15 d,分别从各组随机取一半小鼠,以约4 LD50(210 cfu)A型PM A7强毒株第一次经腹腔注射攻毒;7 d后,将各组剩余的小鼠再以相同剂量的PM A7株攻毒。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5个重组蛋白疫苗均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IgG抗体。攻毒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各蛋白疫苗组(除rPlpE组外)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死亡情况,死亡小鼠剖检均呈典型的败血症性病理变化,从死亡小鼠的心、肺、肝等组织脏器中均能分离到PM;在第一次攻毒试验中,rTorA、rPlpE、rThiB、rPGAM和rPrX疫苗对小鼠提供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0%(6/10)、100%(10/10)、90%(9/10)、70%(7/10)、20%(2/10);在第二次重复攻毒试验中rTorA、rPlpE、rThiB、rPGAM和rPrX疫苗分别对小鼠提供60%(6/10)、100%(10/10)、80%(8/10)、60%(6/10)、40%(4/10)的免疫保护率。两次攻毒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证实重组蛋白rPlpE和rThiB可以作为PM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蛋白,为研发PM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抗原 小鼠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保护性抗原片段的筛选及免疫效果的评估
10
作者 庞碧寒 姚文敬 +4 位作者 王怡涤 关丽君 薛云 张俊峰 赵战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5,共8页
为筛选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分为N端3个片段(rPMT-N1和rPMT-N2a、rPMT-N2b)和C端5个片段(rPMT-C3、rPMTC4、rPMT-C5、rPMT-C6及rPMT-C7),利用原核... 为筛选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T+Pm)亚单位疫苗的优势保护性抗原,本研究根据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MT)的结构和功能区将其分为N端3个片段(rPMT-N1和rPMT-N2a、rPMT-N2b)和C端5个片段(rPMT-C3、rPMTC4、rPMT-C5、rPMT-C6及rPMT-C7),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这8个片段,采用His6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各重组蛋白,经SDS-PAGE检测各重组蛋白的表达及纯化效果后,通过Image J软件计算各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分别获得了34 ku、62 ku、67 ku、70 ku、64 ku、102 ku、36 ku、60 ku的重组蛋白,其中rPMT-N2a、rPMT-N2b、rPMT-C5和rPMT-C7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表达,另外4个重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在上述各位置处分别出现较单一的目的条带,且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8.44%~35.7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8个重组蛋白均可与猪源T+Pm TPM-6株的猪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均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其中rPMT-N1、rPMT-N2a、rPMT-N2b、rPMT-C5的反应原性较强。基于此,采用ISA201佐剂制备这4种重组蛋白的亚单位疫苗,间隔20 d对小鼠经皮下注射免疫(50μg/只)两次,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及死亡数,评估该疫苗对小鼠的安全性。首免后35 d(二免后14 d)对各组小鼠分别以10 LD_(100)和30 LD_(100)的天然粗提PMT(cPMT)对小鼠攻毒,评估4种亚单位疫苗(rPMT-N1、rPMT-N2a、rPMT-N2b及rPMT-C5)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力。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 rPMT-N2a组小鼠的死亡率为2/24,rPMT-N2b组小鼠的死亡率为6/24,其余各组小鼠均无异常。ELISA结果显示,二免后各疫苗组小鼠的几何平均抗体效价分别升至1:1552、1:18820、1:1351和1:6208,表明各重组蛋白均能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反应。攻毒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在两种剂量的cPMT攻毒后均出现相应症状并均在24h内全部死亡,部分亚单位疫苗免疫组小鼠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病及死亡,但发病及死亡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以10LD_(100)的cPMT攻毒后,上述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7.5%、100%、37.5%和100%;以30 LD_(100)的cPMT攻毒后,各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85.7%、0和75%。本研究表明,rPMT-N2a、rPMT-C5具有作为T+Pm亚单位疫苗优势保护性抗原的潜力,该结果为后期T+Pm亚单位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 toxA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 重组蛋白 亚单位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种鹅鸭瘟病毒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及病原鉴定
11
作者 吴鹏 袁阳 +6 位作者 杨芸芸 冯轶 王艳 杨颖 陈江凤 姜海波 文明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53-2265,共13页
【目的】确定贵州某种鹅场种鹅发病死亡的病因,为种鹅多病原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发病灰鹅进行临床症状及剖检观察、组织切片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6种水禽常见病毒(鸭瘟病毒(DPV)、鸭圆环病毒(DuCV)、禽流感病毒(AIV... 【目的】确定贵州某种鹅场种鹅发病死亡的病因,为种鹅多病原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发病灰鹅进行临床症状及剖检观察、组织切片观察、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6种水禽常见病毒(鸭瘟病毒(DPV)、鸭圆环病毒(DuCV)、禽流感病毒(AIV)、鹅细小病毒(GPV)、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和禽坦布苏病毒(TMUV))PCR检测,进一步对病原菌进行相似性分析、荚膜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及分离病毒的致病性检测。【结果】发病灰鹅头颈肿大,肝脏表面出现灰黄色坏死灶,心脏及肺脏表面有出血点。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发病灰鹅肝脏、肺脏和肾脏均出现明显病变。分离菌株菌落呈灰白色、表面光滑的露滴状;革兰染色见红色短杆状阴性菌;瑞氏染色见两极浓染的球杆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和麦芽糖等反应为阳性。PCR检测及16S rRNA基因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扩增出大小为460 bp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基因Kmt1,且与NCBI中巴氏杆菌参考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6%~99.3%,鉴定其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经血清型鉴定,分离株为A型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菌株对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敏感,对万古霉素中度敏感;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离株接种小鼠,测得最小致死量(MLD)<5 CFU。病毒PCR检测及测序比对分析显示,发病灰鹅为鸭瘟病毒(DPV)感染,且DPV分离株与NCBI DPV参考株UL 6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8.9%~100%;经鸭胚盲传3代,尿囊液PCR检测出DPV;鸭胚成纤维细胞(DEF)接种DPV,9 h后DEF缩圆,24 h后贴壁的DEF脱落或形成合胞体;经测定,DPV分离株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 50)为2.88×10^(-9)/0.1 mL。【结论】本研究最终诊断发病灰鹅为DPV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并分离得到1株毒力较强的A型荚膜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与1株毒力较强的DPV,本研究结果可为多杀性巴氏杆菌与DPV感染水禽引起的疾病的防治、病原学调查和多联疫苗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鸭瘟病毒 分离鉴定 病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小鼠肝脏转录组分析
12
作者 黄惠娴 陈巧玲 +5 位作者 王雪梅 蒋俊明 刘志勇 陈思 王凤阳 杜丽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7,共11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感染小鼠肝脏组织的转录组变化情况,筛选Pm感染后参与免疫反应的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采用腹腔注射法构建Pm(HN01株)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收集感染组和对照组新鲜肝脏组织,提取总RN... 本试验旨在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感染小鼠肝脏组织的转录组变化情况,筛选Pm感染后参与免疫反应的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采用腹腔注射法构建Pm(HN01株)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收集感染组和对照组新鲜肝脏组织,提取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采用qRT-PCR对测序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共获得5710个DEGs(Fold Change≥1.5且P<0.05),其中2968个DEGs上调,2742个DEGs下调。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免疫相关的GO terms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的细胞反应、白细胞介素1的细胞反应、正向调控炎症反应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在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补体与凝血级联激活通路等免疫相关通路中显著富集。qRT-PCR验证结果表明,随机选取的S100A9、IL1RN、LCN2、CD14、CXCL1、S100A8、JUNB、TNFRSF1A、CD63、C3共10个DEGs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表明,肝脏在防御Pm入侵中通过激活补体与凝血级联激活通路和TNF信号通路参与免疫应答反应,为进一步研究Pm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转录组 肝脏 TN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效果分析
13
作者 吴鹏 袁阳 +5 位作者 冯轶 杨芸芸 王艳 杨颖 温贵兰 文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16,共7页
通过制备免疫效果优良的鸭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为水禽养殖中鸭瘟与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将多杀性巴氏杆菌(Pm)与鸭瘟病毒(DPV)根据筛选出的灭活条件灭活,添加弗氏佐剂乳化后制备为二联灭活疫苗,通过无菌试验和安全试... 通过制备免疫效果优良的鸭瘟-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为水禽养殖中鸭瘟与巴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将多杀性巴氏杆菌(Pm)与鸭瘟病毒(DPV)根据筛选出的灭活条件灭活,添加弗氏佐剂乳化后制备为二联灭活疫苗,通过无菌试验和安全试验检验其安全性,并以0.25 mL/只的剂量在0 d和14 d给小鼠分别接种二联灭活疫苗、市售鸭瘟疫苗、市售禽霍乱疫苗和生理盐水,于免疫后0、7、14、21、28 d采血,采用ELISA方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Pm抗体、DPV抗体、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的分泌水平。结果显示,筛选出的最佳灭活条件为甲醛终浓度0.2%、37℃灭活24 h;无菌检验显示无细菌菌落生长;安全性试验的免疫小鼠全部健活,且各脏器无明显病变;ELISA结果显示,二联灭活疫苗可以有效诱导小鼠产生Pm和DPV抗体,且效果优于市售Pm单苗或DPV单苗,能有效增强Th1细胞产生IFN-γ和IL-2,并抑制Th2细胞产生IL-4,较另外2种疫苗产生更低水平的IL-6。结果表明,制备的二联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且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水禽Pm与DPV混合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病毒 巴氏杆菌 二联灭活疫苗 安全性 免疫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14
作者 刘丹 冯雅婷 +4 位作者 陈宗超 朱敏 郭容 王桂军 于圣青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本研究对广东省4个养殖场分离的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20株,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PCR鉴定、生化试验共鉴定出17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并对其进行血清型分型、药敏检测、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7株分离菌均为荚膜A型巴氏杆菌;14... 本研究对广东省4个养殖场分离的疑似多杀性巴氏杆菌20株,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PCR鉴定、生化试验共鉴定出17株多杀性巴氏杆菌,并对其进行血清型分型、药敏检测、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7株分离菌均为荚膜A型巴氏杆菌;14/17株分离菌对多粘菌素B敏感,敏感率高达82%,17株分离菌对新霉素、丁胺卡那、头孢噻肟和呋喃唑酮4种药物的耐药率达80%以上;对17株菌均检测到其中的13个毒力基因;PM-3毒力最强,4个菌可以引起半数试验动物死亡。本研究表明从广东省4个养鸭场分离的菌株致病性强,且表现多重的严重耐药性。研究结果为预防控制鸭源巴氏杆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源巴氏杆菌 分离 鉴定 耐药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四株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15
作者 马彩萍 祝瑶 +10 位作者 刘红道 周光斌 许秋 林龙华 柴霁芸 侯杰 孙宏飞 杜素素 范翠龙 夏利宁 张万江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074-4085,共12页
旨在了解我国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流行特征和耐药情况。本研究对来自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宁夏、河南的病死猪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16S rRNA测序和kmt基因鉴定,利用荚膜分型、脂多糖基因型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 旨在了解我国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流行特征和耐药情况。本研究对来自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陕西、宁夏、河南的病死猪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经16S rRNA测序和kmt基因鉴定,利用荚膜分型、脂多糖基因型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等方法对Pm进行分型;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分析Pm对8种抗生素的敏感性;通过Illumina PE 150对细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ResFinder数据库分析细菌的耐药基因,最后通过小鼠致病性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毒力。结果显示,分离菌在血平板上形成表面光滑、湿润、中央微凸、半透明的菌落;革兰染色可见呈红色、球状或短杆状的细菌;共获得34株Pm,荚膜A型19株(占55.88%),荚膜D型14株(占41.18%)和荚膜F型1株(2.94%);脂多糖基因型L3有8株,脂多糖基因型L6有26株。MLST分析得到8个MLST型,ST11为优势基因型,占比为35.29%。可将Pm分为21个PFGE谱型,菌株间具有明显的多样性。耐药性结果显示,34株Pm对多黏菌素B、四环素、氟苯尼考、氯霉素、头孢噻呋、环丙沙星、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8.23%、35.29%、23.53%、14.71%、11.76%、8.82%、2.94%,对庆大霉素不耐药;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8株Pm携带9种耐药基因,分别为tet(B)、tet(C)、tet(L)、floR、aadA14、sul2、aph(6)-Id、aph(3″)-Ib和aph(3′)-Ia。Pm荚膜A型菌株毒力强于荚膜D型菌株,经腹腔注射31.5 CFU·mL^(-1) PmA1菌株后的试验组小鼠死亡率为100%。综上表明,34株猪源Pm中流行血清型为荚膜A型和D型,MLST型为ST11,荚膜A型菌株毒力较荚膜D型菌株强,且PFGE分型表明菌株间存在多样性,本研究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疫苗研发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荚膜分型 MLST分型 PFGE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抗原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王润清 孙航 +4 位作者 孙雨 李歌 李琦 侯晓林 阚威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方法,分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序列信号肽与跨膜疏水区序列,对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将化学合成后的核苷酸序列连接至pET32a载体上,构建相应的重组质粒pET32a-OmpA;将重组质粒转化...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方法,分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序列信号肽与跨膜疏水区序列,对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将化学合成后的核苷酸序列连接至pET32a载体上,构建相应的重组质粒pET32a-OmpA;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株中,经扩大培养成功诱导表达出了纯度较高的包涵体OmpA蛋白,将OmpA重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经试验验证,该方法对其他相关的牛类病原无交叉反应,阳性血清稀释度为1:256时仍呈阳性,组内与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与敏感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成熟的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 OmpA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7
作者 苏进博 王锦祥 殷光文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目的】建立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以Bb的fimX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构建质粒标准品。在此基础上建立检测兔源Bb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 【目的】建立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以Bb的fimX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构建质粒标准品。在此基础上建立检测兔源Bb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将该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仅对兔源Bb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对其他常见兔源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对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13.8拷贝·μL^(-1),敏感性是普通PCR方法的10倍;批内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3%;对6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9.71%,比普通PCR方法的高2.95%。【结论】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且对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为兔源Bb的快速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波氏杆菌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研究现状的回顾与面临的挑战
18
作者 江南松 陈红梅 +1 位作者 黄瑜 程龙飞 《福建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45-51,共7页
本文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诊断技术、耐药性、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流行病学上,阐述全球流行趋势、宿主范围与传播途径及监测方法;病理机制方面,探讨致病因子、免疫逃逸及宿主免疫反应;诊断技术涵盖... 本文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诊断技术、耐药性、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流行病学上,阐述全球流行趋势、宿主范围与传播途径及监测方法;病理机制方面,探讨致病因子、免疫逃逸及宿主免疫反应;诊断技术涵盖分子诊断、快速检测及实验室培养鉴定;耐药性研究涉及耐药机制、监测分析及基因传播;治疗策略包括抗生素治疗、疫苗研发及替代疗法;最后对未来研究热点、综合防控策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展望,旨在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相关研究及防控提供全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流行病学 病理机制 诊断技术 耐药性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呼吸道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和耐药性研究
19
作者 武佳鑫 孙月 +5 位作者 毛伟 刘淑英 尹凯雯 张志丹 韩凯凡 赵红霞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21-2431,共11页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养殖场引起羊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并探究其致病性及耐药性,为相关疾病防治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采集的病死羊肺脏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采...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养殖场引起羊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并探究其致病性及耐药性,为相关疾病防治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采集的病死羊肺脏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采用PCR法检测分离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利用K-B法检测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通过PCR法检测分离菌株耐药基因携带情况;用牛津杯法检测中药单体小檗碱、柠檬醛和百里香酚对分离菌株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分离菌株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形成β-溶血的灰白色菌落,共分离获得2株疑似菌株,分别命名为Mh1-1和Mh1-2。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麦芽糖、甘露糖、蔗糖、木糖、山梨醇反应均呈阳性。PCR扩增出大小为453 bp的溶血性曼氏杆菌特异性基因及306 bp的荚膜血清A1型条带。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株Mh1-1与溶血性曼氏杆菌GDZJcattle2014株(登录号:KM576848.1)的相似性为98.49%,分离株Mh1-2与溶血性曼氏杆菌38599株(登录号:CP017491.1)的相似性为98.14%。经鉴定2株分离株均为血清A1型溶血性曼氏杆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Mh1-1和Mh1-2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分别为2.2×10^(7)和1.0×10^(7)CFU/mL。2株分离菌株均检出毒力基因gs 60、lktC、lktA、tbpB、adh和nma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Mh1-1对四环素、林可霉素表现耐药,对链霉素表现中介;分离株Mh1-2对链霉素和林可霉素表现耐药,对四环素表现中介;2株分离菌株均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氟苯尼考等表现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均携带strA、strB、tetA基因。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小檗碱和柠檬醛对分离株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从患呼吸道疾病的病死羊肺脏组织中分离获得2株荚膜血清A1型溶血性曼氏杆菌,分离株均有致病性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对抗菌药物林可霉素耐药并携带strA等耐药基因。试验结果为临床科学合理地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为后续治疗药物的开发和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性曼氏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20
作者 武梦思 陈美潼 +3 位作者 朱悦 罗廷荣 丁铲 于圣青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3,共5页
为制备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选择SDJ-80菌株经过灭活处理后的全菌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接种,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细菌脂多糖包被酶标板,间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获得抗体阳性细胞并进行... 为制备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研究选择SDJ-80菌株经过灭活处理后的全菌作为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接种,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细菌脂多糖包被酶标板,间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获得抗体阳性细胞并进行亚克隆,将成功获得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连续传10代,并进行抗体效价和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一株单克隆抗体1E6,制备的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高于1∶204 800,该单克隆抗体与血清1、2、6、7和10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均能发生特异性反应。研究表明,获得的单克隆抗体1E6为针对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脂多糖分子结构和诊断新方法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脂多糖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