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地图上应标注的藏南重要地名——巴昔卡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郝晓光
廖小韵
胡小刚
徐汉卿
吴鹏飞
刘根友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地图院
-
出处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61-164,共4页
-
基金
中国国家地理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4011
40974013)
-
文摘
对藏南地名——"巴昔卡"进行了研究与考证。介绍了巴昔卡作为中国"雨都"和雅鲁藏布大峡谷末端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汉藏语系中的珞巴语的特点,将"巴昔卡"的珞巴语含义推测为"雅鲁藏布江边";强调了在《中国地图》上标注藏南地名点"巴昔卡"的重要性。
-
关键词
中国地图
藏南地区
地名补白
珞巴语
巴昔卡
-
Keywords
China map
Southern Tibet
place names filler
Lhoba language
Pasighat
-
分类号
P272
[天文地球—测绘科学与技术]
-
-
题名历史档案文献中所见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之走向
- 2
-
-
作者
张皓
高栋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
文摘
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包括克什米尔段、尼泊尔段、不丹段和锡金段),是依据历史事实和实践自然而然形成的。中印边界西段传统习惯线,自阿里极西葱岭雪山留巴日雅勒山向东南延伸至马木巴柞木朗部落地区与印度交界,然后延伸至葱沙之外同廓尔喀西部交界;此段传统边界线,除接邻印度联合省、旁遮普省外,大部分与克什米尔接壤。中段边界线,西起仲巴县内达木楚克喀巴布山,沿着狭巴岭山、锅拉纳山、毕都纳山、朗古山、纳汝克喀山、朗杂山、波底山、萨热喀山、卧龙支达山、羊玛山、洛纳山、丈结山、杂纳山、雅纳山、支木山、臧猛谷山延伸到帕克哩边外。东段传统习惯线沿着喜马拉雅山山脚、阿萨姆平原北端延伸,西起中国与不丹交界的不丹东端,东至中印缅三国交界处的伊苏拉山口;位于阿萨姆平原边境城市乌代古里之北17.6公里处之坦加帕尼河、雅鲁藏布江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之处的巴昔卡,以及在门巩村以南1英里处流入察隅河的压必河河口,分别为东段西端门隅地区、中端洛隅地区和东端察隅地区的南界点。
-
关键词
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
冈噶江
鄂博
坦加帕尼河
巴昔卡
压必曲龚
-
Keywords
Traditional customary line of the Sino-Indian border
Gangga River
Ebo
Tangapani River,Baxiqa
Yabizhugong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