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丽萍 王晖 +4 位作者 余朝文 高涌 吴华东 程志俭 高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膜性或短段闭塞性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腔静脉血栓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小球囊预开通治疗组(A组,n... 目的对比分析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膜性或短段闭塞性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腔静脉血栓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小球囊预开通治疗组(A组,n=21)、置管溶栓治疗组(B组,n=20)和保守治疗组(C组,n=27),每48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下腔静脉血栓溶解情况,血栓完全溶解后常规应用直径20~30mm大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段管腔。结栗治疗2d后,A组血栓溶解率(76.2%)显著高于B组(45.0%)和c组(18.5%)(均P〈0.05),B组血栓溶解率显著高于C组(P〈0.05);治疗4d后,A组与B组m栓溶解率(85.7%和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血栓溶解率均显著高于c组(37.0%)(均P〈0.05);治疗6d后,A组和B组血栓溶解率(90.5%和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血栓溶解率均显著高于C组(51.9%)(均P〈0.05)。所有患者抗凝溶栓治疗6d后无症状性肺栓塞、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球囊预开通及置管溶栓治疗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均较好,小球囊预开通治疗较置管溶栓治疗更安全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下腔静脉 血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腔静脉型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方伟伟 成德雷 +3 位作者 吕维富 朱楠 陈晓明 刘开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43-747,共5页
目的通过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IVC)建立IVC阻塞型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模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对模型组大鼠以3F微导管部分结扎肝后段IVC,对照组仅暴露肝后段IVC,其余处理相同。术... 目的通过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IVC)建立IVC阻塞型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模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对模型组大鼠以3F微导管部分结扎肝后段IVC,对照组仅暴露肝后段IVC,其余处理相同。术后第28天取外周静脉血行肝功能检查,术后第84天和第85天分别行腹部超声和DSA,评价IVC阻塞程度及侧支静脉形成后处死大鼠,对肝脏、脾脏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建模成功率83.33%(15/18)。术后第28天,模型组大鼠静脉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术后第84天和85天腹部超声及DSA检查均证实模型组大鼠存在IVC阻塞,肝内及肝外侧支静脉形成。光镜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严重脂肪样变性,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肝血窦扩张、淤血,汇管区纤维增生和轻度纤维化;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细胞器减少,存在局限性水肿,胞质内大量脂滴堆积,粗面及细面内质网扩张,周围线粒体减少,肝细胞核膜裂隙增宽等改变。结论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IVC可成功制备IVC阻塞型BCS,为BCS研究提供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模型 动物 腔静脉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腔导管抽吸联合溶栓治疗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 被引量:3
3
作者 樊敏 徐浩 +3 位作者 祖茂衡 许伟 王勇 马雷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1-215,共5页
目的观察大腔导管抽吸术联合置管溶栓及血管成形术治疗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74例BCS合并IVC新鲜或以新鲜血栓为主的混合血栓患者分为血栓抽吸组(32例)和单纯溶栓组(42例)。血栓抽吸组... 目的观察大腔导管抽吸术联合置管溶栓及血管成形术治疗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74例BCS合并IVC新鲜或以新鲜血栓为主的混合血栓患者分为血栓抽吸组(32例)和单纯溶栓组(42例)。血栓抽吸组接受大腔导管抽吸联合经导管溶栓及血管腔内成形术,单纯溶栓接受行经导管溶栓及血管腔内成形术,比较2组血栓清除效果、溶栓时间、溶栓药用量及并发症。结果2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血栓抽吸组平均溶栓时间、尿激酶平均用量少于单纯溶栓组(P均<0.05)。血栓抽吸组Ⅲ级血栓清除12例、Ⅱ级19例、Ⅰ级1例,单纯溶栓组分别为17、20及5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血栓抽吸组2例(2/32,6.25%)、单纯溶栓组3例(3/42,7.14%)出现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大腔导管抽吸联合溶栓及血管成形术治疗BCS合并IVC血栓可缩短溶栓时间,减少溶栓药用量,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腔静脉 血栓形成 血栓抽吸 经导管溶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假性黏液瘤合并巴德-吉亚利综合征1例
4
作者 张毅 江雪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51-1951,共1页
患者男,53岁,腹胀、乏力、纳差2年,发现右上腹包块1年。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考虑急性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回盲部5 cm×5 cm包块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回盲部炎性肉芽肿;3年前发现右下腹壁包块... 患者男,53岁,腹胀、乏力、纳差2年,发现右上腹包块1年。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考虑急性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回盲部5 cm×5 cm包块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回盲部炎性肉芽肿;3年前发现右下腹壁包块伴疼痛,接受右下腹壁包块切除术。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胀、乏力、纳差,腹部B超、CT所见符合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假性黏液瘤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触诊弹性成像在评估巴德-吉亚利综合征短期疗效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夏晗 陈媛娴 +3 位作者 王荣 鹿皎 王兴田 徐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弹性成像(STE)在评估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短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BCS的患者30例,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19例、B级8例、C级3例,患者术及前术... 目的探讨声触诊弹性成像(STE)在评估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短期疗效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7-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BCS的患者30例,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19例、B级8例、C级3例,患者术及前术后均接受STE检查,评价STE检测可重复性,对比肝、脾硬度值在不同肝功能组及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治疗,术前不同肝功能分组(A~C级)的肝硬度值[(11.53±2.18)kPa比(22.16±6.23)kPa比(36.16±4.67)kPa]、脾硬度值[(19.01±4.81)kPa比(27.76±9.84)kPa比(28.46±13.51)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3、4.84,P均<0.05)。肝、脾硬度平均值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0.904、0.466,P均<0.01)。术前及术后肝硬度值[(16.83±8.89)kPa比(12.69±6.09)kPa]、脾硬度值[(22.19±8.27)kPa比(15.97±5.41)kPa]、HVPG[(13.03±4.54)mmHg比(6.23±3.10)mmHg]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05、7.833、16.445,P均<0.001)。术前术后肝、脾硬度差值与HVPG差值呈正相关(r=0.561、0.578,P均<0.001)。结论使用STE进行肝、脾硬度检测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具有较好相关性,且对门静脉压力变化较敏感,操作可重复性较好,在评估BCS患者短期疗效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声触诊弹性成像 肝脏硬度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阻塞综合征与布加综合征的MRI征象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彩丽 杨正汉 杨大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与布加综合征(BCS)的MRI征象。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肝脏穿刺活检或临床诊断的12例HSOS及肝脏穿刺活检或肝移植病肝病理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 目的对比分析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与布加综合征(BCS)的MRI征象。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2023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经肝脏穿刺活检或临床诊断的12例HSOS及肝脏穿刺活检或肝移植病肝病理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的12例BCS患者,分析两者的临床及MRI征象,总结特征性征象。结果HSOS患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较BCS高,白蛋白较BCS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7、-2.078、-2.425、-2.252,P均<0.05)。12例HSOS中,10例有服用土三七中药史,6例第二肝门特征性三叶草样强化,BCS无此征象。12例BCS中,10例门静脉主干增宽,10例脾大,10例副肝静脉,8例肝横静脉,11例肝周侧支,7例椎旁静脉曲张。HSOS、BCS患者MRI平扫肝实质信号不均分别为12例、10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肝实质信号花斑样强化分别为12例、12例。结论特征性MRI征象有助于诊断HSOS和BCS,结合是否服用土三七中药史有助于两者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