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狂欢化的世界感受——唐·巴塞尔姆的《玻璃山》对童话传统价值观念的重构 |
梁晓冬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
2
|
巴塞尔姆与后现代主义小说 |
吴洁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
3
|
语篇视角下巴塞尔姆作品的语言特点评析 |
李留涛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
4
|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巴塞尔姆小说特点解析 |
施秀川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5
|
巴塞尔姆《玻璃山》隐喻特征评析 |
史丽萍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6
|
从《白雪公主》看后现代主义解构趋势 |
陈世丹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8
|
|
|
7
|
《白雪公主》中的后现代主义重构趋势 |
陈世丹
孟昭富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
8
|
当话语碎片成为现实时的文学书写——论话语碎片中的“白雪公主” |
马汉广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9
|
反体裁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 |
陈世丹
|
《外国语文》
|
1999 |
2
|
|
|
10
|
从断裂与碎片中重构意义——《白雪公主后传》的认知叙事解读 |
马莹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
11
|
阅读与思考 |
刁斗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3
|
|
|
12
|
“形式”之后是什么——论后现代小说《白雪公主》中语词效力的缺失 |
雷筱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
13
|
解析摇滚电影《迷墙》中的后现代主义拼贴 |
齐蒙
曾新
|
《电影评介》
|
2013 |
1
|
|
|
14
|
小说的“试验手法”与独树一帜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
15
|
碎片之下的硬核--《玻璃山》后现代知识分子形象的解读 |
牛建伟
叶蔚芳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16
|
“颠覆”与“重设”——从《白雪公主》的电影改编看经典童话/神话的改编策略 |
崔辰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