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哈雀稗PnDREB2基因克隆及时序表达图谱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宇君 王普昶 +4 位作者 赵丽丽 曾庆飞 张雄 陈超 董瑞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5,共9页
脱水反应元件结合蛋白(DREBs)在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中可调节下游一系列抗逆基因的表达。为探究巴哈雀稗DREB2基因在逆境胁迫下的功能,本研究采用RNA-Seq结合RT-PCR技术从巴哈雀稗中获得一个DREB2基因CDS区全序列,命名为PnDREB2(GenBank... 脱水反应元件结合蛋白(DREBs)在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中可调节下游一系列抗逆基因的表达。为探究巴哈雀稗DREB2基因在逆境胁迫下的功能,本研究采用RNA-Seq结合RT-PCR技术从巴哈雀稗中获得一个DREB2基因CDS区全序列,命名为PnDREB2(GenBank登录号:MH150946)。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74 bp,编码257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8.09 kD,理论等电点为5.25;该植物蛋白中具有DREB类基因家族典型的保守域AP2结构域,属于DREB2类转录因子A类中A2亚类的亚型1。进化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巴哈雀稗PnDREB2基因与高粱、割手密、玉米、谷子及牛鞭草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10%、89.50%、88.20%、87.60%和87.60%。RT-qPCR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nDREB2基因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幼穗次之,叶最低;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质中,具有26个磷酸化位点,并具有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PnDREB2表达量受干旱(PEG-6000,20%)和高温(40℃)的强烈诱导,同时也受到高盐(NaCl,300 mmol·L^(-1))、低温(4℃)、脱落酸(ABA,100μmol·L^(-1))和赤霉素(GA,100μmol·L^(-1))等非生物胁迫和激素的不同程度诱导,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整体上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试验为巴哈雀稗抗逆分子机理研究与抗性增强的转基因材料培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哈雀稗 非生物胁迫 RNA-SEQ RT-QPCR 时序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哈雀稗苗期对不同浓度磷胁迫的生理适应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芳 黄莉娟 +1 位作者 王普昶 赵丽丽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4-693,共10页
为了探究巴哈雀稗(Paspalum notatum)的最适磷浓度,揭示其对非适宜磷浓度的生长和生理应答机制,本研究以巴哈雀稗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磷水平(P1:2μmol·L^(-1);P2:20μmol·L^(-1);P3:200μmol·L^(-1);P4:600μmol·L^... 为了探究巴哈雀稗(Paspalum notatum)的最适磷浓度,揭示其对非适宜磷浓度的生长和生理应答机制,本研究以巴哈雀稗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磷水平(P1:2μmol·L^(-1);P2:20μmol·L^(-1);P3:200μmol·L^(-1);P4:600μmol·L^(-1);P5:1000μmol·L^(-1)),测定胁迫10,20,30 d后各生理指标和胁迫30 d后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总根长、根分枝数、根尖数、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在P2磷水平最大;根平均直径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脯氨酸和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P4磷水平最大;鲜重根冠比与干重根冠比均在低磷水平(P2)最大;叶片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P4磷水平均最小。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表明,P4磷水平最适宜巴哈雀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磷水平 根系 生理 叶片 巴哈雀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哈雀稗幼苗叶片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宇君 尚以顺 +5 位作者 王普昶 赵丽丽 熊先勤 张文 丁磊磊 柳嘉佳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0期1-7,共7页
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巴哈雀稗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计获得42844132个序列读取片段,包含碱基序列信息6426619800个。对读取片段进行序列组装,得到99235个单基因簇。围绕GC含量、测序质量、长度分布的单基因簇评估... 利用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巴哈雀稗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计获得42844132个序列读取片段,包含碱基序列信息6426619800个。对读取片段进行序列组装,得到99235个单基因簇。围绕GC含量、测序质量、长度分布的单基因簇评估测序数据均显示质量好、可信度较高。与Nr数据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有53886个单基因簇与其他植物的已知基因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结合GO数据库对巴哈雀稗的单基因簇进行功能分类,大致可分成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3大类共计70个分支,其中大量的单基因簇主要与细胞进程、结合活性及细胞成分有关。将单基因簇与COG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依据其功能可大致分为25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依据代谢途径将单基因簇定位到31个代谢途径分支上,具体包含核糖体代谢途径、碳代谢途径、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内质网蛋白加工、剪接体和甜菜红色素生物合成等。通过SSR位点查找在巴哈雀稗99235个单基因簇中共找到12062个SSR位点。其SSR不同重复基序类型中,A/T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AT/GA和AG/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哈雀稗 转录组 基因注释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唐华江 赵丽丽 +2 位作者 陈超 宋高翔 帅菲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77,共5页
采用不同浓度(0.3%,0.5%,0.7%)的KNO3溶液、NaCl溶液以及浓硫酸浸泡(2,5,8min)处理巴哈雀稗(Paspalum notatum)和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 Hack)2种雀稗属种子,以探寻各处理对巴哈雀稗和宽叶雀稗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KNO... 采用不同浓度(0.3%,0.5%,0.7%)的KNO3溶液、NaCl溶液以及浓硫酸浸泡(2,5,8min)处理巴哈雀稗(Paspalum notatum)和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 Hack)2种雀稗属种子,以探寻各处理对巴哈雀稗和宽叶雀稗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KNO3处理,Pensacola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受影响不显著,处理组发芽势、活力指数显著降低;普通百喜草发芽势受影响不明显,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浓度为0.7%时显著低于对照,活力指数在浓度为0.5%时显著高于其他组;宽叶雀稗活力指数在0.3%和0.5%浓度时显著高于对照,其余组间差异不显著。2)2种巴哈雀稗在经NaCl处理后,除普通百喜草活力指数(浓度为0.3%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余指标均随盐浓度升高而显著下降;宽叶雀稗在盐浓度为0.3%时各项萌发指标均为最大值。3)浓硫酸处理2种巴哈雀稗后各萌发指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较对照组差异显著;而宽叶雀稗却随处理时间增加,萌发受到的抑制越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哈雀稗 宽叶 种子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休眠机理及其破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文娟 赵丽丽 +1 位作者 王普昶 陈超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11,16,共7页
以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为材料,从种子的吸水性、浸提液活性的生物测定和GA3、ETH、IAA等外源激素浸泡处理等角度,研究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生活力均达到92.2%以上,但发芽率较低。宽叶雀稗... 以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为材料,从种子的吸水性、浸提液活性的生物测定和GA3、ETH、IAA等外源激素浸泡处理等角度,研究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结果表明:1)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生活力均达到92.2%以上,但发芽率较低。宽叶雀稗和巴哈雀稗的发芽率分别仅为59.3%和10.0%,都具有明显的休眠现象。2)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的种皮均不限制种子吸水,但巴哈雀稗种子种皮对种子萌发有机械障碍。3)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及自身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2种雀稗属牧草种子内源抑制物含量较高。可知,宽叶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生理休眠,巴哈雀稗种子休眠属于综合休眠。4)GA_3、IAA、ETH、H_2SO_4及复合处理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GA_3、H_2SO_4及复合处理对巴哈雀稗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H_2SO_4处理5min巴哈雀稗种子效果最佳,可提高发芽率3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叶 巴哈雀稗 休眠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业技术推广项目系列报道之十四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畜牧业技术项目简介
6
作者 刘琳 《中国牧业通讯》 2003年第11A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农业部 技术推广 畜牧业 技术项目 巴哈雀稗 扁穗冰草 品种类型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牧草品种
7
《湖南畜牧兽医》 2006年第1期35-35,共1页
巴哈雀稗,别名百喜草,禾本科。雀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暖季型,根不深而发达,短而粗壮的根茎。基生叶众多,平展或折叠,边缘具短柔毛,叶长20-30cm,宽3-10mm。茎杆高30-75cm。总状花序穗状,有2-3分枝。长约6.5cm,小穗2行,排列... 巴哈雀稗,别名百喜草,禾本科。雀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暖季型,根不深而发达,短而粗壮的根茎。基生叶众多,平展或折叠,边缘具短柔毛,叶长20-30cm,宽3-10mm。茎杆高30-75cm。总状花序穗状,有2-3分枝。长约6.5cm,小穗2行,排列穗轴一侧,每小穗1朵小花。种子卵圆形,有光泽,长约3mm。千粒生0.0029kg。巴哈雀稗草质柔软,营养丰富,匍匐茎发达,覆盖度高,是草食家禽和草食性牲畜、鱼类的优质饲草,适宜刈割青饲或调剂干草。巴哈雀稗对杂草有很强的排斥性和极耐践踏,特别适宜于复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品种 农业部 多年生草本植物 巴哈雀稗 营养丰富 草食家禽 优质饲草 百喜草 禾本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