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政策及其影响因素与特点
- 1
-
-
作者
孙慧敏
-
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109,159,共26页
-
基金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编中东国家通史(多卷本)”(LSYD21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西北工业大学约旦研究中心的资助。
-
文摘
自1948年以来,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久拖未决且日趋严重。约旦作为接收巴勒斯坦难民最多的国家之一,七十多年间,其巴勒斯坦难民政策经历了从开放、收缩到压制的变化。在具体的政策实施内容上,文化方面的政策始终如一,即同化巴勒斯坦难民;经济、军事、外交方面的措施看似相反,实则相承,基本上是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政治需求。约旦巴勒斯坦难民政策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国内因素方面,政治上经历了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向约旦民族主义的蜕变,经济上经历了从机遇到压力的变化;国外因素方面,区域内从国家间的博弈到动荡局势的影响,国际上由英国的支持到美国的掣肘与收缩。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政策具有系统性、针对性、自主性和包容性等特点。对于境内的多数巴勒斯坦难民而言,约旦的政策让他们缺乏归属感,渴望回归故土。回归权对于巴勒斯坦难民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约旦
巴勒斯坦难民政策
难民
回归权
-
Keywords
Jordan
Policies on Palestine Refugees
Refugees
Right of Return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阿拉伯国家的巴勒斯坦难民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陈天社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9年第1期40-41,共2页
-
文摘
1948年和1967年的两次中东战争,使成千上万的巴勒斯坦人丧失了家园,沦落为无家可归的难民.据统计,前者约60~76万,后者约30万,全都流落在各个阿拉伯国家里.现在,当初的那些巴勒斯坦难民及其后裔已近200万,其中约旦约有101万,黎巴嫩约为32万,叙利亚近30万,其余的散居在埃及、伊拉克与海湾国家.
-
关键词
阿拉伯
巴勒斯坦难民
海湾国家
黎巴嫩
家庭团聚
伊拉克
巴勒斯坦人
公共福利
叙利亚
居留国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
-
题名七十年代以来的世界难民
- 3
-
-
作者
刘兆祥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3年第3期57-61,共5页
-
文摘
七十年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产生难民最多的年代。目前,全世界的难民总数已超过1,000万,其中绝大多数是七十年代发生的事件造成的。数字如此巨大的难民已成为举世关切的事件。它带来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一系列严重后果。现在难民问题早已超出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范围,正在迅速变成一个重要的国际人口问题。 本文准备按照有关国家或地区分别介绍一下七十年代以来难民的主要情况和问题。
-
关键词
难民
七十年代
越南人
布隆迪人
乌干达
苏丹
难民问题
亚洲人
几内亚比绍
巴勒斯坦难民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文学与正义——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的演讲
被引量:4
- 4
-
-
作者
张承志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1,共8页
-
文摘
张承志称《心灵史》是自己最重要的一本"生命之作"。在出版了20余年之后,张承志对《心灵史》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修订,并制成了精美的"珍藏纪念版"。其后又将"珍藏纪念版"《心灵史》所得的10万美元收益作为"天课"全数捐献给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以及为难民提供土地和食物的穷苦农民。张承志的演讲回顾了自己从清华附中到乌珠穆沁草原再到黄土高原的人生历程,又细述了捐献巴勒斯坦难民之行中所经历的感动与震撼。从清华附中到巴勒斯坦,作为一名作家、知识分子的张承志越过"人心的死海",用属于他自己的特有的方式进行着对于历史责任的反思与承担,对于人生价值的找寻与追求。
-
关键词
张承志
《心灵史》
红卫兵
巴勒斯坦难民
天课
正义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步履维艰的巴以最终地位谈判
- 5
-
-
作者
余建华
-
出处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9年第4期11-14,共4页
-
文摘
9月13日对渴望和平的阿犹两族以及一切关注阿以问题的世人来说,自然是一个难以忘怀的特殊日子,1993年的这一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以色列政府双方代表在华盛顿白宫南草坪上正式签署了关于巴勒斯坦《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又称奥斯陆协定)。
-
关键词
耶路撒冷问题
最终地位谈判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巴勒斯坦国
定居点
巴勒斯坦问题
奥斯陆协议
巴勒斯坦人
阿拉法特
巴以和谈
-
分类号
D815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