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克特里亚与希腊化的佛教——以《那先比丘经》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21-25,共5页
佛教之所以能够在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流行,原因在于其一定程度上的希腊化,或者说是传播方式上一定程度的希腊化。《那先比丘经》的流传即反映了这一情况。作为巴克特里亚希腊人的沾弥利望群和弥兰王并不是因为那先比丘的回答具有多么高... 佛教之所以能够在希腊化的巴克特里亚流行,原因在于其一定程度上的希腊化,或者说是传播方式上一定程度的希腊化。《那先比丘经》的流传即反映了这一情况。作为巴克特里亚希腊人的沾弥利望群和弥兰王并不是因为那先比丘的回答具有多么高明的佛教智慧而心悦诚服,而是因为那先比丘的回答方式和回答内容与古希腊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弥兰王所接受的佛教带有浓厚的希腊哲学色彩,反映出了希腊文化与印度文化、佛教文化在巴克特里亚所出现的一种多重向度、错综复杂的融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克特里亚 《那先比丘经》 弥兰王 佛教哲学 希腊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早期佛寺布局初探——兼论与西域古佛寺的联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廖志堂 李肖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56,共11页
北巴克特里亚地区位于古代印度-犍陀罗与西域两地之间,是丝绸之路上佛教向北、向东传播的重要中转地,其早期佛教的发展对西域佛教的历史文化面貌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从佛寺建筑的角度出发,对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早期佛寺的布局进行梳理和... 北巴克特里亚地区位于古代印度-犍陀罗与西域两地之间,是丝绸之路上佛教向北、向东传播的重要中转地,其早期佛教的发展对西域佛教的历史文化面貌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从佛寺建筑的角度出发,对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早期佛寺的布局进行梳理和类型学分析,将其归纳为“印度式”“犍陀罗式”“巴克特里亚式”三种典型布局类型。进一步考察西域地区早期佛寺中的文化元素的来源,可以发现西域地区古代佛塔形制及佛寺整体的配置均与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早期佛寺布局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克特里亚 西域 佛寺布局 文化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安息王室的渊源
3
作者 梁云 李文雪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127,共14页
阿萨息斯一世是安息王朝或者说帕提亚帝国的创建者,传统观点以阿萨息斯的“内亚性”作风为依据,将其渊源归于斯基泰,然而依据文献记载与考古证据,本文指出阿萨息斯及其家族的起源并非如传统观点所认为的与斯基泰或大益人有关,而是源自... 阿萨息斯一世是安息王朝或者说帕提亚帝国的创建者,传统观点以阿萨息斯的“内亚性”作风为依据,将其渊源归于斯基泰,然而依据文献记载与考古证据,本文指出阿萨息斯及其家族的起源并非如传统观点所认为的与斯基泰或大益人有关,而是源自阿契美尼德时期移居巴克特里亚的波斯王室成员后裔。阿萨息斯家族与巴克特里亚地区的东伊朗土著居民逐渐融合,而被统称为“巴克特里亚人”,该家族后来西迁奥库河流域,联合大益人入侵帕提亚地区,称王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萨息斯一世 帕提亚帝国 阿萨息斯家族 巴克特里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巨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90,共13页
希腊化文明是在亚历山大帝国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既多元又统一的新型文明,连接中国与地中海的丝绸之路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全线贯通的,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二者都有交集之处。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汉学家开丝路研究之先河,后来日... 希腊化文明是在亚历山大帝国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既多元又统一的新型文明,连接中国与地中海的丝绸之路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全线贯通的,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二者都有交集之处。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汉学家开丝路研究之先河,后来日本学者快步跟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中国学者一方面译介国外研究成果,一方面开始了自己的西域史地研究。现在,丝路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不同视角、不同主题的丝路通史和专史不断涌现。中国学者借助于天时地利,成为国内丝路段研究的主力,中国西域(新疆)文明的研究成果尤为丰富、全面,新的考古材料不断刷新人们对丝路文明的认识。希腊化文明的研究同样始于19世纪,但真正涉及到与丝绸之路的交叉时段与地理范围,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希腊化世界的城市、钱币和艺术成为历史家、考古学家、钱币学家、艺术史学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巴克特里亚希腊化文明遗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遗憾的是,丝绸之路和希腊化文明二者之间的联系却没有得到国内外学界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没有把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与希腊化世界的建立联系起来,没有把丝路重镇、丝路钱币与丝路宗教艺术与希腊化文明的遗产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中希两大文明的接触早在公元前后就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得以实现。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化文明 丝绸之路 亚历山大 张骞 西域 巴克特里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音乌拉31号墓人物绣像考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梁云 许稼枢 李伟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34,共19页
诺音乌拉31号匈奴贵族墓年代属公元1世纪前期,墓内出土了带人物绣像的羊毛织物(壁毯),绣像主题为“走向圣坛的队伍”。通过分析可知,绣像人物不是匈奴,与印度-斯基泰或印度-帕提亚无关,也不属月氏,而是属于早期贵霜,绣像上首领是一位贵... 诺音乌拉31号匈奴贵族墓年代属公元1世纪前期,墓内出土了带人物绣像的羊毛织物(壁毯),绣像主题为“走向圣坛的队伍”。通过分析可知,绣像人物不是匈奴,与印度-斯基泰或印度-帕提亚无关,也不属月氏,而是属于早期贵霜,绣像上首领是一位贵霜翖侯,不排除是丘就却的可能。绣像反映了早期贵霜的琐罗亚斯德教信仰,由此可将贵霜王族的渊源上溯至阿契美尼德波斯时期的巴克特里亚人。绣像壁毯出现在匈奴贵族墓中,可能反映了早期贵霜与匈奴的结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音乌拉绣像 琐罗亚斯德教 早期贵霜 巴克特里亚 结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历山大大帝与印度—希腊君主们的钱币肖像 被引量:5
6
作者 奥斯蒙德.波比拉赫奇 杨巨平 王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20,共9页
亚历山大征服中亚与印度之后留下的记忆,为这片土地上的希腊继承者们钱币上的肖像和背面图案提供了启示。正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亚历山大的回忆,发行者选择了一些特定的希腊神作为钱币的背面图案:宙斯被视为亚历山大的父亲,赫拉克勒斯则被... 亚历山大征服中亚与印度之后留下的记忆,为这片土地上的希腊继承者们钱币上的肖像和背面图案提供了启示。正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亚历山大的回忆,发行者选择了一些特定的希腊神作为钱币的背面图案:宙斯被视为亚历山大的父亲,赫拉克勒斯则被宣称为亚历山大的先祖,雅典娜是亚历山大的出生地马其顿培拉城的女神。同样地,钱币肖像中的印度-希腊人君主或是戴象皮头盔、马其顿平顶帽(一种帽顶突出、边缘宽大的毡帽),或是戴顶部装饰有公牛双角与双耳的头盔(狄奥尼索斯的标志),这些也都与亚历山大的英雄事迹有关。显而易见,亚历山大远征印度的记忆在当地延续了好几个世纪,这是他留给后世的遗产,并在希腊人与印度人的精神与行动中得到了体现。希腊统治者热切希望证明自己在印度统治的合法性,他们日益试图把自己和亚历山大本人及希腊传统相联系,虽然亚历山大在此地统治非常短暂,但他们仍然将此传统坚持了300年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山大大帝 希腊-巴克特里亚 印度-希腊人 宙斯 赫拉克勒斯 雅典娜 狄奥尼索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波斯帝国的行省与总督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启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4-80,共7页
试论波斯帝国的行省与总督周启迪波斯帝国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独立发展的最后阶段和集大成者。它不仅在征服战争的规模上和征服地区的广大辽阔方面大大超过了它以前的帝国(如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而且在反映古代西亚、北非文明的成... 试论波斯帝国的行省与总督周启迪波斯帝国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独立发展的最后阶段和集大成者。它不仅在征服战争的规模上和征服地区的广大辽阔方面大大超过了它以前的帝国(如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而且在反映古代西亚、北非文明的成熟程度上也要比它们深刻得多。对被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帝国 大流士 希罗多德 行省制度 埃及总督 巴克特里亚 爱奥尼亚人 波斯人 巴比伦尼亚 帕提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大月氏贵霜帝国的建立及其族系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水天长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32-36,共5页
在公元前后的几百年间,从东太平洋向西横过亚欧大陆,几乎同时出现了四个大帝国——汉朝的中国、贵霜、安息及罗马。在历史上蔚为奇观。地处安息(即帕提亚)和汉帝国之间的贵霜帝国,是由我国甘肃境内古老的游牧民族月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 在公元前后的几百年间,从东太平洋向西横过亚欧大陆,几乎同时出现了四个大帝国——汉朝的中国、贵霜、安息及罗马。在历史上蔚为奇观。地处安息(即帕提亚)和汉帝国之间的贵霜帝国,是由我国甘肃境内古老的游牧民族月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公元一世纪迄二、三世纪,大月氏贵霜帝国国势臻于极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月氏 贵霜帝国 中亚 游牧民族 公元前 月氏西迁 大夏 巴克特里亚 奴隶制 族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原汉族移民新疆史及“丝绸之路”的开拓 被引量:1
9
作者 傅仁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84-86,77,共4页
中原汉族移民新疆(公元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置省前称西域)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有历史的记载却在西汉,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历代国家政府为巩固边防,控卫首都,发展农业生产,调节人口,都要通过“寓兵于农”兵屯和民屯的政策进行人口迁移。... 中原汉族移民新疆(公元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置省前称西域)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有历史的记载却在西汉,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历代国家政府为巩固边防,控卫首都,发展农业生产,调节人口,都要通过“寓兵于农”兵屯和民屯的政策进行人口迁移。历史上河南人口数量大,历代人口迁移数量也很大,据史书记载,北宋前海运末通,迁移的范围遍布人口空旷的西北,其次是东北。在西汉中原地区人口多,但耕地数量少,豪富对土地兼并与自由买卖现象已普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无)立锥之地,故移民西域就成为当时的唯一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移民 西域人 “丝绸之路” 新疆 汉武帝 敦煌 乌孙 巴克特里亚 屯田 汉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龟兹石窟中的希腊文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英荣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4-30,共7页
一希腊文化的东渐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南部,北与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接壤,西与土耳其交界,大陆部分为半岛,三面临海,西南濒爱奥尼亚海,南濒地中海,东临爱琴海,海岸线长达12500公里,因此古代希腊人善于航海。由于他们不断地... 一希腊文化的东渐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南部,北与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接壤,西与土耳其交界,大陆部分为半岛,三面临海,西南濒爱奥尼亚海,南濒地中海,东临爱琴海,海岸线长达12500公里,因此古代希腊人善于航海。由于他们不断地扩大着海上活动,与东方文明古国发生了密切的接触,从而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4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希腊文化 公元前 龟兹 巴克特里亚 克孜尔石窟 佛教艺术 克里特岛 土耳其 文化影响 文明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中亚艺术》一书即将出版
11
《文博》 1992年第6期36-36,共1页
《古代中亚艺术》系陕西省博物馆所编“外国文博资料译丛”之一,根据原苏联艺术出版社莫斯科1974年版译出。原著:Б·Я·斯塔维斯基,译者:路远。已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 陕西省博物馆 陕西旅游出版社 贵霜帝国 斯塔 文博 中西文化交流 巴克特里亚 中世纪早期 粟特 希腊化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貝希斯顿銘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連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第6期59-66,共8页
被称为贝希斯顿或畢苏吞的巨大铭刻,是现在所知道的阿黑明尼得王朝所有铭刻中最重要的一个,它刻在米提贝希斯敦地方的高大的山岩上。原文包括三部分,以不同形式的楔形文字和不同的语言(波斯的,埃兰的,巴比伦的)写成。波斯文用字母的楔... 被称为贝希斯顿或畢苏吞的巨大铭刻,是现在所知道的阿黑明尼得王朝所有铭刻中最重要的一个,它刻在米提贝希斯敦地方的高大的山岩上。原文包括三部分,以不同形式的楔形文字和不同的语言(波斯的,埃兰的,巴比伦的)写成。波斯文用字母的楔形符号写成。把这种文字与巴比伦文字(是前者的译文)相对照,有助于罗林逊(Rawlin-son)之解读亚述——巴比伦的楔形文字(1846—1851)。这位研究家也是本铭文的第一个出版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流士一世 波斯人 军队 希罗多德 公元前 意旨 粉碎 氏族 楔形文字 巴克特里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