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FAD辅助的巯基氧化酶活性测定及其活性位点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潘艳 鞠桂芝 +4 位作者 佟明华 李茹冰 杨联萍 李修义 孔祥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47-225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简便、有效的判断人肝再生增强因子蛋白(ALRp)巯基氧化酶活性的方法,并分析ALRp的CXXC活性结构域在其发挥酶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定点突变将ALRp的CXXC结构中的一个半胱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巯基氧化酶实验分4组:①...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简便、有效的判断人肝再生增强因子蛋白(ALRp)巯基氧化酶活性的方法,并分析ALRp的CXXC活性结构域在其发挥酶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定点突变将ALRp的CXXC结构中的一个半胱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巯基氧化酶实验分4组:①ALR组;②ALR-FAD组;③ALR突变体-FAD组;④无蛋白对照组。以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为底物,于不同时点测定每组巯基浓度。结果:ALR-FAD组巯基浓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其它3组巯基浓度在整个实验中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建立了一种半定量分析ALRp巯基氧化酶活性的方法;并证明ALRp必须在FAD辅助下发挥酶活性,且ALRp的CXXC结构是ALRp具有该酶活性必不可少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突变 巯基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疟原虫静息巯基氧化酶表达阶段的确定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文琪 冯学敏 +3 位作者 刘飞 曹雅明 韩艳秋 王俊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1-739,共9页
目的观察伯氏疟原虫静息巯基氧化酶(PbQSOX)的表达阶段及表达特点。方法分别采用SignalP-5.0 Server与TMHMM Server 2.0在线软件对PbQSOX蛋白的信号肽与跨膜区进行预测分析。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PbQSOX-HA标签型打靶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 目的观察伯氏疟原虫静息巯基氧化酶(PbQSOX)的表达阶段及表达特点。方法分别采用SignalP-5.0 Server与TMHMM Server 2.0在线软件对PbQSOX蛋白的信号肽与跨膜区进行预测分析。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将PbQSOX-HA标签型打靶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使其线性化,将线性化的质粒电转染至伯氏疟原虫株内并感染小鼠。经乙胺嘧啶筛选耐药型疟原虫血症小鼠,取小鼠外周血进行PCR鉴定,获取PbQSOX-HA标签型疟原虫。培养纯化裂殖体、配子体与动合子阶段的PbQSOX-HA标签型疟原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与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PbQSOX蛋白在伯氏疟原虫中的表达阶段与表达特点。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bQSOX蛋白存在信号肽,不存在跨膜区,蛋白均在细胞膜外表达。经PCR鉴定,PbQSOX-HA标签型打靶质粒与伯氏疟原虫同源重组正确,并成功获得了PbQSOX-HA标签型疟原虫及纯化的PbQSOX-HA标签型裂殖体、配子体与动合子。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PbQSOX蛋白主要在配子体与动合子阶段表达,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PbQSOX表达于配子体、雄配子、合子、retort与动合子表面。结论PbQSOX是伯氏疟原虫在有性生殖阶段表达的蛋白,主要表达于配子体、雄配子、合子、retort与动合子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 因打靶 表达阶段 伯氏疟原虫静息巯基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曲霉产巯基氧化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海燕 宁亚维 +1 位作者 杨哪 徐学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7-100,共4页
以提高酱油曲霉ATCC20235产巯基氧化酶(SOX)产量为目的,选择碳源、氮源、发酵培养基初始pH及8种金属离子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选取8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以碳源(蔗糖)30g/L、氮源(鱼粉蛋白胨)6.8 g/L,K2HPO4·... 以提高酱油曲霉ATCC20235产巯基氧化酶(SOX)产量为目的,选择碳源、氮源、发酵培养基初始pH及8种金属离子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选取8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以碳源(蔗糖)30g/L、氮源(鱼粉蛋白胨)6.8 g/L,K2HPO4·3H2O 15 g/L,MnCl2·4H2O 2 mg/L,BaCl2 500μg/L,H3BO3 1 mg/L,起始pH 8.5的优化培养基在30℃下,220 r/min培养72 h,获得发酵液巯基氧化酶产量达240U/L,优化后的酶产量比在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的产酶量提高了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曲霉ATCC20235 巯基氧化 培养优化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巯基吡啶-N-氧化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用途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征敏 吴文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42-144,共3页
对 2 -巯基吡啶 - N-氧化物 (PTO)的 4类合成方法 (2 -卤吡啶氧化法、氢氧化钠催化吡啶氧化法、2 -羧酸吡啶 - 1-氧化物金属盐脱羧法、1-氧化吡啶同 Na H和 L i H等强碱作用的方法 )进行了综述 ;并总结了 PTO及其金属盐的广谱杀菌防霉... 对 2 -巯基吡啶 - N-氧化物 (PTO)的 4类合成方法 (2 -卤吡啶氧化法、氢氧化钠催化吡啶氧化法、2 -羧酸吡啶 - 1-氧化物金属盐脱羧法、1-氧化吡啶同 Na H和 L i H等强碱作用的方法 )进行了综述 ;并总结了 PTO及其金属盐的广谱杀菌防霉活性及其在农业、医学、化学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吡啶-N-氧化 合成方法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氧化-2-巯基吡啶锌盐的合成 被引量:10
5
作者 汪敦佳 王国宏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0-342,共3页
以2-氯吡啶为起始原料,在冰醋酸介质中用质量分数为30%H2O2直接氧化,再与NaSH进行巯基化,然后同ZnSO4螯合成盐得到吡啶硫酮锌(ZPT)。同时还研究了溶剂的回收套用、不同催化剂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及不同pH值对巯基化反应的影响,优化条件下ZP... 以2-氯吡啶为起始原料,在冰醋酸介质中用质量分数为30%H2O2直接氧化,再与NaSH进行巯基化,然后同ZnSO4螯合成盐得到吡啶硫酮锌(ZPT)。同时还研究了溶剂的回收套用、不同催化剂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及不同pH值对巯基化反应的影响,优化条件下ZPT总收率可达78 0%。通过对溶剂的循环使用,减少了溶剂(冰醋酸)用量66 7%,反应收率也提高了10%左右,巯基化反应的pH值控制在9~10。产品经熔点、含量、pH值和IR的测试,达到了出口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氧化-2-吡啶锌盐 合成 去屑止氧剂 杀菌剂 洗发用品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氧化-2-巯基吡啶锌盐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睿 刘山 朱红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75-77,88,共4页
以2-氯吡啶为原料,在冰醋酸介质中,用双氧水氧化生成N-氧化-2-氯吡啶.N-氧化-2-氯吡啶与NaSH反应进行巯基化,再经制备钠盐,最终与ZnSO4螯合得到N-氧化-2-巯基吡啶锌盐.通过熔点、核磁氢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及晶体结构分析... 以2-氯吡啶为原料,在冰醋酸介质中,用双氧水氧化生成N-氧化-2-氯吡啶.N-氧化-2-氯吡啶与NaSH反应进行巯基化,再经制备钠盐,最终与ZnSO4螯合得到N-氧化-2-巯基吡啶锌盐.通过熔点、核磁氢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及晶体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0.840 10(17)nm,b=1.018 4(2)nm,c=1.373 6(3)nm,α=90.00°,β=97.23(3)°,γ=90.00°,Dx=1.810 g/cm3,Z=4,F(000)=640,μ=2.453 mm-1.最终偏差因子分别为R=0.032 5,wR=0.07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氯吡啶 N-氧化-2-吡啶锌盐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内质网氧化还原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松青 李旺 +1 位作者 陈煜 侯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63,70,共8页
为开发健康天然的新型酶制剂型面粉改良剂,利用毕赤酵母重组表达了小麦内质网氧化还原酶1(wEro1);将wero1基因亚克隆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实现了wEro1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的分泌表达,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后wEro1的... 为开发健康天然的新型酶制剂型面粉改良剂,利用毕赤酵母重组表达了小麦内质网氧化还原酶1(wEro1);将wero1基因亚克隆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实现了wEro1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中的分泌表达,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后wEro1的产量可达(53.24±2.11)U/mL;应用硫酸铵沉淀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了wEro1,对电泳纯wEro1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wEro1具有催化二硫键异构酶(PDI)的巯基氧化活性,且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30℃;在低温和中性pH条件下,该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将毕赤酵母重组wEro1添加到面粉中,考察其对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发现毕赤酵母重组wEro1改善面粉粉质特性的能力比大肠杆菌重组wEro1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内质网氧化还原酶1 重组蛋白 巯基氧化 面粉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TES包覆下转换纳米粒子NaYF4:Yb^3+及其氧化改性
8
作者 金前鹏 徐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75-1881,共7页
为了提高下转换纳米粒子NaYF4:Yb3+对蛋白质类纤维的结合力,本文采用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ES)对其进行水解包覆并利用醋酸-过氧化氢氧化改性。利用TEM、FTIR和XPS分析各阶段反应产物形貌和组成,并利用XRD和PL光谱表征了样品的物相... 为了提高下转换纳米粒子NaYF4:Yb3+对蛋白质类纤维的结合力,本文采用γ-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ES)对其进行水解包覆并利用醋酸-过氧化氢氧化改性。利用TEM、FTIR和XPS分析各阶段反应产物形貌和组成,并利用XRD和PL光谱表征了样品的物相结构和红外发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MPTES量的增加,纳米粒子NaYF4:Yb3+表面形成的包覆层厚度也增大,当MPTES体积达到1.5mL时,包覆层厚度增加不再明显;产物FTIR谱图表明纳米粒子表面形成了巯基化二氧化硅包覆层,并由醋酸-过氧化氢将SH原位氧化成SO3基团;XPS硫元素精细谱证实氧化后的产物只有高价态(+4)且未见低价态(-2)的硫元素。最后,XRD和PL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包覆和氧化改性并未对纳米粒子NaYF4:Yb3+晶型产生影响,包覆改性后的产物下转换发射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钇钠 纳米材料 γ-三乙氧硅烷 水解 氧化 巯基氧化 下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BNP、DTDP促进INS-1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明麟 居来提.赛买提 +1 位作者 刘田 郭嫣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3-886,共4页
目的:探讨巯基氧化还原试剂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影响,进而揭示其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 :INS-l细胞经传代培养3~4 d后在KRBH液中,37℃培养箱孵育30 min,再用含有不同浓度... 目的:探讨巯基氧化还原试剂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影响,进而揭示其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 :INS-l细胞经传代培养3~4 d后在KRBH液中,37℃培养箱孵育30 min,再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和巯基氧化还原试剂的KRBH液中培养60 min。然后留取上清液进行胰岛素测定。结果:(1)INS-1细胞在2.5、5、10、15、20 mmol/L葡萄糖浓度范围内胰岛素分泌量逐渐增加,G5、G10、G15组间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G10组相比,G10+DTBNP、G10+DTDP组胰岛素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且该效应可以被DTT所消除。(3)DTBNP、DTDP均能增加NIF处理组胰岛素分泌,但其增加幅度低于非NIF处理组(P〈0.05);(4)与非DIA组相比,G10+DIA+DTBNP、G10+DIA+DTDP组胰岛素分泌增加幅度显著减低(P〈0.05);(5)同G10组比较,G10+DIA+NIF+DTBNP、G10+DIA+NIF+DTDP组胰岛素分泌值增加(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巯基氧化还原试剂对GSIS产生调节作用。DTDP、DTBNP可能通过对K_ATP、L型Ca_V通道及IP_3受体活性的调节,促进胰岛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INS-1细胞 巯基氧化还原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OX1在子痫前期胎盘中的表达及其对滋养细胞凋亡和增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金津 童超 漆洪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究静息巯基氧化酶-1(quiescin sulfhydryl oxidase 1,QSOX1)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中的表达情况,QSOX1对滋养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参与PE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探究静息巯基氧化酶-1(quiescin sulfhydryl oxidase 1,QSOX1)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中的表达情况,QSOX1对滋养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参与PE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住院行选择性剖宫产术的孕妇的胎盘组织,包括正常足月妊娠组(31例)和PE组(35例)。正常氧条件下,人绒毛外滋养细胞系(human transformed primary extravillous trophoblast cell line,HTR8/SVneo)细胞分为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阴性对照组(siControl)和QSOX1特异siRNA干扰组(siQSOX1),每组6例样本,实验重复3次。缺氧条件下,HTR8/SVneo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氧处理组(0 h)、缺氧6 h处理组(6 h)、缺氧12 h处理组(12 h)和缺氧24 h处理组(24 h),每组各6例样本,实验重复3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孕妇与PE孕妇胎盘中QSOX1的差异表达以及HTR8/SVneo细胞缺氧处理后QSOX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蛋白表达。利用siRNA技术干扰HTR8/Svneo细胞QSOX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细胞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leaved caspase)相关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水平。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QSOX1在PE胎盘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胎盘(0.955±0.285 vs. 3.921±0.960)(P=0.001)。缺氧处理HTR8/SVneo细胞后QSOX1和HIF-1α的表达均明显升高(1.183±0.160 vs. 3.987±0.098;1.051±0.444 vs.1.912±0.118)(均P=0.000)。下调QSOX1后HTR8/SVneo细胞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减少(2.940±0.514 vs. 1.075±0.121;9.223±1.230 vs. 1.011±0.019)(P=0.004;P=0.000),而CyclinD1的蛋白表达增加(1.851±0.972vs. 4.189±0.399)(P=0.018)。QSOX1干扰后HTR8/SVneo细胞凋亡能力减低[(21.007±2.214)%vs.(10.057±0.388)%](P=0.001),增殖能力增加(0.389±0.162 vs. 1.401±0.059)(P=0.020)。结论:QSOX1高表达引起滋养细胞凋亡增加和增殖减少,可能参与P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增殖 滋养细胞 子痫前期 静息巯基氧化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4ST-1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青 周正雄 +2 位作者 堵国成 李江华 康振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75,共8页
软骨素-4-O-硫酸转移酶-1(Chondroitin-4-O-sulfotransferase-1,C4ST-1,EC 2.8.2.5)催化软骨素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GalNAc)4号位羟基硫酸化生成硫酸软骨素A(chondroitin sulfate A,CSA)。C4ST-1含3对二硫键,在Escheri... 软骨素-4-O-硫酸转移酶-1(Chondroitin-4-O-sulfotransferase-1,C4ST-1,EC 2.8.2.5)催化软骨素N-乙酰半乳糖胺(N-Acetylgalactosamine,GalNAc)4号位羟基硫酸化生成硫酸软骨素A(chondroitin sulfate A,CSA)。C4ST-1含3对二硫键,在Escherichia coli细胞质内二硫键难以正确形成,故在E.coli中表达时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提高胞内可溶性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共表达了催化二硫键从头形成的巯基氧化酶(Erv1p)或/和促进二硫键正确折叠的二硫键异构酶(DsbC)。结果表明共表达DsbC可使C4ST-1融合蛋白的胞内可溶性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但C4ST-1和Erv1p共表达对胞内可溶性蛋白质的表达影响相对较小。C4ST-1和Erv1p或C4ST-1和DsbC共表达菌株的酶活分别为原始菌株的1.30和2.33倍,活力达到(12.32±0.76)U/L和(21.99±0.42)U/L。挑取同时共表达C4ST-1、Erv1p和DsbC的菌株进行摇瓶水平和3 L发酵罐放大培养,酶活分别达到(29.12±0.66)U/L和49.97 U/L。本研究为C4ST-1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素-4-O-硫酸转移酶-1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巯基氧化 二硫键异构酶 可溶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OX1、CXCL10、β2GPI 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病 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曾 谢青 李金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8-592,共5页
目的研究巯基氧化酶1(QSOX1)、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β2糖蛋白I(β2GPI)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其中40例慢性乙型肝... 目的研究巯基氧化酶1(QSOX1)、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β2糖蛋白I(β2GPI)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病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其中40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为慢性乙肝组,40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40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为肝癌组,40例非HBV感染肝病患者为非HBV肝病组,选择40例同期无HBV感染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为正常组。检测所有入选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QSOX1、CXCL10、β2GPI。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QSOX1、CXCL10、β2GPI、ALT、TBIL水平分别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正常组和非HBV肝病组(P<0.05)。随着慢性乙肝患者严重程度增加,QSOX1、CXCL10、β2GPI、TBIL水平逐渐升高(P<0.05)。肝癌、肝硬化、慢性乙肝组QSOX1、CXCL10、β2GPI、ALT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和非HBV肝病组;其中肝癌患者QSOX1、CXCL10、β2GPI表达最高,ALT水平降低(P<0.05)。QSOX1、CXCL10、β2GPI与肝功能指标(ALT、TBIL)呈正相关。结论QSOX1、CXCL10、β2GPI可作为反映HBV相关性肝病患者肝脏炎性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与患者肝功能损伤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参与HBV相关性肝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氧化酶1 趋化因子配体10 Β2糖蛋白I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F活性区域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定璋 陈少贤 +3 位作者 陈景 罗琼 黄曙方 丁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61-1867,共7页
目的:筛选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催化巯基蛋白质氧化还原酶(TPOR)活性域相互结合的蛋白。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筛选。首先构建pBTM116-MIF诱饵质粒,转化酵母菌株L40;将表达MIF催化TPOR活性域的L40酵母菌株制备成感受态菌,... 目的:筛选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催化巯基蛋白质氧化还原酶(TPOR)活性域相互结合的蛋白。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筛选。首先构建pBTM116-MIF诱饵质粒,转化酵母菌株L40;将表达MIF催化TPOR活性域的L40酵母菌株制备成感受态菌,在人骨肉瘤cDNA文库中筛选。通过组氨酸(HIS3报告基因活性和β半乳糖苷酶实验,初步确定与催化TPOR活性域片段相互作用的蛋白,最终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技术来确认。结果:分别构建含野生型MIF的pBTM116-MIF和野生型硫氧还蛋白样蛋白2(TXNL2)的pACT2-TXNL2质粒,将其共转染L40酵母菌。HIS3报告基因活性检测和β半乳糖苷酶阳性实验结果提示TXNL2可能是与MIF催化TPOR活性片段相互作用的蛋白。将重组质粒pcDNA3.1-Myc-TXNL2转染MCF7细胞,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表明MIF抗体能够共沉淀Myc-TXNL2蛋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yc-TXNL2与MIF在细胞质中位置分布相同。结论:TXNL2可能是与MIF催化TPOR活性片段相互作用的蛋白。本研究为MIF氧化还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蛋白质氧化还原酶 酵母双杂交系统 蛋白质相互作用 硫氧还蛋白样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