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错管理模式对血站采供血服务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海涛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10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差错管理模式对血站采供血服务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该血站于2019年2月开始,在血站管理工作中开始实施差错管理模式。以差错管理模式实施前2018年2月一2019年1月期间的采供血服务工作为对照组-以差错管理模式实施后2019年... 目的探讨差错管理模式对血站采供血服务水平及血液质量的影响。方法该血站于2019年2月开始,在血站管理工作中开始实施差错管理模式。以差错管理模式实施前2018年2月一2019年1月期间的采供血服务工作为对照组-以差错管理模式实施后2019年2月一2020年1月期间的采供血服务工作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采供血工作中解冻破袋、脂肪血、血液渗漏以及意外伤害等差错事件的发生率,统计两组采供血者对血站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和服务投诉情况,比较两组中血液样本的异常报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为0.89%,低于对照组的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的采供血者对血站服务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服务投诉发生率和血液样本的异常报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差错管理模式有助于减少血站采供血服务中的工作差错,提升采供血服务水平,保障血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采供血 差错管理模式 满意度 血液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采取差错管理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袁晓莉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12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采取差错管理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患者为该研究对照组,对其进行全科质量管理工作中实施的常规管理模式。另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 目的探讨在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采取差错管理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患者为该研究对照组,对其进行全科质量管理工作中实施的常规管理模式。另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患者为该研究观察组,对其进行全科质量管理工作中实施的差错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服务质量评分以及医疗服务满意度、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医疗服务满意度分别为78.67%、94.00%,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错事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11.67%,前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采取差错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满意度,从而降低发生差错事件的概率,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疗 质量管理 差错管理模式 健康改善状态 医疗技术水平 医疗服务质量评分 医疗服务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错管理在血站血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启示
3
作者 李普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6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血站血液质量管理过程中予以差错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丹阳市血站质量管理科管理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以管理模式的差异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研究组予以差错管理,每组管理人员15名。分析两组人员管... 目的探究血站血液质量管理过程中予以差错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丹阳市血站质量管理科管理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以管理模式的差异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研究组予以差错管理,每组管理人员15名。分析两组人员管理水平、管理质量评分、差错事件发生情况、血液报废率等。结果研究组血站人员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发生差错事件少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液报废率(5.00%)比较对照组(10.0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9,P<0.05)。结论在血站血液质量管理期间,使用差错管理效果显著,能减少差错事件发生,提高血液管理质量,降低异常血液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血液安全 质量管理 差错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