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履带拖拉机液压机械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设计 被引量:24
1
作者 曹付义 周志立 贾鸿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共4页
基于双功率流传动原理,利用液压元件的无级调速特性,对适合履带车辆的液压机械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的转向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转向机构的运动方程和转矩方程,提出了转向机构行星排特性参数的确定原则。根据液压转向调速系统主要参数... 基于双功率流传动原理,利用液压元件的无级调速特性,对适合履带车辆的液压机械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的转向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转向机构的运动方程和转矩方程,提出了转向机构行星排特性参数的确定原则。根据液压转向调速系统主要参数的计算公式,并结合东方红1302R型橡胶履带拖拉机进行了参数设计和转向运动性能分析,所选参数满足整机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液压机械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的履带车辆转向性能 被引量:12
2
作者 石志标 刘江 +1 位作者 高峰 曾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4-872,共9页
转向机构直接影响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传统机械式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只能实现数目有限的转向半径,并且往往需要制动器等元件,为此,设计一种具有连续转向半径且可避免磨损的新型机械式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建立差速转向机构的两电机... 转向机构直接影响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传统机械式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只能实现数目有限的转向半径,并且往往需要制动器等元件,为此,设计一种具有连续转向半径且可避免磨损的新型机械式双功率流差速转向机构;建立差速转向机构的两电机轴(输入)转速与两半轴(输出)转速的运动学模型。根据两半轴转速与履带车转向半径之间的关系,得到履带车的两电机轴(输入)转速与转向半径的运动学模型;建立考虑履带宽度以及滑转、滑移的履带车稳态转向数学模型;最后进行运动仿真和理论分析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差速转向机构的转速仿真结果与理论值相对误差最大为1.50%,且能够使履带车辆实现任意的连续转向半径,该研究成果能为履带车辆的电机选取、转向控制以及结构优化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速转向机构 行星机构 履带车辆 运动学模型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差速式转向机构性能试验 被引量:28
3
作者 迟媛 蒋恩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4-17,共4页
设计了一种履带车辆用差速式液压机械双功率流转向机构,由3套行星系组成,将变速器传来的功率和液压转向系统传来的功率汇流,在转向时能够实现两侧履带的正反转转向。样机试验表明,样机直线稳定性好,偏驶率为0.7%,符合国家标准;当只有转... 设计了一种履带车辆用差速式液压机械双功率流转向机构,由3套行星系组成,将变速器传来的功率和液压转向系统传来的功率汇流,在转向时能够实现两侧履带的正反转转向。样机试验表明,样机直线稳定性好,偏驶率为0.7%,符合国家标准;当只有转向动力输入时,样机转向角速度大,转向角速度随转向动力输入转速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实际两侧履带的滑移和滑转的情况不同,最小转向半径为0.02m,接近于零,可实现原位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差速转向机构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地面履带车辆差速转向实际载荷比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迟媛 石丹丹 +1 位作者 王洪涛 张荣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2-39,共8页
为了更好地分析动力差速转向机构的转向性能,对试验样机在松软土壤上进行了试验,得到了实测载荷比与转速比、打滑率、转向半径、转向系数等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小半径差速转向时,低速侧履带的滑转程度大于高速侧履带的滑... 为了更好地分析动力差速转向机构的转向性能,对试验样机在松软土壤上进行了试验,得到了实测载荷比与转速比、打滑率、转向半径、转向系数等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小半径差速转向时,低速侧履带的滑转程度大于高速侧履带的滑转程度,但载荷比和滑转率的变化关系不明显;大半径转向时,载荷比越大,低速侧履带的滑移越大,高速侧履带的滑转越大。转向时的实测载荷比随着实测转向半径的增加而减小,载荷比和转向系数亦满足理论射线关系。该文通过理论与试验研究为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的设计和转向性能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转向 土壤 差速转向机构 载荷比 转向半径 滑转率 转向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速转向履带车辆的载荷比试验 被引量:10
5
作者 迟媛 蒋恩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4-47,53,共5页
研究了一种用于液压机械双流传动履带车辆的差速式转向机构,提出了差速转向履带车辆载荷比的计算公式和试验方案,并进行了样机试验。通过试验可知,该转向机构能够实现履带车辆任意半径的转向,在小半径转向时,不需制动功率损失即能够实... 研究了一种用于液压机械双流传动履带车辆的差速式转向机构,提出了差速转向履带车辆载荷比的计算公式和试验方案,并进行了样机试验。通过试验可知,该转向机构能够实现履带车辆任意半径的转向,在小半径转向时,不需制动功率损失即能够实现两侧履带的正、反转转向;载荷比随转向控制输入转速和转向半径变化平稳,在大半径转向时,转向半径从2.38m减小到0.6m,载荷比从1.63增加到2.64;在小半径转向时,转向半径从0.36m减小到0.25m时,载荷比从3.09增加到4.78,而转向半径为0.25m时,已经接近原地转向,差速转向履带车辆转向时的最大载荷比接近于4.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差速转向机构 载荷比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式车辆液压机械驱动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5
6
作者 迟媛 钱巍 蒋恩臣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78,共3页
履带式行走具有降低接地比压和防止下陷的优点。履带式车辆的转向普遍采用离合器和制动器,结构简单,但存在转向费力、不能实现原地转向的缺点。为此,采用液压机械式双流传动系统,功率由两套静液压系统分流进入变速装置,经动力差速式转... 履带式行走具有降低接地比压和防止下陷的优点。履带式车辆的转向普遍采用离合器和制动器,结构简单,但存在转向费力、不能实现原地转向的缺点。为此,采用液压机械式双流传动系统,功率由两套静液压系统分流进入变速装置,经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进行功率汇合,能够实现履带车辆的无级转向和无级行走。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具有降速增扭作用,转向时实现一侧扭矩增加而另一侧扭矩等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液压机械驱动系统 设计 履带式车辆 无级行走 无级转向 差速转向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