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差距分析的绿色供应链标杆测评 被引量:8
1
作者 申成霖 汪波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4年第5期81-86,共6页
绿色供应链从战略高度对组织的实践活动进行环境管理,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消除废弃物,减少业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赢得企业在革新和经营上的竞争优势。文章对比了反向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在功能上的不同,采用基于差距分析法的标杆测评... 绿色供应链从战略高度对组织的实践活动进行环境管理,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消除废弃物,减少业务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赢得企业在革新和经营上的竞争优势。文章对比了反向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在功能上的不同,采用基于差距分析法的标杆测评,评估了供应链的绿色度,绘制的蛛网图可反映出当前供应链与目标供应链之间的绿色度差距。企业可以据此来优化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合理配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 环境管理 资源利用率 标杆测评 差距分析法 反向供应链 竞争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测度研究
2
作者 曹玮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8,共12页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从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可持续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从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韧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可持续性、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引领性方面切入,构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4—2023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熵权法与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测算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采用区域差距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解析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区域差距以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综合得分整体较低,省域间差距显著。东部区域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最高,中部区域次之,西部区域最低。区域内差距是导致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区域差距形成的主要来源。三大区域的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差距均呈现缩小特征。由此,应建立绿色现代化发展支撑体系,实施区域绿色现代化协调发展战略,盘活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引领效应,为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TOPSIS-灰色关联度模型 区域差距分析法 核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模型的协同产品开发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晓冬 李敏 张志强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2006年第6期1-3,9,共4页
针对协同产品开发的协同深度和协同层次问题,首先建立一个网络化产品开发的协同层次模型。基于层次模型,从技术、组织和经营三个方面建立协同层次的影响因素集,分解出具体的影响因子。最后应用差距分析法对影响协同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针对协同产品开发的协同深度和协同层次问题,首先建立一个网络化产品开发的协同层次模型。基于层次模型,从技术、组织和经营三个方面建立协同层次的影响因素集,分解出具体的影响因子。最后应用差距分析法对影响协同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应用实例。基于层次模型的影响因素分析能较好地解决网络化产品开发协同层次的多样性和动态性问题,可通过量化分析识别影响协同的关键因素,从而提高网络化产品开发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产品开发 协同层次模型 影响因素 差距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