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考招生中的差等正义批判:以地域歧视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谢治菊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差等正义的核心思想是人是有等级的,人的等级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必须按其与生俱来的等级各行其是、各司其责才是正义的。在当代社会,差等正义意指建立在人的身份和等级基础上的,基于双重或多重标准而设立的有悖公共管理公共性、公平性、... 差等正义的核心思想是人是有等级的,人的等级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必须按其与生俱来的等级各行其是、各司其责才是正义的。在当代社会,差等正义意指建立在人的身份和等级基础上的,基于双重或多重标准而设立的有悖公共管理公共性、公平性、公正性的行为规范。在当下中国,高考招生中面临明显的地域歧视和身份排斥,即不同地域的考生因制度原因面临大相径庭的升学机会,这属于典型的差等正义,应予以批判,可通过均衡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制定公正的招生录取标准和完善法律制度来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等正义 地域歧视 均衡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中国女性参政中的差等正义批判 被引量:4
2
作者 谢治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3-9,共7页
差等正义意指建立在人的身份和等级基础上的,基于双重或多重标准而设立的有悖公共管理公共性、公平性、公正性的行为规范。在当下中国,女性在高层参政中的席位缺失,在基层参政中的比例过低以及整体参政结构失调等问题仍未消除,这些问题... 差等正义意指建立在人的身份和等级基础上的,基于双重或多重标准而设立的有悖公共管理公共性、公平性、公正性的行为规范。在当下中国,女性在高层参政中的席位缺失,在基层参政中的比例过低以及整体参政结构失调等问题仍未消除,这些问题与女性的能力和水平关联较小,更多的是对女性身份的歧视和排斥,属于差等正义的范畴,必须予以批判。当下中国应通过赋权来实现女性在参政中的平等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等正义 赋权 参与平等 女性参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管理视域中差等正义的根源及消解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治菊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3-98,共6页
差等正义是建立在人们的身份和等级基础上的,基于双重或多重标准而设立的有悖公共管理公共性、公平性、公正性的资源分配规则。差等正义产生的根源是有意为之的公共管理制度排斥。差等正义可通过良善公共管理制度的建构来消解,制度道德... 差等正义是建立在人们的身份和等级基础上的,基于双重或多重标准而设立的有悖公共管理公共性、公平性、公正性的资源分配规则。差等正义产生的根源是有意为之的公共管理制度排斥。差等正义可通过良善公共管理制度的建构来消解,制度道德化或制度伦理化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等正义 公共政策 政策排斥 社会排斥 良善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中差等正义的类型、危害与矫正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治菊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38,共8页
社会治理中的差等正义分为政治失语、经济歧视和社会排斥三种类型,其典型表现分别是代表权不足、利益分配失衡、身份认同危机,其危害是政府公共性背离和民主的没落,蚕食弱势群体利益,引发政府公信力下降,侵蚀政府运行根基,形成合法性危... 社会治理中的差等正义分为政治失语、经济歧视和社会排斥三种类型,其典型表现分别是代表权不足、利益分配失衡、身份认同危机,其危害是政府公共性背离和民主的没落,蚕食弱势群体利益,引发政府公信力下降,侵蚀政府运行根基,形成合法性危机。为此,可分别通过政治场域中的民主与参与、经济纬度上的再分配与共享、文化向路上的包容与承认来予以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等正义 政治失语 经济歧视 文化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批判的差等正义:依据、内涵与超越
5
作者 谢治菊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22,共8页
作为批判的差等正义是指建立在人们的身份和等级基础上的,基于双重或多重标准而设立的有悖公共管理公共性、公平性、公正性的资源分配规则。作为批判的差等正义,其实质是深层次的社会不平等,其根源是公共管理制度排斥,其主要表现是财富... 作为批判的差等正义是指建立在人们的身份和等级基础上的,基于双重或多重标准而设立的有悖公共管理公共性、公平性、公正性的资源分配规则。作为批判的差等正义,其实质是深层次的社会不平等,其根源是公共管理制度排斥,其主要表现是财富与权力的支配性。作为超越,承认差异的平等正义是必然选择,体现实质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等正义 批判 承认 等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价值的认知:从差等正义到追寻平等正义嬗变的逻辑及其进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玲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03,共5页
生命价值是指生命的意义。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传播与发展,人类社会的生命价值观不断发展和演变,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日益深化。从古代社会呈现差等正义的生命价值,到近现代社会趋向平等却呈现异化趋势的生命价值,社会成员... 生命价值是指生命的意义。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传播与发展,人类社会的生命价值观不断发展和演变,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日益深化。从古代社会呈现差等正义的生命价值,到近现代社会趋向平等却呈现异化趋势的生命价值,社会成员的生命价值在实质上不平等,其根源在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分离,导致生命的工具性价值对生命的终极价值的僭越。人们对权利、自由、平等的认知的进步,要求治理主体承认和尊重个体差异,构建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生命价值认知,从而推动社会成员的生命价值实现实质上的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价值 生命价值认知 差等正义 等正义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演变轨迹与形成机理——以当代中国为视角 被引量:7
7
作者 钟裕民 陈侨予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以社会身份制为特征的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是社会不公正的典型表现。在当代中国,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至1978年,全面形成;1978年至2003年,高位运行;2003年以来,非对称性发展。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是社会身份认... 以社会身份制为特征的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是社会不公正的典型表现。在当代中国,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至1978年,全面形成;1978年至2003年,高位运行;2003年以来,非对称性发展。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是社会身份认证机制、单位中介机制、社会封闭机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的治理要坚持保障社会权利和建构共享式利益整合机制并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主导型政策负排斥 差等正义 社会身份认证机制 单位中介机制 社会封闭机制 共享式利益整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