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发酵尼龙1313热降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志敏 王玉东 +4 位作者 赵清香 刘民英 申小清 张勇 赵天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0,共4页
利用热重分析和差示热重分析法研究了石油发酵尼龙1313在N_2气流中以不同速率升温时的热降解过程及其动力学,发现尼龙1313的热降解过程为一步反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降解温度线性升高,降解率则变化不大;分别用Coats-Redfern方法、Ozaw... 利用热重分析和差示热重分析法研究了石油发酵尼龙1313在N_2气流中以不同速率升温时的热降解过程及其动力学,发现尼龙1313的热降解过程为一步反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降解温度线性升高,降解率则变化不大;分别用Coats-Redfern方法、Ozawa方法和Friedman方法进行了反应动力学处理,确定尼龙1313的表观降解反应级数为1.0,反应活化能为277.8kJ/mol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发酵尼龙1313 降解性能 降解动力学 活化能 分析 差示热重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加工伴生粉尘爆炸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韩波 李刚 +1 位作者 马赫 苑春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1-55,共5页
为客观认识打磨、抛光、切削等不同机加过程中粉尘爆炸危险性,开发一种既使用哈特曼管也使用20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改进的粉尘爆炸筛分测试方法。用此法对常见机加过程产生的85种铝及铝合金粉尘样品展开测试。分析不同加工方法对粉尘爆炸... 为客观认识打磨、抛光、切削等不同机加过程中粉尘爆炸危险性,开发一种既使用哈特曼管也使用20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改进的粉尘爆炸筛分测试方法。用此法对常见机加过程产生的85种铝及铝合金粉尘样品展开测试。分析不同加工方法对粉尘爆炸性的影响,使用X射线荧光法(XRF)分析粉尘在不同铝和铁含量下的爆炸性差异。利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研究铝粉尘氧化程度和粉尘爆炸性的关系。研究表明:用所改进的方法,可将粉尘分为易爆、可爆、未爆等3类;抛光、打磨等机加过程粉尘爆炸危险性较高;各工业粉尘样品中易爆粉尘大多有40%以上铝含量或70%以上铁含量,可爆粉尘大多有40%以上铁含量;铝粉尘的爆炸危险与其氧化程度负相关,当单质含量小于5.0%时铝粉尘已不再具有爆炸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粉尘 粉尘爆炸 机械加工 筛分测试 危险性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分析-扫描量(TG-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铝-镁合金粉缓慢加热氧化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成成 向俊舟 +2 位作者 孙晓乐 郭阳 郭学永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62-168,共7页
为明确不同镁(Mg)含量的雾化铝-镁(Al-Mg)合金粉氧化反应历程,开展Al-Mg合金加热实验研究。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Al-Mg质量比分别为50∶50、80∶20、90∶10的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在空气环境下的缓慢加热氧化过程,并结合扫描... 为明确不同镁(Mg)含量的雾化铝-镁(Al-Mg)合金粉氧化反应历程,开展Al-Mg合金加热实验研究。采用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Al-Mg质量比分别为50∶50、80∶20、90∶10的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在空气环境下的缓慢加热氧化过程,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析了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中Mg含量对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中Mg含量的增加,其起始反应温度逐渐降低,且雾化微米Al-Mg合金粉较Al粉反应更加完全;基于各个反应阶段的反应历程,提出了不同Mg含量的“核-壳”结构雾化Al-Mg合金粉在缓慢加热氧化过程中的热物理响应模型;采用热分析动力学法计算得到雾化Al-Mg合金粉各个阶段反应的活化能远小于纯Al粉,Mg的存在提高了雾化Al-Mg合金粉的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铝-镁合金粉 分析-扫描量 缓慢加氧化 镁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