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8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无监督学习的差示扫描量热特征峰分析方法
1
作者 王晓东 许金鑫 +2 位作者 丁炯 王晓娜 叶树亮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58,共6页
为解决传统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信号分析需要手动选点来构造基线,存在人为因素引入误差且操作繁琐等问题,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DSC信号分析中,提出一种融合无监督学习的DSC自动基线构造及特征峰信... 为解决传统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信号分析需要手动选点来构造基线,存在人为因素引入误差且操作繁琐等问题,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DSC信号分析中,提出一种融合无监督学习的DSC自动基线构造及特征峰信号分析方法。首先使用改进的聚类算法将特征峰两侧的基线与特征峰信号初步分离;其次对特征峰两侧的基线信号结合迭代多项式拟合进行基线重构;最后将原始信号减去重构的基线信号得到净特征峰信号,进行热力学分析。对多组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的DSC信号分析方法可自动实现良好的基线构造与峰信号分析,提高DSC信号分析的速度和精度,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分析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 基线重构 峰识别 聚类 迭代拟合 信号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鉴别接骨木果实及饼粕
2
作者 郭希蕾 孙昭倩 +3 位作者 李高燕 郑冰清 姚俊修 郭庆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8-576,共9页
采用一维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二阶导数法、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热重分析法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接骨木果实及饼粕两种样品及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提取物进行了表征,实现了两种样品的快速鉴别。结果显示:在红外光谱分析中,两种样品的一维... 采用一维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二阶导数法、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热重分析法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接骨木果实及饼粕两种样品及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提取物进行了表征,实现了两种样品的快速鉴别。结果显示:在红外光谱分析中,两种样品的一维红外光谱图相似,二阶导数图中饼粕的苯环振动吸收峰比果实中的明显;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图中果实的自动峰有6个,饼粕的自动峰有4个,且自动峰对应波数不一致;果实脂溶性提取物的一维红外光谱图中可见1 711,1 464,1 121 cm^(-1)处的吸收峰,而饼粕中未出现,但是其二阶导数图中部分吸收峰不如饼粕中的明显,且两种样品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图中自动峰数量和强度有明显不同;两种样品的水溶性提取物的3种红外光谱图基本相似,不能用于两种样品的鉴别。在热分析中,两种样品的热重以及差热曲线变化趋势总体一致,但是二者的差热曲线的峰形、峰值等存在差异;两种样品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均有2个放热宽峰,但饼粕的峰值温度较果实的低,且在423℃放热峰附近有一个小肩峰(458℃),可作为饼粕的特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木果实及饼粕 傅里叶红外光谱 重-扫描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在蜂蜜掺假鉴别中的应用
3
作者 柴明霞 吕梦瑶 张明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选取青海省内及周边地区生态绿色产品洋槐蜂蜜、百花蜂蜜、白刺蜂蜜、油菜蜂蜜、枸杞蜂蜜及常用掺假成分果葡糖浆和麦芽糖浆,做出了不同掺假量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结果表明,用DSC法鉴别蜂蜜掺假,可以通过重点分析–65~–20℃范围... 选取青海省内及周边地区生态绿色产品洋槐蜂蜜、百花蜂蜜、白刺蜂蜜、油菜蜂蜜、枸杞蜂蜜及常用掺假成分果葡糖浆和麦芽糖浆,做出了不同掺假量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结果表明,用DSC法鉴别蜂蜜掺假,可以通过重点分析–65~–20℃范围内的升温段和降温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来实现,而分析50~110℃范围内的吸热峰分布,可以对鉴定结果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掺假鉴别 扫描 果葡糖浆 麦芽糖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石蜡熔点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淑杰 王刚 +2 位作者 李奕睿 张立军 马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1,共7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模拟石蜡熔点(冷却曲线法)测试过程,测定石蜡的熔点。研究了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吹扫气(氮气)流量、升降温速率、试样质量、恒温时间、样品制备方式、升降温次数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了DSC法测定石蜡熔...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模拟石蜡熔点(冷却曲线法)测试过程,测定石蜡的熔点。研究了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吹扫气(氮气)流量、升降温速率、试样质量、恒温时间、样品制备方式、升降温次数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了DSC法测定石蜡熔点的适宜条件,考察了DSC法与标准方法(GB/T 2539—2008)的偏倚。结果表明,采用DSC法测定石蜡熔点时的升温速率宜为10℃/min,降温速率宜为5℃/min,试样在高于预估熔点20~30℃下熔融时间不应超过1 h。通过采用6台不同型号的DSC仪器对14个牌号石蜡样品进行测试,计算出DSC法与标准方法的偏倚为-1.14℃。DSC法操作简单、试样用量少、检测速率快、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分析手段,快速准确地测定石蜡的熔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 熔点 石蜡 偏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的费托蜡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5
作者 谢浩东 张帆 +1 位作者 张胜振 陈胜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以滴熔点为113、104、92、83、78和73℃的6种窄馏分费托蜡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其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应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对结晶动力学参数进行理论预测,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非等温结晶活化能... 以滴熔点为113、104、92、83、78和73℃的6种窄馏分费托蜡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其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应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对结晶动力学参数进行理论预测,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非等温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不同蜡样品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相似,并且结晶过程依赖于冷却速率;所采用的动力学模型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Avrami指数n平均值在1~2之间,说明结晶过程为二次成核,成核后生长形成棒状或纤维状晶体;蜡样品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越小或冷却速率越快,越容易发生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蜡 扫描 非等温结晶 结晶动力学 结晶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聚乳酸的结晶过程
6
作者 雷雁洲 杨静晖 李岳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本文分别采用了传统和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研究了聚乳酸(PLA)的结晶过程,探索了MDSC中调制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DSC可以有效地分离PLA在受热过程中重叠的热效应,并将其分割为可逆曲线和不可逆曲线。MDSC模式下,随着升温速... 本文分别采用了传统和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研究了聚乳酸(PLA)的结晶过程,探索了MDSC中调制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DSC可以有效地分离PLA在受热过程中重叠的热效应,并将其分割为可逆曲线和不可逆曲线。MDSC模式下,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曲线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同时得到提高,PLA的冷结晶温度逐渐升高,并观察到在PLA的冷结晶峰伴随有α″晶型向α′晶型转变;而PLA熔融温度不随升温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较高的升温速率下观察到PLA α′向α的晶型转变和α晶型的熔融是同时进行的。较长的调制周期也会同时提高曲线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但是不会对PLA的相变温度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扫描 聚乳酸 升温速率 调制周期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ASA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铟琳 王志军 郝定靖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39,共4页
依据GB/T 19466.2—2004的方法,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ASA)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测试,结合实验室的情况及实验过程对该法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分量的来... 依据GB/T 19466.2—2004的方法,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ASA)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测试,结合实验室的情况及实验过程对该法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通过综合考察重复性测量、天平引入的误差、标准物质的标准值等因素,计算出ASA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通过本研究,明确了关键控制点。通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充分反映出中心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同时起到激励检测人员提高技术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树脂 玻璃化转变温度 不确定度评定 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评定豆粕产品质量初探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永明 徐子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2-84,共3页
本试验研究了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在评价饲用豆粕产品质量中的应用。通过对豆粕变性热焓(ΔH)的测定 ,反映了蛋白质的变化程度 ,可作为衡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灭活程度的指标 ,检测结果与脲酶法相吻合。
关键词 扫描 评价 饲用豆粕 产品质 抗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根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廷芬 陆绍信 秦匡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6-83,共8页
作者以抚顺、茂名、黄县油页岩干酪根和黄县褐煤有机质为试样,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干酪根的热演化进行研究,并根据干酪根结构参数的变化,讨论其母质类型及油气生成潜力。
关键词 干酪根 扫描 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SC差示扫描热量法测定纤维结晶度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世臻 杜莹华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34,共4页
运用DSC测定了冷拉四倍的PET纤维的结晶度。它是用该纤维与5l0K热处理5分种试样的DSC曲线进行比较,求算出低温结晶峰面积,并从其熔融热中把它扣除,求出结晶度。该方法被推广到涤纶短丝后纺各道工序纤维结晶度的测定上... 运用DSC测定了冷拉四倍的PET纤维的结晶度。它是用该纤维与5l0K热处理5分种试样的DSC曲线进行比较,求算出低温结晶峰面积,并从其熔融热中把它扣除,求出结晶度。该方法被推广到涤纶短丝后纺各道工序纤维结晶度的测定上,与密度法比较,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 结晶度 聚酯纤维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金属物质的热容
11
作者 麻英 郭瑞荣 尉志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z1期290-292,共3页
热容是金属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在此介绍一种用DSC测定热容的方法.以锌粉为样品,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容,回归出了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并用积分法对实验温度范围内热容实验曲线和理论曲线之间的符合程度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扫描(dsc) 经验公式 回归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含量对淀粉糊化和老化特性影响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 被引量:56
12
作者 周国燕 胡琦玮 +1 位作者 李红卫 袁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89-92,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水分含量对大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热力学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淀粉糊化温度提高,糊化热焓变化明显,且不同淀粉完全糊化所需的水分含量也不同。同时,水分含量不同,淀粉发生老化的程...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水分含量对大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热力学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淀粉糊化温度提高,糊化热焓变化明显,且不同淀粉完全糊化所需的水分含量也不同。同时,水分含量不同,淀粉发生老化的程度不同,水分含量对不同淀粉老化的延缓作用也存在差异,水分含量对大米淀粉老化的影响较马铃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dsc) 糊化 老化 水分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含能化合物的比热容(英文)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翠娜 乔小晶 +2 位作者 张同来 张建国 于文广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1-183,217,共4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含能化合物-3-硝基-1,2,4-三唑-5-酮(NTO)和碳酰肼(CHZ)在340~410K温度区间内、苦味酸(PA)和二硝基苯酚(DNP)在330~360K温度区间内的比热容,对所测温度区间内物质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含能化合物-3-硝基-1,2,4-三唑-5-酮(NTO)和碳酰肼(CHZ)在340~410K温度区间内、苦味酸(PA)和二硝基苯酚(DNP)在330~360K温度区间内的比热容,对所测温度区间内物质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进行了拟合,NTO和CHZ的比热容在所测温度区间内比热随温度变化符合一次函数:Cp=a+bT,而DNP和PA符合三次函数:Cp=a+bT+cT^2+dT^3。NTO、CHZ、DNP、PA拟合曲线的相关度分别是0.9591、0.9730、0.9968和0.9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扫描(dsc) 3-硝基-1 2 4-三唑-5-酮(NTO) 碳酰肼(CHZ) 二硝基苯酚 (DNP) 苦味酸(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金枪鱼鱼油热氧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书成 章超桦 洪鹏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1-44,共4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金枪鱼鱼油的热氧化动力学。通过对DSC曲线的分析表明,金枪鱼鱼油的酰基甘油组成复杂,脂肪酸种类比较多。用Flynn-Wall-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金枪鱼鱼油的热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动...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金枪鱼鱼油的热氧化动力学。通过对DSC曲线的分析表明,金枪鱼鱼油的酰基甘油组成复杂,脂肪酸种类比较多。用Flynn-Wall-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金枪鱼鱼油的热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枪鱼鱼油 扫描(dsc) 氧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原油的含蜡量 被引量:56
15
作者 李鸿英 黄启玉 +1 位作者 张帆 张劲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2,66,共4页
应用DSC热分析技术得到了原油析蜡过程的热谱图 ,测定出了原油的析蜡点、析蜡高峰点、析蜡热焓等特性参数。给出了根据DSC实验结果计算原油含蜡量和一定温度区间内原油析蜡量的方法。分别对大庆、中原、胜利油田的原油进行了DSC热分析实... 应用DSC热分析技术得到了原油析蜡过程的热谱图 ,测定出了原油的析蜡点、析蜡高峰点、析蜡热焓等特性参数。给出了根据DSC实验结果计算原油含蜡量和一定温度区间内原油析蜡量的方法。分别对大庆、中原、胜利油田的原油进行了DSC热分析实验 ,根据其DSC热谱图计算了 3种原油的含蜡量以及不同温度区间内的原油析蜡量。其计算结果与采用RIPP 90方法 (氧化铝吸附法 )的测量结果对比表明 ,二者吻合较好 ,从而验证了DSC方法的可靠性。计算原油含蜡量方法的关键是选取DSC热谱图基线及确定蜡的平均结晶热。蜡的平均结晶热与原油中蜡的分子结构、碳数值等因素有关。胜利原油蜡的平均结晶热取 2 15J/g ;对未知分子结构的原油 ,建议蜡的平均结晶热取为 2 10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含蜡 分析 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番茄红素的纯度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伟 丁霄霖 +1 位作者 戴庆平 袁钻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7-89,共3页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简称DSC)是法定的药物纯度测试手段之一,可以快速、方便、准确地测定高纯度化工、医药产品。本文应用此项技术对纯化出的番茄红素晶体进行了纯度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HPLC法和分光光度...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简称DSC)是法定的药物纯度测试手段之一,可以快速、方便、准确地测定高纯度化工、医药产品。本文应用此项技术对纯化出的番茄红素晶体进行了纯度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做了比较,结果表明DSC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 番茄红素晶体 纯度 测定 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量热扫描法分析紫胶蜡的热性质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汝国 郑华 +3 位作者 张弘 甘瑾 于连松 张雯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37-140,共4页
为了研究紫胶蜡的热性质,该实验用差示量热扫描法(DSC)分别测定不同方法处理的紫胶蜡熔点、熔化热焓及结晶热焓、比热容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处理的紫胶蜡存在较大差异,熔点最高为84.84℃,最低为67.10℃;熔化热焓最高为201.50J/g,最... 为了研究紫胶蜡的热性质,该实验用差示量热扫描法(DSC)分别测定不同方法处理的紫胶蜡熔点、熔化热焓及结晶热焓、比热容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处理的紫胶蜡存在较大差异,熔点最高为84.84℃,最低为67.10℃;熔化热焓最高为201.50J/g,最低为158.90J/g;结晶热焓最高为191.80J/g,最低为157.05J/g;熔化热焓和结晶热焓与熔点呈正相关,且结晶热焓小于熔化热焓;比热容变化(ΔCp)最低为10.212J/g·K,最高为16.716J/g·K,且与熔点高低没有相关性。DSC可以用于紫胶蜡的热物理特性的定性及定量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胶蜡 扫描(dsc)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对PET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雪芹 王超先 郝伟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2,48,共3页
本文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及与其他分析仪器相结合 ,分析了两个不同厂家的PET原料 ,通过改变DSC的实验条件确定了两种不同厂家PET原料的差别 ,样品B的结晶度较瓶用料样品的结晶度高 ,比瓶用料样品的耐热性强。文章分析了这种差别 ,指出这... 本文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及与其他分析仪器相结合 ,分析了两个不同厂家的PET原料 ,通过改变DSC的实验条件确定了两种不同厂家PET原料的差别 ,样品B的结晶度较瓶用料样品的结晶度高 ,比瓶用料样品的耐热性强。文章分析了这种差别 ,指出这种差别不仅与样品的热历史有关 ,并且与其加工工艺及配料有关。通过多种仪器的联合测试 ,为厂家提供了以下信息 :性能上的差异不是因为催化剂引起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 PET 仪器分析 扫描 性能 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及其伪品的差示扫描量热法鉴别 被引量:12
19
作者 喻喜华 陈晓辉 +2 位作者 李泽运 戴荣华 毕开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97-1198,共2页
目的山茱萸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分别对不同产地的山茱萸及其伪品进行分析。以铝坩埚为参比,DSC量程±50 mw,升温速率20℃/min,升温范围30~500℃。结果不同产地的山茱萸DSC图谱基本相似,在190℃处有一吸... 目的山茱萸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分别对不同产地的山茱萸及其伪品进行分析。以铝坩埚为参比,DSC量程±50 mw,升温速率20℃/min,升温范围30~500℃。结果不同产地的山茱萸DSC图谱基本相似,在190℃处有一吸收峰,361℃处有一放热峰;山茱萸与其伪品的差热曲线差异明显,其中放热峰相差不大,但焓变值相差较大。结论差示扫描量热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山茱萸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伪品 扫描分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润滑油热氧化衰变的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立波 郭绍辉 +2 位作者 李术元 宋兰琪 张占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4,共3页
模拟实际使用条件 ,对ВНИИНП_50_1_4Φ航空润滑油进行热氧化试验 ,应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和气相色谱仪 (GC)评价抗氧剂N_苯基_α萘胺(NPAN)的热氧化衰变程度 ;结果发现在50_1_4Φ润滑油热氧化衰变过程中 ,抗氧剂NPAN质量分... 模拟实际使用条件 ,对ВНИИНП_50_1_4Φ航空润滑油进行热氧化试验 ,应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和气相色谱仪 (GC)评价抗氧剂N_苯基_α萘胺(NPAN)的热氧化衰变程度 ;结果发现在50_1_4Φ润滑油热氧化衰变过程中 ,抗氧剂NPAN质量分数 (w)的对数值与PDSC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氧化诱导期tOIT 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表明PDSC是研究润滑油热氧化衰变程度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扫描 航空润滑油 氧化衰变 气相色谱 抗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