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4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光谱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鉴别接骨木果实及饼粕
1
作者 郭希蕾 孙昭倩 +3 位作者 李高燕 郑冰清 姚俊修 郭庆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8-576,共9页
采用一维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二阶导数法、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热重分析法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接骨木果实及饼粕两种样品及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提取物进行了表征,实现了两种样品的快速鉴别。结果显示:在红外光谱分析中,两种样品的一维... 采用一维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二阶导数法、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热重分析法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接骨木果实及饼粕两种样品及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提取物进行了表征,实现了两种样品的快速鉴别。结果显示:在红外光谱分析中,两种样品的一维红外光谱图相似,二阶导数图中饼粕的苯环振动吸收峰比果实中的明显;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图中果实的自动峰有6个,饼粕的自动峰有4个,且自动峰对应波数不一致;果实脂溶性提取物的一维红外光谱图中可见1 711,1 464,1 121 cm^(-1)处的吸收峰,而饼粕中未出现,但是其二阶导数图中部分吸收峰不如饼粕中的明显,且两种样品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图中自动峰数量和强度有明显不同;两种样品的水溶性提取物的3种红外光谱图基本相似,不能用于两种样品的鉴别。在热分析中,两种样品的热重以及差热曲线变化趋势总体一致,但是二者的差热曲线的峰形、峰值等存在差异;两种样品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均有2个放热宽峰,但饼粕的峰值温度较果实的低,且在423℃放热峰附近有一个小肩峰(458℃),可作为饼粕的特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木果实及饼粕 傅里叶红外光谱 重-差示扫描量热法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在蜂蜜掺假鉴别中的应用
2
作者 柴明霞 吕梦瑶 张明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选取青海省内及周边地区生态绿色产品洋槐蜂蜜、百花蜂蜜、白刺蜂蜜、油菜蜂蜜、枸杞蜂蜜及常用掺假成分果葡糖浆和麦芽糖浆,做出了不同掺假量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结果表明,用DSC法鉴别蜂蜜掺假,可以通过重点分析–65~–20℃范围... 选取青海省内及周边地区生态绿色产品洋槐蜂蜜、百花蜂蜜、白刺蜂蜜、油菜蜂蜜、枸杞蜂蜜及常用掺假成分果葡糖浆和麦芽糖浆,做出了不同掺假量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结果表明,用DSC法鉴别蜂蜜掺假,可以通过重点分析–65~–20℃范围内的升温段和降温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来实现,而分析50~110℃范围内的吸热峰分布,可以对鉴定结果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掺假鉴别 差示扫描量热法 果葡糖浆 麦芽糖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石蜡熔点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淑杰 王刚 +2 位作者 李奕睿 张立军 马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1,共7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模拟石蜡熔点(冷却曲线法)测试过程,测定石蜡的熔点。研究了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吹扫气(氮气)流量、升降温速率、试样质量、恒温时间、样品制备方式、升降温次数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了DSC法测定石蜡熔...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模拟石蜡熔点(冷却曲线法)测试过程,测定石蜡的熔点。研究了起始温度、终止温度、吹扫气(氮气)流量、升降温速率、试样质量、恒温时间、样品制备方式、升降温次数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确定了DSC法测定石蜡熔点的适宜条件,考察了DSC法与标准方法(GB/T 2539—2008)的偏倚。结果表明,采用DSC法测定石蜡熔点时的升温速率宜为10℃/min,降温速率宜为5℃/min,试样在高于预估熔点20~30℃下熔融时间不应超过1 h。通过采用6台不同型号的DSC仪器对14个牌号石蜡样品进行测试,计算出DSC法与标准方法的偏倚为-1.14℃。DSC法操作简单、试样用量少、检测速率快、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分析手段,快速准确地测定石蜡的熔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熔点 石蜡 偏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的费托蜡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4
作者 谢浩东 张帆 +1 位作者 张胜振 陈胜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以滴熔点为113、104、92、83、78和73℃的6种窄馏分费托蜡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其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应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对结晶动力学参数进行理论预测,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非等温结晶活化能... 以滴熔点为113、104、92、83、78和73℃的6种窄馏分费托蜡为研究对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其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过程,应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对结晶动力学参数进行理论预测,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非等温结晶活化能。结果表明:不同蜡样品的非等温结晶过程相似,并且结晶过程依赖于冷却速率;所采用的动力学模型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Avrami指数n平均值在1~2之间,说明结晶过程为二次成核,成核后生长形成棒状或纤维状晶体;蜡样品的非等温结晶活化能越小或冷却速率越快,越容易发生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蜡 差示扫描量热法 非等温结晶 结晶动力学 结晶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聚乳酸的结晶过程
5
作者 雷雁洲 杨静晖 李岳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1,共5页
本文分别采用了传统和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研究了聚乳酸(PLA)的结晶过程,探索了MDSC中调制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DSC可以有效地分离PLA在受热过程中重叠的热效应,并将其分割为可逆曲线和不可逆曲线。MDSC模式下,随着升温速... 本文分别采用了传统和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MDSC)研究了聚乳酸(PLA)的结晶过程,探索了MDSC中调制条件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DSC可以有效地分离PLA在受热过程中重叠的热效应,并将其分割为可逆曲线和不可逆曲线。MDSC模式下,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曲线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同时得到提高,PLA的冷结晶温度逐渐升高,并观察到在PLA的冷结晶峰伴随有α″晶型向α′晶型转变;而PLA熔融温度不随升温速率的变化而变化,较高的升温速率下观察到PLA α′向α的晶型转变和α晶型的熔融是同时进行的。较长的调制周期也会同时提高曲线的分辨率和灵敏度,但是不会对PLA的相变温度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法 聚乳酸 升温速率 调制周期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ASA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铟琳 王志军 郝定靖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39,共4页
依据GB/T 19466.2—2004的方法,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ASA)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测试,结合实验室的情况及实验过程对该法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分量的来... 依据GB/T 19466.2—2004的方法,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ASA)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测试,结合实验室的情况及实验过程对该法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通过综合考察重复性测量、天平引入的误差、标准物质的标准值等因素,计算出ASA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通过本研究,明确了关键控制点。通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充分反映出中心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同时起到激励检测人员提高技术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树脂 玻璃化转变温度 不确定度评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含量对淀粉糊化和老化特性影响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周国燕 胡琦玮 +1 位作者 李红卫 袁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89-92,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水分含量对大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热力学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淀粉糊化温度提高,糊化热焓变化明显,且不同淀粉完全糊化所需的水分含量也不同。同时,水分含量不同,淀粉发生老化的程...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水分含量对大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热力学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淀粉糊化温度提高,糊化热焓变化明显,且不同淀粉完全糊化所需的水分含量也不同。同时,水分含量不同,淀粉发生老化的程度不同,水分含量对不同淀粉老化的延缓作用也存在差异,水分含量对大米淀粉老化的影响较马铃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糊化 老化 水分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番茄红素的纯度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伟 丁霄霖 +1 位作者 戴庆平 袁钻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7-89,共3页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简称DSC)是法定的药物纯度测试手段之一,可以快速、方便、准确地测定高纯度化工、医药产品。本文应用此项技术对纯化出的番茄红素晶体进行了纯度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HPLC法和分光光度... 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简称DSC)是法定的药物纯度测试手段之一,可以快速、方便、准确地测定高纯度化工、医药产品。本文应用此项技术对纯化出的番茄红素晶体进行了纯度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与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做了比较,结果表明DSC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番茄红素晶体 纯度 测定 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原油的含蜡量 被引量:56
9
作者 李鸿英 黄启玉 +1 位作者 张帆 张劲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2,66,共4页
应用DSC热分析技术得到了原油析蜡过程的热谱图 ,测定出了原油的析蜡点、析蜡高峰点、析蜡热焓等特性参数。给出了根据DSC实验结果计算原油含蜡量和一定温度区间内原油析蜡量的方法。分别对大庆、中原、胜利油田的原油进行了DSC热分析实... 应用DSC热分析技术得到了原油析蜡过程的热谱图 ,测定出了原油的析蜡点、析蜡高峰点、析蜡热焓等特性参数。给出了根据DSC实验结果计算原油含蜡量和一定温度区间内原油析蜡量的方法。分别对大庆、中原、胜利油田的原油进行了DSC热分析实验 ,根据其DSC热谱图计算了 3种原油的含蜡量以及不同温度区间内的原油析蜡量。其计算结果与采用RIPP 90方法 (氧化铝吸附法 )的测量结果对比表明 ,二者吻合较好 ,从而验证了DSC方法的可靠性。计算原油含蜡量方法的关键是选取DSC热谱图基线及确定蜡的平均结晶热。蜡的平均结晶热与原油中蜡的分子结构、碳数值等因素有关。胜利原油蜡的平均结晶热取 2 15J/g ;对未知分子结构的原油 ,建议蜡的平均结晶热取为 2 10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含蜡 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润滑油热氧化衰变的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立波 郭绍辉 +2 位作者 李术元 宋兰琪 张占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2-74,共3页
模拟实际使用条件 ,对ВНИИНП_50_1_4Φ航空润滑油进行热氧化试验 ,应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和气相色谱仪 (GC)评价抗氧剂N_苯基_α萘胺(NPAN)的热氧化衰变程度 ;结果发现在50_1_4Φ润滑油热氧化衰变过程中 ,抗氧剂NPAN质量分... 模拟实际使用条件 ,对ВНИИНП_50_1_4Φ航空润滑油进行热氧化试验 ,应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和气相色谱仪 (GC)评价抗氧剂N_苯基_α萘胺(NPAN)的热氧化衰变程度 ;结果发现在50_1_4Φ润滑油热氧化衰变过程中 ,抗氧剂NPAN质量分数 (w)的对数值与PDSC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氧化诱导期tOIT 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表明PDSC是研究润滑油热氧化衰变程度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 航空润滑油 氧化衰变 气相色谱 抗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高交联非糊化淀粉的物态性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本山 徐立宏 高大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1-93,共3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技术)对高交联非糊化玉米淀粉和高交联非糊化木薯淀粉,在水分散体系中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氯氧磷高交联变性淀粉,尽管已经失去了糊化的性质而保持颗粒状态,但在相应的原淀粉糊化温...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技术)对高交联非糊化玉米淀粉和高交联非糊化木薯淀粉,在水分散体系中随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的物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氯氧磷高交联变性淀粉,尽管已经失去了糊化的性质而保持颗粒状态,但在相应的原淀粉糊化温度范围内,仍然发生了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相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交联 非糊化淀粉 物态性质 温度 相变 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紫胶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条件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冀浩博 张弘 +2 位作者 郑华 孙彦琳 李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8-104,121,共8页
基于紫胶树脂的聚合物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否存在及其测定方法是紫胶树脂热性质中被长期忽视的重要命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的精细操作及直接测定,在所测得的DSC曲线上成功地观测到了碱提紫胶树脂与其他聚合物相同的比热容阶跃... 基于紫胶树脂的聚合物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否存在及其测定方法是紫胶树脂热性质中被长期忽视的重要命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的精细操作及直接测定,在所测得的DSC曲线上成功地观测到了碱提紫胶树脂与其他聚合物相同的比热容阶跃,并计算了此DSC曲线上比热容阶跃变化率最大处所对应的温度(Tg),而聚合物的此阶跃均由玻璃化转变引起;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升温速率为(7±0.5)℃/min,试样量为(7.0±0.1) mg,吹扫气流量为(15±1)mL/min,试样粒径为125~250 μm,消除热历史温度为(35士0.5)℃时,测得的DSC曲线符合规则的玻璃化转变线型;在此优化条件下测得云南紫胶虫紫胶、普萨紫胶虫紫胶、仰光紫胶虫紫胶、紫胶蚧紫胶、碱提紫胶树脂、紫胶颗粒胶、紫胶片胶、NaClO漂白胶、H2 O2漂白胶的Tg值分别为22.7℃、29.8℃、30.8℃、32.9℃、34.3℃、33.9℃、28.6℃、23.3℃、16.4℃,对评价各类紫胶原胶及其树脂产品的热稳定条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紫胶树脂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剂对植物油氧化稳定性影响的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评价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雁燕 李久盛 +1 位作者 王大璞 益美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4-17,共4页
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VAZ)、2,2’-亚甲基双(4-甲基-6-特丁基苯酚)(2246)、苯并三唑(BTZ)和二烷基对苯二胺(DBA)4种抗氧添加剂对菜子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PDSC)研究了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VAZ)、2,2’-亚甲基双(4-甲基-6-特丁基苯酚)(2246)、苯并三唑(BTZ)和二烷基对苯二胺(DBA)4种抗氧添加剂对菜子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它们抗氧化作用的大小顺序。另外,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计算了不同油样氧化反应的活化能,证明了PDSC是一种快速简便评价基础油氧化稳定性的方法,适用于抗氧添加剂配方的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 氧化稳定性 植物油 抗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表征尼龙6和聚乳酸升温热行为 被引量:5
14
作者 曾春莲 张艺 +2 位作者 汪丽 赵剑豪 许家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73,共4页
用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 (MDSC)表征尼龙6和聚乳酸升温过程热行为 ,MDSC把总热流分解成可逆热流ΔHrev 和不可逆热流ΔHnon;实验结果表明纯尼龙及其共混体系升温熔融过程中包含了可逆放热峰 ;共混体系不同 ,可逆热流ΔHrev 不同 ,都比... 用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 (MDSC)表征尼龙6和聚乳酸升温过程热行为 ,MDSC把总热流分解成可逆热流ΔHrev 和不可逆热流ΔHnon;实验结果表明纯尼龙及其共混体系升温熔融过程中包含了可逆放热峰 ;共混体系不同 ,可逆热流ΔHrev 不同 ,都比纯尼龙小 ;纯尼龙可逆热流ΔHrev 随调制周期延长而增大 ;聚乳酸玻璃化转变区 ,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和老化温度的提高 ,玻璃化转变温度Tg 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法 表征 尼龙6 聚乳酸 升温行为 玻璃化转变 熔融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含能化合物的比热容(英文)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翠娜 乔小晶 +2 位作者 张同来 张建国 于文广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1-183,217,共4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含能化合物-3-硝基-1,2,4-三唑-5-酮(NTO)和碳酰肼(CHZ)在340~410K温度区间内、苦味酸(PA)和二硝基苯酚(DNP)在330~360K温度区间内的比热容,对所测温度区间内物质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含能化合物-3-硝基-1,2,4-三唑-5-酮(NTO)和碳酰肼(CHZ)在340~410K温度区间内、苦味酸(PA)和二硝基苯酚(DNP)在330~360K温度区间内的比热容,对所测温度区间内物质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进行了拟合,NTO和CHZ的比热容在所测温度区间内比热随温度变化符合一次函数:Cp=a+bT,而DNP和PA符合三次函数:Cp=a+bT+cT^2+dT^3。NTO、CHZ、DNP、PA拟合曲线的相关度分别是0.9591、0.9730、0.9968和0.9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3-硝基-1 2 4-三唑-5-酮(NTO) 碳酰肼(CHZ) 二硝基苯酚 (DNP) 苦味酸(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对PET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雪芹 王超先 郝伟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42,48,共3页
本文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及与其他分析仪器相结合 ,分析了两个不同厂家的PET原料 ,通过改变DSC的实验条件确定了两种不同厂家PET原料的差别 ,样品B的结晶度较瓶用料样品的结晶度高 ,比瓶用料样品的耐热性强。文章分析了这种差别 ,指出这... 本文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及与其他分析仪器相结合 ,分析了两个不同厂家的PET原料 ,通过改变DSC的实验条件确定了两种不同厂家PET原料的差别 ,样品B的结晶度较瓶用料样品的结晶度高 ,比瓶用料样品的耐热性强。文章分析了这种差别 ,指出这种差别不仅与样品的热历史有关 ,并且与其加工工艺及配料有关。通过多种仪器的联合测试 ,为厂家提供了以下信息 :性能上的差异不是因为催化剂引起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 PET 仪器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法 性能 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酸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立新 周俊侠 +1 位作者 杨兆禧 张力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1,共5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木薯、玉米淀粉及其10~90流度的酸变性淀粉的糊化特性,探讨淀粉酸变性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70流度左右的酸变性淀粉具有特殊的热力学性质,淀粉颗粒内结晶形态对糊化性质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淀粉 酸变性 糊化特性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煤比热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徐朝芬 傅培舫 +1 位作者 陈刚 徐明厚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6,43,共4页
选取典型的烟煤、无烟煤和贫煤3种原煤样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其在1200℃以下的比热容进行了测定,并对同一煤样在不同质量、不同升温速度和不同载气流量等实验条件下样品比热容的测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煤的... 选取典型的烟煤、无烟煤和贫煤3种原煤样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其在1200℃以下的比热容进行了测定,并对同一煤样在不同质量、不同升温速度和不同载气流量等实验条件下样品比热容的测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煤的比热容逐渐增大;低温时无烟煤的比热容最小,高温时烟煤的比热容最大。优化和确定了比较适宜的测试煤比热容的实验条件:质量20mg、加热速率10℃/min、载气流量20m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胶原蛋白热滞活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玉兵 曹慧 +1 位作者 徐斐 于劲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3-68,共6页
采用酶法从猪皮中制备胶原蛋白,并对其纯度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制备的胶原蛋白进行热滞活性的测定,考察了保留温度(-0.18、-0.088、0.013、0.13、0.23℃)、胶原蛋白浓度(0.1、0.5、1、2.5、5、10、15、20、50 m... 采用酶法从猪皮中制备胶原蛋白,并对其纯度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制备的胶原蛋白进行热滞活性的测定,考察了保留温度(-0.18、-0.088、0.013、0.13、0.23℃)、胶原蛋白浓度(0.1、0.5、1、2.5、5、10、15、20、50 mg/ml)及升降温速率(0.5、1、2.5、5、10℃/min)对热滞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猪皮胶原蛋白为典型的Ⅰ型胶原蛋白,纯度较高,其分子量约为330 kD;当胶原蛋白浓度为20 mg/mL,保留温度为0.12℃,升降温速率为10℃/min时胶原蛋白热滞活性最高,为0.61℃。测定胶原蛋白热滞活性时保留温度的选取至关重要,而升降温速率对热滞活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滞活性 胃蛋白酶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昆虫总蛋白的热滞活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宁宁 宋希明 +3 位作者 邹元平 郝树广 许永玉 王宪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产生抗冻蛋白是寒带昆虫抵御低温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检测其活性仍存在一些困难,尤其对于个体较小的昆虫样品。为了探索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否适于检测昆虫总蛋白的热滞活性,本研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的总蛋白... 产生抗冻蛋白是寒带昆虫抵御低温的重要机制之一,但检测其活性仍存在一些困难,尤其对于个体较小的昆虫样品。为了探索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否适于检测昆虫总蛋白的热滞活性,本研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的总蛋白和血淋巴分别进行了热滞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黄粉虫总蛋白的热滞活性(0.49~0.98℃)要低于血淋巴(2.54~4.34℃)。通过这种方法,进一步检测了3种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采集到的越冬昆虫:稠李巢蛾Yponomeuta evonymallus幼虫、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卵和落叶松八齿小蠹Ips subelongatus成虫。结果发现,它们都存在热滞活性,其中稠李巢蛾的热滞活性为0.34~0.43℃,舞毒蛾的热滞活性为0.35~0.42℃,落叶松八齿小蠹的热滞活性为0.37~0.40℃,说明这3种昆虫能以产生抗冻蛋白的方式作为越冬策略之一。本研究表明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昆虫总蛋白是否存在热滞活性来判断抗冻蛋白的存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总蛋白 抗冻蛋白 滞活性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