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DSC差示扫描热量法测定纤维结晶度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吴世臻 杜莹华 《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1-34,共4页
运用DSC测定了冷拉四倍的PET纤维的结晶度。它是用该纤维与5l0K热处理5分种试样的DSC曲线进行比较,求算出低温结晶峰面积,并从其熔融热中把它扣除,求出结晶度。该方法被推广到涤纶短丝后纺各道工序纤维结晶度的测定上... 运用DSC测定了冷拉四倍的PET纤维的结晶度。它是用该纤维与5l0K热处理5分种试样的DSC曲线进行比较,求算出低温结晶峰面积,并从其熔融热中把它扣除,求出结晶度。该方法被推广到涤纶短丝后纺各道工序纤维结晶度的测定上,与密度法比较,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式扫描量热法 结晶度 聚酯纤维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冻土冻融过程未冻水含量计算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双林 郭颖 +1 位作者 单炜 钱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818-4825,共8页
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试验,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下黏土在冻融过程中未冻水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将融化和冻结过程中冻土未冻水含量的特征点作为参数,建立黏土未冻水含量与温度关系半经验模型,并分析... 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试验,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下黏土在冻融过程中未冻水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将融化和冻结过程中冻土未冻水含量的特征点作为参数,建立黏土未冻水含量与温度关系半经验模型,并分析初始含水率对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初始含水率对黏土冻结时的过冷温度影响较小;完全融化温度随初始含水率增大略有上升;不同初始含水率的相同土质的未冻水含量在同一温度点的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冻融 未冻水含 模型 差式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的热解机理及热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徐芬 孙立贤 +5 位作者 谭志诚 梁建国 周丹红 邸友莹 兰孝征 张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用热重法研究了阿司匹林的热稳定性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量子化学方法(abinitioDFT)计算了阿司匹林分子的键级,据此计算结果提出了阿司匹林的热解机理,按此机理得到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一致;运用Freeman-Carroll、Kissinger和Ozawa三... 在用热重法研究了阿司匹林的热稳定性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量子化学方法(abinitioDFT)计算了阿司匹林分子的键级,据此计算结果提出了阿司匹林的热解机理,按此机理得到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结果一致;运用Freeman-Carroll、Kissinger和Ozawa三种方法分别计算了阿司匹林的热解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反应级数(n)和指前因子(A),其热解动力学方程为:dα/dt=4.74×1011犤exp(-(100.34±5.18)×103/RT)犦(1-α)2.8±0.3;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的该物质的熔点、摩尔熔化焓和摩尔熔化熵分别为(409.19±0.22)K、(29.17±0.41)kJ·mol-1和(71.09±1.06)J·mol-1·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解机理 动力学 差式扫描量热法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醛树脂固化过程的热机械性能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杜官本 雷洪 A.Pizzi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6-110,共5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脲醛树脂的固化过程,用热机械性能分析(TMA),同时辅以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和胶合性能测试,分析了TMA图谱信息构成,评估了固化剂种类和固化剂用量对脲醛树脂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TMA图谱可以提供脲醛树脂固化反应... 为了进一步了解脲醛树脂的固化过程,用热机械性能分析(TMA),同时辅以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和胶合性能测试,分析了TMA图谱信息构成,评估了固化剂种类和固化剂用量对脲醛树脂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TMA图谱可以提供脲醛树脂固化反应起始温度、固化反应速率、固化后树脂机械性能以及固化后树脂热稳定性能等信息,这些信息与DSC和胶合性能测试的结果互相印证。②不同固化剂种类对脲醛树脂固化起始温度和固化速率影响各不相同。在该研究范围内,增加固化剂用量对脲醛树脂固化起始温度、固化速率等没有显著影响,但过量使用固化剂将导致树脂热解,从而降低树脂机械性能。③较高甲醛/尿素摩尔比的脲醛树脂对固化剂用量改变的反应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固化 机械性能分析 差式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法研究苯基异氰酸酯与木素、纤维素、木粉的反应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顾继友 耿志忠 高振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7-62,共6页
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苯基异氰酸酯与木素、纤维素、木粉的反应进行探究。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试验对比苯基异氰酸酯分别与木素、木粉在绝干含水率和平衡含水率(木素为3%,木粉为5%)条件下的反应特征;同时研究木素存在下苯基异氰酸酯与... 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苯基异氰酸酯与木素、纤维素、木粉的反应进行探究。在不同升温速率下,试验对比苯基异氰酸酯分别与木素、木粉在绝干含水率和平衡含水率(木素为3%,木粉为5%)条件下的反应特征;同时研究木素存在下苯基异氰酸酯与纤维素的反应特性。基于对DSC图的讨论分析和Ozawa方程,求解苯基异氰酸酯分别与木素、木粉反应的活化能,初步揭示异氰酸酯分别与木素、纤维素、木材的胶接反应特性。研究表明:苯基异氰酸酯与木素反应温度和活化能相对于苯基异氰酸酯与木粉反应的温度和活化能要低;木素与纤维素混合时,异氰酸酯主要与木素反应,当纤维素的含量较大时,纤维素与异氰酸酯反应程度加大;当木材含水率为5%时,水分导致含水木材与异氰酸酯反应活化能降低了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酯 木素 纤维素 木材 差式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合氯化镧LaCl_3·7H_2O的热脱水分析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耿政松 张琳 谢建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04-1706,共3页
制备了水合物氯化镧,用化学分析和在氩气气氛下TG-DSC(热重-差式扫描量热法)联用的热分析研究,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确定水合氯化镧的组成为LaCl3·7H2O.其在氩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脱水反应可以分解成四个,分别在50.0~119.3℃,119.3... 制备了水合物氯化镧,用化学分析和在氩气气氛下TG-DSC(热重-差式扫描量热法)联用的热分析研究,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表征,确定水合氯化镧的组成为LaCl3·7H2O.其在氩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脱水反应可以分解成四个,分别在50.0~119.3℃,119.3~165.3℃,165.3~197.4℃,197.4~237.8℃的四个温度段内,每一步的失水数分别为1H2O,3H2O,2H2O及1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l3·7H2O 差式扫描量热法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低温蜡晶析出的热力学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五花 陈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73,共5页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温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等方面,对低温下蜡晶的结晶行为鲜有报道,而蜡晶的析出对其低温流动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为对象,利用气相色谱仪对其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差... 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温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方法等方面,对低温下蜡晶的结晶行为鲜有报道,而蜡晶的析出对其低温流动性的影响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不同原料的生物柴油为对象,利用气相色谱仪对其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析蜡点进行了研究,根据DSC曲线给出了计算不同温度下析蜡量的方法并根据该方法对不同温度下的析蜡量进行了测定。DSC计算结果与高速离心分离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DSC法的可靠性。生物柴油的DSC曲线主要由2个峰组成,高温区间的峰对应于饱和脂肪酸甲酯的析出,低温区间的峰对应于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析出。生物柴油中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越多,析蜡点及不同温度下的析蜡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差式扫描量热法 析蜡点 析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中温利用相变材料MgCl_2·6H_2O的热循环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文浩 徐玲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7-131,共5页
分别在密封和未密封条件下对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进行600次加速热循环实验,研究其作为太阳能中温蓄热材料的可行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多路温度测试仪测试不同次数热循环后样品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晶体结... 分别在密封和未密封条件下对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进行600次加速热循环实验,研究其作为太阳能中温蓄热材料的可行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多路温度测试仪测试不同次数热循环后样品的相变温度、相变潜热、晶体结构和过冷度。结果表明,未密封状态下,200次热循环后,MgCl2·6H2O的相变潜热降低54.2%,并有新相MgCl2·4H2O产生;密封状态下,600次热循环后,MgCl2·6H2O的相变温度和峰值温度的变化分别在±1%和±4%内,相变潜热的变化在-15.2%^+1.5%内(300次热循环后变化异常);同时,MgCl2·6H2O凝固时几乎没有过冷现象,过冷度在0~2.2℃之间。密封状态下,MgCl2·6H2O在太阳能中温蓄热应用中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水合氯化镁 加速循环 相变温度 相变潜 差式扫描量热法(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规则重复序列对光滑鳖甲抗冻蛋白ApAFP914热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军 杜荣俸 +1 位作者 刘忠渊 毛新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旨在探究光滑鳖甲抗冻蛋白Ap AFP914结构与热滞活性(Thermal hysteresis activity,THA)的关系。采用基因合成的方法,在光滑鳖甲抗冻蛋白基因Ap AFP914中增加单个规则重复序列并进行蛋白原核表达及热滞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增加单个重复... 旨在探究光滑鳖甲抗冻蛋白Ap AFP914结构与热滞活性(Thermal hysteresis activity,THA)的关系。采用基因合成的方法,在光滑鳖甲抗冻蛋白基因Ap AFP914中增加单个规则重复序列并进行蛋白原核表达及热滞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增加单个重复序列的Ap AFP-C914为312 bp,融合蛋白Trx A-Ap AFP-C914经SDS-PAGE及Western bolt分析表明,分子量为34 k D。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测定表明,在50μg/m L的浓度下,增加单个重复序列显著提高了Ap AFP的THA活性。光滑鳖甲抗冻蛋白Ap AFP914增加一个重复序列可显著提高其热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蛋白 差式扫描量热法 重复序列 滞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SC法实验研究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小芹 周国燕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6-261,共6页
使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pressur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PDSC)法测定不同压力、氧气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氧化诱导时间(tonset)为响应值,进行了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压力、氧... 使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pressur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PDSC)法测定不同压力、氧气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氧化诱导时间(tonset)为响应值,进行了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压力、氧气浓度和温度对山核桃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得到模型tonset=2019.496-0.833 A-1.935 B-28.105C+5.040×10^-3AC+1.470×10^-2BC+6.621×10^-4×A^2+9.859×10^-2×C^2,预测在常压、常氧、20℃条件下山核桃油的货架期为24 d。因此建议山核桃油贮存在低温、密封的条件下,并且避免在高压条件下处理,以保持山核桃油的良好品质。实验结果可用于预测山核桃油的货架期,为PDSC法测定油脂货架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油 高压差式扫描量热法 氧化诱导时间 响应面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Al粉热反应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卢红霞 曾昭桓 +1 位作者 侯铁翠 张锐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8-641,645,共5页
利用热重/差式量热扫描法(TG/DSC)和XPS和对纳米A l粉和普通微米级A l粉在不同载气环境(空气、Ar或O2)下进行热力学分析,着重对两种A l粉在空气环境下,不同温度下的氧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纳米A l粉表现出与微米A l粉不同的... 利用热重/差式量热扫描法(TG/DSC)和XPS和对纳米A l粉和普通微米级A l粉在不同载气环境(空气、Ar或O2)下进行热力学分析,着重对两种A l粉在空气环境下,不同温度下的氧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纳米A l粉表现出与微米A l粉不同的反应活性和氧化特性,空气中纳米A l粉在550℃以下纳米A l未见明显氧化现象;微米铝粉在空气中1000℃以下不会出现明显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铝粉 反应特性 重/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6-三硝基-1,3,5-苯三酚钠盐的比热容(英文)
12
作者 李玲慧 张同来 +1 位作者 张建国 孙翠娜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含能材料2,4,6-三硝基-1,3,5-苯三酚(TNPG)、一取代(Na1TNPG)、二取代(Na2TNPG)、三取代钠盐(Na3TNPG)定压下的连续比热容,计算了在50 ~100℃温度范围内每间隔5℃的焓差值和熵变值。从实验得出的比热容与...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含能材料2,4,6-三硝基-1,3,5-苯三酚(TNPG)、一取代(Na1TNPG)、二取代(Na2TNPG)、三取代钠盐(Na3TNPG)定压下的连续比热容,计算了在50 ~100℃温度范围内每间隔5℃的焓差值和熵变值。从实验得出的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为:Cp(J·g-1.℃-1) =a+bT+cT2+dT3,TNPG取代钠盐例外d=0。有关误差分析表明,该测试方法是有效的,并可用于其它含能材料的比热容的测量。另外,实验相关系数接近1,表明这些化合物的比热容呈现很好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2 4 6-三硝基-1 3 5-苯三酚(TNPG) 钠盐 差式扫描量热法(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样氧化自燃热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贾廷贵 强倩 +1 位作者 娄和壮 曲国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2-67,共6页
为探究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的热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试验分析煤样中官能团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性,结合热重分析-差式扫描量热法(TG-DSC)联用试验,分析煤样在自燃过程中失重量、放热量等参数,建立动力学方程并求解,得到煤样的... 为探究煤在氧化自燃过程中的热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试验分析煤样中官能团种类和含量的差异性,结合热重分析-差式扫描量热法(TG-DSC)联用试验,分析煤样在自燃过程中失重量、放热量等参数,建立动力学方程并求解,得到煤样的活化能值E和指前因子A。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变质程度煤分子中官能团种类相似,低变质程度煤样中的羟基、脂肪烃、含氧官能团含量多于高变质程度煤样;高变质程度煤的TG、DSC曲线较低变质程度煤的曲线发生偏移出现滞后性,煤氧复合速率减缓,失重量减少,放热量增加;在增重阶段,高变质程度煤的指前因子最小;而燃烧阶段,高变质程度煤的活化能与指前因子相较于低变质程度煤均增大,发生自燃需要更多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煤自燃 特性 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 活化能 重分析-差式扫描量热法(TG-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老化状态分析 被引量:53
14
作者 罗潘 任志刚 +4 位作者 徐阳 冯义 叶宽 李华春 徐曼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46,共6页
通过对北京多根退役110kV及22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层进行差式扫描量热和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了电缆绝缘材料聚集态结构及宏观力学性能变化。DSC研究表明:运行10年以上电缆其熔融峰左极限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10℃左右,即材料结晶度、晶体... 通过对北京多根退役110kV及22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层进行差式扫描量热和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了电缆绝缘材料聚集态结构及宏观力学性能变化。DSC研究表明:运行10年以上电缆其熔融峰左极限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10℃左右,即材料结晶度、晶体大小及晶体尺寸分布发生改变;运行后试样结晶速率呈增加趋势,说明材料某些交联点发生了氧化断链,交联度降低。力学性能分析得到:运行10年以上电缆试样其弹性模量、断裂能降低,结合DSC分析可得这些试样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物理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乙烯 聚集态结构 差式扫描量热法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干燥过程中溶液冻结特性的DSC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左建国 华泽钊 +1 位作者 刘宝林 周国燕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1,64,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蔗糖水溶液的冻结特性,分析了溶液浓度和热历史对冻干过程的影响。DSC实验结果表明,过冷度和最大冻结浓缩溶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与热历史有关;降温时溶液中的水分能否充分结晶受浓度和降温速率的共...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蔗糖水溶液的冻结特性,分析了溶液浓度和热历史对冻干过程的影响。DSC实验结果表明,过冷度和最大冻结浓缩溶液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与热历史有关;降温时溶液中的水分能否充分结晶受浓度和降温速率的共同影响。降温过程中的结晶热可用来确定溶液降温后的冻结水含量以及最大冻结浓缩溶液中的水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干燥 差式扫描量热法(DSC) 玻璃化转变 蔗糖 冻干保护剂 过冷度 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物对硝酸铵相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曾贵玉 周建华 +1 位作者 吕春绪 黄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00-403,共4页
通过添加含量为0.99%的不同类型无机物对硝酸铵(AN)进行改性,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研究20余种无机物对改性AN相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钾盐均可有效防止AN发生Ⅳ-Ⅲ相转变,氧化物、Cu(NO3)2、(NH4)2SO4等无机物可有效防止AN... 通过添加含量为0.99%的不同类型无机物对硝酸铵(AN)进行改性,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法(DSC)研究20余种无机物对改性AN相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钾盐均可有效防止AN发生Ⅳ-Ⅲ相转变,氧化物、Cu(NO3)2、(NH4)2SO4等无机物可有效防止AN发生Ⅲ-Ⅱ相转变,KCl与ZnO的复配物可同时防止AN发生Ⅳ-Ⅲ及Ⅲ-Ⅱ的相转变。无机物对AN相转变的影响是阴阳离子半径及匹配性、离子取代、形成固溶体、掺杂、溶解度、离子空间构型及电荷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相转变 差式扫描量热法(DSC) 硝酸铵(AN) 无机物 推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一非等温DSC曲线评价FAE复合燃料内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述忠 陈网桦 +3 位作者 彭金华 刘荣海 刘家骢 张正才 《火炸药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2-34,共3页
尝试了用炸药组分的单一非等温 DSC曲线来确定一次引爆型 FAE复合燃料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并据此来评价该复合燃料的内相容性。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该方法处理的结果与传统的 Ozawa方法处理结果误差很小。实验结果也表明一次引爆型 FAE... 尝试了用炸药组分的单一非等温 DSC曲线来确定一次引爆型 FAE复合燃料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并据此来评价该复合燃料的内相容性。通过对比可以发现 ,该方法处理的结果与传统的 Ozawa方法处理结果误差很小。实验结果也表明一次引爆型 FAE药剂具有良好的内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空气炸药 云爆弹 一次引爆型FAE 表现活性能 差式扫描量热法 单一非等温DSC曲线 FAE复合燃料 内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剂和抗氧剂对煤基汽油机油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伟 冯弦 +2 位作者 赵利华 吴华 杜宗罡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65,共5页
以煤基费-托合成油为APIⅢ^(+)润滑油基础油,利用高压差式扫描量热仪(PDSC)和热氧化模拟试验(TEOST MHT-4)测定配制煤基汽油机油样品的起始氧化温度和高温沉积物生成量,考察了复合剂和抗氧剂对煤基润滑油基础油起始氧化温度和高温沉积... 以煤基费-托合成油为APIⅢ^(+)润滑油基础油,利用高压差式扫描量热仪(PDSC)和热氧化模拟试验(TEOST MHT-4)测定配制煤基汽油机油样品的起始氧化温度和高温沉积物生成量,考察了复合剂和抗氧剂对煤基润滑油基础油起始氧化温度和高温沉积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剂与抗氧剂的加入量不会持续增强油品的氧化安定性,过量的抗氧剂反而会因其自身氧化而增加高温沉积物生成量;全配方煤基5W-30汽油机油样品PDSC测试起始氧化温度为259.94℃,TEOST MHT-4试验高温沉积物为18 mg;与某品牌石油基5W-30汽油机油相比,煤基汽油机油具有更好的氧化安定性和更少的高温沉积物生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油 氧化模拟试验 高压差式扫描量热法 起始氧化温度 高温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食品的玻璃化保藏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何健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54-57,共4页
食品聚合物科学认为:在玻璃态下,造成食品品质变化的一切受扩散控制的反应,其速率均十分缓慢,甚至不会发生.食品发生玻璃化转变时的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可利用差式扫描量热法来测定.玻璃化保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食品原有的色、... 食品聚合物科学认为:在玻璃态下,造成食品品质变化的一切受扩散控制的反应,其速率均十分缓慢,甚至不会发生.食品发生玻璃化转变时的温度(称为玻璃化转变温度),可利用差式扫描量热法来测定.玻璃化保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形以及营养成分.目前玻璃化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包括:淀粉的玻璃化相变研究,玻璃化在冰淇淋、冷冻水果及传统糯米制品中的应用研究等.如何进一步改进检测技术,深入研究食品体系的玻璃化转变动力学、热力学以及食品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以便确定货架稳定的动力学模型,有效地提高食品的品质及稳定性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保藏 冻结食品 玻璃化态 玻璃化转变温度 差式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l_3·7H_2O脱水过程研究
20
作者 伍永福 薛凯 +2 位作者 刘中兴 吴文远 边雪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49,共4页
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了LaCl_3·7H_2O在不同升温速率、不同气氛下的脱水过程。结果表明,当升温速率为10℃/min时,在空气氛围下脱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42.0~119.2℃、119.2~174.7℃、174.7~218.4℃三个温度范围内分别失去2、4、1个... 利用热分析仪研究了LaCl_3·7H_2O在不同升温速率、不同气氛下的脱水过程。结果表明,当升温速率为10℃/min时,在空气氛围下脱水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42.0~119.2℃、119.2~174.7℃、174.7~218.4℃三个温度范围内分别失去2、4、1个结晶水分子。当升温速率为10℃/min时,在CO2氛围下LaCl_3·7H_2O脱水过程也分为三个阶段:在38.3~109.9℃、109.9~161.2℃、161.2~196.2℃三个温度范围内分别失去3、3、1个结晶水分子。快速升温和提高反应气氛的氧化性均有利于LaCl_3·7H_2O的脱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l3·7H2O 脱水 分析 (TG) 差式扫描量热法(DSC) 分析(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