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1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不同辣度辣椒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庞欣 陈军 +2 位作者 李林芝 刘佳 黄文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33,共10页
为了研究不同辣度辣椒的基因表达差异,探究参与或调控辣椒素生物合成的基因或转录因子。试验以2种不同辣度的辣椒B1-2(高辣)、D50(微辣)为材料,通过高通量RNA测序(RNA-seq)对35 d胎座进行转录组分析,共筛选出157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包... 为了研究不同辣度辣椒的基因表达差异,探究参与或调控辣椒素生物合成的基因或转录因子。试验以2种不同辣度的辣椒B1-2(高辣)、D50(微辣)为材料,通过高通量RNA测序(RNA-seq)对35 d胎座进行转录组分析,共筛选出157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包括673个上调基因、897个下调基因。经GO富集分析,DEG主要集中在氧化还原反应、光合作用、光反应等生物过程;经KEGG富集分析,DEG主要富集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等信号通路。鉴定出7个CapCyc模型基因、8个MYB转录因子在2份辣椒材料中的差异表达;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进一步利用qRT-PCR进行分析,发现4CL、COMT、KAS可能具有调控辣椒素合成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探索辣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网络提供更多的候选基因,期待可为下一步关键基因的功能分析和辣椒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辣椒素类物质 生物合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小茧突变体sc生长发育相关通路差异表达基因转录分析
2
作者 吴赛 王闪闪 +4 位作者 赵巧玲 朱娟 王梅仙 唐顺明 沈兴家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航天蚕Bombyx mori后代小茧突变体sc的幼虫发育缓慢,食桑量少,推测其生长发育相关通路基因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前期研究表明,sc突变受一对位于家蚕第3连锁群的隐性基因控制,但其控制基因并未被鉴定。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分析sc与... 【目的】航天蚕Bombyx mori后代小茧突变体sc的幼虫发育缓慢,食桑量少,推测其生长发育相关通路基因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前期研究表明,sc突变受一对位于家蚕第3连锁群的隐性基因控制,但其控制基因并未被鉴定。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分析sc与航天蚕后代正常茧品系TG的转录组数据,为sc突变体相应基因的鉴定及分子机制的解析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取sc和TG 5龄第4天幼虫的头部和中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并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DEGs进行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qRT-PCR验证随机选取的DEGs在sc和TG中的表达量。此外,利用qRT-PCR调查感兴趣基因在sc中的表达量。【结果】TG vs sc比较组头部检测到1528个DEGs,其中820个上调表达,708个下调表达;TG vs sc比较组中肠检测到1401个DEGs,其中683个上调表达,718个下调表达。GO分析表明头部和中肠DEGs在生物学过程中,大多数DEGs参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节和刺激反应等;在分子功能中,大多数DEGs参与结合、催化活性、结构分子活性、转运蛋白活性和ATP依赖活性等。头部和中肠DEGs均涉及Hippo,Insulin和mTOR等与家蚕生长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qRT-PCR分析显示,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与TG相比,sc中生长发育相关通路中BMSK0008105,BMSK0009907,BMSK0002689,BMSK0000286,BMSK0012340和BMSK00083629等关键基因差异表达。【结论】sc和TG中生长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通过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能量代谢、器官发生和细胞生长、增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进而影响小茧突变体sc的体型发育。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sc突变体形成的分子机制,并为家蚕体型调控研究积累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航天蚕 小茧突变体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地番茄果实品质差异性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
作者 郝鹏 王紫 +1 位作者 李海 安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6-192,共7页
为深入研究碱性土壤下不同碱地番茄品种果实的生理指标相对正常土壤的变化,选择5个不同的碱地番茄品种,测定其果实的11个农艺性状,通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最适宜碱性土壤中种植的品种。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 为深入研究碱性土壤下不同碱地番茄品种果实的生理指标相对正常土壤的变化,选择5个不同的碱地番茄品种,测定其果实的11个农艺性状,通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最适宜碱性土壤中种植的品种。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622%。5个碱地番茄品种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草莓2号>京采6号>京采8号>鲜阳>鑫圣。通过转录组GO功能和KEEP功能分析不同土壤栽培条件下与碱地番茄果实品质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共有78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386个基因的表达量上调,401个基因的表达量下调。在果实品质方面,半乳糖代谢(sly00052)、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sly00906)、维生素B_(6)代谢(sly00750)、己糖基转移酶(Solyc02g089440.3)、糖基转移酶(Solyc04g080010.4)等基因较为活跃,能够提升碱地番茄果实的品质。在果实生长激素方面,生长素反应因子(Solyc05g047460.3)、脱落酸(Solyc08g005610.3)、9-顺式-环氧类胡萝卜素双加氧酶(Solyc08g016720.1)等基因与植物的耐逆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地 番茄 品种比较 主成分分析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云南松腋芽生长发育中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
作者 周驰宇 孔迪 +7 位作者 徐骏飞 郑超凡 孙赫 李瑞连 陈林 蔡年辉 许玉兰 唐军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8,71,共11页
【目的】通过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初步探究云南松腋芽生长分子机制,为后续克隆云南松腋芽重要基因及其功能验证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无腋芽与有腋芽2种生长状态的云南松幼苗为研究材料,构建其茎部组织cDNA文库并进行转录组测序,从中... 【目的】通过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初步探究云南松腋芽生长分子机制,为后续克隆云南松腋芽重要基因及其功能验证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无腋芽与有腋芽2种生长状态的云南松幼苗为研究材料,构建其茎部组织cDNA文库并进行转录组测序,从中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DEGs进行GO和KEGG分析;从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与糖酵解/糖异生代谢通路中选出6个与腋芽萌发和生长相关的基因,并采用RT-qPCR技术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比较无腋芽与有腋芽云南松的转录组文库,共鉴定到1420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与下调基因分别有524和896个。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细胞组分类别中,差异基因数量最多的前3个亚类从多到少依次为胞外区、膜和细胞解剖实体部分;在分子功能中,注释为催化活性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其次为电子传递活性、氧化还原酶和抗氧化活性;在生物学过程中,差异基因主要集中注释在细胞杀伤和刺激响应过程中。KEGG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基因可能通过玉米素生物合成及糖酵解/糖异生显著富集通路参与对腋芽生长的响应。此外,在激素信号转导及淀粉和蔗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代谢通路上共发现12个DEGs,从中筛选出6个候选基因,对其进行RT-qPCR验证,显示各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通过分析植物激素代谢及糖代谢通路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筛选出6个与腋芽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可用于进一步揭示云南松腋芽生长机制及云南松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 腋芽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MoDOCK1缺失突变体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
5
作者 张承康 黄欣 +2 位作者 郑静雯 陈鑫琳 杨宇田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6-10,共5页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重要的农作物病原菌,对其功能基因和信号网络的研究有助于病害的防控。通过提取总RNA并进行转录组测序与基因功能注释,研究稻瘟病菌MoDOCK1缺失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提取的RNA符合测序要求,鉴定到...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重要的农作物病原菌,对其功能基因和信号网络的研究有助于病害的防控。通过提取总RNA并进行转录组测序与基因功能注释,研究稻瘟病菌MoDOCK1缺失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提取的RNA符合测序要求,鉴定到12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包括73个上调DEGs和51个下调DEGs,主要涉及酶催化活性和代谢过程。在这些DEGs编码的蛋白中,包括调控附着胞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致病性的转录因子BIP1,暗示着MoDock1可能也与稻瘟病菌附着胞发育和致病性有关,有待后续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Dock1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486-3p调控小鼠巨噬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鉴定
6
作者 刘鸿雁 吴双双 +6 位作者 陈书婕 岑玉威 马一瑄 岳佳颖 魏书宇 王北艳 马金柱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5年第5期90-96,共7页
为分析MicroRNA-486-3p在小鼠巨噬细胞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MicroRNA-486-3p基因敲除型和野生型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24 h后,通过mRNA-Seq方法分析mRNA表达水平,筛选MicroRNA-486-3p调控巨噬... 为分析MicroRNA-486-3p在小鼠巨噬细胞抵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MicroRNA-486-3p基因敲除型和野生型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24 h后,通过mRNA-Seq方法分析mRNA表达水平,筛选MicroRNA-486-3p调控巨噬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RT-qPCR对遴选的差异基因加以验证。测序结果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共有744个,其中385个上调差异基因,359个下调差异基因,GO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参与细胞代谢、增殖和免疫反应等生物作用,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与PI3K-Akt、MAPK、NF-κB等信号通路活化相关,RT-qPCR验证结果显示遴选的差异基因与m RNA-Seq分析的下调趋势相符。上述结果表明,MicroRNA-486-3p在小鼠巨噬细胞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过程中具有调控作用,为今后深入研究MicroRNA-486-3p调控巨噬细胞免疫功能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486-3p MRNA-SEQ 巨噬细胞 差异表达基因 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柳属植物叶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7
作者 杜少波 姜迪 +1 位作者 鄂崇毅 谢惠春 《高原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30-42,共13页
为探究腹毛柳(Salix delavayana)、坡柳(Salix myrtillacea)、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叶片的关键代谢途径和差异表达基因。该研究提取了以上4种柳属植物叶片总RNA后构建cD-NA文库,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测... 为探究腹毛柳(Salix delavayana)、坡柳(Salix myrtillacea)、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叶片的关键代谢途径和差异表达基因。该研究提取了以上4种柳属植物叶片总RNA后构建cD-NA文库,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基于NR、GO和KEGG等数据库进行注释和功能富集分析,并探讨4种柳属植物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和主要代谢途径。结果发现,在4种柳属植物种共检测到245994个Unigene,NR数据库注释结果表明,与小垫柳(Salix brachista)的同源性最高;GO和KEGG数据库注释结果发现,4种柳属植物主要参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细胞结构体、结合以及与信号转导功能和与代谢相关的功能;腹毛柳与坡柳、康定柳和乌柳的差异基因数量分别为34436条、49756条、87442条,坡柳与康定柳和乌柳的差异基因数量分别为51686条和89806条,康定柳和乌柳的差异基因数量为100423条;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植物昼夜节律、光合作用、蛋白水解、ABC转运蛋白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二级代谢途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柳属植物的适应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技术 柳属植物 差异表达基因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体外培养华支睾吸虫后尾蚴的实验研究差异表达基因
8
作者 冼凤喜 李柏蓉 +7 位作者 邓雪玲 吴雨洪 李仕涛 蒋一琦 周思颖 李林芮 吴展帅 唐泽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8-725,共8页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研究华支睾吸虫囊蚴和体外培养1 h、3 h后尾蚴的差异表达基因,以探索其早期入侵宿主的机制。方法从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麦穗鱼中消化分离得到囊蚴,体外使其脱囊成后尾蚴,提取囊蚴与体外培养1 h、3 h后尾蚴的mRNA进行转录... 目的通过转录组学研究华支睾吸虫囊蚴和体外培养1 h、3 h后尾蚴的差异表达基因,以探索其早期入侵宿主的机制。方法从感染华支睾吸虫的麦穗鱼中消化分离得到囊蚴,体外使其脱囊成后尾蚴,提取囊蚴与体外培养1 h、3 h后尾蚴的m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GO和KEGG分析,同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筛选出核心基因。结果共检测到1218个DEGs,GO分析显示主要富集于转录调节因子活性、门控通道(主要为K+)活性等功能,KEGG分析表明主要富集于胆固醇代谢、溶酶体、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等通路,PPI分析筛选得到ZFAND4-2、BIRC6等核心基因。观察到脱囊前后有丰富的组织蛋白酶基因的差异表达,如Cathepsin L、Cathepsin F等。结论华支睾吸虫囊蚴在脱囊前后发生了显著的转录水平变化,主要富集于激活生长、物质代谢等信号通路,以调控虫体的生长发育,同时激发了利于虫体入侵、迁移和粘附的生物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囊蚴 后尾蚴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果实转录组分析及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9
作者 卢晓悦 刘雪霞 +7 位作者 池礼鑫 高寒 刘璇 冯睿 马云妮 刘朔 岳思君 郑蕊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6-719,共14页
[目的]探究枸杞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变化,筛选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s),为揭示枸杞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的分子机制及枸杞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Illumina NovaSeq 6000... [目的]探究枸杞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变化,筛选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DEGs),为揭示枸杞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的分子机制及枸杞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Illumina NovaSeq 6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青果期(YD)、转色期(ZD)和成熟期(XD)的杞鑫1号枸杞果实转录谱,以|log_(2)Fold Change|≥1,且错误发现率(FDR)<0.05为标准筛选DEGs,结合KEGG、GO、KOG、NR等数据库注释信息和PubMed数据库文献,筛选出与类胡萝卜素代谢合成相关的DEGs。测定不同发育期枸杞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8个DEGs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结果]YD vs ZD组、YD vs XD组和ZD vs XD组中DEGs总数分别为6480、1497和7781个,其中分别有3946、827和2888个DEGs上调表达,2534、670和4893个下调表达。3个果实发育期共有234个DEGs。GO功能注释结果显示,在YD vs ZD组、YD vs XD组和ZD vs XD组,分别有1700、579和1657个DEGs被注释到生物过程(BP)、细胞组分(CC)和分子功能(MF)三大功能类别。3个比较组的KEGG信号通路均主要集中在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过程中。从YD vs ZD组、YD vs XD组和ZD vs XD组3个比较组中分别挖掘到50、18和68个与功效成分相关的DEGs,参与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DEGs有34个,其中在YD vs ZD组、YD vs XD和ZD vs XD组分别富集到12、5和17个。杞鑫1号枸杞3个发育时期的果实均含有类胡萝卜素,随杞鑫1号枸杞果实发育,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呈先下降后增加的变化趋势,YD、ZD和XD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0.35、0.25和1.20 mg/g。PSY、PDS、ZDS、CHYB和Z-ISO 5个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在YD和XD的表达量均高于100。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的关键酶基因PSY、PDS、ZDS和CHYB高表达,而类胡萝卜素分解代谢相关酶基因ZEP和NCED低表达。8个DEGs在杞鑫1号果实中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在杞鑫1号枸杞青果期和成熟期,类胡萝卜代谢途径中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PSY、PDS、ZDS、CHYB高水平表达而类胡萝卜素分解代谢相关的基因ZEP、NCED表达量较低,这些基因协同促进杞鑫1号枸杞成熟期果实中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等类胡萝卜素的大量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枸杞 杞鑫1号 果实转录组 类胡萝卜素 差异表达基因(DE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的山羊嘴唇黏膜色素沉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婧 屈明好 +4 位作者 孙晓燕 李杰 陈灿灿 李世勇 任航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1369,共9页
【目的】通过RNA-Seq技术筛选不同颜色山羊嘴唇色素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初步揭示山羊嘴唇黏膜颜色差异形成的分子机理,为动物黏膜色素代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嘴唇等面部可视黏膜颜色存在差异的酉州乌羊(乌黑色)和板角山羊(粉... 【目的】通过RNA-Seq技术筛选不同颜色山羊嘴唇色素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初步揭示山羊嘴唇黏膜颜色差异形成的分子机理,为动物黏膜色素代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嘴唇等面部可视黏膜颜色存在差异的酉州乌羊(乌黑色)和板角山羊(粉色)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嘴唇黏膜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所得序列经质控、组装后,以|log_(2)(Fold Change)|>1且q value<0.05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利用RNA-Seq技术共筛选出249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与粉色嘴唇黏膜组织相比,乌黑色嘴唇黏膜组织中上调基因有218个,下调基因有31个。23个差异表达基因被划分在9种TFs家族中,其中14个基因属于含有锌指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家族。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离子转运相关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催产素、钙、cGMP-PKG信号通路,以及肥厚性心肌病、心脏肌肉收缩等7个与肌肉组织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其中钙和cGMP-PKG信号通路与色素代谢密切相关;此外,ASIP等12个基因富集到MAPK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黑色素合成信号通路(Melanogenesis)等色素代谢核心通路中;CALML6、OXTR、ATP1A2、ATP1B44个差异表达基因同时富集到多条与色素代谢相关的通路。qRT-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结论】初步确定ASIP基因为山羊嘴唇色素代谢的候选基因,CALML6、OXTR、ATP1A2、ATP1B44个基因参与了山羊嘴唇黏膜色素沉积过程,为研究山羊黏膜色素代谢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探究人类黏膜异常着色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转录组测序 嘴唇黏膜 色素沉积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工业大麻中大麻二酚含量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文重 张利国 +5 位作者 房郁妍 郑楠 张明 闫博巍 张元野 隋月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2-84,共13页
为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龙大麻6号大麻二酚(CBD)积累的变化规律和合成途径分子调控机制,以不同低温胁迫和常温条件处理大麻叶片为材料,测定CBD含量,同时对上述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对不同低温胁迫和常温条件处理大麻叶片CBD含量变化,... 为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龙大麻6号大麻二酚(CBD)积累的变化规律和合成途径分子调控机制,以不同低温胁迫和常温条件处理大麻叶片为材料,测定CBD含量,同时对上述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对不同低温胁迫和常温条件处理大麻叶片CBD含量变化,发现0℃处理组(T1)CBD含量最高,其他低温处理组5℃处理组(T2)、15℃处理组(T3)、20℃处理组(T4)大麻叶中CBD含量比常温组(CK)CBD含量低。转录组数据中CBD合成途径关键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显示,0℃处理组CBD合成途径中大部分关键基因表达量都显著上调,同时其他温度胁迫条件下CBD合成途径中大部分关键基因表达量也都有变化。0℃能够显著提高龙大麻6号CBD的合成,提高植株体内CBD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表达量,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低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 大麻二酚 低温胁迫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差异表达基因及其治疗中药筛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丽平 韩立 +1 位作者 卞华 庞立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1-421,共11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简称重症哮喘(SA)]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其作用机制,并筛选潜在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及活性成分。方法:在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选取GSE136587和GSE158752数据集,利用R软件对数据集进行...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简称重症哮喘(SA)]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其作用机制,并筛选潜在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及活性成分。方法:在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选取GSE136587和GSE158752数据集,利用R软件对数据集进行差异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筛选核心基因,寻找关键通路和枢纽基因。最后将核心基因提交至Coremine数据库筛选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中药,并通过《中华医典》检索相关中药方剂。结果:共筛选出466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平台构建PPI网络共筛选包括25 kDa突触关联蛋白(SNAP25)、谷氨酸离子型受体2(GRIA2)、轴突蛋白1(NRXN1)、钾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A成员1(KCNA1)、突触囊泡蛋白1(SYT1)和嗜铬蛋白A(CHGA)等核心靶点25个。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显示SA的生物学过程与细胞趋化性和白细胞迁移等有重要关系,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的通路主要涉及骨髓白细胞迁移、白细胞趋化性、细胞趋化性、白细胞迁移、对外部刺激反应的正向调节和骨髓白细胞活化等信号通路。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基于核心靶点筛选得到具有潜在治疗SA作用的中药367种,其中人参、水牛角、全蝎和黄芪等中药涉及多个核心靶点,与SA具有高度相关性,在《中华医典》中检索具有高度相关性的中药,共得到17个潜在具有治疗效果的中药方剂。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SA的潜在标志物和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为SA早期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靶点,为其治疗的中药方剂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哮喘 差异表达基因 生物信息学 中药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对不同品种猪排卵前卵泡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注释
13
作者 刘林清 李庆岗 +3 位作者 苏世广 周梅 张威 王重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76-79,共4页
[目的]筛选淮猪和大约克猪排卵前卵泡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集淮猪和大约克猪各3头的排卵前卵泡,提取RNA,个体独立建库。采用RNA测序技术以及GO和pathway方法对所获序列进行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测序后,获得的淮猪clean reads数... [目的]筛选淮猪和大约克猪排卵前卵泡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集淮猪和大约克猪各3头的排卵前卵泡,提取RNA,个体独立建库。采用RNA测序技术以及GO和pathway方法对所获序列进行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测序后,获得的淮猪clean reads数分别为85958912、91701082、84448828,其中有效Reads数分别达到98.39%、98.59%、96.04%;获得的大约克猪clean reads数分别为87914166、80480542、85994612,其中有效reads数分别达到98.61%、96.95%、98.80%,测序饱和度良好(证明测序数据真实可靠)。结果表明,筛选到上调基因67个,下调基因54个。GO和Pathway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繁殖过程、生长过程和代谢过程及WNT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通路和类固醇生物合成通路等。[结论]获得了猪排卵前卵泡基因表达谱,并筛选到与繁殖性状相关的关键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猪 大约克猪 RNA-SEQ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的潜在差异表达基因和微小RNAs
14
作者 吕卓辰 罗士元 +2 位作者 童尧 周瑶 王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84-1191,共8页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运用生物信息学筛选与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相关的潜在差异表达基因和微小RNAs(miRNAs)。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人类血液样本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GSE48080和GSE54514,选择两个时点(诊断脓毒症时、脓毒症病程中),...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运用生物信息学筛选与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相关的潜在差异表达基因和微小RNAs(miRNAs)。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人类血液样本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GSE48080和GSE54514,选择两个时点(诊断脓毒症时、脓毒症病程中),使用GEO2R在线工具对脓毒症存活患者和非存活患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通过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脓毒症相关性死亡DEGs涉及的病理生理过程和潜在信号通路。使用STRING在线工具构建DEGs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拓扑,使用CytoHubba工具筛选枢纽(Hub)基因。使用NetworkAnalyst构建Hub基因的目标miRNAs,使用RT-qPCR验证本院脓毒症存活患者和非存活患者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在脓毒症病程中,脓毒症存活患者和非存活患者基因表达呈现异质性,共筛选出15个DEGs。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硫代谢和集管酸分泌四个途径存在显著富集。PPI和CytoHubba分析筛选出10个Hub基因(SLC4A1、EPB42、LTF、LCN2、DEFA4、HBM、HBG1、GMPR、CAMP、OLFM4)。NetworkAnalyst分析预测了10个关键miRNAs。RT-qPCR验证结果显示,5个Hub基因(SLC4A1、EPB42、LCN2、DEFA4、OLFM4)与上述分析中的趋势一致。结论基于GEO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脓毒症存活患者和非存活患者在脓毒症病程中存在差异表达基因,为探索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数据库 脓毒症相关性死亡 差异表达基因 微小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转录组测序数据鉴定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祚宁 邢凯 +2 位作者 张银花 包帅 曹永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47-1957,共11页
【目的】整合中国地方猪和瘦肉型猪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鉴定中国地方猪和瘦肉型猪背最长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找出导致二者肉质性状差异的潜在候选基因,以期为猪肉品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整合自测数据以及NCBI-SRA数据库下... 【目的】整合中国地方猪和瘦肉型猪的转录组测序数据,鉴定中国地方猪和瘦肉型猪背最长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找出导致二者肉质性状差异的潜在候选基因,以期为猪肉品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整合自测数据以及NCBI-SRA数据库下载的中国地方猪和瘦肉型猪的原始测序数据,包括8个中国地方猪品种的32个样本和2个瘦肉型猪品种的14个样本,对数据进行过滤、质控、比对、统计后使用R语言DEseq2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富集及蛋白互作(PPI)分析。【结果】通过差异表达分析共鉴定出19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中国地方猪相较于瘦肉型猪有149个基因表达上调,42个基因表达下调。通过基因富集分析得到9条显著富集通路,差异表达基因可能通过调控脂肪沉积和代谢、糖代谢、胰岛素生成、能量代谢、色素沉积等过程影响肉质性状。通过PPI分析鉴定出21个在调控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其中FABP3、SLC38A4、KIT、LDHB基因处于PPI网络的核心位置。【结论】试验鉴定出FABP3、CTSL、PLIN5、SLC38A4、KIT、APPL1、IDNK、LDHB、ND6、SLC39A8、GPR27、KCNJ13等基因与中国地方猪和瘦肉型猪肉质性状差异有关,直接或间接地调控了肉质性状。研究结果为新基因的挖掘及调控猪肉质性状基因的探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基因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高血压肾病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益民 苏小艺 +3 位作者 苏文革 彭伟 李焱 王怡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6,共7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肾病(HN)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免疫细胞浸润模式。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HN和健康人肾小管间质组织样本基因芯片数据集,使用R软件分析得到DEGs,并利用Metascape在线分析平台进行DEGs的功能富集分析,通过LASSO、SVM-RFE... 目的:分析高血压肾病(HN)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免疫细胞浸润模式。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HN和健康人肾小管间质组织样本基因芯片数据集,使用R软件分析得到DEGs,并利用Metascape在线分析平台进行DEGs的功能富集分析,通过LASSO、SVM-RFE和RF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特征基因并验证诊断价值,最后利用CIBERSORT算法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共获得277个DEGs,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其与先天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反应、对细胞因子的反应等多种免疫相关过程有关。机器学习算法共获得3个特征基因,分别为CISH、GADD45A和ZFP36,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发现调节性T细胞和M1巨噬细胞浸润较多,并且多种免疫细胞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HN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多种免疫相关过程有关,调节性T细胞和M1巨噬细胞可能在HN的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CISH、GADD45A和ZFP36是HN潜在的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病 差异表达基因 机器学习算法 诊断标志物 免疫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苹果响应轮纹病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洋红 李爽 +2 位作者 陈昊伟 李佳 徐继忠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为筛选苹果轮纹病抗性基因,以苹果轮纹病抗、感株系为材料,白藜芦醇处理后针刺法接种轮纹病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菌0 h和96 h的样品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试验共构建了24个文库,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173.80 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 为筛选苹果轮纹病抗性基因,以苹果轮纹病抗、感株系为材料,白藜芦醇处理后针刺法接种轮纹病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菌0 h和96 h的样品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试验共构建了24个文库,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173.80 Gb Clean Data,各样品Clean Data均达到6.05 Gb,Q30值在90.67%及以上。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处理后抗病材料的DEGs多于感病材料,接菌96 h的DEGs多于接菌0 h的。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抗病材料富集的通路远远多于感病材料,且富集到抗病相关通路如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植物-病原互作的基因也多于感病材料;此外,抗病材料还富集到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苯丙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可见,在白藜芦醇处理后接菌,抗病材料叶片内的防御机制变化更丰富,可以更好地应对轮纹病菌的侵染。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白藜芦醇影响苹果轮纹病抗性的分子机制以及选育苹果抗轮纹病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 白藜芦醇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食高淀粉高油日粮奶牛的泌乳性能、乳成分变化及乳腺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18
作者 吴柯 韩印如 +5 位作者 李斌 刘肃然 贾坤 毕研亮 刘德武 郭勇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41,共11页
【目的】研究高淀粉高油日粮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腺组织转录组的影响,探索乳脂下降综合征(Milk fat depression,MFD)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8头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4头/组),采用2×2反转试验设计,分为2期,每期2... 【目的】研究高淀粉高油日粮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腺组织转录组的影响,探索乳脂下降综合征(Milk fat depression,MFD)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8头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4头/组),采用2×2反转试验设计,分为2期,每期23 d,期间2组对调。每期的前16 d,对照组奶牛饲喂低淀粉低油的基础饲粮,对照组日粮的泌乳净能为6.78 MJ/kg;处理组奶牛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266 g/kg(DM基础)细粉碎玉米和46 g/kg(DM基础)大豆油;后7 d 2组奶牛均喂基础饲粮,处理组日粮的泌乳净能为7.66 MJ/kg。分别于每期的第1、4、7、10、13、16、19和22天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第16天采集乳腺组织用于检测转录本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第13、16天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显著降低(P<0.05);饲喂高淀粉高油饲粮7 d后乳脂率开始降低,其中,第10、13、16和19天的乳脂率和乳脂产量显著降低(P<0.05);第13、16和19天的乳蛋白、乳糖和非脂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P<0.05)。在奶牛乳腺对照组和处理组中共检测到235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64个上调、171个下调。GO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炎症反应、α−氨基酸代谢、有机氮化合物代谢、细胞发育、脂质生物合成和脂肪细胞分化等相关;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轴突导向、NF-κB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相关。结合差异表达基因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分析,本研究筛选出了部分与脂质调控相关的基因作为研究奶牛MFD状态下脂质代谢的候选基因,包括在乳腺中下调表达的FGFR4、VDR、HTR2B、CCL21和TYRP1。【结论】高淀粉高油饲粮饲喂奶牛降低了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脂率,提高了乳蛋白、乳糖和非脂固形物含量,下调了奶牛乳腺中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本研究为科学配制日粮和研究MFD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淀粉 高油 奶牛 乳腺 转录组 泌乳性能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妊娠中后期胎盘mRNA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19
作者 吕占民 卢春霞 +1 位作者 高磊 刘长彬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8-1280,共13页
奶牛的繁殖问题是制约我国奶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为了研究奶牛妊娠中后期胎盘差异基因表达情况,探索mRNA在奶牛妊娠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奶牛妊娠中后期胎盘、非妊娠对照组子宫为对象,使用RNA-seq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 奶牛的繁殖问题是制约我国奶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为了研究奶牛妊娠中后期胎盘差异基因表达情况,探索mRNA在奶牛妊娠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奶牛妊娠中后期胎盘、非妊娠对照组子宫为对象,使用RNA-seq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与非妊娠对照组相比,妊娠中期和后期胎盘分别有4333和4354个基因的表达出现显著变化,其中上调的基因分别有2328和2519个,下调的基因分别有2005和1835个;778个差异基因只存在于妊娠中期,757个差异基因只存在于妊娠后期。GO分析结果显示,妊娠中后期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在定位、生物粘附、细胞连接、生殖等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妊娠中后期差异表达的基因在ECM-受体相互作用、细胞粘附分子、细胞周期、粘着斑、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的途径以及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等通路。与非妊娠奶牛相比,妊娠中后期胎盘基因存在明显的差异表达,其中PLET1、CSH1、SULT1E1、PRP1、LPAR2、CSF1R、PDCD1等基因表达明显上调,推测其可能参与奶牛的妊娠调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妊娠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挖掘奶牛妊娠中后期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 妊娠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组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胃癌差异表达基因及其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一豪 赖颖君 +4 位作者 袁燕文 袁炜 张锡波 张拔山 卢志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5-616,共12页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胃癌诊断和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筛选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靶标。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胃癌基因芯片数据GSE118916、GSE54129和GSE79973,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分子功能和...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胃癌诊断和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筛选参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靶标。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胃癌基因芯片数据GSE118916、GSE54129和GSE79973,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分子功能和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PI),根据网络节点和位置筛选出核心基因,利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中胃腺癌(STAD)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对核心基因进行表达水平和诊断预后的验证分析,最后通过qRT-PCR检测核心基因在不同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出77个DEGs,主要位于细胞外基质(ECM)与基底膜,具有氧化还原酶和ECM受体配体活性,参与机体消化和激素代谢等生物学过程,与胃酸分泌、视黄醇和激素代谢等信号通路相关。共获得9个核心基因,其中SPARC、TIMP1、THBS2、COL6A3和THY1在胃癌中表达上调(P<0.05);而TFF1、GKN1、TFF2、PGC在胃癌中下调(P<0.05)。生存预后分析显示,SPARC、TIMP1、THBS2、COL6A3、TFF2、THY1的异常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相关;ROC曲线显示,TIMP1、SPARC、THY1、THBS2对胃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胃癌患者的病理组织中SPARC、TIMP1、THBS2、COL6A3的高表达得到验证;qRT-PCR检测发现,核心基因在不同的胃癌细胞株中不尽相同,但表达趋势基本符合。结论SPARC、TIMP1、THBS2等DEGs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作为潜在的候选分子标志物,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基因芯片 生物信息学分析 差异表达基因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