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垦东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技术 被引量:6
1
作者 崔汝国 曹国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21-24,177+9,共6页
垦东滩浅海地区的环境特点给地震勘探带来很多难点,具体表现为:①地表条件变化大,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且易形成多个虚反射界面,引起多种干扰波,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品质;②由于潮汐和海水的影响,检波器定位困难,影响资料处理精度;③受自... 垦东滩浅海地区的环境特点给地震勘探带来很多难点,具体表现为:①地表条件变化大,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且易形成多个虚反射界面,引起多种干扰波,影响了地震资料的品质;②由于潮汐和海水的影响,检波器定位困难,影响资料处理精度;③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过渡带地震采集会存在多种观测方式,从而影响过渡带资料的无缝拼接;④在水域中采用气枪震源激发、水中压电检波器接收,在陆滩区采用炸药震源激发、沼泽压电检波器接收,造成地震波能量、频率和相位的较大差异。本文针对垦东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的难点,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滩浅海地震勘探技术,具体包括:①地震采集技术,包括表层结构调查技术、地震波激发技术、地震波接收技术、检波器精确定位技术、观测系统设计技术;②地震处理技术,包括差异校正技术、虚反射和变周期海底鸣震压制技术。通过滩浅海地震勘探技术在垦东滩浅海地区的应用,得到的资料无论在信噪比和分辨率方面都有所提高,并且实现了多种观测方式地震资料的无缝拼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浅海 表层结构 激发 接收 观测系统 二次定位 差异校正 干扰波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