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组学结合LASSO回归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太谷山药和铁棍山药中的差异标志物
1
作者 安莉 周娟 +5 位作者 马婧玮 陈贺 王飞 梁慧珍 郝晨宇 吴绪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代谢组学筛选出太古山药和铁棍山药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LASSO回归机器学习方法确定作为预测不同山药品种的差异标志物。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 本研究旨在利用代谢组学筛选出太古山药和铁棍山药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LASSO回归机器学习方法确定作为预测不同山药品种的差异标志物。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分析两种山药中的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识别出两种山药中的差异代谢物,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方法筛选出差异性标志物,建立用于品种鉴别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在两种山药中共鉴别出206种代谢物,PCA分析发现太谷山药和铁棍山药之间区分明显,OPLS-DA进一步筛选出56种存在显著性差异的代谢物。基于这些差异代谢物进行LASSO回归分析,得到ophiogenin 3-O-beta-L-rhamnopyranosyl-beta-D-glucopyranoside、天冬氨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夏佛塔苷以及没食子儿茶素5种关键差异标志物,建立了用于太谷山药和铁棍山药品种鉴别的LASSO回归预测模型。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和LASSO回归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出太谷山药和铁棍山药的差异标志物,构建了不同品种山药的预测模型,为山药的鉴别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机器学习 太谷山药 铁棍山药 差异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不同发育阶段7种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质量差异标志物确认 被引量:4
2
作者 朱锦峰 刘博 +7 位作者 徐倩 孟子渊 戴欣怡 买韫麒 闫潇艺 王美娜 李健 刘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3,I0035,共8页
目的研究天麻在发育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评价与合理利用天麻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 f.glauca S.Chow)种子、原球... 目的研究天麻在发育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评价与合理利用天麻资源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 f.glauca S.Chow)种子、原球茎、米麻、白麻、箭麻等5个不同发育阶段天麻中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等7种活性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影响天麻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标志物进行了预测,对天麻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化学信息进行动态监测。结果5个发育阶段中,米麻阶段7种有效成分的总含量最高。天麻素、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E在米麻时期含量最高,对羟基苯甲醇和巴利森苷C在原球茎时期含量最高,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在白麻时期含量最高。PCA分析将不同采收时期的31批天麻样品聚类成5类,能有效区分5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使用OPLS-DA确定巴利森苷A、对羟基苯甲醇和巴利森苷E是影响天麻品质和发育的3个主要差异标志物。结论建立的HPLC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稳定、可靠,可以更全面地为进一步探讨天麻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成分积累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发育阶段 多成分定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差异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结合化学模式识别辨析瓜蒌子变质过程中差异标志物 被引量:4
3
作者 颜继忠 曾结林 +3 位作者 白芮 吴亚梦 姜慧洁 张慧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6-465,共10页
分析瓜蒌子变质过程中油脂类成分的变化,筛选差异标志物,为瓜蒌子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加速实验加快瓜蒌子变质进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瓜蒌子中油脂类化学成分,通过NIST17谱库、化合物精确相... 分析瓜蒌子变质过程中油脂类成分的变化,筛选差异标志物,为瓜蒌子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加速实验加快瓜蒌子变质进程,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瓜蒌子中油脂类化学成分,通过NIST17谱库、化合物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文献进行化合物解析,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色谱峰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基于GC-MS技术共鉴定出新鲜瓜蒌子中22个化合物,随着加速实验天数增加,瓜蒌子在变质过程中新鉴定出5个化合物。利用OPLS-DA模型中VIP分析,发现瓜蒌子变质过程中6个色谱峰的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均大于1.0,分别为α-桐酸、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瓜蒌酸,其可作为瓜蒌子变质过程中差异标志物。通过GC-MS技术总结瓜蒌子脂肪酸在变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利用化学模式识别筛选出6个差异标志物,研究结果可为瓜蒌子饮片及其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子 变质 GC-MS 化学模式识别 差异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苘麻子清炒前后的快速识别及气味差异物质研究
4
作者 魏伟 厉家诚 +5 位作者 鲁露杰 刘文健 钱怡洁 皮文霞 毛春芹 陆兔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1-667,共7页
目的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苘麻子饮片清炒前后气味差异标志物进行快速识别研究,拟建立一种基于气味的有效快速识别生、炒苘麻子饮片的方法。方法采用清炒法炒制苘麻子饮片。通过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建立苘麻子饮片清炒前后... 目的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苘麻子饮片清炒前后气味差异标志物进行快速识别研究,拟建立一种基于气味的有效快速识别生、炒苘麻子饮片的方法。方法采用清炒法炒制苘麻子饮片。通过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建立苘麻子饮片清炒前后检测方法,采集气味图谱,结合Aro Chem Base数据库得出可能的气味成分及色谱峰面积,通过化学计量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苘麻子清炒前后气味指纹图谱,苘麻子饮片及炒苘麻子共匹配出19个气味共有峰。正己醛、糠醇、叔丁醇、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2-甲基丙醛、2,3,5-三甲基吡嗪7个气味成分在炒制后峰面积升高且VIP值均>1(P<0.05),推测这7个成分为苘麻子炒制前后气味差异标志物。结论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可快速识别苘麻子炒制前后气味特征成分,可为苘麻子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苘麻子 炒苘麻子 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 气味指纹图谱 气味差异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S/GC-IMS、OAV值结合多元统计学的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特征香气构成差异解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施友志 潘勇 +7 位作者 杜甫 赵泽玉 李子玮 王琰琰 袁晓龙 张忠锋 庞雪莉 王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4-683,共10页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SHS/GC-IMS)对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构成特点进行了解析,结合阈值和气味属性初步明确了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风格特征,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差异风味标志物。共... 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SHS/GC-IMS)对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构成特点进行了解析,结合阈值和气味属性初步明确了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风格特征,并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差异风味标志物。共鉴定出82种挥发性风味组分,包括含氮化合物(胺类、吡啶、吡嗪、腈类)、含氧杂环化合物、含硫化合物、脂肪醇、脂肪醛、脂肪酮、脂肪酸、脂肪酯、内酯、单萜烯和芳香族化合物共11类。其中,三甲胺在全部雪茄烟叶中均具有绝对浓度优势和最高的气味贡献度,是雪茄烟刺激性氨味和鱼鲜腥味的主要物质来源。层次聚类分析(HCA)显示,在挥发性组分构成上,楚雪80和楚雪81与多米尼加雪茄烟叶较为相似,其香韵构成丰富,以奶香为主,辅以可可香和辛香;印尼雪茄烟叶独具一格,果甜香特征最突出。基于气味贡献度(OAV)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显示,三甲胺(氨味、鱼鲜腥味)、3-甲基丁酸乙酯(苹果、柑橘、甜香味)、2,3-丁二酮(黄油、奶油味)、异丁酸乙酯(苹果、热带水果味)、二甲基二硫醚(卷心菜、泥土、硫化物风味)、1-戊烯-3-醇(青草味)、2-甲基丙醛(黑巧克力味)、己醛(青草味)、丁酸乙酯(苹果、香蕉味)、乙酸乙酯(果香味)、2-甲基丙酸(奶酪味)是不同品种雪茄风格差异的主要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能为国内雪茄烟叶风味品质改善和特色化配套生产技术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挥发性风味化合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多元统计分析 气味贡献度 差异香气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探究平喘颗粒对支气管哮喘大鼠的影响
6
作者 蒋鹏娜 李竹英 +2 位作者 田春燕 董文婷 霍金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96-4202,共7页
目的 观察平喘颗粒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7只)和造模组(21只),利用抗原致敏和1%OVA生理盐水溶液持续雾化激发6周建立哮喘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平喘颗粒组(5.4 g/kg)和地... 目的 观察平喘颗粒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血清代谢轮廓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7只)和造模组(21只),利用抗原致敏和1%OVA生理盐水溶液持续雾化激发6周建立哮喘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平喘颗粒组(5.4 g/kg)和地塞米松组(1 mg/kg),每组7只,灌胃给药1个月,期间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4、 IL-13)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收集血清,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血清代谢谱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平喘颗粒可改善大鼠哮喘症状,降低IL-4、 IL-13水平(P<0.05),并能恢复肺组织炎性病理状态。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21个差异标志物,包括磷脂类、胆汁酸类等,平喘颗粒可明显回调其异常表达。结论 平喘颗粒有较强的修复肺组织的能力,可通过恢复与细胞结构、功能密切相关的脂质代谢而起到平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喘颗粒 哮喘 代谢组学 UPLC/Q-TOF-MS 差异标志物 磷脂 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修龙 胡诚 +3 位作者 李云鹤 杨蓉 陈龙 贾益群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68-1075,共8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PAP低(1 g·kg^-1)、中(2 g·kg^-1)、高(3 g·kg^-1)剂量组。造模后分别于6、24、48 h采血,4...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PAP低(1 g·kg^-1)、中(2 g·kg^-1)、高(3 g·kg^-1)剂量组。造模后分别于6、24、48 h采血,48 h采血后取肝脏;测定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通过LC-MS技术检测血清样本,鉴定差异代谢物,分析代谢通路。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24 h,中、高剂量组的ALT、AS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48 h,低、中、高三组的ALT、AST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HE染色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给药组的样本区分明显,共找出了45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和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结论对乙酰氨基酚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可能与甘油磷脂代谢、鞘脂代谢,以及初级胆汁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乙酰氨基酚 肝损伤 LC-MS 代谢组学 大鼠 差异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尿液代谢组学的玉米须治疗Ⅱ型糖尿病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吴晨曦 董文婷 +1 位作者 霍金海 王伟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5-272,共8页
目的观察玉米须水煎液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干扰规律,从代谢组学方面探讨玉米须的降糖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并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复制Ⅱ型糖尿病模型。将成模后的大鼠分成模型... 目的观察玉米须水煎液对Ⅱ型糖尿病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的干扰规律,从代谢组学方面探讨玉米须的降糖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并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复制Ⅱ型糖尿病模型。将成模后的大鼠分成模型对照组和玉米须给药组,玉米须给药组灌胃玉米须水煎液(10.8 g·kg^(-1))4周,给药期间观察大鼠状态,并每两周监测1次血糖值。给药治疗后,收集禁食12 h尿样,采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分析其代谢谱的变化。结果玉米须水煎液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值并改善相关症状。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筛选出12个差异性标志物,这些差异标志物包括鹅去氧胆酸、甘氨胆酸、精氨琥珀酸等。结论玉米须水煎液降糖作用机制可能与三羧酸循环、胆汁酸生物合成、色氨基酸代谢等代谢有关,并提示可能对肝肾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玉米须 作用机制 代谢组学 多元统计比较分析 差异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痢泻灵片质量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于密密 王安琪 +5 位作者 杜小伟 王京辉 张文婷 陈有根 傅欣彤 郭洪祝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846-2852,共7页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痢泻灵片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质量差异标志物,测定其含量。结果指纹图谱中有17个共有峰,相似度0.835~0.977。各批样品聚... 目的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痢泻灵片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质量差异标志物,测定其含量。结果指纹图谱中有17个共有峰,相似度0.835~0.977。各批样品聚为3类,发现7个质量差异标志物,其中5个为番石榴酸、绿原酸、儿茶素、没食子酸、穿心莲内酯,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5.0%~105.0%,RSD 0.44%~1.6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高效,可为痢泻灵片全面质量控制和科学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泻灵片 HPLC指纹图谱 质量差异标志物 系统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唾液转录组学探讨慢性胃炎和胃癌脾虚证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慧珺 曹建中 +3 位作者 李亮 谢梦洲 付越 李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4期2196-2199,共4页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药学的研究热点,基于唾液转录组学探讨疾病证候的复杂性并揭示其科学内涵具有巨大科研潜力。现分析了慢性胃炎和胃癌脾虚证的联系以及疾病的进展过程。基于唾液外泌体exoRNA表达谱,运用唾液转录组学的学科优势,在中... 中医证候研究是中医药学的研究热点,基于唾液转录组学探讨疾病证候的复杂性并揭示其科学内涵具有巨大科研潜力。现分析了慢性胃炎和胃癌脾虚证的联系以及疾病的进展过程。基于唾液外泌体exoRNA表达谱,运用唾液转录组学的学科优势,在中医学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理论指导下,提出寻找其具有临床价值的差异表达的分子标志物。进一步推动证候物质基础的定量、定性研究,并从分子机制角度切入促进中医肿瘤证候的精准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转录组学 唾液外泌体 中医证候 同病异证 异病同证 差异分子标志 精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