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坳陷东、西部凹陷构造活动差异性对火山岩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江涛 吴智平 +1 位作者 吕明针 于倩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2-1040,共9页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与西部凹陷有相似的地质背景,但东部凹陷火山岩油气却明显富于西部凹陷;通过对两个凹陷的构造演化史进行研究,明确了西部凹陷与东部凹陷的构造演化差异性及其对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东...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与西部凹陷有相似的地质背景,但东部凹陷火山岩油气却明显富于西部凹陷;通过对两个凹陷的构造演化史进行研究,明确了西部凹陷与东部凹陷的构造演化差异性及其对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与西部凹陷构造活动差异性明显,西部凹陷裂陷期早于东部凹陷,沙四沉积后构造活动中心逐渐由西部凹陷迁移到了东部凹陷,东部凹陷断层的规模和活动性整体大于西部凹陷;(2)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决定了东、西部凹陷成藏条件的差异性,东部凹陷油气输导体系(主指断裂)较西部凹陷更利于油气的运移;东部凹陷火山岩储层物性优于西部凹陷;东部凹陷火山岩的产状以及与烃源岩的接触关系较西部凹陷更便于油气的储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油气藏 油气富集 主控因素 构造活动差异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塘古巴斯坳陷玛东构造带断裂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颖 汤良杰 +4 位作者 余腾孝 田亚杰 岳勇 陈刚 龙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3-653,共11页
塘古巴斯坳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区,初步研究显示玛东构造带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但是构造研究相对薄弱,制约了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塘古巴斯坳陷玛东构造带断裂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 塘古巴斯坳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区,初步研究显示玛东构造带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但是构造研究相对薄弱,制约了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塘古巴斯坳陷玛东构造带断裂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断裂差异演化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玛东构造带纵向上以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膏盐岩为界,形成盐下基底卷入逆冲断裂和盐上盖层滑脱逆冲断裂两套变形系统;横向上从南向北,划分为3个构造段,且断裂组合样式逐渐复杂。构造带南段、中段和北段断裂主要活动期分别为志留纪–泥盆纪、中奥陶世末–二叠纪以及晚奥陶世中期–泥盆纪,断裂活动具有中段早、两端晚以及中间延续时间长、两端延续时间短的特征。不同构造段地层缩短量和缩短率反映,构造带北段在志留纪–泥盆纪缩短作用最强,构造带中段和南段则在晚奥陶世缩短作用最强,断裂活动性整体具有由北东往南西减弱的规律。玛东构造带差异构造变形受多重因素控制,包括:基底断裂的控制作用、古隆起的隆升阻挡作用、构造应力场的叠加作用、盐岩层系的调节作用和区域构造的反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古巴斯坳陷 玛东构造 断裂构造 差异构造活动 构造演化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沙三段层序结构及其构造响应 被引量:8
3
作者 任梦怡 江青春 +1 位作者 刘震 卢朝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103,共11页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古近纪陆源碎屑在马头营凸起—南堡凹陷源—汇体系控制下发育多期层序,其结构及内部沉积充填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地震、测录井以及岩心资料,结合频谱属性趋势分析(INPEFA—Integrated Prediction Error Filter Analy...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古近纪陆源碎屑在马头营凸起—南堡凹陷源—汇体系控制下发育多期层序,其结构及内部沉积充填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地震、测录井以及岩心资料,结合频谱属性趋势分析(INPEFA—Integrated Prediction Error Filter Analysis)与属性提取等技术,阐明了沙三段层序结构演化特征,重点讨论了构造活动对断陷盆地层序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沙三段发育5个三级层序,内部四级层序可划分为“上升”、“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近对称”、“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以及“下降”5类层序单元。②三级层序内发育(进积型或退积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从湖侵域向湖退域、从盆缘向湖盆中心由“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上升半旋回)”变化为“近对称旋回”再演变为“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下降半旋回)”的层序结构。③沙三段层序结构演化受幕式构造沉降控制,沙三段—沙二段次级构造幕先快速沉降后减缓沉降,对应沉积物供给经历早期物源供给不足后期碎屑物质大量注入的过程,而沙一段—东营组次级构造幕引起湖盆掀斜,导致早期地层向上翘倾;层序内砂体类型与展布受边界断层差异活动影响,大型砂体展布方向呈“北→北东→东”的顺时针变化;层序内沉积单元叠置受盆内次级断层与断裂坡折带组合控制。该研究成果不仅为柳赞地区砂岩体分布预测提供了有力地质理论支持,而且深化了陆相断陷盆地砂岩体形成机制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结构 沉积充填 构造差异活动 沙河街组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西部南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26
4
作者 张迎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6-794,844+680-681,共9页
本文基于油气成藏组合、油气来源、油气相态等对比、分析,探讨了珠江口盆地西部南断裂带西、中、东段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差异性主控因素,发现自西向东成藏组合、油气来源和油气相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构造活动差异是南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 本文基于油气成藏组合、油气来源、油气相态等对比、分析,探讨了珠江口盆地西部南断裂带西、中、东段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差异性主控因素,发现自西向东成藏组合、油气来源和油气相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构造活动差异是南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差异的主控因素。依据构造样式、有效烃源岩—油气藏差异,构建了南断裂带三种油气成藏模式:①西段为"两期反转—文昌源型",油气生成、成藏与分布受早渐新世恩平期、中中新世韩江期反转构造活动控制,始新统文昌组为有效烃源岩,石油沿沟源断裂垂向运移,形成新近系—古近系复式成藏;②中段为"晚期反转—恩平源型",受南断裂伸展活动、构造沉降横向差异性和韩江期反转构造活动控制,下渐新统恩平组为有效烃源岩,油气沿沟源断裂垂向运移,形成新近系—古近系多期、叠合成藏;③东段为"持续伸展—文昌、恩平双源型",受南断裂同沉积断裂活动、构造沉降中心向东迁移控制,文昌组、恩平组为两套有效烃源岩,油气沿沟源断裂垂向运移,形成古近系多源、多期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南断裂带 油气成藏特征 构造活动差异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改造型洼陷的烃源规模识别技术——以西江主洼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梁杰 刘培 +3 位作者 陈维涛 姚佳利 唐明铭 董小云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7,共10页
以西江主洼为例,抓住洼陷结构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的核心思想,在层序地层、生长地层、构造演化、剥蚀改造、地震相和沉积相等综合研究基础上,总结了一套适用于改造型洼陷的烃源规模识别技术:①考虑控制沉积期湖盆分布广度和沉积厚度的构造... 以西江主洼为例,抓住洼陷结构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的核心思想,在层序地层、生长地层、构造演化、剥蚀改造、地震相和沉积相等综合研究基础上,总结了一套适用于改造型洼陷的烃源规模识别技术:①考虑控制沉积期湖盆分布广度和沉积厚度的构造参数,拟合一套计算方法用来半定量化计算烃源规模随控洼断裂走向的变化趋势;②在层序格架下,以生长地层理论、构造演化分析和剥蚀改造模型为依据,确立洼陷内不同位置差异构造活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构造差异活动控差异沉积角度定性预测烃源岩的空间分布特征;③半定量化计算与定性分析相互佐证,形成一套适用于改造型洼陷的烃源规模识别技术。利用该项技术对西江主洼的烃源规模进行评价,对西江主洼及类似洼陷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型洼陷 烃源规模识别 构造差异活动 A-L曲线法 西江主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