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辽河坳陷东、西部凹陷构造活动差异性对火山岩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10
1
作者
张江涛
吴智平
+1 位作者
吕明针
于倩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2-1040,共9页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与西部凹陷有相似的地质背景,但东部凹陷火山岩油气却明显富于西部凹陷;通过对两个凹陷的构造演化史进行研究,明确了西部凹陷与东部凹陷的构造演化差异性及其对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东...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与西部凹陷有相似的地质背景,但东部凹陷火山岩油气却明显富于西部凹陷;通过对两个凹陷的构造演化史进行研究,明确了西部凹陷与东部凹陷的构造演化差异性及其对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与西部凹陷构造活动差异性明显,西部凹陷裂陷期早于东部凹陷,沙四沉积后构造活动中心逐渐由西部凹陷迁移到了东部凹陷,东部凹陷断层的规模和活动性整体大于西部凹陷;(2)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决定了东、西部凹陷成藏条件的差异性,东部凹陷油气输导体系(主指断裂)较西部凹陷更利于油气的运移;东部凹陷火山岩储层物性优于西部凹陷;东部凹陷火山岩的产状以及与烃源岩的接触关系较西部凹陷更便于油气的储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油气藏
油气富集
主控因素
构造
活动
差异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盆地塘古巴斯坳陷玛东构造带断裂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
13
2
作者
郭颖
汤良杰
+4 位作者
余腾孝
田亚杰
岳勇
陈刚
龙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3-653,共11页
塘古巴斯坳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区,初步研究显示玛东构造带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但是构造研究相对薄弱,制约了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塘古巴斯坳陷玛东构造带断裂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
塘古巴斯坳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区,初步研究显示玛东构造带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但是构造研究相对薄弱,制约了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塘古巴斯坳陷玛东构造带断裂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断裂差异演化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玛东构造带纵向上以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膏盐岩为界,形成盐下基底卷入逆冲断裂和盐上盖层滑脱逆冲断裂两套变形系统;横向上从南向北,划分为3个构造段,且断裂组合样式逐渐复杂。构造带南段、中段和北段断裂主要活动期分别为志留纪–泥盆纪、中奥陶世末–二叠纪以及晚奥陶世中期–泥盆纪,断裂活动具有中段早、两端晚以及中间延续时间长、两端延续时间短的特征。不同构造段地层缩短量和缩短率反映,构造带北段在志留纪–泥盆纪缩短作用最强,构造带中段和南段则在晚奥陶世缩短作用最强,断裂活动性整体具有由北东往南西减弱的规律。玛东构造带差异构造变形受多重因素控制,包括:基底断裂的控制作用、古隆起的隆升阻挡作用、构造应力场的叠加作用、盐岩层系的调节作用和区域构造的反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塘古巴斯坳陷
玛东
构造
带
断裂
构造
差异构造活动
构造
演化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沙三段层序结构及其构造响应
被引量:
8
3
作者
任梦怡
江青春
+1 位作者
刘震
卢朝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103,共11页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古近纪陆源碎屑在马头营凸起—南堡凹陷源—汇体系控制下发育多期层序,其结构及内部沉积充填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地震、测录井以及岩心资料,结合频谱属性趋势分析(INPEFA—Integrated Prediction Error Filter Analy...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古近纪陆源碎屑在马头营凸起—南堡凹陷源—汇体系控制下发育多期层序,其结构及内部沉积充填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地震、测录井以及岩心资料,结合频谱属性趋势分析(INPEFA—Integrated Prediction Error Filter Analysis)与属性提取等技术,阐明了沙三段层序结构演化特征,重点讨论了构造活动对断陷盆地层序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沙三段发育5个三级层序,内部四级层序可划分为“上升”、“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近对称”、“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以及“下降”5类层序单元。②三级层序内发育(进积型或退积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从湖侵域向湖退域、从盆缘向湖盆中心由“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上升半旋回)”变化为“近对称旋回”再演变为“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下降半旋回)”的层序结构。③沙三段层序结构演化受幕式构造沉降控制,沙三段—沙二段次级构造幕先快速沉降后减缓沉降,对应沉积物供给经历早期物源供给不足后期碎屑物质大量注入的过程,而沙一段—东营组次级构造幕引起湖盆掀斜,导致早期地层向上翘倾;层序内砂体类型与展布受边界断层差异活动影响,大型砂体展布方向呈“北→北东→东”的顺时针变化;层序内沉积单元叠置受盆内次级断层与断裂坡折带组合控制。该研究成果不仅为柳赞地区砂岩体分布预测提供了有力地质理论支持,而且深化了陆相断陷盆地砂岩体形成机制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结构
沉积充填
构造
差异
活动
沙河街组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口盆地西部南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
26
4
作者
张迎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6-794,844+680-681,共9页
本文基于油气成藏组合、油气来源、油气相态等对比、分析,探讨了珠江口盆地西部南断裂带西、中、东段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差异性主控因素,发现自西向东成藏组合、油气来源和油气相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构造活动差异是南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
本文基于油气成藏组合、油气来源、油气相态等对比、分析,探讨了珠江口盆地西部南断裂带西、中、东段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差异性主控因素,发现自西向东成藏组合、油气来源和油气相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构造活动差异是南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差异的主控因素。依据构造样式、有效烃源岩—油气藏差异,构建了南断裂带三种油气成藏模式:①西段为"两期反转—文昌源型",油气生成、成藏与分布受早渐新世恩平期、中中新世韩江期反转构造活动控制,始新统文昌组为有效烃源岩,石油沿沟源断裂垂向运移,形成新近系—古近系复式成藏;②中段为"晚期反转—恩平源型",受南断裂伸展活动、构造沉降横向差异性和韩江期反转构造活动控制,下渐新统恩平组为有效烃源岩,油气沿沟源断裂垂向运移,形成新近系—古近系多期、叠合成藏;③东段为"持续伸展—文昌、恩平双源型",受南断裂同沉积断裂活动、构造沉降中心向东迁移控制,文昌组、恩平组为两套有效烃源岩,油气沿沟源断裂垂向运移,形成古近系多源、多期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南断裂带
油气成藏特征
构造
活动
差异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适用于改造型洼陷的烃源规模识别技术——以西江主洼为例
被引量:
3
5
作者
梁杰
刘培
+3 位作者
陈维涛
姚佳利
唐明铭
董小云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7,共10页
以西江主洼为例,抓住洼陷结构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的核心思想,在层序地层、生长地层、构造演化、剥蚀改造、地震相和沉积相等综合研究基础上,总结了一套适用于改造型洼陷的烃源规模识别技术:①考虑控制沉积期湖盆分布广度和沉积厚度的构造...
以西江主洼为例,抓住洼陷结构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的核心思想,在层序地层、生长地层、构造演化、剥蚀改造、地震相和沉积相等综合研究基础上,总结了一套适用于改造型洼陷的烃源规模识别技术:①考虑控制沉积期湖盆分布广度和沉积厚度的构造参数,拟合一套计算方法用来半定量化计算烃源规模随控洼断裂走向的变化趋势;②在层序格架下,以生长地层理论、构造演化分析和剥蚀改造模型为依据,确立洼陷内不同位置差异构造活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构造差异活动控差异沉积角度定性预测烃源岩的空间分布特征;③半定量化计算与定性分析相互佐证,形成一套适用于改造型洼陷的烃源规模识别技术。利用该项技术对西江主洼的烃源规模进行评价,对西江主洼及类似洼陷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型洼陷
烃源规模识别
构造
差异
活动
A-L曲线法
西江主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辽河坳陷东、西部凹陷构造活动差异性对火山岩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
10
1
作者
张江涛
吴智平
吕明针
于倩倩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32-1040,共9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2011ZX05023-006-05)
文摘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与西部凹陷有相似的地质背景,但东部凹陷火山岩油气却明显富于西部凹陷;通过对两个凹陷的构造演化史进行研究,明确了西部凹陷与东部凹陷的构造演化差异性及其对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条件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辽河坳陷东部凹陷与西部凹陷构造活动差异性明显,西部凹陷裂陷期早于东部凹陷,沙四沉积后构造活动中心逐渐由西部凹陷迁移到了东部凹陷,东部凹陷断层的规模和活动性整体大于西部凹陷;(2)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决定了东、西部凹陷成藏条件的差异性,东部凹陷油气输导体系(主指断裂)较西部凹陷更利于油气的运移;东部凹陷火山岩储层物性优于西部凹陷;东部凹陷火山岩的产状以及与烃源岩的接触关系较西部凹陷更便于油气的储集。
关键词
火山岩油气藏
油气富集
主控因素
构造
活动
差异
辽河坳陷
Keywords
volcanic rock reservoi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tectonic activity difference
Liaohe Depression
分类号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塘古巴斯坳陷玛东构造带断裂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
13
2
作者
郭颖
汤良杰
余腾孝
田亚杰
岳勇
陈刚
龙禹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出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3-65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105
41172125)
+3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21480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2-003-0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P14131
P11086)联合资助
文摘
塘古巴斯坳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区,初步研究显示玛东构造带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但是构造研究相对薄弱,制约了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塘古巴斯坳陷玛东构造带断裂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断裂差异演化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玛东构造带纵向上以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膏盐岩为界,形成盐下基底卷入逆冲断裂和盐上盖层滑脱逆冲断裂两套变形系统;横向上从南向北,划分为3个构造段,且断裂组合样式逐渐复杂。构造带南段、中段和北段断裂主要活动期分别为志留纪–泥盆纪、中奥陶世末–二叠纪以及晚奥陶世中期–泥盆纪,断裂活动具有中段早、两端晚以及中间延续时间长、两端延续时间短的特征。不同构造段地层缩短量和缩短率反映,构造带北段在志留纪–泥盆纪缩短作用最强,构造带中段和南段则在晚奥陶世缩短作用最强,断裂活动性整体具有由北东往南西减弱的规律。玛东构造带差异构造变形受多重因素控制,包括:基底断裂的控制作用、古隆起的隆升阻挡作用、构造应力场的叠加作用、盐岩层系的调节作用和区域构造的反转作用。
关键词
塘古巴斯坳陷
玛东
构造
带
断裂
构造
差异构造活动
构造
演化
成因机制
Keywords
Tanggubasi Depression
Madong structural belt
fault structure
differential fault movement
structural evolution
formation mechanisms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沙三段层序结构及其构造响应
被引量:
8
3
作者
任梦怡
江青春
刘震
卢朝进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3-103,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下古生界—前寒武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编号:2016ZX05004-001)资助。
文摘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古近纪陆源碎屑在马头营凸起—南堡凹陷源—汇体系控制下发育多期层序,其结构及内部沉积充填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利用地震、测录井以及岩心资料,结合频谱属性趋势分析(INPEFA—Integrated Prediction Error Filter Analysis)与属性提取等技术,阐明了沙三段层序结构演化特征,重点讨论了构造活动对断陷盆地层序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沙三段发育5个三级层序,内部四级层序可划分为“上升”、“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近对称”、“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以及“下降”5类层序单元。②三级层序内发育(进积型或退积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从湖侵域向湖退域、从盆缘向湖盆中心由“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上升半旋回)”变化为“近对称旋回”再演变为“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非对称(下降半旋回)”的层序结构。③沙三段层序结构演化受幕式构造沉降控制,沙三段—沙二段次级构造幕先快速沉降后减缓沉降,对应沉积物供给经历早期物源供给不足后期碎屑物质大量注入的过程,而沙一段—东营组次级构造幕引起湖盆掀斜,导致早期地层向上翘倾;层序内砂体类型与展布受边界断层差异活动影响,大型砂体展布方向呈“北→北东→东”的顺时针变化;层序内沉积单元叠置受盆内次级断层与断裂坡折带组合控制。该研究成果不仅为柳赞地区砂岩体分布预测提供了有力地质理论支持,而且深化了陆相断陷盆地砂岩体形成机制研究成果。
关键词
层序结构
沉积充填
构造
差异
活动
沙河街组
南堡凹陷
Keywords
sequence architecture
sedimentary infill
differential fault activity
Shahejie Formation
Nanpu Sag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口盆地西部南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
26
4
作者
张迎朝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研究院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6-794,844+680-681,共9页
基金
国家重大专项课题"近海富烃凹陷资源潜力再评价和新区
新领域勘探方向"(2008ZX05023-01)资助
文摘
本文基于油气成藏组合、油气来源、油气相态等对比、分析,探讨了珠江口盆地西部南断裂带西、中、东段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差异性主控因素,发现自西向东成藏组合、油气来源和油气相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构造活动差异是南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差异的主控因素。依据构造样式、有效烃源岩—油气藏差异,构建了南断裂带三种油气成藏模式:①西段为"两期反转—文昌源型",油气生成、成藏与分布受早渐新世恩平期、中中新世韩江期反转构造活动控制,始新统文昌组为有效烃源岩,石油沿沟源断裂垂向运移,形成新近系—古近系复式成藏;②中段为"晚期反转—恩平源型",受南断裂伸展活动、构造沉降横向差异性和韩江期反转构造活动控制,下渐新统恩平组为有效烃源岩,油气沿沟源断裂垂向运移,形成新近系—古近系多期、叠合成藏;③东段为"持续伸展—文昌、恩平双源型",受南断裂同沉积断裂活动、构造沉降中心向东迁移控制,文昌组、恩平组为两套有效烃源岩,油气沿沟源断裂垂向运移,形成古近系多源、多期成藏。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南断裂带
油气成藏特征
构造
活动
差异
成藏模式
Keywords
West Pearl River Mouth Basin,south fault belt,hydrocarbon pooling characteristics,difference of tectonic movement,hydrocarbon pooling pattern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适用于改造型洼陷的烃源规模识别技术——以西江主洼为例
被引量:
3
5
作者
梁杰
刘培
陈维涛
姚佳利
唐明铭
董小云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87,共10页
基金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南海东部油田上产2000万t关键技术研究”(CN00C-KJ135ZDXM37SZ).
文摘
以西江主洼为例,抓住洼陷结构控制沉积体系发育的核心思想,在层序地层、生长地层、构造演化、剥蚀改造、地震相和沉积相等综合研究基础上,总结了一套适用于改造型洼陷的烃源规模识别技术:①考虑控制沉积期湖盆分布广度和沉积厚度的构造参数,拟合一套计算方法用来半定量化计算烃源规模随控洼断裂走向的变化趋势;②在层序格架下,以生长地层理论、构造演化分析和剥蚀改造模型为依据,确立洼陷内不同位置差异构造活动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构造差异活动控差异沉积角度定性预测烃源岩的空间分布特征;③半定量化计算与定性分析相互佐证,形成一套适用于改造型洼陷的烃源规模识别技术。利用该项技术对西江主洼的烃源规模进行评价,对西江主洼及类似洼陷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改造型洼陷
烃源规模识别
构造
差异
活动
A-L曲线法
西江主洼
Keywords
reformed sags
source recognition
differential tectonic activity
A-L curve method
Xijiang Main Sag
分类号
P74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辽河坳陷东、西部凹陷构造活动差异性对火山岩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张江涛
吴智平
吕明针
于倩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塔里木盆地塘古巴斯坳陷玛东构造带断裂特征及成因探讨
郭颖
汤良杰
余腾孝
田亚杰
岳勇
陈刚
龙禹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沙三段层序结构及其构造响应
任梦怡
江青春
刘震
卢朝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珠江口盆地西部南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与成藏模式
张迎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适用于改造型洼陷的烃源规模识别技术——以西江主洼为例
梁杰
刘培
陈维涛
姚佳利
唐明铭
董小云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