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异政治:超越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正义之争——I.M.杨的政治哲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马晓燕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19,共6页
在当代西方政治伦理论域中,尽管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正义论辩激烈且影响广泛,但在差异政治的主将艾里斯·杨看来,仍不足以应对现代社会多样性的支配与压迫的非正义境况,无论是自由主义的中立性理想还是社群主义的共同体理想都不同程... 在当代西方政治伦理论域中,尽管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正义论辩激烈且影响广泛,但在差异政治的主将艾里斯·杨看来,仍不足以应对现代社会多样性的支配与压迫的非正义境况,无论是自由主义的中立性理想还是社群主义的共同体理想都不同程度地培育了对差异的否认,并进而造成了对某些群体和个体的非正义,因而,为削弱"自我发展和自我决定的制度化限制",杨以结构性社群和间接关系为根基尝试性发展了一种差异政治的正义构想。在明同别异的前提下开展差异政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多边互动,既为彼此取益,更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中立性 社群 间接关系 差异政治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政治与协商民主
2
作者 刁瑷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5,共6页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差异政治理论对普遍主义的政治模式提出了质疑,强调差异性、多元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应受到平等尊重和承认权利。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其前提在于承认并解决多元文化社会的现实,通过公共协商解决自由主义...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差异政治理论对普遍主义的政治模式提出了质疑,强调差异性、多元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应受到平等尊重和承认权利。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其前提在于承认并解决多元文化社会的现实,通过公共协商解决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缺陷。然而,协商民主与差异政治两者表面的亲密关系却无法掩饰其实质性的分歧。二者背后隐含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内在悖论——是以无差别的个人主义抑或以有差别的社群主义为原则?该问题是协商民主理论领域内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政治 协商民主 普遍主义政治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空间的政治想象——福柯与列斐伏尔的空间观对勘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晓磊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4-152,共9页
福柯与列斐伏尔引领了当代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二人的空间观均发轫于对现代同质空间的批判之上。借助对历史同一性的重审,福柯意图用空间叙事打破历史叙事的连续性,列斐伏尔则寻求用空间生产弥补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缺失。二... 福柯与列斐伏尔引领了当代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二人的空间观均发轫于对现代同质空间的批判之上。借助对历史同一性的重审,福柯意图用空间叙事打破历史叙事的连续性,列斐伏尔则寻求用空间生产弥补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缺失。二人均受惠于尼采的身体观,福柯从差异的个体出发揭示了异托邦的恒常性,并通过自我技术追逐自由的最大化,以破除权力宰制的悖论;而列斐伏尔从联合的群体出发重构了乌托邦的开放性,呼吁在日常生活和空间领域进行总体性革命,以达至线性与循环、中心与边缘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 差异空间 同质空间 异托邦 差异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主义与承认政治——基于查尔斯·泰勒“承认政治”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白晓 胡婧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9,26,共7页
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对蔑视的反抗和对尊严的维护。自由主义虽然建立了平等承认的政治,但平等承认主导下的尊严政治与差异政治在处理少数族裔与社会边缘群体的地位问题时存在缺陷,对其独特性、差异性的漠视形成了新的压迫。查尔斯.泰勒基... 民族主义的兴起是对蔑视的反抗和对尊严的维护。自由主义虽然建立了平等承认的政治,但平等承认主导下的尊严政治与差异政治在处理少数族裔与社会边缘群体的地位问题时存在缺陷,对其独特性、差异性的漠视形成了新的压迫。查尔斯.泰勒基于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反思提出了"承认政治",力图弥合自由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缺陷,为尊重少数族裔和社会边缘群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维护其在社会共同体中的平等地位提供了一个理论视域和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尊严政治 差异政治 承认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依差异文化与亨廷顿差异文明比较之思索 被引量:1
5
作者 卢太平 刘海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7-219,共3页
本文运用后现代意义上的"差异"观和"差异政治"观,简要评价了帕依的"多元政治文化分析"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典型的后现代差异政治观的代表——它们从多元文化、文明作为理... 本文运用后现代意义上的"差异"观和"差异政治"观,简要评价了帕依的"多元政治文化分析"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典型的后现代差异政治观的代表——它们从多元文化、文明作为理解差异政治的切入点,为理解多级的世界政治格局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但同时它们也过分彰显和强调了当今政治学中差异与冲突的固有性和不可避免性。只有辩证地理解政治文化中的"异与同",用辩证的观点来审视文化、文明中的差异以及后现代差异政治观,才能真正科学把握纷繁复杂的世界政治图景,弘扬"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政治 多元政治文化 文明冲突 和平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语境下的群体身份问题——对查尔斯·泰勒承认政治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玉军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4-102,115,共10页
基于普遍主义原则,自由主义对个体进行了无差别化的处理,剥夺了附着在个体身上的群体身份,忽视了群体认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查尔斯·泰勒看来,这种将个体权利优先于集体目标的平等尊严政治在使人们从封建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的同时,... 基于普遍主义原则,自由主义对个体进行了无差别化的处理,剥夺了附着在个体身上的群体身份,忽视了群体认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查尔斯·泰勒看来,这种将个体权利优先于集体目标的平等尊严政治在使人们从封建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却又使个体陷入到普遍主义的控制之中。这种不尊重群体差异性的做法,其实质是不认同、不承认差异性,最终会造成歪曲的认同。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将平等尊严政治与差异政治结合起来,不同群体之间要交流和沟通,进而建构一种包容性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主义 普遍主义政治 差异政治 承认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的正义之争——N.弗雷泽与I.M.扬的政治哲学对话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晓燕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41,共6页
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学者艾里斯.扬和南希.弗雷泽围绕多元压迫之正义框架还是二元正义维度会更有利于新社会主义的联合策略问题,以及差异和承认政治问题所展开的政治哲学论辩,所致力于揭示的是,如何使得正义的理念和实践在反资... 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的两位学者艾里斯.扬和南希.弗雷泽围绕多元压迫之正义框架还是二元正义维度会更有利于新社会主义的联合策略问题,以及差异和承认政治问题所展开的政治哲学论辩,所致力于揭示的是,如何使得正义的理念和实践在反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具有深层的颠覆性这样一个共同的议题。二者的正义构想异同及其争辩所打开的话语空间,一方面向我们昭示了解放政治的理论和实践斗争的努力一直在路上,另一方面也表明当代美国新马克思主义对多元文化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框架的依赖本身限制了理论自身的潜力而未能深层有效地挑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再分配 承认 差异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政治文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涤非 《重庆高教研究》 2013年第2期64-69,共6页
政治文化是公民个体对政治系统所持的认知、情感与评价。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政治生活的主要参加者,对他们的政治文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45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大学生政治文化的总体特征,并以城乡... 政治文化是公民个体对政治系统所持的认知、情感与评价。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政治生活的主要参加者,对他们的政治文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452名大学生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大学生政治文化的总体特征,并以城乡、性别、年级和专业为变量,对子群间政治文化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政治文化在总体上呈现整合形态,但城市和乡村、男生和女生、文科和理科大学生的政治文化存在差异,而不同年级大学生政治文化则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文化差异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共通”:基于经验材料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
9
作者 方振武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4,共13页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21年)和2020网民社会心态第一次调查公开版的调查数据,将吴飞和傅正科提出的“数字共通”理论进行操作化处理,可以发现:(1)受访者在网上分享信息的整体欲望不强,且身份信息虚构...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2021年)和2020网民社会心态第一次调查公开版的调查数据,将吴飞和傅正科提出的“数字共通”理论进行操作化处理,可以发现:(1)受访者在网上分享信息的整体欲望不强,且身份信息虚构情况越严重,分享信息的欲望越弱;(2)受访者对网上信息普遍持怀疑态度,积极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回应网上信息的情况不佳,但也普遍认为互联网在社会问题解决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3)受访者虽然普遍认为国内社会整体的宽容氛围较好,但也认为不同群体间的冲突问题仍广泛存在。此外,受访者自身尽管对不同社会群体的接纳情况不是特别理想,但对不同的社会思想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共通 公共领域 异质公共性 差异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物业费收缴的运作逻辑——以南京一房改房社区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屈群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4-109,159,共6页
以南京西苑一个房改房社区为例,分析了物业费收缴中物业公司的收费策略及其对物业秩序和邻里政治的影响。游走在"撤出"与"被炒"之间,是物业公司常规化行动选择和物业费收缴逻辑。在此行动框架和利益逻辑下,物业公... 以南京西苑一个房改房社区为例,分析了物业费收缴中物业公司的收费策略及其对物业秩序和邻里政治的影响。游走在"撤出"与"被炒"之间,是物业公司常规化行动选择和物业费收缴逻辑。在此行动框架和利益逻辑下,物业公司依据业主的交费差异制造分化,并采取了依法追缴、规则运作以及拉拢积极分子、瓦解钉子户等收费策略。物业公司针对分化业主而实施的策略性收费,不但建构了具有韧性边界的物业秩序,而且依据差异政治的运作逻辑,制造了业主分化的邻里政治。如何保持韧性物业秩序和警惕物业公司对差异政治的运作,是需要加以注意的物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缴物业费 物业公司 分异业主 物业秩序 差异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及内涵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丹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多元文化主义”由形容词“多元文化的”(mu lticu ltural)演化而来,而“多元文化的”意为“属于一个由多种文化群体组成的社会的”,相对于“单一文化的”(monocu ltural)一词而存在。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政策又是一种意识形态,... “多元文化主义”由形容词“多元文化的”(mu lticu ltural)演化而来,而“多元文化的”意为“属于一个由多种文化群体组成的社会的”,相对于“单一文化的”(monocu ltural)一词而存在。多元文化主义既是一种社会政策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的同质化的反抗,是弱势文化群体反对文化霸权的文化政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多元文化的教育 差异政治 文化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的道德地形学” 一个具有心理学和社会学意涵的本体诠释学理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共32页
在当今中国,社会学、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所强调的"文化自觉"的旨趣在于凸显文化主体性以及文化间的和平沟通。"自我的道德地形学"无疑对这一旨趣具有独特的理论启示意义,它构成了C.泰勒的巨著《自我的根源》的主体部... 在当今中国,社会学、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所强调的"文化自觉"的旨趣在于凸显文化主体性以及文化间的和平沟通。"自我的道德地形学"无疑对这一旨趣具有独特的理论启示意义,它构成了C.泰勒的巨著《自我的根源》的主体部分,并在其诠释学思想中占有基础地位。"自我的道德地形学"首先是作为一个心理学理论被提出来的,而它的社会学意涵在以其为基础的、C.泰勒的著名政治理论论文"承认的政治"中充分地得以展现。鉴于这一理论以兼具心理学和社会学意涵的本体论诠释为基础,对错综复杂的历史经验具有条分缕析的阐释力,因此,作者认为,对该理论所具有的启示意义予以深刻地把握,对中国社会学、心理学在方兴未文的跨学科文化研究领域建构基础性的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的道德)地形学 承认的政治 自我探索 差异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正义的历史生成与中国建构
13
作者 魏强 庄友刚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我们正步入城市社会,如何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自觉建构、完善城市正义,是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一直关注的话题。自由主义认为权利优先于善、国家中立是建构城市正义的根本,而社群主义则强调培养共同善,致力于塑造政治共同体。这两者看似... 我们正步入城市社会,如何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自觉建构、完善城市正义,是西方政治哲学传统一直关注的话题。自由主义认为权利优先于善、国家中立是建构城市正义的根本,而社群主义则强调培养共同善,致力于塑造政治共同体。这两者看似对立的观点背后其实分享着共同的逻辑:即用同一性否认或压制差异。差异性和多样性是城市的天然属性,是理解城市的根本前提,没有对差异问题的合理应对,就没有城市正义。在当代中国境遇中,建构差异的城市正义,需要处理好城市正义感的个体伸张与普遍唤醒、城市差异性的宏观建构与微观推进和城市公共性的顶层设计与集体行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正义 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 差异政治 中国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的平等观及其证成进路变迁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冏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27,共6页
一直以来,女性主义以消除所有形式的性别压迫为其核心政治目标。第一波女性主义论证其正当性的理据在于两性拥有同样的理性能力,因而女性应当在政治权利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方面拥有和男性一样的权利。而这忽略了两性之间的差异,并且... 一直以来,女性主义以消除所有形式的性别压迫为其核心政治目标。第一波女性主义论证其正当性的理据在于两性拥有同样的理性能力,因而女性应当在政治权利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方面拥有和男性一样的权利。而这忽略了两性之间的差异,并且无益于解决家庭领域内的性别不平等状况。为此,在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之后,女性主义转而关注女性独特的身体体验,一方面揭示了父权制如何以身体为对象而建立统治,另一方面又从建构论的角度论述了性别主体在身体实践中形成的过程,从而提出身份政治的主张。但是对身体的强调可能会导致本质主义的困境,同时女性群体内部存在着不同的身体体验,难以形成统一的女性主义立场,因此导致女性主义自身合法性的危机。为此女性主义试图在肯定多元体验的基础上,思考一种差异政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 女性主义 身份 差异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交流的交通:日常跨界流动的人类学反思——以霍尔果斯口岸“中哈跨境合作中心”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萱 刘玺鸿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6,共8页
在主流的边界与移民研究中,存在着跨界流动促成文化互动和相互认同的观点,但基于霍尔果斯口岸"中哈跨境合作中心"的民族志材料,由于边境地区的空间设置、地缘政治经济情境以及文化符号商业化策略等3个方面的差别使得出现了一... 在主流的边界与移民研究中,存在着跨界流动促成文化互动和相互认同的观点,但基于霍尔果斯口岸"中哈跨境合作中心"的民族志材料,由于边境地区的空间设置、地缘政治经济情境以及文化符号商业化策略等3个方面的差别使得出现了一种可命名为"无交流的交通"(transportation without communication)的日常跨界流动的特殊形态。在这一形态下,频繁的跨界交通往来并没有促成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反而在超越领土边界的情境下形成了新的空间区隔,并且在商业开发对文化符号的反复挪用中削弱了文化间相互理解的有效性。进而以此说明"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跨界交往的全面理解应当基于微观的日常层面,通过跨界流动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上的复杂性进行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流动 无交流的交通 政治经济差异 空间格局 文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