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碳酸盐岩差异成岩作用对油气分层聚集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北斜坡鹰山组为例 被引量:22
1
作者 吕修祥 陈佩佩 +2 位作者 陈坤 张杰 钱文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7-971,共15页
塔中隆起北斜坡鹰山组碳酸盐岩厚度大、埋藏深,经历了多期、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测井资料解释及地震属性反演识别裂缝,结合录井和试油资料统计分析,发现鹰山组岩溶储集层段经历了多期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储... 塔中隆起北斜坡鹰山组碳酸盐岩厚度大、埋藏深,经历了多期、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基于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测井资料解释及地震属性反演识别裂缝,结合录井和试油资料统计分析,发现鹰山组岩溶储集层段经历了多期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储集空间建设性改造强烈,相对应的胶结-充填作用相对较弱;相邻致密段的形成主要源于强烈的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而相对应的溶蚀作用明显偏弱,该段的电阻率明显高于相邻储集层段,故称为“高阻层”,构成识别致密层的重要标志。相邻碳酸盐岩储集层段与致密盖层段在成岩作用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正是差异成岩作用导致了厚层碳酸盐岩内幕多套储-盖组合的形成。垂向上多个缝洞发育段(储集层)与致密段(盖层)间互,形成叠置分布的多套储-盖组合,由此导致厚层碳酸盐岩内幕发育多个含油气层段。横向上,受制于碳酸盐岩的非均质性以及走滑断裂的分割作用,岩溶储集层段及致密高阻层延展性受到制约。因此,鹰山组油气分布不仅具有纵向分层,同时具有横向分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成岩作用 致密段(高阻层) 碳酸盐岩 鹰山组 塔中隆起北斜坡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岩—泥灰岩韵律层的差异成岩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喜停 颜佳新 薛武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7-635,共9页
灰岩—泥灰岩韵律层包括结核状灰岩到灰岩和泥灰岩互层,广泛分布在陆棚及深海环境中,出现于各地质时期,是研究高分辨率地层学和环境恢复的理想工具。但是成岩作用在灰岩—泥灰岩韵律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差异化... 灰岩—泥灰岩韵律层包括结核状灰岩到灰岩和泥灰岩互层,广泛分布在陆棚及深海环境中,出现于各地质时期,是研究高分辨率地层学和环境恢复的理想工具。但是成岩作用在灰岩—泥灰岩韵律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直存在分歧,有的学者认为差异化学压实成岩作用加强了原始沉积的差异,有的学者认为成岩作用不仅能够强烈歪曲原始环境特征,还可以通过自身成岩作用形成与原始沉积特征类似的现象。灰岩—泥灰岩韵律层中的差异成岩作用是指泥灰岩中的不稳定碳酸盐矿物在海底成岩环境中经过溶解、迁移和在灰岩中再沉淀,导致灰岩层没有明显被压实,而泥灰岩层受到明显压实。本文重点评述了差异成岩作用发生的环境和过程,并对与之相关的胶结物来源问题和有机质在早期成岩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并以华南中二叠统栖霞组韵律层为例,探讨了差异成岩作用在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泥灰岩 差异成岩作用 海水埋藏成岩作用 栖霞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深层高变温背景下储层成岩作用与低渗致密化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远光辉 彭光荣 +4 位作者 张丽丽 孙辉 陈淑慧 刘浩 赵晓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64,共21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油气勘探逐渐从中-浅层韩江组-珠江组的常规储层转向深层-超深层珠海组-恩平组的低渗致密储层,特殊的高变地温地质背景使得储层成岩作用以及致密化机制与常规储层差别较大。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油气勘探逐渐从中-浅层韩江组-珠江组的常规储层转向深层-超深层珠海组-恩平组的低渗致密储层,特殊的高变地温地质背景使得储层成岩作用以及致密化机制与常规储层差别较大。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测试、成岩过程重建和物性恢复等技术,系统分析了白云凹陷西北部低隆起-中部洼陷带古近系珠海组下段-恩平组砂岩储层的成岩过程及差异,结合构造演化背景、地层埋藏史和现今物性数据,研究了影响储层物性关系的主要因素以及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机理。结果表明:珠海组下段-恩平组储层经历了较强的压实作用、2期碳酸盐胶结、3期硅质胶结和3期长石溶解作用。储层成岩作用过程中,地温梯度变化导致压实速率不同,经历不同开放-封闭体系的水-岩反应过程是不同区带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压实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硅质胶结和碳酸盐胶结进一步增强了储层致密程度,溶解作用改善了储层物性。从低隆起到洼陷带,伴随地温梯度升高和埋藏深度增加,低隆起储层成岩阶段为中成岩A2期,斜坡带为中成岩B期,洼陷带为晚成岩期,成岩强度不断增加;成岩作用的差异使得储层物性演化显著不同。洼陷带储层在晚期烃类充注前已致密化,斜坡带储层在晚期烃类充注阶段逐渐致密,而低隆起区储层目前仍为低渗储层。斜坡带整体埋深小于5 km,且上覆地层具备良好封盖能力,是下部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化 差异成岩作用 深层储层 古近系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前缘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集层成岩作用差异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彭靖淞 刘树根 +2 位作者 张长俊 张如才 张江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0-801,共12页
随着近年来四川盆地一系列新的碳酸盐岩气田的发现,具有丰富油气资源潜力的川西龙门山前缘逐渐成为寻找高丰度大中型气田的现实地区。针对储集层特征在区内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笔者等通过对龙门山前缘中坝地区和天台山大元包地区中三... 随着近年来四川盆地一系列新的碳酸盐岩气田的发现,具有丰富油气资源潜力的川西龙门山前缘逐渐成为寻找高丰度大中型气田的现实地区。针对储集层特征在区内表现出强烈的非均质性,笔者等通过对龙门山前缘中坝地区和天台山大元包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岩心描述和薄片观察,对其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1)龙门山前缘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储集层成岩作用复杂,其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藻泥晶化作用、白云石化作用、膏化和硅化作用等;(2)受中三叠世末期龙门山前缘裂陷作用的影响,雷口坡组发育大量的热液构造,包括热液溶蚀、热液矿物的胶结和热液白云石化;(3)受构造高点控制的胶结中断—表生溶蚀是中坝—青林地区储集层优于天台山地区的主要控制因素。龙门山前缘反转之前的构造背景和古地貌决定了雷口坡组成岩作用的差异,从而控制了优质储集层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差异 白云石化作用 胶结作用 溶蚀作用 雷口坡组 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Bonaparte盆地Sahul区块Elang组成岩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卢景美 陈景阳 +1 位作者 姜培海 谭卓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4,共7页
Elang组是Bonaparte盆地Sahul区块的主要含油气层,属于浅海相三角洲前缘沉积,钻探结果表明研究区该套储层的物性呈现出"南好北差"的特点。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光衍射等多种方法和手段重点研究了Elang组砂岩的成岩作用... Elang组是Bonaparte盆地Sahul区块的主要含油气层,属于浅海相三角洲前缘沉积,钻探结果表明研究区该套储层的物性呈现出"南好北差"的特点。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X光衍射等多种方法和手段重点研究了Elang组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研究表明该套砂岩在区块南北的物理和化学成岩作用均不同,北部地区处于中成岩阶段的A1期,主要发育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南部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的A2期和B期,主要发育机械压实和胶结、交代等成岩作用。这种差异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之一,也是导致储层物性北好南差的主要原因。研究这种差异性对于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aparte盆地 Sahul区块 Elang组砂岩 差异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非克拉通盆地古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与成储机制
6
作者 吕雪雁 曹喆 +4 位作者 杨光庆 张玉银 刘静静 李晋 张忠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4-958,共15页
古生界广泛发育的碎屑岩是北非地区克拉通盆地主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层系。不同地区的储层成岩演化和后期改造不同,储层品质差别很大。基于IHS数据库中的北非地区8个构造单元492个油气藏的储层资料,结合储层埋藏史、地温史和成岩演化史,研... 古生界广泛发育的碎屑岩是北非地区克拉通盆地主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层系。不同地区的储层成岩演化和后期改造不同,储层品质差别很大。基于IHS数据库中的北非地区8个构造单元492个油气藏的储层资料,结合储层埋藏史、地温史和成岩演化史,研究了不同时代和地区古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差异,提出了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预测了有利储层发育地区。研究认为:(1)北非地区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泥盆系砂岩储层是北非克拉通盆地的主力储层,主要为河流相、滨海-近岸相和浅海相碎屑岩沉积。储层分布范围广,连续性好。(2)储层经历两类埋藏史,构造演化差异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时代储层成岩演化不同。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和石英次生加大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长石溶解和多期构造裂缝改造对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3)寒武系-下奥陶统有利储层普遍发育于受海西运动影响较大的隆起区。上奥陶统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霍加尔地盾周边的莫祖克盆地、伊利兹盆地和阿赫奈特盆地。下泥盆统优质储层分布范围更广,主要分布在伊利兹盆地、阿赫奈特盆地、蒂米蒙盆地、里甘盆地以及古达米斯盆地北部隆起和斜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成岩作用 储层致密化 储层形成机制 古生界 克拉通盆地 北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岩相组合约束下成岩作用差异及成因--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
7
作者 赵慧 葸克来 +3 位作者 操应长 辛红刚 淡卫东 李弛 《沉积学报》 2025年第4期1507-1521,共15页
【目的】储层成岩作用的差异性,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制约着致密砂岩油气的分布预测。【方法】以志靖—安塞地区长8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CL)、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碳氧同位素、激光剥蚀等... 【目的】储层成岩作用的差异性,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制约着致密砂岩油气的分布预测。【方法】以志靖—安塞地区长8致密砂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CL)、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碳氧同位素、激光剥蚀等一系列分析技术手段,明确储层在岩相组合约束下成岩作用的差异性及成因。【结果】志靖—安塞地区长8致密砂岩储层可以分为三种岩相组合类型。Ⅰ型粉砂岩—细砂岩相夹泥质岩相组合与Ⅲ型细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相组合中,粉砂岩相粒度细,云母含量高,压实作用强烈,方解石胶结物在靠近泥质岩相的位置处大量发育,形成时间早,孔隙水受压实作用从泥岩向临近砂体排出,为方解石胶结物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Ⅱ型细砂岩—中砂岩相组合中厚层砂体内部发育的方解石胶结物形成时间晚,主要与有机质演化有关;Ⅰ型和Ⅱ型岩相组合内部常见石英胶结物的发育,主要由长石溶蚀和黏土矿物转化提供硅质来源;溶蚀作用发育在岩石粒度较粗,塑性颗粒含量低的位置,该位置具有良好的流体运移通道。【结论】明确了研究区成岩作用的差异性及成因,为储层非均质性成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8段致密砂岩 岩相组合 成岩作用差异及成因 志靖—安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碳酸盐岩台地自生泥质组分成因及意义——以上寺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苏成鹏 李飞 +7 位作者 谭秀成 王小芳 龚峤林 李明隆 芦飞凡 唐浩 邓嘉婷 李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0-570,共21页
台地泥质组分沉积记录了源—汇过程和环境演化等沉积学领域信息,可作为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的重要载体。然而,利用沉积物中的泥质组分进行古气候和古环境恢复时仍存在相当大的复杂性和局限性。鉴于此,笔者以上寺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 台地泥质组分沉积记录了源—汇过程和环境演化等沉积学领域信息,可作为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的重要载体。然而,利用沉积物中的泥质组分进行古气候和古环境恢复时仍存在相当大的复杂性和局限性。鉴于此,笔者以上寺剖面中二叠统茅口组为例,通过研究该层位富泥质组分灰岩—泥灰岩韵律的宏微观形貌学和矿物学特征,发现其泥质组分主要由成岩黏土矿物海泡石构成,其次为少量滑石和蒙脱石。基于前人认识,进一步运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原位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手段,综合认为海泡石中镁元素来源于继承海水的孔隙水以及亚稳定矿物的转化释放,硅元素可能来源于上扬子台地的同沉积期断裂热液。此外,滑石主要形成于海泡石埋藏过程中的成岩转化,蒙脱石可能也具有类似成因,但不排除有少量蒙脱石来源于火山物质的海底改造。结合区域资料,华南中二叠统浅水碳酸盐台地上广泛发育自生成因(早期成岩作用和埋藏成岩作用)泥质组分。因此,在利用泥质组分来恢复古环境的时候,需要谨慎识别其成因,这将有利于提高沉积旋回识别和环境解释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对自生成因泥质组分进行专门研究,在成岩过程以及成岩地球化学信号识别上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二叠统 灰岩—泥灰岩韵律 自生黏土矿物 海泡石 差异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周新锐 王喜鑫 +4 位作者 李少华 张昌民 胡凯 严春景 倪雪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1-420,共10页
陆相混合沉积岩岩性复杂,储集层物性差异大,其孔隙结构及其主控因素,是揭示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物性的关键。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X射线衍射等,识别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岩性,分... 陆相混合沉积岩岩性复杂,储集层物性差异大,其孔隙结构及其主控因素,是揭示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物性的关键。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X射线衍射等,识别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岩性,分析了不同岩性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成岩作用的关系。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主要发育泥晶白云岩、粉砂质砂屑白云岩、石灰质粉砂岩、石灰质泥岩、粉砂质凝灰岩和石灰质凝灰岩6种岩性。粉砂质砂屑白云岩、石灰质粉砂岩和粉砂质凝灰岩压实程度中等,溶蚀孔发育,孔喉半径大,孔隙连通性及孔喉分选好,储集层物性好;石灰质凝灰岩压实作用中等,主要以方解石、自生石英及方沸石胶结为主,储集层物性中等;泥晶白云岩和石灰质泥岩成分单一,压实作用较强,溶蚀作用弱,孔喉半径小,物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草沟组 陆相混积型页岩 复杂岩性 扫描电镜 高压压汞 恒速压汞 孔隙结构 差异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坝须二段气藏圈闭分析的思考 被引量:20
10
作者 安凤山 王信 叶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2,共5页
拥有压降法储量 10 0× 10 8m3 的中坝须二段气藏发现于 1972年 ,虽然地质研究在勘探初期提出过该气藏为印支期古构造圈闭的认识 ,但随后在整个勘探开发进程中 ,圈闭被视为构造或断封圈闭。笔者通过圈闭分析认为 ,中坝须二段气藏为... 拥有压降法储量 10 0× 10 8m3 的中坝须二段气藏发现于 1972年 ,虽然地质研究在勘探初期提出过该气藏为印支期古构造圈闭的认识 ,但随后在整个勘探开发进程中 ,圈闭被视为构造或断封圈闭。笔者通过圈闭分析认为 ,中坝须二段气藏为古构造—成岩圈闭 ,成藏关键时刻是晚侏罗世早期。随着油气对燕山期古构造的充注 ,成岩作用出现差异 ,胶结和充填作用在含油气部位受到抑制甚至停顿 ,而在气水过渡带以外则持续进行 ,大量碳酸盐胶结物使岩石孔渗性急剧降低 ,形成沿古构造边界的环状致密岩带 ,进而封堵已聚集的油气 ,展现了古构造基础上的成岩圈闭特征。统计表明 ,中坝须二段气藏勘探成功率为 5 3% ,工业气井集中于古今构造叠合部位的相对高孔渗带 ,圈闭以外的钻井 ,即使构造位置高 ,也基本失利。因此认为 ,聚集期古构造是形成油气藏的最佳部位 ,由于差异成岩作用将油气“冻结”定位 ,故晚期构造的改造调整作用有限。进而提出 ,圈闭分析是成藏研究的基础 ,为提高气井命中率 ,在勘探布井工作中 ,圈闭分析应列为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坝须二段气藏 圈闭分析 气田勘探 古构造圈闭 环状致密岩带 差异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