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所有制企业自主性来源与差异化管控模式匹配——基于竞争性国有企业集团的多案例研究
1
作者 徐宁 李昱潼 徐向艺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0-112,共13页
差异化管控是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效的必要路径,但如何探索与企业自身相匹配的管控模式尚未得到充分的理论阐释。本文基于三家竞争性国有企业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混合所有制企业自主性来源与差异化管控模... 差异化管控是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效的必要路径,但如何探索与企业自身相匹配的管控模式尚未得到充分的理论阐释。本文基于三家竞争性国有企业集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混合所有制企业自主性来源与差异化管控模式之间的匹配逻辑。研究发现:差异化管控是健全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有效路径,董事会治理型、职业经理人赋能型与中长期激励驱动型三种管控模式可以实现适度放权,促进各类资本的优势互补与价值共创;核心资源归属、企业家精神配置、商业模式创新是决定混合所有制企业自主性程度的关键要素,上述三种差异化管控模式分别与之相匹配;公司治理是支撑差异化管控实现的基本制度基础,应积极健全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为核心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机制设计。本文试图弥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微观路径的研究缺口,并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企业 自主性来源 差异化管控 多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差异化管控的逻辑框架、机制设计与推进路径
2
作者 王文举 曹晓芳 《商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31,共12页
深刻践行分类监管的实践逻辑,实施差异化管控策略,是激活国资国企潜能,纵深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走深走实的关键抓手。文章聚焦国有企业分类监管的核心命题,以市场化管控为导向,以“管资本”为核心,剖析不同功能类别和股权比例下国有企... 深刻践行分类监管的实践逻辑,实施差异化管控策略,是激活国资国企潜能,纵深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走深走实的关键抓手。文章聚焦国有企业分类监管的核心命题,以市场化管控为导向,以“管资本”为核心,剖析不同功能类别和股权比例下国有企业差异化管控的框架、机制与路径,力图破除“一刀切”的监管惯性,推进科学精准监管。首先,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框架下,遵循“功能使命—战略定位—市场驱动—管控重构”的逻辑思路,构建以“外部+内部”为逻辑主线的国有企业差异化管控整合框架。其次,基于外部“行政型管控、经济型管控、政治型管控”的互嵌融合模式和内部“治理型管控、垂直管控、授权决策”的一体两翼结构,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差异化管控机制。最后,从科学分类、放管结合、子公司董事会强化、多维协同、数智化赋能五个方面提出差异化管控推进路径,为政策导向转化为实践方案提供有效支撑。文章立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国资国企改革新使命的最新部署,助力推动市场机制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中的精准渗透,致力扫除国有企业监管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强化监管韧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差异化管控 逻辑框架 机制设计 推进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能度权:集团公司差异化管控的底层逻辑与治理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方政 武常岐 项安波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77,共17页
集团公司差异化管控能够优化不同出资主体的权力配置,然而集团公司管控现有研究对有限理性的默认假设缺乏关注,无法为集团公司差异化管控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指出集团公司差异化管控的底层逻辑是实际控制人、子公司... 集团公司差异化管控能够优化不同出资主体的权力配置,然而集团公司管控现有研究对有限理性的默认假设缺乏关注,无法为集团公司差异化管控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指出集团公司差异化管控的底层逻辑是实际控制人、子公司其他股东和子公司高管围绕关键资源禀赋、子公司对集团公司的重要程度和依赖程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剩余控制权优化配置。同时,剩余控制权配置过程会产生异质性配置结果,进而产生不同的管控模式和代理问题,这就需要辅以异质性治理结构与机制安排,以降低潜在治理成本。本文通过解构上述过程,主要回答了集团公司差异化管控的底层逻辑、分类依据和治理对策等三个核心命题,不仅可以助力集团公司差异化管控实践,还能够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团公司 差异化管控 交易成本理论 不完全契约理论 剩余制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模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石颖 张晓文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9-65,共7页
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差异化管控是国有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更关系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势的初衷。当前,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混改企业仍然沿用“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集中表现在管控理念、管控体制、管控模... 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差异化管控是国有企业深度转化经营机制的内在要求,更关系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优势的初衷。当前,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参股混改企业仍然沿用“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集中表现在管控理念、管控体制、管控模式及管控方式几个方面。建议根据集团集分权程度的不同,结合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股占比、所处行业特性以及战略地位,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差异化管控,积极推进从行政化管控向治理型管控转变,切实加快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管控改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企业 差异化管控 管控模式 国有企业改革 改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导控视角的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对杭州市主城区的案例探索
5
作者 吴一洲 任彬彬 +2 位作者 姚申益 杨俊宴 张雍雍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883-7904,共22页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构建国土空间利用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底线要求。以杭州主城区为例,依托景观生态学的“格局⁃过程”的原理,利用景观指数法、遥感生态指数法等方法,分析国土空间利用演变及其生态响应的特征与机制,基于...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构建国土空间利用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底线要求。以杭州主城区为例,依托景观生态学的“格局⁃过程”的原理,利用景观指数法、遥感生态指数法等方法,分析国土空间利用演变及其生态响应的特征与机制,基于“网络”模式和“千层饼”模式构建多维集成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并通过识别空间冲突,提出生态空间结构优化与差异化管控的策略。结果表明:1)杭州主城区表现出生境质量变化与“耕转建”的国土空间转移模式高度相关,景观破碎化与分散化、生境质量持续下降等特征;2)研究区共有36个生态源地,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41%,空间分布与规模大小差异明显;近源低阻的生态缓冲区对核心区域保护效果较好;识别生态廊道53条,长度达366.14m,长度长但分布不均;识别生态战略点33处且分布集中,是生态修复的优先参考点;3)构建了“底线⁃缓冲⁃理想”三级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其中底线安全格局占全域的31.01%,是各类生态过程的核心区域;缓冲安全格局占24.06%,是底线格局的保护区域;理想安全格局占23.13%,是城市建设的潜力区;4)空间冲突识别中,生态源地、一级缓冲区、底线安全格局与现状建设用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冲突,依据冲突类型划分为城镇用地型、农居点及基础设施型等3类;5)构建“一轴一环、三屏四区、六廊多点”的生态空间优化结构,划分出6类重点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差异化管控策略。研究结果旨在为国土空间规划及其生态空间的结构性导控途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国土空间利用 结构性导 空间冲突 差异化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总体安全格局量化评价和管控方法探索——以泉州市泉港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牛强 张浩 +2 位作者 伍磊 朱玉蓉 魏伟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5-101,共7页
城市安全事关人民的幸福,是后疫情时代国土空间语境下的规划重要议题。从“风险识别、量化综合、空间统筹”3个维度形成城市“生态、生产、生活”3类安全基本控制线的分析框架,构建系统性空间量化指标体系。以泉州市泉港区为研究案例,... 城市安全事关人民的幸福,是后疫情时代国土空间语境下的规划重要议题。从“风险识别、量化综合、空间统筹”3个维度形成城市“生态、生产、生活”3类安全基本控制线的分析框架,构建系统性空间量化指标体系。以泉州市泉港区为研究案例,总结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安全量化评价与差异化、精细化管控的方式方法。研究一是统筹分析了城市总体安全,并以空间量化实现要素落子;二是据此制定精细化、差异化的管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安全 国土空间规划 基本制线 差异化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廊坊市重污染天气特征及减排效果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铭 杜桂敏 +5 位作者 李瑾 刘大喜 吕喆 聂滕 李国昊 崔建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9,共13页
为了统筹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7月制定了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文章将廊坊市11次预警(4次黄色预警、6次橙色预警和1次红色预警)划分为8次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次污染过程PM_(2.5)... 为了统筹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7月制定了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措施。文章将廊坊市11次预警(4次黄色预警、6次橙色预警和1次红色预警)划分为8次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次污染过程PM_(2.5)平均浓度为41.4~129.0μg/m^(3),综合后向轨迹模拟、地面天气型等手段,将污染过程分为4类,包括西南输送类、东南输送类,西北方向输送类以及局地污染过程。其中高压后部、低压前部和弱高压是导致南部区域传输污染过程的主要天气型,均压场、弱高压是导致西北来向和局地污染过程的主要天气型,且西南来向与局地污染过程PM_(2.5)均值与峰值浓度均高于东南来向和西北来向污染过程,说明此两类污染发生时,廊坊市空气质量更差。结合各预警等级污染物减排比例,采用WRF-CMAQ模式对11次预警期间“绩效分级、差异化管控”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预警期间PM_(2.5)平均浓度下降了2.6%~5.9%,PM_(2.5)峰值浓度降低了0.7%~7.7%。整体来看,应急措施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廊坊市空气质量,并起到了“削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预警 应急措施 绩效分级 差异化管控 WRF-CMAQ 廊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晓君 胡兵 邓成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我国自然保护地广泛存在跨行政区重叠部分归属不明、保护与利用矛盾冲突严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风景名胜区未参与整合、未能切实服务于群众等突出问题,通过梳理其成因,提出成立专项评估小组,破除区划阻隔;有序调减基本农田,灵... 我国自然保护地广泛存在跨行政区重叠部分归属不明、保护与利用矛盾冲突严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风景名胜区未参与整合、未能切实服务于群众等突出问题,通过梳理其成因,提出成立专项评估小组,破除区划阻隔;有序调减基本农田,灵活处理矛盾冲突;综合评估建设项目,实行追责制;优化管控体系,实行差异化分区管控;落实资金保障,完善社会参与等相应对策,以期为自然保护地整合难题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区划阻隔 基本农田 异化分区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