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实垄断竞争市场中的“最适差异化空间” 被引量:3
1
作者 许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4-90,159,共7页
张伯伦有关在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可获得超额利润,长期转而获得平均利润的论断,不仅可运用霍特林模型证伪,而且遭遇波特等管理学家的质疑与挑战。在现实的垄断竞争市场中,有可能存在由"最适市场细分度"、"最适差异偏好... 张伯伦有关在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可获得超额利润,长期转而获得平均利润的论断,不仅可运用霍特林模型证伪,而且遭遇波特等管理学家的质疑与挑战。在现实的垄断竞争市场中,有可能存在由"最适市场细分度"、"最适差异偏好度"、"最适产品生命周期"、"最适固定费用"、"最适信息对称度"、"最适市场集中度"共同约束形成的"最适差异化空间"。在这一特殊空间内,厂商有可能长期稳定地获得超额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断竞争市场 最适差异化空间 超额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型乡村聚落不同转型模式的差异化空间重构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沛锡 李和平 +2 位作者 付鹏 肖竞 谢鑫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7-76,共10页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城乡统筹下农业多元价值的彰显、三产深度融合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点,我国农业型乡村发展也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农业提档升级角度出发,将农业型乡村聚落的转型模式划分为生态农业型、园区农业...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城乡统筹下农业多元价值的彰显、三产深度融合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点,我国农业型乡村发展也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农业提档升级角度出发,将农业型乡村聚落的转型模式划分为生态农业型、园区农业型及休闲农业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6个典型乡村聚落案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重构指标确定及用地时空变化分析,归纳出不同转型模式的空间特征差异及重构路径,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种差异化的空间重构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农业升级 转型模式 差异化空间特征 重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生态环境治理与空间差异化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韩坚 邹力子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101,共11页
近年来环境治理问题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困扰着中国经济发展,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对矛盾。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集聚的多重效应,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产业集聚的环境... 近年来环境治理问题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困扰着中国经济发展,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一对矛盾。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集聚的多重效应,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有正有负。我们利用2007—2016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环境治理的关系。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与产业集聚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在控制住其他外生变量情况下,环境污染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在不同区域呈现出“倒U型”和“U型”的结果。因此,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产业集聚政策,特别是要提升产业集聚的环保标准,实现经济发展中产业集聚与生态文明的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治理 空间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归空间差异化和尊重生活多样性——避免城市精细化治理走偏的两个核心支撑点 被引量:8
4
作者 韩福国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99,共8页
现代城市治理强调针对城市治理的“短板”进行精准化的治理,形成精细化治理的机制。针对现代城市在街区层面的物质空间的差异化和社区层面的生活多样化的历史基础和现实结构,城市治理短板要基于空间差异化和生活多样化的脉络,通过民主... 现代城市治理强调针对城市治理的“短板”进行精准化的治理,形成精细化治理的机制。针对现代城市在街区层面的物质空间的差异化和社区层面的生活多样化的历史基础和现实结构,城市治理短板要基于空间差异化和生活多样化的脉络,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进行确认和解决,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行政性的城市规划,以形成与刚性的城市管理一致性的对应结构。城市的活力在于差异化的街区空间营造与多样化的社区自治方式,因此,精细化治理的城市路径是基于民众认同的精细化治理,它应该包括空间差异化和生活多样性的理念确立,建构现代城市治理主体之间的民主关系,促使城市规划转向社区规划,避免破坏式更新与单向度的物质性建设,超越对城市问题的运动式规制,应用现代城市治理中的大数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城市治理 空间异化 生活多样性 民主参与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意”消失的空间批判——从列斐伏尔的“诗创实践”与“诗学革命”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车玉玲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25,共6页
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尤其在以列斐伏尔为代表的空间批判理论家那里,“诗意”与“诗创化实践”具有了政治色彩,成为变革现实的力量。借助这些概念,列斐伏尔赋予了诗创化实践以本体论的地位,并以此展开了对于同质性的资本主义... 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尤其在以列斐伏尔为代表的空间批判理论家那里,“诗意”与“诗创化实践”具有了政治色彩,成为变革现实的力量。借助这些概念,列斐伏尔赋予了诗创化实践以本体论的地位,并以此展开了对于同质性的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的批判,提出诗创化实践是实现差异化空间的途径,差异化空间的建构是抵抗全面异化的日常生活的方式。这一论断拓展了对于实践观念的理解,沿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并把批判精神拓展到了更为广泛的范围,同时也意味着对于资本现代性的超越与新文明类型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诗创实践 差异化空间 列斐伏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