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情和非发情期雄性双峰驼尿液差异代谢物及其功能预测
1
作者 袁宝 张博皓 +4 位作者 李建富 陈文丽 张勇 赵兴绪 张全伟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8,共10页
为探究发情期雄性双峰驼(Camelus ferus)尿液的代谢差异,以期为双峰驼繁殖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发情期(Breeding season,BS)(n=6)和非发情期(Non‑breeding season,NBS)(n=6)雄性双峰驼尿液,利用气相/液相色谱-质谱(Gas/Liqu... 为探究发情期雄性双峰驼(Camelus ferus)尿液的代谢差异,以期为双峰驼繁殖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集发情期(Breeding season,BS)(n=6)和非发情期(Non‑breeding season,NBS)(n=6)雄性双峰驼尿液,利用气相/液相色谱-质谱(Gas/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LC‑MS)技术,筛选尿液中差异表达代谢物(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etabolites,DEMs);基于人类代谢组数据库(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HMDB)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鉴定尿液中影响双峰驼季节性发情的关键功效物质及其通路。结果显示,GC‑MS鉴定代谢物468个,LC‑MS鉴定代谢物6193个。以NBS为对照,BS组GC/LC‑MS分别鉴定到205个和601个DEMs(P<0.05),主要为苯及其取代衍生物、脂肪酰、吲哚及其衍生物和有机氮化合物等。GC/LC‑MS KEGG富集分析鉴定获得12条相同通路,GC/LC‑MS维恩鉴定获得L−组氨酸、5'−甲硫基腺苷、3−甲基组氨酸、L−蛋氨酸和三醋精5种共有DEMs。结果表明,L−组氨酸和L−蛋氨酸可通过氨基酸−tRNA的生物合成和组氨酸代谢通路,影响精子发生和生殖健康,从而进一步影响雄性双峰驼发情。此外,基于L−组氨酸和L−蛋氨酸在雌性动物中的作用,推测这两种DEMs可能作为信息素影响雌性双峰驼的性激素合成,进而诱导母驼发情。KEGG富集分析表明,雄性双峰驼发情还与TCA循环、精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GABA能信号传导及丙酮酸代谢调控的精子活力和生殖健康有关。上述结果为深入解析双峰驼繁殖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驼 季节性发情 尿液 气相/液相色谱-质谱 差异代谢物 功能预测 信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缨酮抑制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差异代谢物分析
2
作者 何翔宇 邵雪花 +4 位作者 温雪梅 梁赫 秦子昕 徐玉辉 路伟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7-557,共11页
为明确宽缨酮(Eurycomanone,EN)抑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生长发育的代谢谱变化,本研究采用饲料混毒法检测了宽缨酮和糖、蛋白质及脂类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宽缨酮处理后棉铃虫幼虫的差异... 为明确宽缨酮(Eurycomanone,EN)抑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幼虫生长发育的代谢谱变化,本研究采用饲料混毒法检测了宽缨酮和糖、蛋白质及脂类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宽缨酮处理后棉铃虫幼虫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注释、筛选、分类和分析。结果表明,10μg/g宽缨酮可显著抑制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幼虫的体重降低2.32倍,蛹重降低1.35倍,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降低33.82%和29.68%。添加胰蛋白胨和蔗糖可部分恢复宽缨酮的抑制活性,而添加甘油后对虫体的抑制活性无显著影响。筛选得到1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11个,下调8个,主要分布在氨基酸及其代谢物、核苷酸、脂肪酰类、碳水化合物等营养代谢途径中。其中,甲磺酸、蛋氨酸亚砜、3-O-甲基多巴和3,4-二羟基苯乙酸上调较显著,与对照相比分别上调了119.80倍、3.34倍、2.40倍和2.38倍;L-蛋氨酸、十八碳二烯酰胺、L-酒石酸、腺嘌呤核苷三磷酸、胞苷-5'-三磷酸、β-D-呋喃果糖基-α-D-吡喃葡萄糖苷、香菇嘌呤和L-多巴,分别下调了0.49倍、0.48倍、0.48倍、0.41倍、0.36倍、5.41×10^(-3)倍、1.30×10^(-3)倍和1.48×10^(-4)倍。本研究解析了宽缨酮抑制棉铃虫生长发育的代谢调控作用,为该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缨酮 棉铃虫 生长发育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施用量对设施黄瓜叶片差异代谢物的影响
3
作者 孙少坤 王爽 刘术均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2-78,共7页
为探究化肥施用量对设施黄瓜叶片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途径的影响机制,以黄瓜品种津优30为试材,设置不施肥(CF0)、减量施肥(CF0.5)、常规施肥(CF1)和过量施肥(CF2)共4个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叶片代谢组学变化,并比较CF0.5、CF2... 为探究化肥施用量对设施黄瓜叶片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途径的影响机制,以黄瓜品种津优30为试材,设置不施肥(CF0)、减量施肥(CF0.5)、常规施肥(CF1)和过量施肥(CF2)共4个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叶片代谢组学变化,并比较CF0.5、CF2与CF1处理之间的代谢差异。结果表明,与CF1处理相比,CF0.5处理筛选出14种差异代谢物,CF2处理筛选出16种差异代谢物,CF0.5和CF2共有10种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分为氨基酸类、糖类和有机酸类物质,其相对丰度在CF0.5处理下普遍呈下调趋势,在CF2处理下普遍呈上调趋势。差异代谢物的变化可能与土壤中养分含量密切相关,黄瓜叶片可能通过累积氨基酸类、有机酸类物质来响应施肥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黄瓜 化肥施用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病奶牛血浆差异代谢物及其主要代谢通路分析
4
作者 马敏 沙萍 +3 位作者 马学虎 曹佩佩 杨文飞 马燕芬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370-3382,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筛选相同饲喂条件下健康奶牛和酮病奶牛血浆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试验选取体重为(641±53) kg、胎次为(2.13±1.12)胎且分娩日期相近的24头奶牛,用血酮仪测定血浆β-羟基丁酸(BHBA)含量,筛选出健康奶牛(BHBA含... 本试验旨在筛选相同饲喂条件下健康奶牛和酮病奶牛血浆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试验选取体重为(641±53) kg、胎次为(2.13±1.12)胎且分娩日期相近的24头奶牛,用血酮仪测定血浆β-羟基丁酸(BHBA)含量,筛选出健康奶牛(BHBA含量≤1.0 mmol/L)和酮病奶牛(BHBA含量≥2.1 mmol/L)各6头,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测序技术筛选健康奶牛和酮病奶牛血浆差异代谢物,对其代谢通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健康奶牛和酮病奶牛血浆中共筛选出109个差异代谢物,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各筛选出61个和4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正离子模式下有脱氢乙二胺(dehydroevodiamine)、 N-肉桂酰甘氨酸(N-cinnamoylglycine)、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3-methylcrotonylglycine)等36个差异代谢物上调,苯甲酰乌头原碱(benzoylhypaconine)、L-丙氨酸(L-alanine)等25个差异代谢物下调;负离子模式下有3-羟基丁酸(3-hydroxybutanoic acid)等27个差异代谢物上调,伊马替尼(imatinib)等21个差异代谢物下调。与健康奶牛相比,酮病奶牛差异代谢物主要为生物碱类和脂类,主要富集在中心碳代谢、脂肪酸生物合成和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上;其中,中心碳代谢通路显著下调(P<0.05),脂肪酸生物合成和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中心碳代谢途径的显著抑制以及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过度激活,这可能是奶牛酮病发病的重要代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酮病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的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差异代谢物分析
5
作者 李晓慧 马超 +2 位作者 班甜甜 陈卓 刘小翠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5,共9页
为明确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的初生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技术对有机与常规栽培条件下大白菜、叶用莴苣与普通白菜(青梗菜)的叶片,以及辣椒与黄瓜的果实初生代谢物进行研究分析。结... 为明确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的初生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技术对有机与常规栽培条件下大白菜、叶用莴苣与普通白菜(青梗菜)的叶片,以及辣椒与黄瓜的果实初生代谢物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叶片及果实中共鉴定出12类296种代谢产物,差异代谢物质主要包括异绿原酸A、对-羟基苯乙酸、对-香豆醇、阿魏酸、阿魏酰苹果酸、3-羟基-4-异丙基苯甲基乙醇-3-葡萄糖苷、新绿原酸等酚酸类物质,腺苷5’-单磷酸等核苷酸及其衍生物,(S)-2-(4-氨基丁酰胺基)-3-(1-甲基-1H-咪唑-5-基)丙醇、4-乙酰氨基丁酸等有机酸,以及N-苯乙酰基-L-谷氨酰胺等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差异代谢产物以赖氨酸生物合成、赖氨酸降解、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4条通路富集显著。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蔬菜叶片及果实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的不同很可能是这些差异性代谢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有机栽培 常规栽培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两种混合青稞麸皮差异代谢物
6
作者 奉综涛 买地那·帕尔哈提 +2 位作者 次仁普赤 禄亚洲 黄明贵 《高原农业》 2025年第1期57-64,共8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两种混合青稞麸皮的差异代谢物。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混合青稞麸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混合青稞麸皮... 本研究旨在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两种混合青稞麸皮的差异代谢物。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混合青稞麸皮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混合青稞麸皮共检测出21类共6435种代谢物,共筛选出549种差异显著代谢物,占总代谢物的8.53%,其中上调280个,下调269个;通过对差异代谢物富集的代谢途径分析,发现两种混合青稞麸皮中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存在于亚油酸途径,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途径,抗坏血酸和阿糖二酸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途径及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该研究确定了两种混合青稞麸皮的差异代谢物,为进一步研究其营养成分和功能活性成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麸皮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平菇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菌丝体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芹 黄保 +4 位作者 胡素娟 牛森园 吴杰 周奥硕 孔维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为了解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形成的代谢物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菌完成期(MM)、原基期(MP)及子实体分化期(MF)的平菇菌丝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 为了解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形成的代谢物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菌完成期(MM)、原基期(MP)及子实体分化期(MF)的平菇菌丝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PC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3个时期平菇菌丝体中的代谢产物具有明显差异。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VIP(vari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1和差异倍数值(fold change)≥2或≤0.5为条件对MM vs MP、MM vs MF和MP vs MF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获得139个、147个和67个差异代谢物,变化倍数最大的物质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生物碱、有机酸等,说明这些差异代谢物对平菇子实体发育具有重要影响。KEGG分析表明,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等20条代谢通路表现活跃。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脂质、有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之间明显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为平菇子实体发育机制和标准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代谢组学 菌丝体 差异代谢物 子实体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灵芝菌株滋味和差异代谢物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昭宁 罗舒 +4 位作者 宋怡 周州 贺黎铭 杨园 罗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13,共13页
为探究不同灵芝菌株的滋味和代谢物差异性,以不同灵芝菌株的子实体为样品,采用电子舌测定21个不同灵芝菌株水提液滋味,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 为探究不同灵芝菌株的滋味和代谢物差异性,以不同灵芝菌株的子实体为样品,采用电子舌测定21个不同灵芝菌株水提液滋味,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统计学方法对滋味聚类分析的结果选取出3个灵芝菌株(GL229、GL219、GL236)水提液进行代谢物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灵芝菌株水提液的酸味、鲜味、苦味和咸味响应值差异比较大。3个不同灵芝菌株水提液样品共鉴定出6057个代谢物,GL219与GL229、GL236与GL229、GL219与GL236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分别有1282、1311、1966个。其中,3个对比组间共有差异代谢产物有123个,组间共有差异代谢产物包括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苯环类化合物、有机氧化合物、有机杂环化合物、脂类和类脂类化合物等,主要差异代谢物有Jamaicamide C、 2-异丙基苹果酸(2-Isopropylmalicacid)、 1-萘胺(1-Naphthylamine)、对羟基苯乙胺(Tyramine)、京尼平(Genipin)等。差异代谢物L-谷氨酰胺(L-Glutamine)、谷氨酰胺(Glutamine)、辛可宁(Cinchonine)、龙葵次碱(Solanidine)、苯乙醛(Phenylacetaldehyde)和去氢胆酸(Dehydrocholic acid)是滋味物质,对不同灵芝菌株水提液的滋味差异有一定的贡献作用。本研究说明代谢组学可用于分析不同滋味的灵芝的代谢物差异,可为灵芝滋味物质基础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菌株 滋味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2种雪茄烟叶发酵后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岸芷 张乐毅 +7 位作者 王平平 陈新颖 杜姗姗 李先锋 王辉 张强 艾绥龙 张立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8,共7页
通过比较2个雪茄品种‘海研103’和‘青雪204’发酵后烟叶的代谢产物,探究不同品种烟叶间代谢组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对2个雪茄品种烟叶化学成分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比较2个雪茄品种‘海研103’和‘青雪204’发酵后烟叶的代谢产物,探究不同品种烟叶间代谢组的差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对2个雪茄品种烟叶化学成分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海研103’和‘青雪204’的代谢物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异。2个雪茄品种烟叶共筛选鉴定出179个差异代谢物,‘海研103’较‘青雪204’有114个代谢物显著上调,有65个显著下调。对前40个主要差异代谢物用PLS-DA法进行分析,鉴定为有机酸10种、氨基酸7种、酚酸类4种、核苷酸及类似物4种、碳水化合物3种、黄酮类3种、木脂素和香豆素3种,其他6种。结合KEGG通路分析,发现12条2个品种显著富集的代谢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品种 烟叶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半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的桃果实衰老软化过程差异代谢物筛选与鉴定
10
作者 郭绍雷 许建兰 +4 位作者 张斌斌 张妤艳 沈志军 马瑞娟 俞明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205,共8页
筛选与鉴定参与调控桃果实采后贮藏过程衰老软化相关代谢物质,以深入了解桃果实采后衰老软化相关生理生化机制。常温贮藏条件下,萘乙酸处理可加速霞晖8号七成熟桃果实衰老软化,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桃果实贮藏0、3、6 d代... 筛选与鉴定参与调控桃果实采后贮藏过程衰老软化相关代谢物质,以深入了解桃果实采后衰老软化相关生理生化机制。常温贮藏条件下,萘乙酸处理可加速霞晖8号七成熟桃果实衰老软化,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桃果实贮藏0、3、6 d代谢物质的变化,选取差异倍数值(≥2或≤0.5),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所获得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1)的代谢物为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在霞晖8号桃果实5组样品中共检测到816种代谢物,可被分为11类,其中检测到酚酸类物质160种,占比最高。通过比较在各分组中代谢物定量信息的差异倍数变化前10的代谢物,结合KEGG信号通路的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筛选并鉴定到可能参与桃果实软化的各种代谢物29种,其中脂质与酚酸类物质鉴定到最多,各有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实 衰老软化 代谢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揭示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差异代谢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运 周德来 王苗 《特产研究》 2024年第4期72-81,85,共11页
为探究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中代谢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借助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利用UPLC-MS技术对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定主要差异代谢产物,并对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从整体角度出发,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二者中... 为探究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中代谢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借助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利用UPLC-MS技术对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定主要差异代谢产物,并对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从整体角度出发,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二者中主要差异性成分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中共鉴定出12类1556个代谢产物,主要差异代谢物12类共1085种,其中酚酸类、黄酮类、木脂素及香豆素类、生物碱类和脂类等化合物差异较大,分别占比为19.2%、15.9%、10.1%、9.4%和9.2%;其中421种成分上调,664种成分下调。差异代谢产物以biosynthesis of phenylpropanoids(ko01061)、linoleic acidmetabolism(ko00591)、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ko00030)、biosynthesis of secondarymetabolites(ko01110)、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ko02060)、phenylalanine和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ko00400)等6条通路富集显著,主要为酚酸类、脂肪酸类等成分的关键代谢通路。研究表明,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化学成分差异较大,2020版《中国药典》将其单列为不同的药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本研究可为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标准修订及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前胡 紫花前胡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榨菜二次发酵过程中差异代谢物分析
12
作者 刘玉凌 任亭 +1 位作者 赵志平 罗远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3,共6页
[目的]探究榨菜二次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方法]以腌制6个月的盐脱水榨菜为原料,在陈年泡菜母水中进行二次发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确定榨菜二次发酵前后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二次发酵后筛选出147种差异... [目的]探究榨菜二次发酵过程中代谢物的变化。[方法]以腌制6个月的盐脱水榨菜为原料,在陈年泡菜母水中进行二次发酵,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确定榨菜二次发酵前后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二次发酵后筛选出147种差异代谢物,主要为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杂环化合物、脂质和类脂质分子、苯类化合物、苯丙烷类和多酮类化合物等。苦味氨基酸(组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下调,乳酸、乙酸、苯乙酸、棕榈酸、亚油酸、酚酸等物质上调。富集分析到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3条代谢通路与差异代谢物相关性最显著。[结论]榨菜经二次发酵后滋味物质更丰富、香味更浓郁、口感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代谢组学 榨菜 二次发酵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连作年限菠萝园土壤差异代谢物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传和 贺涵 +5 位作者 何秀古 刘开 邵雪花 赖多 匡石滋 肖维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2-175,共14页
为探讨菠萝连作对土壤代谢物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和细菌16S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菠萝园边角地未耕作过的土壤为对照(T0),对连续种植了5 a(T5)和15 a(T15)菠萝的土壤进行了代谢物与细菌群落差异比较分析。研究结... 为探讨菠萝连作对土壤代谢物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和细菌16S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菠萝园边角地未耕作过的土壤为对照(T0),对连续种植了5 a(T5)和15 a(T15)菠萝的土壤进行了代谢物与细菌群落差异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T0比较,T5和T15土壤中分别检测到120种和80种差异代谢物;T0-T5和T0-T15组间共筛选出11种具有显著性差异(VIP>1,P<0.05)的代谢物,包括有机酸4种,糖类3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2种,醇类2种;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等11条关键代谢通路中。细菌16S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T0相比,T5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均升高;T15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升高,但丰富度指数下降。T5和T15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门、属水平上T5和T15土壤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T0。与T0相比,菠萝园土壤的两个优势菌群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在T5中所占比例升高,但在T15中所占比例下降。CC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与连作年限呈负相关。本结果可为菠萝连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对提高菠萝园土壤管理水平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连作 土壤 差异代谢物 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冷鲜滩羊肉微生物差异代谢物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同刚 苏春霞 +2 位作者 李俊丽 张丽文 罗瑞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1-296,共6页
以托盘密封包装的冷鲜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平台对其中微生物的代谢物组进行检测,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生物样本之间的差异,寻找出造成上述差异的变量或分子,并将该差异物映射到滩羊肉主要腐败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相应... 以托盘密封包装的冷鲜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平台对其中微生物的代谢物组进行检测,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生物样本之间的差异,寻找出造成上述差异的变量或分子,并将该差异物映射到滩羊肉主要腐败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相应的代谢途径中,分析其代谢的相对强度。采用模式识别方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将不同贮藏时间组完全区分。结果表明:该差异代谢物所映射的代谢途径中三羧酸循环、精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及谷氨酸代谢及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强度相对较高。说明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微生物的代谢物组进行检测,寻找并鉴定差异代谢物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微生 差异代谢物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瓠瓜果实鲜味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鲁忠富 李艳伟 +5 位作者 汪颖 吴晓花 吴新义 王尖 汪宝根 李国景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41,共8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2个口感品尝鲜味差异显著的瓠瓜品系I77和Nanxiu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瓠瓜品系果实间存在较大的代谢物差异,共筛选到66种显著差异物质,通过对I77与Nanxiu差异代谢物...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2个口感品尝鲜味差异显著的瓠瓜品系I77和Nanxiu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瓠瓜品系果实间存在较大的代谢物差异,共筛选到66种显著差异物质,通过对I77与Nanxiu差异代谢物的聚类热图比较、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4)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脂类(9-羟基-10,12-十八碳二烯酸、9S-羟基-10E,12E-十八碳二烯酸、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月桂酸、12,13-环氧十八碳二烯酸、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4:0)、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谷胱甘肽、L-瓜氨酸、N-乙酰-L-亮氨酸)以及黄酮类(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等可能共同影响瓠瓜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瓠瓜果实 鲜味差异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逆性菠萝品种的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传和 贺涵 +3 位作者 邵雪花 赖多 匡石滋 肖维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14-1522,共9页
该研究对2个不同抗逆性的菠萝品种PZ2(抗逆性较差)和PZ3(抗逆性强)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比较分析,以探索品种间抗逆性差异的分子生理机制,为菠萝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1)转录组结果显示,以PZ2为对照,在2个品种间共筛选到1667个差异表达... 该研究对2个不同抗逆性的菠萝品种PZ2(抗逆性较差)和PZ3(抗逆性强)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比较分析,以探索品种间抗逆性差异的分子生理机制,为菠萝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1)转录组结果显示,以PZ2为对照,在2个品种间共筛选到1667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770个和897个;其中筛选到20个与抗逆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WRKY和MYB转录因子基因以及ASR3、SOD1、POD48、HSP20、GSTF1、GSTU17等基因。(2)代谢组分析表明,以PZ2为对照,在2个品种间共筛选到208个差异代谢物,含量上调和下调的差异代谢物分别为98个和110个,其中22种差异代谢物与抗逆性相关,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类、黄酮类、糖类和糖苷等。(3)qRT-PCR分析验证表明,所选的8个差异表达基因在菠萝品种PZ2与PZ3中的差异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中差异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关联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共同富集的通路有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丙素生物合成,莨宕烷、哌啶和吡啶丙酸盐生物合成,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等4条。研究发现,抗逆性强的菠萝品种的非生物逆境反应相关基因、抗氧化酶基因、逆境响应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抗逆性较差的品种,且黄酮类、氨基酸衍生物类及木脂素、脂质等代谢物的含量也高于抗逆性较差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不同品种 差异表达基因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差异代谢物筛选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娟 刘壮 王菲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77,共4页
目的应用单变量分析联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代谢谱差异。方法收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23例健康对照者... 目的应用单变量分析联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代谢谱差异。方法收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2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运用非参数检验联合OPLS-DA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然后进行通路分析探索紊乱的代谢通路。结果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到669个代谢物,联合非参数检验(Wilcox-Mann-Whitney test)与OPLS-DA方法筛选出52个差异代谢物(P<0.05,VI P>1.5),主要涉及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通路与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失调相关(FDR<0.05)。结论应用单变量分析联合多元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精神分裂症的代谢组学数据分析,能够识别与疾病分子机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差异代谢物 筛选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E)法分析黄精在九蒸九晒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泽华 潘颖洁 +3 位作者 邱丽媛 袁强 徐晓强 舒月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6-333,共8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法分析黄精在九蒸九晒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取生品、一蒸一晒品、三蒸三晒品、五蒸五晒品、七蒸七晒品、九蒸九晒品各6批,经预处理后采用UPLC⁃Q⁃TOF⁃MS^(E)法检...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法分析黄精在九蒸九晒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取生品、一蒸一晒品、三蒸三晒品、五蒸五晒品、七蒸七晒品、九蒸九晒品各6批,经预处理后采用UPLC⁃Q⁃TOF⁃MS^(E)法检测代谢产物,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结果生品、炮制品在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别处3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生品与一蒸一晒品、三蒸三晒品、五蒸五晒品、七蒸七晒品、九蒸九晒品的差异代谢物分别有33、30、30、25、27种,以甾体皂苷为主。结论本实验可为黄精九蒸九晒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九蒸九晒 差异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 主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冷鲜滩羊肉贮藏中脂肪差异代谢物检测 被引量:13
19
作者 苑昱东 尤丽琴 +2 位作者 罗瑞明 剧柠 赵晓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95-202,共8页
以宁夏滩羊脂质为研究对象,基于OmicsBean组学数据整合分析云平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冷鲜贮藏期为0、4、8、12 d滩羊脂肪的差异代谢物,找出风味物质的前体、中间体。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的种类随贮藏时间的延长... 以宁夏滩羊脂质为研究对象,基于OmicsBean组学数据整合分析云平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冷鲜贮藏期为0、4、8、12 d滩羊脂肪的差异代谢物,找出风味物质的前体、中间体。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的种类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的种类随贮藏期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贮藏8 d时,次黄嘌呤、丙氨酸及苏氨酸的含量显著上升,说明与甜味、苦味有关的风味物质前体在贮藏中已产生。而脂肪产生的多种风味物质前体如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显著下降,说明在此期间脂肪酸代谢活跃。因此,研究宰后脂肪代谢随贮藏时间的推移变化,能为冷鲜滩羊肉生产技术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差异代谢物 风味质前体、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发酵大头菜差异代谢物及其关联代谢通路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钰麟 陈泓帆 +7 位作者 赵志平 王卫 聂鑫 程杰 张崟 刘达玉 徐跃成 罗淮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92-198,共7页
为探究工业化生产不同超长周期发酵大头菜代谢物的差异及其主要关联代谢通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测定并比较0、5、10 a大头菜的代谢物。结果表明,发酵0 a与5 a、发酵5 a与10 a、发酵0 a与10 a分别鉴定出53、11... 为探究工业化生产不同超长周期发酵大头菜代谢物的差异及其主要关联代谢通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测定并比较0、5、10 a大头菜的代谢物。结果表明,发酵0 a与5 a、发酵5 a与10 a、发酵0 a与10 a分别鉴定出53、113种和174种差异代谢物(变量投影重要性值>1.3,P<0.05),主要为有机酸、氨基酸及核酸及其衍生物等。3个处理组共同的差异代谢物有19种,包含L-苯丙氨酸、β-D-果糖-6-磷酸等。差异代谢物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苯丙氨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果糖和甘露糖代谢途径与主要差异代谢物相关性最显著。本研究揭示了不同超长周期发酵大头菜代谢物的差异和主要差异代谢物及其关联代谢通路,为定向调控大头菜特征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菜 长期发酵 代谢组学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差异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