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形成的代谢物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菌完成期(MM)、原基期(MP)及子实体分化期(MF)的平菇菌丝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为了解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形成的代谢物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菌完成期(MM)、原基期(MP)及子实体分化期(MF)的平菇菌丝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PC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3个时期平菇菌丝体中的代谢产物具有明显差异。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VIP(vari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1和差异倍数值(fold change)≥2或≤0.5为条件对MM vs MP、MM vs MF和MP vs MF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获得139个、147个和67个差异代谢物,变化倍数最大的物质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生物碱、有机酸等,说明这些差异代谢物对平菇子实体发育具有重要影响。KEGG分析表明,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等20条代谢通路表现活跃。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脂质、有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之间明显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为平菇子实体发育机制和标准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为探究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中代谢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借助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利用UPLC-MS技术对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定主要差异代谢产物,并对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从整体角度出发,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二者中...为探究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中代谢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借助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利用UPLC-MS技术对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定主要差异代谢产物,并对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从整体角度出发,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二者中主要差异性成分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中共鉴定出12类1556个代谢产物,主要差异代谢物12类共1085种,其中酚酸类、黄酮类、木脂素及香豆素类、生物碱类和脂类等化合物差异较大,分别占比为19.2%、15.9%、10.1%、9.4%和9.2%;其中421种成分上调,664种成分下调。差异代谢产物以biosynthesis of phenylpropanoids(ko01061)、linoleic acidmetabolism(ko00591)、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ko00030)、biosynthesis of secondarymetabolites(ko01110)、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ko02060)、phenylalanine和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ko00400)等6条通路富集显著,主要为酚酸类、脂肪酸类等成分的关键代谢通路。研究表明,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化学成分差异较大,2020版《中国药典》将其单列为不同的药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本研究可为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标准修订及品质评价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单变量分析联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代谢谱差异。方法收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23例健康对照者...目的应用单变量分析联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代谢谱差异。方法收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2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运用非参数检验联合OPLS-DA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然后进行通路分析探索紊乱的代谢通路。结果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到669个代谢物,联合非参数检验(Wilcox-Mann-Whitney test)与OPLS-DA方法筛选出52个差异代谢物(P<0.05,VI P>1.5),主要涉及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通路与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失调相关(FDR<0.05)。结论应用单变量分析联合多元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精神分裂症的代谢组学数据分析,能够识别与疾病分子机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解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形成的代谢物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菌完成期(MM)、原基期(MP)及子实体分化期(MF)的平菇菌丝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PC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3个时期平菇菌丝体中的代谢产物具有明显差异。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VIP(vari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1和差异倍数值(fold change)≥2或≤0.5为条件对MM vs MP、MM vs MF和MP vs MF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获得139个、147个和67个差异代谢物,变化倍数最大的物质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生物碱、有机酸等,说明这些差异代谢物对平菇子实体发育具有重要影响。KEGG分析表明,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等20条代谢通路表现活跃。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脂质、有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之间明显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为平菇子实体发育机制和标准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摘为探究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中代谢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借助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利用UPLC-MS技术对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定主要差异代谢产物,并对其进行相对定量分析;从整体角度出发,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二者中主要差异性成分进行系统鉴定,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中共鉴定出12类1556个代谢产物,主要差异代谢物12类共1085种,其中酚酸类、黄酮类、木脂素及香豆素类、生物碱类和脂类等化合物差异较大,分别占比为19.2%、15.9%、10.1%、9.4%和9.2%;其中421种成分上调,664种成分下调。差异代谢产物以biosynthesis of phenylpropanoids(ko01061)、linoleic acidmetabolism(ko00591)、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ko00030)、biosynthesis of secondarymetabolites(ko01110)、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ko02060)、phenylalanine和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ko00400)等6条通路富集显著,主要为酚酸类、脂肪酸类等成分的关键代谢通路。研究表明,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化学成分差异较大,2020版《中国药典》将其单列为不同的药材,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本研究可为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标准修订及品质评价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