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三氯化铁催化芝麻素差向异构化合成细辛素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汪学德 黄雪 +1 位作者 刘帅 崔英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455-460,共6页
分别以盐酸、三氯化铁、盐酸-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研究芝麻素差向异构化合成细辛素的条件并探讨差向异构化机理,采用NMR、MS方法对合成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显示:单独使用盐酸作为催化剂,盐酸体积分数为20%时催化反应达到平衡;单独使用... 分别以盐酸、三氯化铁、盐酸-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研究芝麻素差向异构化合成细辛素的条件并探讨差向异构化机理,采用NMR、MS方法对合成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显示:单独使用盐酸作为催化剂,盐酸体积分数为20%时催化反应达到平衡;单独使用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会发生水解反应,致使催化反应终止;以盐酸-三氯化铁作为联合催化剂,使用较少的量(质量分数0.05%~0.5%),反应温度控制在体系中乙醇沸点之上,10min内就能够达到很好的催化效果。联合催化剂可降低反应体系的活化能,加快了芝麻素异构化为细辛素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素 细辛素 学反应 合成 差向异构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向异构化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古双喜 陈先明 赵帆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2期55-56,共2页
阐述了差向异构体和差向异构化的定义。差向异构化技术在医药和农药中间体中应用广泛,前景广阔。
关键词 差向异构化 差向异构 医药中间体 农药中问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菊苣酸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致差向异构化 被引量:3
3
作者 谢继国 陈波 +1 位作者 郭建伟 姚守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30-633,共4页
研究了不同溶剂中L-菊苣酸在紫外光照下的稳定性。经过紫外光谱,液质联用、旋光度核磁共振氢谱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L-菊苣酸会部分生成它的差向异构体,不同的溶剂中其异构化程度不同,在365 nm,达到平衡时异构化率结果为:乙... 研究了不同溶剂中L-菊苣酸在紫外光照下的稳定性。经过紫外光谱,液质联用、旋光度核磁共振氢谱的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L-菊苣酸会部分生成它的差向异构体,不同的溶剂中其异构化程度不同,在365 nm,达到平衡时异构化率结果为:乙腈>甲醇>四氢呋喃>水;在254 nm下,则为:乙腈>四氢呋喃>甲醇>水,且在254 nm下比在365 nm下异构化程度大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菊苣酸 内消旋菊苣酸 光致差向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催化剂对D-阿拉伯糖差向异构化为D-核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园园 古双喜 +1 位作者 陈先明 赵帆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2期261-263,共3页
研究了在仲钼酸铵催化D-阿拉伯糖差向异构化为D-核糖的水相体系中,氯化物和硼酸助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适宜条件为:w(催化剂)均为3%,当n(CaCl2)∶n(D-阿拉伯糖)=1∶1时,D-阿拉伯糖转化率为38.6%,D-核糖选择性为88.7%,D-核糖产率为34.2%;... 研究了在仲钼酸铵催化D-阿拉伯糖差向异构化为D-核糖的水相体系中,氯化物和硼酸助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适宜条件为:w(催化剂)均为3%,当n(CaCl2)∶n(D-阿拉伯糖)=1∶1时,D-阿拉伯糖转化率为38.6%,D-核糖选择性为88.7%,D-核糖产率为34.2%;当n(H3BO3)∶n(D-阿拉伯糖)=1.5∶1时,相应的转化率为42.9%,选择性为89.1%,产率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核糖 D-阿拉伯糖 差向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Cs_(3)PMo_(12)O_(40)的制备、表征及其醛糖差向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5
作者 王美银 任远航 +4 位作者 贾淳博 李响 叶林 岳斌 贺鹤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4-312,共9页
以磷钼酸和氯化铯为原料、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制备Keggin型介孔Cs_(3)PMo_(12)O_(40)(简称m‑Cs_(3)PMo),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测试和小角X射线散射(... 以磷钼酸和氯化铯为原料、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制备Keggin型介孔Cs_(3)PMo_(12)O_(40)(简称m‑Cs_(3)PMo),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测试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Cs_(3)PMo属于立方相晶系,具有2.5和6.0 nm的蠕虫状介孔。以m‑Cs_(3)PMo为催化剂考察其水相中D‑葡萄糖、D‑木糖和L‑阿拉伯糖差向异构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并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D‑葡萄糖差向异构化反应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在循环使用过程中m‑Cs_(3)PMo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材料 多金属氧酸盐 多相催 醛糖差向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糖和对应醛糖之间的转变不是差向异构化
6
作者 陈忠云 《中国大学教学》 1992年第4期45-,38,共2页
在含多个手性碳原子的两种旋光异构体中,如果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不同,其他手性碳原子的构型都相同时,这两种旋光异构体互称为差向异构体。一种差向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另一种差向异构体的过程叫做差向异构化。D-葡萄糖和 D-... 在含多个手性碳原子的两种旋光异构体中,如果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不同,其他手性碳原子的构型都相同时,这两种旋光异构体互称为差向异构体。一种差向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另一种差向异构体的过程叫做差向异构化。D-葡萄糖和 D-甘露糖,两者只有第二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相反,故称为2-差向异构体或者C<sub>2</sub>-差向异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碳原子 差向异构化 旋光异构体 差向异构 互变异构 酮糖 稀碱溶液 醛糖 同样条件 烯醇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二氧化硅固载七钼酸盐催化葡萄糖差向异构反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姚胜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793-15795,15800,共4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硅载体锚链Mo7O2-4的方法制备了8种固载型催化剂,以D-葡萄糖水相差向异构化制备D-甘露糖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通过ICP和UV-vis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正辛基及十二烷基硅烷修饰的SiO2催化剂... 采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硅载体锚链Mo7O2-4的方法制备了8种固载型催化剂,以D-葡萄糖水相差向异构化制备D-甘露糖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通过ICP和UV-vis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正辛基及十二烷基硅烷修饰的SiO2催化剂(C4、C8)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反应温度80℃、初始pH 4~5的条件下反应6 h,D-甘露糖质量收率分别为28.0%和2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二氧 七钼酸铵 甘露糖 葡萄糖 差向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单糖的性质”小组协作学习方法教学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红春 郭书好 +1 位作者 朱长德 杨炳任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引导学生 有机 形成性练习 教师 教学设计 单糖 差向异构化 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能被弱氧化剂氧化吗
9
作者 曹晖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弱氧 果糖 银氨溶液 多羟基酮 碱性溶液 高中学教材 有机合物 差向异构化 亚铜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aiticin的首次全合成 被引量:6
10
作者 厍学功 顾文鑫 +1 位作者 景崤壁 潘鑫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395-1398,共4页
首次完成了黄酮木脂素 (± ) -Sinaiticin的全合成 ,通过 9步反应 ,总产率为 1 3.4% ,cis-6发生差向异构化转化为 trans-7,氧化偶联为关键步骤 .
关键词 差向异构化 全合成 黄酮木脂素 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药其它
11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0年第6期83-87,共5页
用PMR, COSY. CMR, IR和EI-MS光谱法分析提纯后的化合物,并测定了A和B的结构.双乙酸盐衍生物的胆甾烯酮-5-。一还原酶抑制因子活性明显降低,而双乙酸盐的降解产物不具备这一活性.(工颖)
关键词 乙酸盐 COSY 降解产物 烯酮 光谱法 还原酶 活性表达 差向异构化 抑制因子 重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mmon sugar as model for many-sided natural product modification. From D-fructose via Dtagatose to 2-C-chlorodifluoro-methylated D-arabinopyranos-5-ulose derivatives
12
作者 MiethchenR TewsS ShawAK RottgerS ReinkeH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6-306,共1页
Starting with 3,4-O- [(R)-2,2,2-trichloroethylidene]-1,2-O-isopropylidene- beta-D- tagatopyranose 2 obtained from 1,2-O-isopropylidene-beta-D-fructopyranose 1 by a non-classical one-step acetalization with chloral/DC~... Starting with 3,4-O- [(R)-2,2,2-trichloroethylidene]-1,2-O-isopropylidene- beta-D- tagatopyranose 2 obtained from 1,2-O-isopropylidene-beta-D-fructopyranose 1 by a non-classical one-step acetalization with chloral/DC~, the fluoroalkylated glyeosyl donors 15 and 17 were synthesised in 3~4 steps. By this sequence, one stereogenic center was inverted, one new chiral center was introduced, and one stereogenic center, for the time being eliminated, was later re-introduced. The glycals 11 and 12, key intermediates of the synthesis sequence, were accessible from triflate precursors (e. g., 10) by treatment with DBU. Corresponding halogeno-(6,7), tosyl-(5, 8), or mesyl-(9) precursors were unsuitable. The stereaselective introduction of a chlorodifluoromethyl group was realised by dithionite-mediated CF2C1Br-addition to the glycal double bond. Subsequently, either the chlorodifluoromethylated glyeosyl bromide (13) or the corresponding pyraneses (14 and 16) were isolated. The latter were still acetylated to the 1-O-acetyl derivatives 15 and 17, respectively. An x-ray analysis is given for the 5-O-tosylate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塔格糖 差向异构化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