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别化土地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杨刚强 张建清 江洪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5-192,共8页
使用土地政策调控区域经济布局,既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土地兼具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属性为基点,从土地要素供给、土地资产价格、土地金融三个方面构建... 使用土地政策调控区域经济布局,既是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土地兼具资源、资产和资本"三位一体"属性为基点,从土地要素供给、土地资产价格、土地金融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政策差别化调控区域协调发展的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差别化土地政策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构建完善的差别化土地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调控工具,提高差别化土地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效率,加强土地政策与财政、金融等区域政策的配套协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别化土地政策 区域协调发展 机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别化土地政策促进扶贫开发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严芝清 杨子生 钟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4-110,共7页
使用土地政策调控区域发展布局是我国区域扶贫开发呈现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地资源"三位一体",从土地整治、土地确权、土地征收三个方面构建差别化土地政策促进扶贫开发的实现路径。对土地扶贫的减贫效应及实现路径可以... 使用土地政策调控区域发展布局是我国区域扶贫开发呈现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土地资源"三位一体",从土地整治、土地确权、土地征收三个方面构建差别化土地政策促进扶贫开发的实现路径。对土地扶贫的减贫效应及实现路径可以通过土地资源的资产、资本和资源属性实现,表现为多条影响路径。在全国层面上,土地资产属性度、土地资本属性度和土地资源属性度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积极作用。在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主要受土地资产属性度和土地资源属性度的影响,且前者影响大于后者;中部地区主要受土地资源属性度的显著影响;西部地区主要受土地资源属性度和土地资本属性度的影响,且前者影响大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别化土地政策 扶贫开发 土地资产属性度 资本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分区的西部地区差别化土地政策研究——以青海省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司慧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7期3140-3141,3144,共3页
介绍了土地差别化政策提出的背景,阐述了构建土地差别化政策体系的必要性和西部地区构建土地差别化政策的总体思路,提出土地利用分区是制订差别化土地政策的基础,并以青海省为例,提出了构建西部地区土地差别化政策体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青海省 土地利用分区 差别化土地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及差别化政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何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28,共8页
土地资源异质性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分析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自然客体异质和资源属性异质形成了土地资... 土地资源异质性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差异的重要原因。在分析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自然客体异质和资源属性异质形成了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土地资源空间异质性传导机制可概括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作用机制,表现为土地资源特性和属性传导机制;二是间接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传导机制等。建议从建设用地管控、产业供地管理、土地用途管制等方面制定差别化土地政策,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平衡区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别化土地政策 传导机制 空间异质性 土地资源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评价——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5
作者 刘巧芹 于艳茹 尚国琲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7-211,共5页
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评价是生态用地规划编制、落实与政策制定的基础。以北京市大兴区2004年、2012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150 m×150 m格网为评价单元,基于土地生态利用的适宜性和驱动力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土地生... 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评价是生态用地规划编制、落实与政策制定的基础。以北京市大兴区2004年、2012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150 m×150 m格网为评价单元,基于土地生态利用的适宜性和驱动力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区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及其变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年、2012年北京市大兴区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弱的区域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91.10%、93.19%,大兴区绝大部分区域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弱,竞争力强的区域呈零星斑块状散布其中,只有永定河沿岸连续性较好。2004—2012年北京市大兴区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强的区域占全区总面积的比重下降2.09%,北部区域建设用地扩展占用、中部和南部区域未利用地开发是其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差别化土地生态利用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土地利用冲突 土地生态利用竞争力 差别化土地生态利用政策 大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