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法的含双馈型风电场的配电网无功优化 被引量:27
1
作者 段建东 杨杉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3-127,133,共6页
以双馈型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以风电无功功率、并联电容器投运组数为优化变量,以电压稳定性最好、电压偏差最小和有功网损最小为目标的无功优化模型。在对差分进化方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研究基于改进差分进化法的含双馈型风电场的... 以双馈型风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以风电无功功率、并联电容器投运组数为优化变量,以电压稳定性最好、电压偏差最小和有功网损最小为目标的无功优化模型。在对差分进化方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研究基于改进差分进化法的含双馈型风电场的配电网无功优化算法。在IEEE 33节点系统中进行算例测试,结果验证了无功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合理调度双馈风力发电机有利于配电网的运行优化与电能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差分进化法 无功 优化 风电场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进化法在风电并网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匡洪海 吴政球 +1 位作者 李圣清 李军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2期39-42,56,共5页
为解决多机风电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在风电并网系统的同步发电机(SG)中安装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利用差分进化算法解决SG中自动电压调节器(AVR)和PSS参数的最优调节问题。在有、无PSS以及是否使用差分进化法的各种情况下对风电并... 为解决多机风电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提出在风电并网系统的同步发电机(SG)中安装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利用差分进化算法解决SG中自动电压调节器(AVR)和PSS参数的最优调节问题。在有、无PSS以及是否使用差分进化法的各种情况下对风电并网系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差分进化法的协同调节使含AVR和PSS的风电并网系统有良好的阻尼作用,能减少发电机转子角差振荡,提高电压稳定性,通过仿真结果对比可知差分进化法可使并网系统稳定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进化法 自动电压调节器 电力系统稳定器 风电并网系统 暂态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粒子滤波和差分进化法实现轮廓跟踪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昊 黄战华 郁道银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2,共4页
退化现象可能导致基于粒子滤波(PF)的轮廓跟踪误差增大甚至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将PF状态向量后验概率密度估计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并使用差分进化法(DE)求解轮廓跟踪算法。该算法的最优化目标函数定义为轮廓模型与运动目标... 退化现象可能导致基于粒子滤波(PF)的轮廓跟踪误差增大甚至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将PF状态向量后验概率密度估计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并使用差分进化法(DE)求解轮廓跟踪算法。该算法的最优化目标函数定义为轮廓模型与运动目标边缘匹配误差;函数参数为运动参数向量;PF的状态向量分布空间作为DE的搜索空间。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对应着运动参数的最优估计值。在仿真图像序列的轮廓跟踪实验中,重心位置误差不大于0.5pixel,每帧图像平均耗时约80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现象 粒子滤波 轮廓跟踪 最优化 差分进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进化法的三要素吸振器参数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子良 简霄翎 +1 位作者 姚红良 闻邦椿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68,共6页
为了对不平衡问题造成的转子振动进行减振,使用三要素吸振器进行振动抑制,并对吸振器进行参数优化。利用有限元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使用差分进化法求解三要素吸振器的最优参数。分别利用差分进化法和固定点理论,分析了质量比变化对于... 为了对不平衡问题造成的转子振动进行减振,使用三要素吸振器进行振动抑制,并对吸振器进行参数优化。利用有限元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使用差分进化法求解三要素吸振器的最优参数。分别利用差分进化法和固定点理论,分析了质量比变化对于吸振器各参数及其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固定点理论相比,使用差分进化法设计的三要素吸振器具有更大的频率比、刚度比、阻尼比和更好的减振效果;将三要素吸振器和Voigt吸振器的抑振效果进行比较,三要素吸振器的抑振效果优于Voigt吸振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 三要素吸振器 参数优化 差分进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化问题的蚁群混合差分进化算法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罗中良 易明珠 刘小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6,共4页
在最优化问题求解中,针对采用混合差分进化算法中突变运算的不同选择产生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提高算法收敛速度与避免早熟,提出在混合差分进化法中,使用蚁群算法进行选择适当的突变运算,加速搜寻全局解,并通过中国旅行商问题的求解表... 在最优化问题求解中,针对采用混合差分进化算法中突变运算的不同选择产生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提高算法收敛速度与避免早熟,提出在混合差分进化法中,使用蚁群算法进行选择适当的突变运算,加速搜寻全局解,并通过中国旅行商问题的求解表明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混合差分进化法 最优化 中国旅行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波形反演的改进差分进化算法 被引量:5
6
作者 汪超 赵伟 高静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5-230,181,共6页
当波形反演中待求参数维数较高时,传统的全局优化方法逐渐失去其有效性和优点。本文在差分进化算法的选择算子中借鉴协同进化法分解—协调的思想,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并为每个子问题引入局部适应度的概念,提出一种改进的差分进... 当波形反演中待求参数维数较高时,传统的全局优化方法逐渐失去其有效性和优点。本文在差分进化算法的选择算子中借鉴协同进化法分解—协调的思想,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并为每个子问题引入局部适应度的概念,提出一种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DE-CCS)。此方法首先根据局部适应度选择出准下一代;考虑到子问题之间的协调优化,最终的下一代则仍根据全局适应度选取。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同时利用局部适应度和全局适应度引导进化方向,提高了收敛速度,且对高维问题更加有效。将该方法应用于正演速度慢、局部极值多的高维波形反演,模型和实际数据算例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进化法 协同进化 局部适应度 波形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下降和差分进化的光伏阵列MPPT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叶进 董美辰 +1 位作者 何华光 胡亮青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95-1702,共8页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的P-V曲线将呈现多个功率峰值点的特性,而传统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只能有效跟踪单个功率峰值点。针对局部阴影条件下传统方法多峰寻优失效的问题,现有的研究工作主要以粒子群、差分进化等方法进行多峰寻...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的P-V曲线将呈现多个功率峰值点的特性,而传统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只能有效跟踪单个功率峰值点。针对局部阴影条件下传统方法多峰寻优失效的问题,现有的研究工作主要以粒子群、差分进化等方法进行多峰寻优跟踪。这些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寻优能力,但其局部搜索过程容易出现收敛停滞的问题,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梯度下降和差分进化相结合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在差分进化算法搜索后期使用自适应梯度下降法进行局部搜索优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准确找到最大功率点,有效解决收敛停滞问题,与粒子群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相比,平均总寻优时间分别减少了52.67%和40.05%,收敛速度有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阴影条件 光伏阵列 最大功率点跟踪 差分进化法 自适应梯度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差分算法的共形聚焦式微波热疗系统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丽凡 王雄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8-713,共6页
聚焦式微波热疗作为一种新型的非侵害式治疗手段,可用于乳腺癌的治疗。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共形聚焦式微波热疗原型机。该系统聚焦天线阵列的操作频率为2.45 GHz,并集成实时压缩感知热声成像系统以提高聚焦热疗的聚焦状态可视性... 聚焦式微波热疗作为一种新型的非侵害式治疗手段,可用于乳腺癌的治疗。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共形聚焦式微波热疗原型机。该系统聚焦天线阵列的操作频率为2.45 GHz,并集成实时压缩感知热声成像系统以提高聚焦热疗的聚焦状态可视性。阐述该原型机的聚焦热疗策略,并与常见热疗原型机的聚焦热疗效果对比。联合仿真验证了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共形聚焦热疗原型机的聚焦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式微波热疗 差分进化法 热声成像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观各向同性岩体中马蹄形隧洞的位移反分析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少杰 吕爱钟 张晓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495-504,共10页
将各向异性岩体中任意形状隧洞的位移解析解与智能算法——差分进化法(DE)结合,研究横观各向同性岩体中在各向异性面上开挖马蹄形隧洞的位移反分析问题,获得关于参数灵敏度、参数可惟一辨识性和测线布置方案的有关结论。计算发现,通过D... 将各向异性岩体中任意形状隧洞的位移解析解与智能算法——差分进化法(DE)结合,研究横观各向同性岩体中在各向异性面上开挖马蹄形隧洞的位移反分析问题,获得关于参数灵敏度、参数可惟一辨识性和测线布置方案的有关结论。计算发现,通过DE算法可获得很高精度的参数辨识结果;参数的可惟一辨识性不仅与灵敏度有关,还与具体的参数组合形式有关,在给定竖向地应力和各向同性面角度的情况下最多可以高精度惟一辨识5个参数;当待辨识参数的个数大于等于4时会产生不可完全高精度惟一辨识的参数组合,当待辨识参数的个数小于等于3时,任意的参数组合形式均可以被高精度惟一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观各向同性 位移反分析 差分进化法(DE) 可惟一辨识性 马蹄形隧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单边带时间调制阵列宽带通信的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冬平 杨柳 +2 位作者 夏雨 陈靖峰 金荣洪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4-991,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单边带时间调制阵列的宽带通信方法:通过优化调制时序,大幅度降低主波束范围内的多阶谐波信号的边带电平,从而有效降低谐波引入的带内混叠干扰,提高可用带宽.进一步地,以实际器件最短切换时长为基准,优化单位周期内调... 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单边带时间调制阵列的宽带通信方法:通过优化调制时序,大幅度降低主波束范围内的多阶谐波信号的边带电平,从而有效降低谐波引入的带内混叠干扰,提高可用带宽.进一步地,以实际器件最短切换时长为基准,优化单位周期内调制时序最小占空比长度,提高系统实际可传输带宽.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宽带通信中的有效性,时间调制技术在宽带系统中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调制阵列 谐波 时序优化 宽带通信 差分进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stOpt求解光学玻璃折射率温度系数经验公式常量的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志远 王鹏飞 +2 位作者 吴志强 吴德林 粟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8-74,共7页
为了解决ZEMAX软件拟合计算折射率温度系数经验公式常量时,参量回归计算的折射率和折射率温度系数与实验值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用1stOpt差分进化法求解折射率温度系数经验公式常量.以氟冕D-FK61和特种火石H-TF3A光学玻璃为例,用该方法... 为了解决ZEMAX软件拟合计算折射率温度系数经验公式常量时,参量回归计算的折射率和折射率温度系数与实验值存在较大偏差的问题,用1stOpt差分进化法求解折射率温度系数经验公式常量.以氟冕D-FK61和特种火石H-TF3A光学玻璃为例,用该方法求解的λtk常量与其通用数值范围0.08~0.33相吻合,参量回归计算的折射率和折射率温度系数与实测值的偏差分别小于1×10^(-5)、2×10^(-7)/℃.该方法作为ZEMAX软件计算光学玻璃折射率温度系数的有效补充,计算的准确性高,可为热补偿光学系统设计提供准确的光学参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与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 折射率温度系数 差分进化法 光学玻璃 回归计算 热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配电网蓄电池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 被引量:147
12
作者 向育鹏 卫志农 +2 位作者 孙国强 孙永辉 沈海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4-270,共7页
蓄电池储能具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对地理条件要求低等优点,其额定功率和额定容量可以独立配置。以配电网中蓄电池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内总的净收益最大为目标,研究配电网中蓄电池的配置和各时段充/放电值的优化,综合考虑了储能套利收... 蓄电池储能具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对地理条件要求低等优点,其额定功率和额定容量可以独立配置。以配电网中蓄电池储能系统全寿命周期内总的净收益最大为目标,研究配电网中蓄电池的配置和各时段充/放电值的优化,综合考虑了储能套利收入、政府电价补贴收入、减少电能转运费、延缓电网升级以及全寿命周期成本等因素。建立了蓄电池储能系统配置的混合优化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和预测-校正内点法的混合算法并进行求解。最后,算例测试比较了钠硫电池、全钒液流电池、多硫化物/溴液流电池、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配置和净收益,分析了影响经济效益的指标,为蓄电池的配置规划提出了建议,并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求解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蓄电池储能 全寿命周期成本 混合优化 差分进化法 预测-校正内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坡重力坝基本剖面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静 辛全才 +1 位作者 翟泽冰 马红利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4-95,共2页
在抗滑稳定条件较差的地基上通常建立上游坝面为折线的重力坝,对其断面进行简化,构造基本剖面,以上游坝面坡率及折点高度为设计变量,分析了应力约束及抗滑稳定约束,以单元坝段面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差分进化法求解出全... 在抗滑稳定条件较差的地基上通常建立上游坝面为折线的重力坝,对其断面进行简化,构造基本剖面,以上游坝面坡率及折点高度为设计变量,分析了应力约束及抗滑稳定约束,以单元坝段面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差分进化法求解出全局最优解,并总结了不同情况下变量最优取值,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坡重力坝 基本剖面 差分进化法 全局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水渡槽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崔娜 辛全才 +1 位作者 王艳 刘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4-135,共2页
以渡槽施工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对渡槽槽身断面进行了优化比选,以边坡系数为设计变量,将常用渡槽槽身断面形状设计计算的显式方程用于渡槽断面的优化设计,采用差分进化法对实用经济断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底部为半圆形的... 以渡槽施工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对渡槽槽身断面进行了优化比选,以边坡系数为设计变量,将常用渡槽槽身断面形状设计计算的显式方程用于渡槽断面的优化设计,采用差分进化法对实用经济断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底部为半圆形的U形渡槽在满足过流量以及安全性等基本要求下,可有效地减小截面尺寸,节省工程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渡槽 经济实用断面 优化设计 差分进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暂态热流耦合仿真的沟内密集堆积配电电缆群载流能力预测及新增负荷优化配置 被引量:2
15
作者 范华 翁利国 +3 位作者 平伟军 练德强 李小潇 牛海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02-5010,共9页
配电电缆在电缆沟内堆积现象普遍存在,会加剧各回路间的热影响,降低电缆群的载流能力。针对某站出线电缆沟的实际情况,建立沟内密集堆积电缆群的热流耦合仿真模型,并实验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准确性;加载负荷电流曲线开展沟内电缆群的暂态... 配电电缆在电缆沟内堆积现象普遍存在,会加剧各回路间的热影响,降低电缆群的载流能力。针对某站出线电缆沟的实际情况,建立沟内密集堆积电缆群的热流耦合仿真模型,并实验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准确性;加载负荷电流曲线开展沟内电缆群的暂态热流耦合仿真计算,研究了电缆群的当前运行状态;采用COSMOLwith MATLAB联合仿真及差分进化算法,对空载、重载和断面电缆群的载流能力进行预测,并对给定新增负荷在轻载线路和全电缆进行优化配置。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电缆位置及其周围电缆负荷情况影响其散热进而影响其载流量,预测的4条空载线路的最大和最小载流量相差约8.8%;电缆的初始负荷越重、温度越高,预测载流量的负荷增加系数越小;利用暂态热流耦合仿真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可最大化电缆群的载流能力,可使新增负荷分布更为合理并降低电缆群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内电缆群 暂态温度 载流能力 负荷配置 差分进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度包络的芦山地震高频辐射反演
16
作者 王志成 刘启方 尹得余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4,共10页
基于经验格林函数和加速度包络,利用差分进化法反演了芦山地震断层面上高频地震波(1~10 Hz)辐射区域,其高频地震波的辐射强度利用震源时间函数的幅值表示。结果表明,芦山地震断层面上高频辐射分布很不均匀,其中凹凸体部分是高低频辐射... 基于经验格林函数和加速度包络,利用差分进化法反演了芦山地震断层面上高频地震波(1~10 Hz)辐射区域,其高频地震波的辐射强度利用震源时间函数的幅值表示。结果表明,芦山地震断层面上高频辐射分布很不均匀,其中凹凸体部分是高低频辐射最强的区域,另外,凹凸体周边以及断层破裂停止的区域也存在较强的高频地震波辐射,而这些区域的低频地震波辐射则很弱。这表明芦山地震地震波辐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研究结果对宽频带地震动模拟芦山地震震源模型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加速度包络 差分进化法 高频地震波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ical process dynamic optimization based on hybri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integrated with Alopex 被引量:5
17
作者 范勤勤 吕照民 +1 位作者 颜学峰 郭美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950-959,共10页
To solve dynamic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chemical process (CPDOP), a hybri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which is integrated with Alopex and named as Alopex-DE, was proposed. In Alopex-DE, each original individua... To solve dynamic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chemical process (CPDOP), a hybri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which is integrated with Alopex and named as Alopex-DE, was proposed. In Alopex-DE, each original individual has its own symbiotic individual, which consists of control parameters. Differential evolution operator is applied for the original individuals to search the global optimization solution. Alopex algorithm is used to co-evolve the symbiotic individuals during the original individual evolution and enhance the fitness of the original individuals. Thus, control parameters are self-adaptively adjusted by Alopex to obtain the real-time optimum values for the original population. To illustrate the whole performance of Alopex-DE, several varietal DEs were applied to optimize 13 benchmark func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hole performance of Alopex-DE is the best. Further, Alopex-DE was applied to solve 4 typical CPDOPs, and the effect of the discrete time degree on the optimization solution was analyzed. The satisfactory result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dynamic optimizati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Alopex algorithm self-adap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erential evolution with controlled search direction 被引量:3
18
作者 贾丽媛 何建新 +1 位作者 张弛 龚文引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2期3516-3523,共8页
A novel and simple technique to control the search direc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mutation was proposed.In order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method,ten widely used benchmark functions were chosen and the results ... A novel and simple technique to control the search direc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mutation was proposed.In order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method,ten widely used benchmark functions were chosen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differential evolution(DE)algorithm.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arch direction controlled DE algorithm obtains better results than the original DE algorithm in term of the solution quality and convergence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ial evolution evolutionary algorithm search direction numerical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in multiphase homing trajectory of parafoil system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海涛 陶金 +1 位作者 孙青林 陈增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416-1426,共11页
In order to realize safe and accurate homing of parafoil system,a multiphase homing trajectory planning scheme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maneuverability and basic fligh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In this scena... In order to realize safe and accurate homing of parafoil system,a multiphase homing trajectory planning scheme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maneuverability and basic fligh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In this scenario,on the basis of geometric relationship of each phase trajectory,the problem of trajectory planning is transformed to parameter optimizing,and then auxiliary population-based quantum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AP-QDEA)is applied as a tool to optimize the objective function,and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whole homing trajectory are obtained.The proposed AP-QDEA combines the strengths of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DEA)and quantum evolution algorithm(QEA),and the notion of auxiliary popula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o improve the searching precision and spe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QDEA is proven its superior in both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by solving a set of benchmark problems,and the multiphase homing scheme can fulfill the requirement of fixed-points and upwind landing in the process of homing which is simple in control and facile in practice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foil system multiphase homing trajectory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DEA) quantum evolution algorithm (QEA) auxiliary pop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nalytical method to calculate station evacuation capacity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心越 刘军 +1 位作者 李海鹰 周艳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4043-4050,共8页
The major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calculate evacuation capacity and solve the optimal routing problem in a given station topology from a network optimization perspective where station facilities were modelled as... The major objective of this work was to calculate evacuation capacity and solve the optimal routing problem in a given station topology from a network optimization perspective where station facilities were modelled as open finite queueing networks with a multi-objective set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The optimal routing problem was determined so that the number of evacuation passengers was maximized while the service level was higher than a certain criterion. An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modelling open finite queueing networks, called the iteration generalized expansion method(IGEM), was utilized to calculate the desired outputs. A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was presente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routes. As demonstrated, the design methodology which combines the optimization and analytical queueing network models provides a very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simultaneously determining the service level 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evacuation passengers in the best evacuation rou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cuation capacity subway station service level optimal routing queuing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