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雨致差分衰减研究毫米波交叉极化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振维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1年第1期153-156,共4页
一、引言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频率资源,频率复用技术正得到广泛的重视。为了使频率复用通信系统可靠的工作,正交极化信道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交叉隔离度。对于微波和毫米波而言,降雨是降低信号交叉极化隔离度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雨致交叉极... 一、引言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频率资源,频率复用技术正得到广泛的重视。为了使频率复用通信系统可靠的工作,正交极化信道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交叉隔离度。对于微波和毫米波而言,降雨是降低信号交叉极化隔离度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雨致交叉极化效应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已作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从雨致交叉极化理论出发,导出了雨致交叉极化鉴别度(XPD)与可测量量差分衰减和差分相移之间的理论关系。并考查了差分相移对毫米波30—90GHz XPD的影响,表明在研究30—90GHz毫米波雨致交叉极化时,不考虑差分相移的影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交叉极化 降雨 差分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差分衰减截距成像监测高强度聚焦超声致热损伤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佳虹 杨昆 +2 位作者 史新旺 陈丹 周小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5-811,共7页
目的 观察以超声差分衰减截距成像监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所致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基于原始超声成像数据和声衰减截距数学模型开发超声差分衰减截距算法;分别以80、131、165和205 W声功率对离体猪里脊组织进行HIFU辐照,观察B型超声... 目的 观察以超声差分衰减截距成像监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所致热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基于原始超声成像数据和声衰减截距数学模型开发超声差分衰减截距算法;分别以80、131、165和205 W声功率对离体猪里脊组织进行HIFU辐照,观察B型超声声像图、超声差分衰减截距图所见及猪里脊组织损伤,计算不同声功率HIFU辐照前、后热损伤区域即焦域的平均超声差分衰减截距(Δα_(0))、B型超声声像图和超声差分衰减截距图的对比度噪声比(CNR),绘制CNR动态变化曲线。结果 以80 W声功率辐照后,B型超声声像图中未见区别于背景的亮区,超声差分衰减截距图中焦域出现微弱亮区,猪里脊组织未见损伤区域;以131 W声功率辐照后,B型超声声像图中未见区别于背景的亮区,超声差分衰减截距图中见较小亮黄色区域,猪里脊组织见白色热损伤区;以165 W声功率辐照后,B型超声声像图中未见区别于背景的亮区,超声差分衰减截距图中出现亮点并于治疗结束时形成区别于背景的高亮区,猪里脊组织可见白色热损伤区;以205 W声功率辐照过程中,B型超声声像图中似见模糊微弱亮区但肉眼较难辨别,超声差分衰减截距图中可见明显高亮区且随消融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猪里脊组织见白色热损伤区。至辐照结束时,131、165、205 W声功率超声差分衰减截距图的Δα_(0)平均值分别由0.04、0.07、0.10 dB/cm增至0.31、0.42、0.75 dB/cm。CNR动态变化曲线显示,131、165、205 W声功率超声差分衰减截距图的CNR曲线始终处于B型超声声像图的CNR曲线之上。结论 以超声差分衰减截距成像监测HIFU所致离体猪里脊组织热损伤可行,且监测效果优于B型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热损伤 超声差分衰减截距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声差分衰减频谱的骨质评估仿真研究
3
作者 余东 解维娅 +1 位作者 封婷 程茜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4-488,共5页
光声层析成像术(Photoacoustic Tomography,PAT)在骨组织微结构的量化评估方面具有潜力,但在传统PAT工作模式下,松质骨的固液两相多孔结构导致骨小梁等分布式光吸收成分激发的光声信号混叠,增加了定量分析骨微结构特性的难度和复杂度。... 光声层析成像术(Photoacoustic Tomography,PAT)在骨组织微结构的量化评估方面具有潜力,但在传统PAT工作模式下,松质骨的固液两相多孔结构导致骨小梁等分布式光吸收成分激发的光声信号混叠,增加了定量分析骨微结构特性的难度和复杂度。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将PAT系统改进为偏心激励-差分检测模式,获取差分衰减频谱(Differential Attenuation Spectrum,DAS);并通过数值仿真计算和验证了松质骨孔隙率与光声差分衰减频谱特征参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的光声差分衰减频谱特征参数与骨头孔隙率呈强线性相关,基于光声差分衰减频谱的分析方法可有效实现骨质定量评估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技术 差分衰减频谱 骨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源中子多重性的钚质量测量模拟研究
4
作者 雍金龙 宋玉收 +1 位作者 侯英伟 刘辉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9-1046,共8页
为将脉冲中子源应用于中子多重性方法中,本文在分衰减技术的基础上,对脉冲式中子源与中子多重性方法的结合使用进行了探索。利用Geant4工具包构建了PROMATHEE 6差分衰减测量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模型性能进行了验证,明确了参数选择。通过... 为将脉冲中子源应用于中子多重性方法中,本文在分衰减技术的基础上,对脉冲式中子源与中子多重性方法的结合使用进行了探索。利用Geant4工具包构建了PROMATHEE 6差分衰减测量系统仿真模型,并对模型性能进行了验证,明确了参数选择。通过建立诱发裂变率与单位等效239Pu质量诱发裂变率的刻度关系,在脉冲质询间隔内应用中子多重性分析方法的形式对特殊核材料质量进行了模拟质询。结果表明:对于富集度为93.89%的不同质量239Pu金属物料,基于差分衰减技术的中子多重性方法够能实现对特殊核材料较为准确的质量衡算。对于239Pu质量范围为0.01~10 g的球状钚金属物料,等效239Pu质量质询的模拟结果与实际值的相对偏差先降低后上升,最大偏差不超过25%。而增殖系数、阶乘矩的变化以及门宽的选择等因素对于质量衡算结果的影响不能被忽视。这些研究结果为脉冲式中子源在中子多重性方法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信息,对于核保障测量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质询 差分衰减 中子多重性 Geant4工具包 脉冲中子源 蒙特卡罗模拟 核保障 特殊核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