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除QPSK相位模糊的差分编码方法
1
作者 简熠 卢欧欣 +2 位作者 林华鹏 熊达福 古礼衍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2,110,共7页
QPSK调制方法以其具有频带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通讯数据传输,QPSK解调过程中产生相位模糊,导致误码率升高,通信性能急剧下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详细阐述差分编码的定义,提出8种结构相似的差分编码方式,明确... QPSK调制方法以其具有频带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通讯数据传输,QPSK解调过程中产生相位模糊,导致误码率升高,通信性能急剧下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详细阐述差分编码的定义,提出8种结构相似的差分编码方式,明确了差分编码方法的多种表达形式;基于卫星通讯数据传输的相关特点,详细推导了QPSK解调产生相位模糊公式与基本原理,并分析了不同差分编码方式能够消除的相位模糊类型。对所提出差分编码方法进行仿真验证。Simulink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QPSK 差分编码 差分解码 相位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编码和块压缩的密文域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2
作者 葛国庆 葛斌 +1 位作者 夏晨星 王智盟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7-315,共9页
随着数字信息与云存储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密文域可逆信息隐藏算法正逐渐成为通信传输中数据隐私保护的研究热点。如何根据不同载体图像像素的分布特征,对局部区域内像素进行自适应识别编码,实现对载体更彻底的压缩以提升嵌入容量仍具有... 随着数字信息与云存储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密文域可逆信息隐藏算法正逐渐成为通信传输中数据隐私保护的研究热点。如何根据不同载体图像像素的分布特征,对局部区域内像素进行自适应识别编码,实现对载体更彻底的压缩以提升嵌入容量仍具有较大挑战。本文针对密文域可逆信息隐藏算法因载体图像冗余空间压缩不充分而导致嵌入容量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分编码和块压缩的密文域可逆信息隐藏算法。首先,根据自然图像局部区域内像素强相关性邻位作差,并基于块内最大差值对差值图像矩阵进行分类和自适应编码,同时设计分块置乱和块内像素扩散加密机制保证图像信息安全。然后,将自适应编码结果在对应的密文图像块上进行标记,压缩冗余空间。最后,通过位替换嵌入秘密信息。不同于其他算法,本算法对差分编码后的图像进行比特位重排列,从密文图像像素最低有效位开始,标记差值像素的符号位,其余各位面依次标记最小差值比特位。由于加密操作与自适应编码的可逆性,合法接收者可实现对原始明文图像的无损重构和秘密信息的无误提取。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几类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更高的嵌入率和更好的安全性,在BOSSbase和BOWS-2两个数据集上的平均嵌入率达到3.027位/像素和2.937位/像素,在测试图像上平均嵌入率也均提高了0.57位/像素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信息隐藏 密文域 隐私保护 差分编码 块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编码与神经网络辅助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卿朝进 凌国伟 +2 位作者 王莉 胡文权 陈金良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52-1861,共10页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用于信道估计的导引占用宝贵的传输资源且消耗用户设备发射机能量.为应对这一困境,提出差分检测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信道估计方法.在发射端,将发送数据进行差分编码.在接收端,将差分译码后的数据视为发射的导引,借助...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用于信道估计的导引占用宝贵的传输资源且消耗用户设备发射机能量.为应对这一困境,提出差分检测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信道估计方法.在发射端,将发送数据进行差分编码.在接收端,将差分译码后的数据视为发射的导引,借助面向判决信道估计思想,捕获信道估计的初始特征;在捕获到的初始特征的辅助下,构建增强信道估计网络(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Network,En-CENet),融合差分与神经网络捕获的信道特征,改进信道估计精度.仿真结果表明,相对导引辅助信道估计和机器学习叠加信道估计方法,本文方法在提高系统频谱效率、节省发射机能量消耗、降低接收机计算复杂度和运行时间的同时,改善了信道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编码 神经网络 信道估计 带宽资源 能量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可逆网络和差分编码的图像隐藏
4
作者 赵杨宇 李倩文 +2 位作者 姚丙君 缪海飞 平萍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8-326,共9页
伪装图像质量、恢复图像质量和传输安全性是图像隐藏最关注的3个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可逆网络和差分编码的图像隐藏方法,并用于保护电力巡检缺陷图像。首先训练深度可逆网络,利用训练好的可逆缩放网络对电力巡检缺陷... 伪装图像质量、恢复图像质量和传输安全性是图像隐藏最关注的3个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可逆网络和差分编码的图像隐藏方法,并用于保护电力巡检缺陷图像。首先训练深度可逆网络,利用训练好的可逆缩放网络对电力巡检缺陷图像进行向下缩放。与压缩感知等方法相比,可逆缩放网络能够恢复质量更高的缺陷图像。然后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差分编码的嵌入算法,利用该算法将下缩放的缺陷图像嵌入到封面图像中。不同于现存很多方法直接对原图像像素值进行嵌入,所提方法先利用差分编码对缺陷图像进行编码,然后利用最低有效位算法完成嵌入操作,差分编码后的图像数值集中在更小的范围内,减少了嵌入对封面图像像素值的损害。实验结果表明,相较对比方法,所提方法伪装图像的峰值信噪比(PSNR)提高3.99 dB~16.56 dB,恢复缺陷图像的PSNR提高12.52 dB~17.02 dB。另外,该方法对SPAM的抗隐写分析性能优于对比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伪装图像质量、恢复缺陷图像质量和传输安全性方面的表现优于许多先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力缺陷图像 可逆缩放网络 差分编码 隐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编码的OFDM系统ICI消除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解华 杨东凯 +1 位作者 常青 张其善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29-1532,共4页
在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OFDM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多普勒频移和收发两端本地振荡器之间的频率偏差,形成子载波间干扰(ICI)并造成系统性能降低。该文在分析子载波间干扰机制的基础上,从信道估计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高效的ICI自消除差分编... 在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OFDM系统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多普勒频移和收发两端本地振荡器之间的频率偏差,形成子载波间干扰(ICI)并造成系统性能降低。该文在分析子载波间干扰机制的基础上,从信道估计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高效的ICI自消除差分编码方案。该方案提高了传统ICI自消除方案频谱利用率。仿真表明,在系统归一化频率偏差大于0.1时,该方案具有4dB的信道估计增益,消除了因ICI带来的地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移动通信 子载波间干扰 差分编码 信道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CDMA系统中的时频差分编码与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方朝曦 单杭冠 王宗欣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2-27,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基于循环前缀的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CP-CDMA)系统的差分编码与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信道在时域与频域上的相关性进行时频两维差分编码,在接收端采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非相干检测。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基于循环前缀的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CP-CDMA)系统的差分编码与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信道在时域与频域上的相关性进行时频两维差分编码,在接收端采用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非相干检测。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与现有差分编码方法相比,在快速时变多径信道中具有更优的比特误码率性能和更稳健的抗多普勒频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分多址 循环前缀 差分编码与检测 频域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地遥感数据压缩的差分编码方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宗坚 姚娜 邓冰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5期4-10,共7页
为了提高星地传输的工作效率,文章以信息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一种差分编码方法用于星地遥感数据的传输。同时,鉴于地表覆盖本身的不确定度与应用需求的不同,提出了分区预测差分编码与保持立体测量精度的差分编码。这两种压缩策略可进一步... 为了提高星地传输的工作效率,文章以信息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一种差分编码方法用于星地遥感数据的传输。同时,鉴于地表覆盖本身的不确定度与应用需求的不同,提出了分区预测差分编码与保持立体测量精度的差分编码。这两种压缩策略可进一步显著提高差分编码的压缩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数据传输 数据压缩 差分编码 信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平正交调幅信号的集映射与差分编码(续) 被引量:1
8
作者 姚彦 《电信科学》 1987年第8期47-51,共5页
旋转对称这种对称的象限坐标根据旋转复制原理组成,即每次象限分割后的坐标,是将第一象限的坐标以某个分割中心为原点旋转90°、180°、270°得到第二、三、四象限的坐标。图5给出的是全旋转对称映射逻辑,即对任何分割中心... 旋转对称这种对称的象限坐标根据旋转复制原理组成,即每次象限分割后的坐标,是将第一象限的坐标以某个分割中心为原点旋转90°、180°、270°得到第二、三、四象限的坐标。图5给出的是全旋转对称映射逻辑,即对任何分割中心,所有的象限坐标都满足旋转复制关系。但是,从克服四重相位含糊度的角度来看,这种全旋转对称是没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编码 正交调幅 旋转对称 多电平 平移对称 格雷码 编译码 传输系统 二进制数 误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编码和压缩的SOAP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欣 谢琦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27,146,共3页
针对SOAP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过程中效率低及消息自身的冗余问题,提出在.NET框架下使用SOAP扩展以优化SOAP消息。对于SOAP请求消息,采用增加消息模版的方式实现差分编码,对于SOAP响应消息,根据消息的长短分别采用压缩或差分的方法来优化... 针对SOAP在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过程中效率低及消息自身的冗余问题,提出在.NET框架下使用SOAP扩展以优化SOAP消息。对于SOAP请求消息,采用增加消息模版的方式实现差分编码,对于SOAP响应消息,根据消息的长短分别采用压缩或差分的方法来优化,减少带宽占用,使Web服务得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SOAP扩展 差分编码 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叠加实现差分编码的光子模数转换方案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淑娜 刘志伟 +1 位作者 杨波 曾然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3,共7页
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矢量叠加原理对输入射频信号进行差分编码的光子模数转换方案.该方案采用两路不同波长脉冲源通过一个相位调制器对输入射频信号进行调制,调制输出接入延时线干涉仪从而产生两路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差分调制信号.利用... 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矢量叠加原理对输入射频信号进行差分编码的光子模数转换方案.该方案采用两路不同波长脉冲源通过一个相位调制器对输入射频信号进行调制,调制输出接入延时线干涉仪从而产生两路具有固定相位差的差分调制信号.利用矢量叠加模块对两路差分调制信号的强度进行不同程度的衰减和组合,从而获得系统量化所需的各路传递函数之间的相移量.该方案能够对输入射频信号实现差分编码,有效提高了系统的比特精度.同时该方案结构简单,只需要一个相位调制器,一个延时线干涉仪和一个矢量叠加模块即可构建.另外,各路传递函数之间的相移量是通过衰减两路差分调制信号的强度来实现,避免了传统光子模数转换方案中调制器对温度、环境敏感而引入的相位漂移问题.本文对4比特模数转换系统进行了原理性验证,实验结果证实了基于矢量叠加原理的光子模数转换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模数转换 差分编码 延时线干涉仪 矢量叠加 有效比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分编码的RDF分组压缩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伟鑫 韩京宇 朱曼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7-123,共7页
语义网技术的发展使资源描述框架(RDF)的数据量迅速增长,导致其对存储空间与传输带宽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通用压缩方法和RDF专用压缩方法可以解决该问题,但仍存在数据冗余。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差分编码的RDF分组压缩算法。将RDF数据... 语义网技术的发展使资源描述框架(RDF)的数据量迅速增长,导致其对存储空间与传输带宽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通用压缩方法和RDF专用压缩方法可以解决该问题,但仍存在数据冗余。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差分编码的RDF分组压缩算法。将RDF数据根据连接宾语的谓语组合进行分组,在消除宾语冗余的同时进一步减少谓语冗余。在此基础上,针对分组后得到的主语序列,通过引入差分编码技术进一步优化其存储空间。实验结果显示,与Plain、HDT和HDT++算法相比,该算法在结构化程度低的Archives Hub、Linkedmdb、rdfabout和DBpedia数据集中可获得平均17%的性能提升,在结构化程度高的dbtune数据集中可获得23%的性能提升,表明其对于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数据集均具有较好的RDF压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网 资源描述框架 结构化程度 数据压缩 差分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平正交调幅的集映射与差分编码 被引量:5
12
作者 姚彦 《电信科学》 1987年第7期28-30,共3页
本文介绍了用象限坐标分析多电平正交调幅信号集映射的一般方法,讨论了各种映射逻辑及其关系,给出了为克服参考载波相位含糊度所必须的差分编码,并从误码性能的角度对各种映射逻辑和差分编码进行了比较。本文的方法与结论,对于大容量数... 本文介绍了用象限坐标分析多电平正交调幅信号集映射的一般方法,讨论了各种映射逻辑及其关系,给出了为克服参考载波相位含糊度所必须的差分编码,并从误码性能的角度对各种映射逻辑和差分编码进行了比较。本文的方法与结论,对于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采用16QAM、64QAM或256QAM)的总体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调幅 差分编码 多电平 载波相位 平移对称 误码性能 星座图 总体设计 数字信号传输 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变换域语音波形的帧间差分编码
13
作者 伍康文 陈云凤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1-45,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语音波形的帧间差分编码算法,文中对帧间差分编码所遇到的帧匹配、过渡帧处理和量化器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文末给出了汉语普通话几个常见单元音量化信噪比的测试结果。实验表明:采用四比特帧间差分编码,当信号采...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语音波形的帧间差分编码算法,文中对帧间差分编码所遇到的帧匹配、过渡帧处理和量化器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文末给出了汉语普通话几个常见单元音量化信噪比的测试结果。实验表明:采用四比特帧间差分编码,当信号采样频率为8kHz时,其短时量化信噪比的平均值超过29dB,利用归一化新波形的对称性、半周期取零技术和基音重复,预测误差用4比特量化时,可在数码率2k~4kbps情况下得到优质重建语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变换 差分编码 帧间编码 语音波形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强多途干扰下基于差分编码的水声OFDM通信算法
14
作者 邢延超 丁寒雪 +2 位作者 Lu Jin 李泽群 何司宇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9-162,共4页
时变强多途干扰影响水声通信系统性能,针对时变强多途干扰问题,提出基于差分编码的水声OFDM通信(Underwater acoustic OFDM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differential coding,DC-OFDM)算法。利用循环前缀技术和OFDM通信技术固有的抗多途特... 时变强多途干扰影响水声通信系统性能,针对时变强多途干扰问题,提出基于差分编码的水声OFDM通信(Underwater acoustic OFDM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differential coding,DC-OFDM)算法。利用循环前缀技术和OFDM通信技术固有的抗多途特性,有效消除时变多途干扰,避免信道估计环节,直接进行解码判决。南海实测信道仿真(信噪比为8dB时,DQPSK100组仿真试验,2×10^(6)个源码,全部正确解码)和水箱试验(信噪比为15dB时,DQPSK100组水箱试验,2×10^(6)个源码,在时变强多途干扰下全部正确解码)。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解决时变强多途干扰问题,实现时变强多途水声信道下的可靠水声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强多途干扰 差分编码 DC-OFDM算法 循环前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的差分空频编码
15
作者 宋高俊 周正中 钟俊 《信号处理》 CSCD 2004年第5期445-448,共4页
本文提出了频率选择性衰变信道中采用了差分空频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方法。根据信道长度,我们将每个天线OFDM帧中的输入数据分组,同一组中各天线上的数据编码组成为一个对角信号星座,沿频域方向独立的对每组信号实施差分编码... 本文提出了频率选择性衰变信道中采用了差分空频编码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传输方法。根据信道长度,我们将每个天线OFDM帧中的输入数据分组,同一组中各天线上的数据编码组成为一个对角信号星座,沿频域方向独立的对每组信号实施差分编码。通过分析成对错误概率,我们证明了这种码潜在能提供的分集是发射天线数,接收天线数和信道长度的乘积,比差分空时码具有更大分集增益,因而具有更好的性能,这一分析结果也为我们的仿真实验证实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道 频率选择性 天线 分集 差分编码 正交频分复用(OFDM) 成对错误概率 数据编码 仿真实验 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Pattern时延差编码水声通信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殷敬伟 张晓 +1 位作者 生雪莉 孙超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2-117,共6页
基于传统Pattern时延差编码提出一种采用非固定码元宽度的差分编码方式(DPDS),以相邻码元时间差值携带信息,利用不同线性调频信号来实现码元分割,具有较好的抗码间干扰和抗多普勒的能力。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及湖试实验,验证了DPDS系统... 基于传统Pattern时延差编码提出一种采用非固定码元宽度的差分编码方式(DPDS),以相邻码元时间差值携带信息,利用不同线性调频信号来实现码元分割,具有较好的抗码间干扰和抗多普勒的能力。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及湖试实验,验证了DPDS系统可提高通信速率,可抑制信道多途效应产生的码间干扰和多普勒效应产生的时间漂移,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通信 PATTERN时延差编码 差分编码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通信中基于扩频技术的异步差分空时协同编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坚武 章谦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4-640,共7页
卫星通信系统中,经过不同信道的中继信号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存在同步误差且时延差动态变化,严重影响了误码性能.传统方案一般通过引入差分编码解决卫星通信接收端的动态信道估计问题.本文通过扩频系统中的正交码区分来自不同中继卫星的信... 卫星通信系统中,经过不同信道的中继信号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存在同步误差且时延差动态变化,严重影响了误码性能.传统方案一般通过引入差分编码解决卫星通信接收端的动态信道估计问题.本文通过扩频系统中的正交码区分来自不同中继卫星的信号,借助扩频码表提取各路信号后进行空时解码.从仿真结果可知,差分空时编码与扩频技术相结合能获得更好的误码率性能,很好地解决了随机时延差问题,使接收端无须对信道参数进行估计,从而大幅降低其复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异步协同通信 分布式差分空时编码 扩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F-CDC-OFDM的差分网络编码
18
作者 李民政 欧阳缮 +1 位作者 谢跃雷 肖海林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58-1662,共5页
在多子载波、频率选择性衰落、双向中继转发信道中提出多中继协作的基于AF-CDC-OFDM的差分网络编码方法。通过多个协作中继的分布式循环延时编码及功率放大处理,两路终端发送的差分编码分组可获得完全的协作分集和频率分集增益。两路终... 在多子载波、频率选择性衰落、双向中继转发信道中提出多中继协作的基于AF-CDC-OFDM的差分网络编码方法。通过多个协作中继的分布式循环延时编码及功率放大处理,两路终端发送的差分编码分组可获得完全的协作分集和频率分集增益。两路终端在检测对方的发送信号之前需要消除自干扰信号,为此,提出基于统计相关的自干扰分量估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差分网络编码能够获得完全的分集增益性能,对应的自干扰分量相关统计估计算法在慢衰落信道中与干扰分量完全消除的检测性能相比,仅有0.5dB的信噪比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网络编码 循环延时编码 放大转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卫星协同通信系统中的双采样差分空时编码方案 被引量:1
19
作者 章坚武 屠贺嘉琦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6,共8页
针对双卫星中继协作通信系统中存在非符号周期整数倍的时延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采样的差分空时正交频分复用(D-OFDM2)方案。所提方案在卫星信道条件未知的情况下,基于具有时延容忍的D-OFDM编码,在接收端构造了一种双采样方法。该方法在... 针对双卫星中继协作通信系统中存在非符号周期整数倍的时延差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采样的差分空时正交频分复用(D-OFDM2)方案。所提方案在卫星信道条件未知的情况下,基于具有时延容忍的D-OFDM编码,在接收端构造了一种双采样方法。该方法在以符号速率采样的同时,对当前主瓣大于相邻旁瓣的区间内增加一次采样,并将两次采样结果等增益合并。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时延差为非符号周期整数倍的情况下,该方法较单采样方法能获得更高的接收信噪比,同时改善了系统误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异步协同通信 分布式差分空时编码 双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分空时编码系统中的多共道用户应用
20
作者 刘勤 杨家玮 李建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8-851,共4页
通过分析和推导,指出在多用户差分空时分组编码系统中,发射端的多个共道用户采用同步编码和同步分组传输时,接收端无法在未知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差分解码的结论.为了能够保持原有编码的差分解码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用户交... 通过分析和推导,指出在多用户差分空时分组编码系统中,发射端的多个共道用户采用同步编码和同步分组传输时,接收端无法在未知信道状态信息的情况下进行差分解码的结论.为了能够保持原有编码的差分解码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用户交错结构,利用多个共道用户所发射的数据在时间上的不同时延彼此交错,形成传输的非同步.此时的接收端可通过辗转迭代计算获得等效的无共道干扰传输结果,并通过差分计算进行解码处理.具有这种交错结构的系统能够在信道未知的情况下支持多个用户的同时传输,并且在接收端能够实现正确的解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空时分组编码 多共道用户 交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