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3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进的基于干涉相位周期的无人机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基线估计方法
1
作者 张桐 乔明 +1 位作者 党相卫 钟声依柳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基线在差分干涉处理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直接关系到干涉测量的精度。相比于星载平台,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飞行航迹难以保持高度重合,飞行轨迹和姿态不稳定,给无人机差分干涉SAR基线估计带来极大的困难。从无人机平台的特点和应用场... 基线在差分干涉处理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直接关系到干涉测量的精度。相比于星载平台,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飞行航迹难以保持高度重合,飞行轨迹和姿态不稳定,给无人机差分干涉SAR基线估计带来极大的困难。从无人机平台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出发,提出一种改进的基线估计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干涉几何关系推导出干涉相位周期、斜距、2点之间距离、相位差的关系,在雷达图像计算特定2点之间距离,然后代入已知参数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基线估计。对比原方法及改进方法的仿真结果及实际数据的基线估计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基线估计结果的精度和鲁棒性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差分干涉 基线估计 微型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参数定标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田家奇 梁维斌 +2 位作者 钱方明 陈刚 林梓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共15页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通过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干涉处理可以获取高精度三维地表信息。InSAR系统测制精度依赖于干涉基线和干涉相位等干涉参数的精度,干涉参数定标技术通过雷达观测参考目标推算并校准干涉参数系统误差,能够有效提升干...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通过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干涉处理可以获取高精度三维地表信息。InSAR系统测制精度依赖于干涉基线和干涉相位等干涉参数的精度,干涉参数定标技术通过雷达观测参考目标推算并校准干涉参数系统误差,能够有效提升干涉处理精度,是InSAR干涉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文中对InSAR原理和干涉参数误差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干涉参数定标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梳理出基于干涉参数敏感度方程和基于干涉参数偏差方程的干涉参数定标方法并进行了重点介绍,总结了两种定标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最后展望了干涉参数定标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参数 定标方法 敏感度方程 偏差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技术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概述 被引量:24
3
作者 马超 单新建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0-418,共9页
本文综述了地球表面形变的主要类型 (包括开采沉陷、地表沉降、地壳运动、地震形变、火山运动、冰川运动及山体滑坡等 )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结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包括InSAR及D InSAR ,统称InSAR技术 )的技术原理及特点 ,介绍... 本文综述了地球表面形变的主要类型 (包括开采沉陷、地表沉降、地壳运动、地震形变、火山运动、冰川运动及山体滑坡等 )及其在我国的分布状况 ,结合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包括InSAR及D InSAR ,统称InSAR技术 )的技术原理及特点 ,介绍了国内外InSAR技术近年来在形变监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通过与传统形变监测及GPS监测技术的对比后指出 ,由于InSAR特有的技术特点 ,使其在各类形变监测应用中具有传统方法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 ,必将对形变监测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形变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方法综述
4
作者 黎吉顺 张雅声 +2 位作者 尹灿斌 徐灿 罗迪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6,共17页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作为一种主动微波成像技术,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对非合作目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能力,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均具有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的二维成像,ISAR三维成像可以有效克服高度向信息缺失、几何形变等难题,有利于目标...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作为一种主动微波成像技术,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对非合作目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能力,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均具有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的二维成像,ISAR三维成像可以有效克服高度向信息缺失、几何形变等难题,有利于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因此,ISAR三维成像技术在目标识别、太空资产维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ISAR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系统地梳理了不同体制ISAR三维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优势与局限性。首先,介绍了不同体制三维成像方法的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类ISAR三维成像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各类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从成像算法、成像后处理与数据融合等方面对ISAR三维成像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三维成像 成像投影 干涉雷达成像 阵列雷达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开采沉陷监测——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侯建国 杨成生 +1 位作者 王亚男 王宏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75,共5页
采矿引起地面沉陷是矿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破坏性灾害。作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矿区... 采矿引起地面沉陷是矿区经常发生的一种破坏性灾害。作为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大范围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采用"两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取了垂直形变图,分析了试验区开采沉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对沉陷区作了剖线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煤矿 开采沉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伊朗Bam地震同震形变场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志勇 刘磊 周兴东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0-316,共7页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 介绍了差分干涉测量的原理、差分干涉数据对的选取方法,以及三轨法差分干涉测量数据处理的流程。利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测量技术和ENVISAT ASAR雷达数据对2003年12月26日伊朗Bam 6.5级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场进行了测量试验,成功地获取了Bam地震的蝴蝶状的同震形变场生成了地表形变的等值线图,并且根据相干图确定了地震造成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的位置、分布及面积。试验证明D-InSAR技术是地表形变测量和地震研究的一个强大和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干涉测量 合成孔径雷达 地表形变 相干图 伊朗Bam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形变监测的质量评定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超英 张勤 +1 位作者 杨成生 马静 《遥感信息》 CSCD 2009年第1期27-31,共5页
通过对D-InSAR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误差进行分析,尤其是通过对差分干涉图和相位解缠的质量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研究了D-InSAR监测方案的质量评定与方案选取问题。并以西安地区1992~1993年间不同航迹,不同ERS干涉对的三个地面沉... 通过对D-InSAR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误差进行分析,尤其是通过对差分干涉图和相位解缠的质量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比较,研究了D-InSAR监测方案的质量评定与方案选取问题。并以西安地区1992~1993年间不同航迹,不同ERS干涉对的三个地面沉降监测方案为例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干涉图和相位解缠的质量评定指标可以很好的进行监测方案的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质量评定 形变监测 增强干涉 相位解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空局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差分测量与相关特性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家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6,共2页
本文评述了利用欧洲空间局ERS-1卫星进行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差分测量(D-IN-SAR)试验。该技术能探测到厘米甚至毫米级的高程变化。简述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影像之间的相关性,它可充当地表分类与变化探测的... 本文评述了利用欧洲空间局ERS-1卫星进行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差分测量(D-IN-SAR)试验。该技术能探测到厘米甚至毫米级的高程变化。简述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影像之间的相关性,它可充当地表分类与变化探测的度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测量 相关特性 合成孔径雷达 高程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多孔径雷达干涉与常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提取三维形变场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晓文 刘国祥 +2 位作者 张瑞 于冰 李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7-134,共8页
提出基于卫星升降轨多孔径雷达干涉(MAI)与常规InSAR联合处理的严密模型(融入了三维位移分量及相位解缠偏差校准参数)和基于加权最小二乘解算的方法提取地表三维形变场。以2003年伊朗Bam地震为实验区,选择已有滑动断层模型和基于像素偏... 提出基于卫星升降轨多孔径雷达干涉(MAI)与常规InSAR联合处理的严密模型(融入了三维位移分量及相位解缠偏差校准参数)和基于加权最小二乘解算的方法提取地表三维形变场。以2003年伊朗Bam地震为实验区,选择已有滑动断层模型和基于像素偏移估计(AZO)的方位向形变结果作为参考,对联合解算所得到的三维形变场进行准确性评价。分析表明,MAI在方位向形变的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比AZO均有明显提升;实测形变场和已有滑动断层模型吻合程度较高,二者在垂直、南北和东西3个方向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7、4.1和3.2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雷达干涉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 联合建模 三维形变场 方位向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监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学敏 路林海 +2 位作者 韩林 夏磊凯 杨小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5,39,共5页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进行监测探究,并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直观显示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周围地表沉降情况,且监测结果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监测结果间的一致性很高,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安全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表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平均树高提取技术 被引量:29
11
作者 陈尔学 李增元 +1 位作者 庞勇 田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70,共5页
在新疆和田地区建立SIR-C/X SAR极化干涉测量试验区,获取2次重复飞行的SIR-C/XSAR全极化干涉测量数据、覆盖试验区的地形图4幅、Landsat-5 TM及Landsat-7 ETM+数据各一景。在此基础上,研究实现POLinSAR数据处理及树高反演算法,并对试验... 在新疆和田地区建立SIR-C/X SAR极化干涉测量试验区,获取2次重复飞行的SIR-C/XSAR全极化干涉测量数据、覆盖试验区的地形图4幅、Landsat-5 TM及Landsat-7 ETM+数据各一景。在此基础上,研究实现POLinSAR数据处理及树高反演算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极化干涉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及树高反演算法是正确的;受去相干噪声因素的影响,重复飞行极化干涉SAR相干影像上可能存在大量的非体散射去相干散射体,识别这些散射体并加以剔除是保证得到正确树高提取结果的重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测量 树高反演 SIR—C/X 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视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丽亚 刘宏伟 +1 位作者 纠博 吴顺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90-1294,共5页
针对雷达在斜视工作下的干涉相位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特显点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算法.该算法利用特显点信噪比较高、干涉相位估计值较为准确的特性,根据特显点的多普勒频率和横距信息拟舍得到目标的多普勒频率与横距... 针对雷达在斜视工作下的干涉相位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特显点干涉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算法.该算法利用特显点信噪比较高、干涉相位估计值较为准确的特性,根据特显点的多普勒频率和横距信息拟舍得到目标的多普勒频率与横距的关系,从而对整幅ISAR像进行横向定标,得到目标的干涉ISAR像.该算法能消除干涉相位缠绕,而且对噪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同经典的干涉ISAR成像算法相比,在正确成像时,该算法所需的信噪比可降低10-1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 相位缠绕 特显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地面沉降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洁 胡光道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主要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去相关问题。探讨了... 综述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监测地面沉降方面的优势和缺陷。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InSAR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主要具有全天候、大范围、高分辨率、高精度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去相关问题。探讨了利用该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发展方向,认为应将InSAR与GPS及传统的水准测量等方法结合使用,合理利用各技术之间的互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差分雷达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定标中的定标器布放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彦平 彭海良 云日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9-94,共6页
敏感度矩阵的条件数是影响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定标性能的重要因素。该文在InSAR定标理论的丛础上,给出了定标器的布放规则,导出了定标器布放的约束条件,提出了使敏感度矩阵条件数极小化的定标器布放算法。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 敏感度矩阵的条件数是影响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定标性能的重要因素。该文在InSAR定标理论的丛础上,给出了定标器的布放规则,导出了定标器布放的约束条件,提出了使敏感度矩阵条件数极小化的定标器布放算法。理论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应用该算法进行定标器布放,可以使敏感度矩阵的条件数达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定标器 定标性能 敏感度矩阵 布放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8
15
作者 刘斌 葛大庆 +4 位作者 李曼 张玲 王艳 郭小方 张晓博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在简要讨论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 InSA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常规地基InSAR形变测量的主要处理流程。全面总结了地基干涉测量雷达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地基In... 在简要讨论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ground-based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 InSAR)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归纳了常规地基InSAR形变测量的主要处理流程。全面总结了地基干涉测量雷达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趋势,地基InSAR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了地基和星载InSAR在形变测量上的优势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步进频率连续波 调频连续波 噪声雷达 多入多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图像信息提取技术的进展及未来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斌 张腊梅 +1 位作者 孙德明 王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79-1984,共6页
作为雷达成像遥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息提取技术已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未来若干年内必将成为遥感领域的一个趋势和研究热点。该文对目前国内外该技术的进展现状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全面的... 作为雷达成像遥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息提取技术已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未来若干年内必将成为遥感领域的一个趋势和研究热点。该文对目前国内外该技术的进展现状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PIPCO 参数反演 分类 ESPR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最优基线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庆东 毛士艺 洪文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3-95,共3页
本文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的系统原理出发,深入地讨论了影响INSAR系统特性的干涉基线.基于形成干涉图像的SAR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理论,本文引入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信号带宽、信噪比及距离向分辨力的概念.根... 本文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的系统原理出发,深入地讨论了影响INSAR系统特性的干涉基线.基于形成干涉图像的SAR信号之间的频率偏移理论,本文引入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信号带宽、信噪比及距离向分辨力的概念.根据所提出的概念,得到干涉系统的最优基线,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际系统中所采用的系统基线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干涉 最优基线 信噪比 INSAR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高速铁路下伏老采空区稳定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曹杨 王旭春 +3 位作者 曹云飞 卢泽霖 管晓明 于云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67-1375,共9页
揭示老采空区现有变形规律是老采空区的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于广域地表变形监测有着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贵南高铁穿越大盘井采煤沉陷区的地... 揭示老采空区现有变形规律是老采空区的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于广域地表变形监测有着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贵南高铁穿越大盘井采煤沉陷区的地表监测,采用最新的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 pair InSAR,PSP-InSAR)技术,弥补了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SAR,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 InSAR,PS-InSAR)算法的缺陷,获得了老采空区的沉降变形。并通过实地考察老采空区上方已有建筑和道路,对InSAR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11—2013年及2014—2015年,大盘井采空区大部分点年平均沉降速率为-8~4 mm/a。通过对采空沉陷区地面沉陷调查发现地面建筑物和道路未产生有沉陷特征的沉降和破坏。因此,认为大盘井煤矿采空区沉陷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老采空区 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P-InSAR)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基线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植被参数提取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曦 张红 王超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58-2861,共4页
由于单基线极化干涉SAR技术(如三阶段法、ESPRIT算法等)反演植被参数的方法受限于具有最小地体幅度比的观测数据,影响冠层或地表有效相位中心的估计,因此往往低估植被的高度。该文通过增加另一个基线的极化干涉SAR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由于单基线极化干涉SAR技术(如三阶段法、ESPRIT算法等)反演植被参数的方法受限于具有最小地体幅度比的观测数据,影响冠层或地表有效相位中心的估计,因此往往低估植被的高度。该文通过增加另一个基线的极化干涉SAR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基线反演技术存在的这个缺陷,并适当改进双基线极化干涉SAR技术,降低植被参数估计的动态偏差,最后用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验证了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极化干涉SAR 双基线 植被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游新兆 乔学军 +1 位作者 王琪 杜瑞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2年第3期109-116,共8页
合成孔径雷达 (SAR)是一种微波相干成像方法 ,应用不同波段的雷达信号可以对地球表面不同的散射特性成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InSAR)是将两个不同轨道位置或不同时间获得的复数SAR数据进行相位差分处理 ,从这些差分干涉数据中可以提取... 合成孔径雷达 (SAR)是一种微波相干成像方法 ,应用不同波段的雷达信号可以对地球表面不同的散射特性成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InSAR)是将两个不同轨道位置或不同时间获得的复数SAR数据进行相位差分处理 ,从这些差分干涉数据中可以提取特别有用的信息 ,用于绘制地形图 ,测量诸如地震、火山、冰川运动等造成的地形变 ,研究植被覆盖特性、洋流等。介绍了InSAR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并对影响干涉结果的一些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原理 数字高程模型 地表形变 SAR 相位差分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