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差分传输线的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巩稼民 侯斌 杨祎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41-46,共6页
针对高速印制电路板设计中存在的差分线反射问题,设计一种参数设计完全对称与传统端接相结合的差分传输线拓扑结构。依据差分线理论,得到差分线的设计参数,量化分析了主芯片TI8168与内存芯片DDR3互连中时钟信号差分传输的端接方法和端... 针对高速印制电路板设计中存在的差分线反射问题,设计一种参数设计完全对称与传统端接相结合的差分传输线拓扑结构。依据差分线理论,得到差分线的设计参数,量化分析了主芯片TI8168与内存芯片DDR3互连中时钟信号差分传输的端接方法和端接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可抑制差分信号的反射和差分信号引起的共模信号的反射,提高了信号传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传输线 信号完整性 反射 端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不连续的差分传输线 被引量:1
2
作者 经纬 闫美云 《电子质量》 2007年第6期66-69,共4页
随着电路传输速率的增长,差分信号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布板中。但是由于传输线的弯曲不一致,使得差分信号之间产生了相位差,从而产生了共模噪声。本文讨论了四种不同的差分拓扑结构,分别利用集总参数和S参数分析了它们的共模噪声,并提出... 随着电路传输速率的增长,差分信号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布板中。但是由于传输线的弯曲不一致,使得差分信号之间产生了相位差,从而产生了共模噪声。本文讨论了四种不同的差分拓扑结构,分别利用集总参数和S参数分析了它们的共模噪声,并提出了利用补偿电容减小共模噪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传输线 信号完整性 弯曲不连续 S参数 集总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差分传输线线形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经纬 《印制电路信息》 2007年第9期37-41,共5页
因为低辐射和对共模噪声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差分信号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传输线的线形不一致,使得差分信号之间产生了相位差,从而产生了共模噪声并增加其辐射发射。文中讨论了四种不同的差分线线形,利用S参数分析了它们的共... 因为低辐射和对共模噪声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差分信号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由于传输线的线形不一致,使得差分信号之间产生了相位差,从而产生了共模噪声并增加其辐射发射。文中讨论了四种不同的差分线线形,利用S参数分析了它们的共模噪声,并提出了两种减小共模噪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传输线 信号完整性 阻抗不连续 S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防护布线减小差分传输线间的高频串扰噪声
4
作者 侯莹莹 胥佳 《印制电路信息》 2009年第5期20-22,60,共4页
随着高速电路的不断发展,差分传输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低辐射和较好的抗共模噪声能力。但是传统的差分线结构不能有效的降低邻近差分对之间的串扰噪声,这将影响到高速系统的信号完整性。文章针对使用防护布线的方法,讨论... 随着高速电路的不断发展,差分传输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低辐射和较好的抗共模噪声能力。但是传统的差分线结构不能有效的降低邻近差分对之间的串扰噪声,这将影响到高速系统的信号完整性。文章针对使用防护布线的方法,讨论了三种不同结构的防护布线,在全波电磁仿真软件HFSS中建立了三维物理模型,利用混模S参数分析了它们对于减小串扰噪声的作用,从场的角度对比了它们的电磁屏蔽效果,并对如何使用防护布线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传输线 防护布线 高频串扰 信号完整性 混模S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拐角差分传输线结构的信号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焦雨晨 车晴 逯贵祯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3期364-366,共3页
随着PCB设计中信号传输速度的增加,差分信号传输方式被更多的应用到实际布线中。但由于拐角处的差分线长度不一致,使得差分信号之间产生了相位差,从而造成共模噪声的出现影响了信号的完整性。本文对四种不同拐角的差分传输线结构进行了... 随着PCB设计中信号传输速度的增加,差分信号传输方式被更多的应用到实际布线中。但由于拐角处的差分线长度不一致,使得差分信号之间产生了相位差,从而造成共模噪声的出现影响了信号的完整性。本文对四种不同拐角的差分传输线结构进行了S参数仿真,通过分析他们的共模噪声,得出了较小的拐角模型能抑制共模噪声的产生。并提出了有效减小共模噪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完整性 差分传输线 S参数 共模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接复杂电路传输线网络的电磁耦合时域并行计算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叶志红 张玉 鲁唱唱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3-719,共7页
针对端接复杂电路传输线(TL)网络的电磁耦合问题,仍缺乏高效的场路协同仿真技术。该文将传输线方程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诺顿定理和置换定理以及NGSPICE软件相结合,并引入消息传递接口(MPI)并行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并行算... 针对端接复杂电路传输线(TL)网络的电磁耦合问题,仍缺乏高效的场路协同仿真技术。该文将传输线方程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诺顿定理和置换定理以及NGSPICE软件相结合,并引入消息传递接口(MPI)并行技术,提出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并行算法(FDTDTL-NGSPICE)。首先,根据诺顿定理和置换定理,将传输线网络分解为传输线子系统和复杂电路子系统,并构建对应的等效电路模型。然后,使用FDTDTL并行算法计算传输线子系统沿线各点的电压和电流,并获取对应诺顿等效电路的电流源和等效导纳大小。最后,使用NGSPICE对复杂电路子系统进行传导干扰分析,获得复杂电路各元件上的瞬态响应,并将端口电压反馈给传输线子系统作为边界,实现传输线网络电磁耦合的场线路联合协同仿真。通过对3类典型场景的计算实例,分别使用时域混合并行算法和电磁仿真软件CST电缆工作室(CS)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比,验证所提算法的置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线网络 复杂电路 诺顿定理 时域有限差分传输线方程的混合并行算法 NGSPICE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护布线的结构对PCB板级差分对之间串扰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侯莹莹 关丹丹 《电子质量》 2009年第3期82-84,87,共4页
差分传输线具有低辐射和抑制共模噪声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差分线结构不能有效的降低邻近差分对之间的串扰噪声,这将影响到高速系统的信号完整性。文中针对使用防护布线的方法,讨论了三种不同结构的防护布线,从场... 差分传输线具有低辐射和抑制共模噪声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差分线结构不能有效的降低邻近差分对之间的串扰噪声,这将影响到高速系统的信号完整性。文中针对使用防护布线的方法,讨论了三种不同结构的防护布线,从场的角度对比了它们的电磁屏蔽效果,利用混模S参数分析了它们对于减小串扰噪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传输线 防护布线 串扰 信号完整性 混模S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抑制差分拐角共模噪声的补偿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亚婷 《电子科技》 2016年第6期117-119,共3页
为抑制差分传输线拐角处不对称造成的共模噪声,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45°拐角差分传输线补偿模型。该模型通过对差分拐角造成的线长差进行有效补偿,利用HFSS和ADS进行建模仿真,从时域和频域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从S参数来看,其有效地... 为抑制差分传输线拐角处不对称造成的共模噪声,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45°拐角差分传输线补偿模型。该模型通过对差分拐角造成的线长差进行有效补偿,利用HFSS和ADS进行建模仿真,从时域和频域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从S参数来看,其有效地将频率8 GHz处的差模转共模噪声降低了20 d B,同时降低了差模插入损耗;从时域来看,共模噪声比之前减小了大约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完整性 差分传输线 差分信号 共模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推振荡器共用谐振器分析与低相位噪声设计
9
作者 李智鹏 凌源 +1 位作者 钟伟 鲍景富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9-834,共6页
为实现低相位噪声平面振荡器,对推-推振荡器的共用谐振器与相位噪声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环式开口谐振环的差分传输线,通过加载一对耦合谐振环的方式实现2个单元振荡器之间的弱耦合,提高了共用谐振器的频率选择特性。基... 为实现低相位噪声平面振荡器,对推-推振荡器的共用谐振器与相位噪声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环式开口谐振环的差分传输线,通过加载一对耦合谐振环的方式实现2个单元振荡器之间的弱耦合,提高了共用谐振器的频率选择特性。基于该结构设计并实现了一种X波段推-推振荡器,在设计中采用一种基于振荡器有源品质因子的相位噪声优化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振荡器在输出二次谐波9.52GHz处的相位噪声为-115.48 dBc/Hz@100 kHz,基波抑制度达到-54.55 d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推振荡器 差分传输线 共用谐振器 有源品质因子 相位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弯折线缆线束电磁耦合分析的时域混合算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志红 鲁唱唱 张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45-4351,共7页
受复杂系统布线空间的制约,线缆通常为线束结构,并呈现弯折和空间立体分布形态。目前,针对立体弯折线缆线束(BSCs)的电磁耦合,仍缺乏高效的时域建模分析方法。因此,该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和传输线(TL)方程,提出自适应线缆网格... 受复杂系统布线空间的制约,线缆通常为线束结构,并呈现弯折和空间立体分布形态。目前,针对立体弯折线缆线束(BSCs)的电磁耦合,仍缺乏高效的时域建模分析方法。因此,该文基于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和传输线(TL)方程,提出自适应线缆网格技术,结合高效插值技术和电荷守恒定律,研究了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算法,实现立体弯折线缆线束的电磁耦合时域快速同步计算。首先,将立体弯折线束整体结构按照弯折节点分解成多段独立的子线束。然后,基于传输线方程和FDTD方法,结合自适应线缆网格技术和插值技术,构建各段空间立体分布的子线束电磁耦合模型,并求解得到线束沿线各点的瞬态响应。最后,根据电荷守恒定律,构建弯折节点的等效电路模型并求解得到节点处的电压,实现各段子线束之间的干扰信号传输。通过理想导电板上和屏蔽机箱内立体弯折线束电磁耦合的数值模拟,从计算精度和耗用时间方面与CST和FDTD-SPICE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弯折线缆线束 自适应线缆网格技术 插值技术 电荷守恒 时域有限差分传输线方程的混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