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reen Seeker对小麦植被指数与产量形成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曹伟 张娜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83-389,共7页
小麦的产量受品种、光照、昼夜温差、降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耕地面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通过小麦不同品种、不同灌溉方式、不同播种方式在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监测,研究小麦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建立与小麦的产量关系尤为重要。小麦冠层... 小麦的产量受品种、光照、昼夜温差、降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耕地面积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通过小麦不同品种、不同灌溉方式、不同播种方式在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监测,研究小麦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建立与小麦的产量关系尤为重要。小麦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比值植被指数(RVI)的变化情况,可利用主动遥感仪器——Green Seeker进行检测。对测量数据进行筛选,建立回归模型,解析小麦冠层植被指数与产量的变化规律,寻找基于NDVI和RVI与小麦产量的最佳估算模型,并验证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对小麦产量预测的公式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SEEKER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比值植被指数 产量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分类和多指标结合的西北农牧交错带植被信息提取 被引量:4
2
作者 何鸿杰 穆亚超 +3 位作者 魏宝成 杜婷 薛晓玉 颉耀文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2-340,共9页
参照《中国植被》中的植被分类体系,结合野外考察结果,建立了适合中国西北农牧交错带的植被分类体系。以覆盖研究区的多幅Landsat影像为基础,按"分层分类,逐层验证"的思路,实现了对研究区植被信息的提取。提取时,先利用完全... 参照《中国植被》中的植被分类体系,结合野外考察结果,建立了适合中国西北农牧交错带的植被分类体系。以覆盖研究区的多幅Landsat影像为基础,按"分层分类,逐层验证"的思路,实现了对研究区植被信息的提取。提取时,先利用完全约束的最小二乘模型对遥感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植被区和非植被区;在植被区,基于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地形特征,构建CART决策树,获得了乔木林、灌丛和草原等7种主要植被型组;在植被型组内,基于不同植被类型NDVI的季节差异特征,构建NDVI差值比值指数(NDVI_DR),将乔木林和灌丛区分为常绿和落叶植被型,使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将草原划分为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3种类型,从而得到各个植被型的空间分布范围。经验证,最终分类的总体精度能达到79.51%,kappa系数为0.773。本文所采用的分类方法充分利用了遥感数据既有的光谱信息和纹理信息,同时辅以地形信息。实践结果表明,分层分类和多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实现对影像跨幅的、以复杂镶嵌结构为主要特征的农牧交错带植被信息提取,精度较高,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植被信息提取 CART决策树 谱间关系法 差值比值指数(NDVI_DR)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不同生育期水肥管理与产量模型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许静 曹伟 +1 位作者 陕娟娟 张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建立小麦在不同生育期的水肥管理与产量的关系模型。【方法】用主动遥感仪器Green seeker进行检测小麦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比值植被指数(RVI),解析小麦冠层植被指数与生长状况的变化规律;分析NDVI、RVI与实际产量关系... 【目的】建立小麦在不同生育期的水肥管理与产量的关系模型。【方法】用主动遥感仪器Green seeker进行检测小麦冠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比值植被指数(RVI),解析小麦冠层植被指数与生长状况的变化规律;分析NDVI、RVI与实际产量关系,建立小麦产量预测模型;最终以NDVI、RVI作为过渡参数,反演产量与小麦在不同生育期的水肥管理的最佳模型。【结果】小麦水肥一体化管理直接影响小麦产量,不同生育期水肥一体化小麦生长模型和植被指数小麦估产模型的标准误差都小于0.05。【结论】建立了小麦不同生育期的产量与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传感器Green SEEKER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比值植被指数 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型 产量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