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光凝替代术中冷凝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敏 赵昕 +1 位作者 钟海彬 杨珂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92-992,共1页
关键词 氩激光光凝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远期疗效观察 替代 冷凝治疗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巩膜外冷凝术 视网膜色素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Sturge-Weber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附一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叶俊杰 胡天圣 +2 位作者 张承芬 王忠海 周婉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 探讨晚期Sturge-Weber综合征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方法 晚期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左眼视力:眼前手动。上睑鼻侧葡萄酒色斑痣2 cm×3 cm,鼻上象限球结膜及巩膜浅层血管纡曲扩张,浆液性视网膜全脱离,内斜约10... 目的 探讨晚期Sturge-Weber综合征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方法 晚期Sturge-Weber综合征患者,左眼视力:眼前手动。上睑鼻侧葡萄酒色斑痣2 cm×3 cm,鼻上象限球结膜及巩膜浅层血管纡曲扩张,浆液性视网膜全脱离,内斜约10°。眼压:24 mmHg。B超示玻璃体轻度混浊,广泛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层广泛增厚。视网膜电图(ERG):熄灭型。局麻下行后巩膜冷凝术,联合巩膜外放液术及睫状体冷冻术。结果 术后5个月,患者左眼视力提高至0.3,眼压:15 mmHg,视网膜全部复位。ERG:强光刺激b波出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符合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的诊断。随诊6年余,视力提高至0.8,眼压正常,视网膜复位。ERG检查基本正常。结论 颜面小血管瘤是诊断 Sturge-Weber综合征的重要线索,采用后巩膜冷凝、巩膜外放液及睫状体冷冻适当、有效的手术,使视网膜复位而获得良好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URGE-WEBER综合征 颜面血管瘤 脉络膜血管瘤 巩膜外冷凝术 睫状体冷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