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极夏季普里兹湾桡足类优势种的产卵量和种群结构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张光涛
孙松
-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6-202,共7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A
K2 85 1 -A1 -2 0 5号
+1 种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资助项目
98-92 7-0 1 -0 2号
-
文摘
1998年 1 2月— 1 999年 1月在南极普里兹湾采用现场培养的方法对大、中型桡足类优势种尖角似哲水蚤 (Calanoidesacutus)、戈氏长腹水蚤 (Metridiagerlachei)和巨锚哲水蚤(Rhincalanusgigas)进行了实验研究 ,同时根据浮游动物垂直拖网的样品分析了它们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 ,在实验中 ,C .acutus和M .gerlachei的平均产卵量分别为 1 3 3 (5— 49)和 5 (4—1 2 )个 /雌 /天 ;R .gigas没有产卵。随后对获得的卵进行连续观察 ,所有的卵均没有孵化。通过标本分析发现 ,C .acutus夏季的种群结构为双峰态 ,尤其是陆冰缘站 ,新生个体主要是CI期桡足幼体 ,而越冬个体包括CIV、CV和雌性成体。R .gigas的种群结构特征不明显 ,新生个体为 1 2月末发现的大量集中分布的无节幼体。M .gerlachei表现出和C .acutus相似的丰度分布特性 。
-
关键词
普里兹湾
桡足类
种群结构
产卵量
生活史
南极
戈氏长腹水蚤
尖角似哲水蚤
巨锚哲水蚤
-
Keywords
Prydz Bay, Copepod, Population structure, Egg-laying, Life cycle
-
分类号
Q959.223.3
[生物学—动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