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巨细胞病毒地方分离株的鉴定及其UL83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史永林 陈敬贤 王明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2-616,共5页
目的鉴定从合肥市某医院先天性脑瘫患儿尿标本中分离的4株人巨细胞病毒(HCMV)毒株并对其UL83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为HCMV感染的预防及pp65蛋白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法复苏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p65蛋白表达,... 目的鉴定从合肥市某医院先天性脑瘫患儿尿标本中分离的4株人巨细胞病毒(HCMV)毒株并对其UL83基因序列进行分析,为HCMV感染的预防及pp65蛋白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法复苏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p65蛋白表达,并用特异性引物对UL73基因进行PCR,扩增的产物经凝胶纯化后测序;序列结果运用DNAMAN软件和GenBank登录的3株代表性HCMV毒株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HCMV AD169株与HCMV-1分离株的UL83基因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与其余3株的同源性也达99.26%~99.69%;4株HCMV分离株与Merlin株、Towne株在相应基因片段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最低的分别为98.95%,99.06%。结论UL83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CMV UL83编码pp65蛋白的优势抗原决定簇氨基酸序列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分离和提纯 生物学鉴定法/方法 序列分析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方法鉴定人巨细胞病毒临床病毒分离株 被引量:4
2
作者 丁俊彩 苏海浩 +3 位作者 胡兢晶 郭媛媛 谢斌华 王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312-2314,共3页
目的:应用多重PCR技术鉴定体外培养、分离获得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病毒株。方法:以先天性感染HCMV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尿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将分离获得的临床低传代病毒感染HELF细胞,提取病毒DNA,针对较保守基因IE和LA,设计... 目的:应用多重PCR技术鉴定体外培养、分离获得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病毒株。方法:以先天性感染HCMV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尿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将分离获得的临床低传代病毒感染HELF细胞,提取病毒DNA,针对较保守基因IE和LA,设计两对引物,同时扩增IE和LA基因,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成功分离获得2株HCMV临床低传代病毒株(D2、D3),经多重PCR同时扩增出209bp(IE)和401bp(LA)目的片段。结论:多重PCR可以作为病毒分离后,基础研究中鉴定HCMV临床病毒株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多重PCR 临床病毒 病毒分离 细胞病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亚砜对人巨细胞病毒初次分离促进作用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艳 胡勇 +5 位作者 余莉 方草晖 类延花 金晶 吴建军 王明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观察二甲亚砜 (DMSO)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初次分离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收集的 11例患者尿标本接种至两组人胚成纤维细胞 (HF)细胞中进行HCMV分离。 1组为DMSO细胞组 ,即在培养液中添加了终浓度为1%的DMSO ;另 1组为常规细胞组... 目的 观察二甲亚砜 (DMSO)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初次分离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收集的 11例患者尿标本接种至两组人胚成纤维细胞 (HF)细胞中进行HCMV分离。 1组为DMSO细胞组 ,即在培养液中添加了终浓度为1%的DMSO ;另 1组为常规细胞组接种组 ,设为对照 ,不作任何处理。待细胞出现HCMV特征性细胞病变 (CPE)时 ,通过PCR法测定HCMVDNA加以确证。结果  11例标本中 ,两组均有 5例标本出现HCMVCPE ,且标本号一致。但DMSO细胞组CPE出现时间比对照组提前约 9~ 12d。结论 DMSO对HCMV初次分离的阳性结果没影响 ,但可使HCMV特征性CPE的出现得以提前 ,加快了临床标本中HCMV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亚砜 巨细胞病毒 分离 实验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酶链反应和病毒分离检测巨细胞病毒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郭永建 戴赓孙 +3 位作者 苏东辉 黄妙辉 吴丽瑟 何爱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0-22,共3页
92名住院患儿病毒分离、常规PCR、热启动PCR、碘化钠抽提结合热启动PCR的CMV检出率分别为61%、28%、39%和48%。与病毒分离止较,常规PCR、热启动PCR、碘化钠抽提结合热启动PCR检测极低拷贝数CMVDNA的敏感性分别为8%、36%和64%。... 92名住院患儿病毒分离、常规PCR、热启动PCR、碘化钠抽提结合热启动PCR的CMV检出率分别为61%、28%、39%和48%。与病毒分离止较,常规PCR、热启动PCR、碘化钠抽提结合热启动PCR检测极低拷贝数CMVDNA的敏感性分别为8%、36%和64%。从而显示碘化钠抽提结合热启动PCR,敏感性高,简便快速,4h内可判定结果,颇具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病毒分离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性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崔寰 陈伟 +4 位作者 夏俊保 刘倩 黄维 李迎伟 王明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索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毒分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CMVUL54基因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HCMVpp65抗原的方法,对49份SLE患者血白细胞标本进行HCMV分离鉴定,并结... 目的探索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毒分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HCMVUL54基因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HCMVpp65抗原的方法,对49份SLE患者血白细胞标本进行HCMV分离鉴定,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CMV感染与SLE病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49份SLE患者血白细胞标本中,HCMV病毒分离后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的有3份,经PCR和IFA联合检测鉴定阳性的有12份,阳性率为2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E活动期患者的HCMV感染率为38.5%,显著高于SLE非活动期患者8.7%的HCMV感染率(OR=8.7,95%CI:1.4~53.3,P=0.019)。结论HCMV感染与SLE病情活动呈现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病毒 巨细胞病毒/分离和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蚀斑实验条件的优化及在抗病毒物质活性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俊玲 王明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蚀斑形成实验最适工作条件,建立稳定易行的HCMV蚀斑技术,用于HC-MV的定量测定及体外抗病毒物质活性测定的研究。方法HCMV病毒悬液接种至人胚成纤维细胞(HF)单层,37℃吸附1h,分别用含0.463‰、0.925‰NaHCO3...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蚀斑形成实验最适工作条件,建立稳定易行的HCMV蚀斑技术,用于HC-MV的定量测定及体外抗病毒物质活性测定的研究。方法HCMV病毒悬液接种至人胚成纤维细胞(HF)单层,37℃吸附1h,分别用含0.463‰、0.925‰NaHCO3及0.5%、1%DMSO琼脂糖覆盖,1周后加盖第2层;2周后用0.5%结晶紫染色5min,计数、计算pfu/ml,采用PCR法对蚀斑培养物进行鉴定;分别用患者血清及HCMVAD169株兔免疫血清进行蚀斑抑制实验,计算中和抗体滴度;蚀斑减少实验测定不同浓度更昔洛韦(GCV)的抗HCMV活性。结果HCMV对照孔在5d出斑,蚀斑为圆形、实心、不透明状;两种浓度NaHCO3对蚀斑形成数量、大小有明显影响且病毒滴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含0.463‰NaHCO3培养孔内,出斑时间提前至3d;但不同浓度的DMSO对蚀斑数量、大小以及病毒滴度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HCMV患者血清及HCMVAD169株兔免疫血清均可以抑制蚀斑形成。利用蚀斑减少实验测定GCV抗HCMV活性,可在7d内获得结果。结论HCMV蚀斑形成实验条件经优化后,可以方便稳定地对HCMV进行定量测定以及抗病毒活性物质的筛选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分离和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母乳喂养
7
作者 吴佩英 吕绳敏 +3 位作者 刘兰青 刘春复 陈淑荣 阮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45-147,149,共4页
采集儿童保健门诊1个月~1岁健康婴儿尿及其母乳共105对进行病毒分离。分离结果:正常母乳巨细胞病毒阳性率为16.2%,婴儿尿巨细胞病毒阳性率为21.9%,感染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率为41.1%,明显高于非感染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率18.2%,可见感染... 采集儿童保健门诊1个月~1岁健康婴儿尿及其母乳共105对进行病毒分离。分离结果:正常母乳巨细胞病毒阳性率为16.2%,婴儿尿巨细胞病毒阳性率为21.9%,感染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率为41.1%,明显高于非感染母乳喂养的婴儿感染率18.2%,可见感染母乳是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婴儿 母乳 病毒分离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与原位杂交检测早期培养细胞中巨细胞病毒的比较(文摘)
8
作者 J.T.McCLintock 赵洪礼 汪美先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4期61-61,共1页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人群(如AIDS病人,化疗患者和新生儿等)日益增多.追切需要一种快速敏感检测诊断CMV的方法。目前,检验诊断CMV的方法有: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和分离培养病毒,观察CPE的出现等。本文详细地比较了4种检测早...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人群(如AIDS病人,化疗患者和新生儿等)日益增多.追切需要一种快速敏感检测诊断CMV的方法。目前,检验诊断CMV的方法有: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和分离培养病毒,观察CPE的出现等。本文详细地比较了4种检测早期培养细胞CMV诊断方法。这4种方法是(1)直接McAb荧光染色法(DFA);(2)间接McAb荧光染色法(IFA);(3)生物素标记DNA探针的原位杂交及(4)辣根过氧化物酶直接标记DNA(HRP—DNA)探针的原位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细胞 原位杂交检测 单克隆抗体 巨细胞病毒(CMV) 辣根过氧化物酶 荧光染色法 文摘 AIDS病人 McAb 免疫荧光法 DNA探针 生物素标记 感染人群 化疗患者 分离培养 早期抗原 检验诊断 诊断方法 直接标记 新生儿 C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晨尿HCMV病毒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8
9
作者 洪永锋 吴建贤 +4 位作者 李红 王斌 胡勇 高荣宝 王明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9-441,共3页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关系。方法50例NLBP患者为病例组,与之年龄、性别相仿的36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各研究对象取2ml空腹中段晨尿接种至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培养,观察HCMV特异性细胞病变效应(CPE)...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关系。方法50例NLBP患者为病例组,与之年龄、性别相仿的36例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各研究对象取2ml空腹中段晨尿接种至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培养,观察HCMV特异性细胞病变效应(CPE);培养物均经PCR检测HCMV UL83DNA。结果NLBP组中HCMV CPE阳性9例,健康对照组均阴性。培养物中,CPE阳、阴性的PCR分别为阳、阴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44,P=0.02)。结论HCMV感染可能是NLBP的病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痛 巨细胞病毒/分离和提纯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对虾分离纯化的一种杆状病毒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石拓 孔杰 +3 位作者 包振民 梁兴明 刘萍 王崇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0-64,T001,共6页
从患病和濒死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头胸部分离提纯出一种杆状病毒,同时经对病虾的鳃、胃和中肠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亦在上述组织的细胞核内发现大小相同、形态一致的大量杆状病毒粒子。成簇的病毒... 从患病和濒死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头胸部分离提纯出一种杆状病毒,同时经对病虾的鳃、胃和中肠组织进行超薄切片及电镜观察,亦在上述组织的细胞核内发现大小相同、形态一致的大量杆状病毒粒子。成簇的病毒粒子主要在核内装配,并导致细胞结构的病变。病毒粒子大小约为320~400nm×100~130nm,两端钝圆,中部膨大,有囊膜,分内外两后,核衣壳大小为250~300nm×70~100nm。细胞内未观察到有核型多角体或颗粒体类包涵体存在。根据病毒学分类原则,该病毒应属于杆状病毒属无包涵体杆状病毒亚群,即杆状病毒C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杆状病毒 分离提纯 电镜观察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安地区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分离鉴定与临床表现 被引量:9
11
作者 常宏伟 汤仁树 +4 位作者 陈伟 俞海洋 范玉珍 李朝阳 王明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对六安地区手足口病流行区患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该病流行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中和实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特异性扩增进行鉴定,同时对肠道病毒71... 目的对六安地区手足口病流行区患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该病流行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中和实验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特异性扩增进行鉴定,同时对肠道病毒71型(EV71)抗原决定簇部位VP1区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14份咽拭子和8份疱疹液标本中分离得到6株病毒,经中和实验、RT-PCR及VP1片段检测与测序证实为EV71型,与BrCr-ts株、台湾分离株、深圳分离株一致性分别为98%、84%和83%。结论该流行区2008年爆发的手足口病病原体为EV7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病毒 肠道病毒/分离和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上一种球状病毒分离物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席德慧 向本春 +3 位作者 马莉 楚敏 曾幼玲 刘升学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87-89,共3页
由田间自然感病的甜菜黑色焦枯病株、坏死黄脉型病株及无明显症状的甜菜上分离到一种球状病毒。病毒呈二十面体 ,直径约 2 5nm ,有空心和实心 2种粒子 ,具有分子量为 2 4 7kd的外壳蛋白和长度分别为 3 8kb、1 4kb、1 1kb的 3个双链RNA... 由田间自然感病的甜菜黑色焦枯病株、坏死黄脉型病株及无明显症状的甜菜上分离到一种球状病毒。病毒呈二十面体 ,直径约 2 5nm ,有空心和实心 2种粒子 ,具有分子量为 2 4 7kd的外壳蛋白和长度分别为 3 8kb、1 4kb、1 1kb的 3个双链RNA组分。该病毒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侵染性 ,蚜虫不能传毒 ,土壤诱发可传播 ,易通过汁液摩擦接种侵染多种植物 ;但回接甜菜只偶尔出现个别褪绿斑或不规则褪绿斑 ,并不表现田间症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球状病毒 生物学特征 生化特性 病毒分离 病毒提纯 黑色焦枯病 坏死黄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鸡IBDV中分离和提纯ds RNA
13
作者 秦春圃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鸡IBDV 分离 提纯 DSRNA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AE52离子交换层析法提纯禽腺病毒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姚仕华 杨亚芬 《贵州畜牧兽医》 2004年第3期6-7,共2页
鸡产蛋下降综合症Egg Drop Syhdrom-1976, EDS)是禽腺病毒感染蛋鸡和种母鸡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使鸡群产蛋量下降10%~30%,甚至高达41%,蛋壳异常,蛋体畸形,产软壳蛋、薄壳蛋、粗壳蛋,使蛋的破损率增大,品质低劣,是目前引起产蛋下降的... 鸡产蛋下降综合症Egg Drop Syhdrom-1976, EDS)是禽腺病毒感染蛋鸡和种母鸡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使鸡群产蛋量下降10%~30%,甚至高达41%,蛋壳异常,蛋体畸形,产软壳蛋、薄壳蛋、粗壳蛋,使蛋的破损率增大,品质低劣,是目前引起产蛋下降的主要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 DEAE52离子交换层析法 分离 提纯 产蛋下降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亚型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蒋汉梁 张甦 +3 位作者 周林福 陈峰 朱海红 陈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研究湖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悬浮芯片技术对720例湖州地区妇女宫颈分泌物或脱落细胞进行18种高危型HPV和8种低危型HPV检测。结果:720例患者中HPV感染183例,占25.42%。单一感染... 目的:研究湖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悬浮芯片技术对720例湖州地区妇女宫颈分泌物或脱落细胞进行18种高危型HPV和8种低危型HPV检测。结果:720例患者中HPV感染183例,占25.42%。单一感染135例,占18.75%;双重感染33例,占4.58%;三重以上感染15例,占2.08%。183例阳性标本主要为高危型HPV 16、58型,低危型HPV 11、6型。结论:湖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率为25.42%,并明确了HPV 16、HPV 58为该地区宫颈病变组织中HPV主要的流行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分离和提纯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基因型 宫颈疾病/病毒 悬浮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徐成康 梅卓贤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筛查及追踪,找出高危因素,确定筛查及追踪对象,进一步提高防癌效果。方法:联合采用PCR等方法对307例门诊妇女宫颈进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检测。对假定的高危因素进行相... 目的:通过对宫颈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筛查及追踪,找出高危因素,确定筛查及追踪对象,进一步提高防癌效果。方法:联合采用PCR等方法对307例门诊妇女宫颈进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检测。对假定的高危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对HPV中的6/11型和16/18型两组型别进行检测,对比两组型别感染者在细胞学及病理组织学方面的结果及追踪后的变化。结果:在外阴疣、宫颈糜烂、妊娠及年龄较轻的妇女中,宫颈HPV感染率较高;以HPV16/18型感染与癌前病变及癌关系密切。结论:提示要着重检测具有外阴疣、宫颈糜烂及妊娠妇女的宫颈HPV感染状况并以16/18型阳性者作为追踪对象,如能与目前常用的细胞学普查措施配合可更有效地防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分离 提纯 病因学 宫颈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免疫球蛋白的制备工艺研究及质量监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六金 贾满民 +4 位作者 李成 陈慧茹 押宗保 吴耀南 赵永康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2年第6期29-31,共3页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Feline pauleukopinia virus,FPV)同义名为猫细小病毒 ,猫传染性肠炎病毒 ,猫瘟病毒 [1 ]。以下简称“猫瘟病毒”。该病是猫的一种急性 /致死性白细胞减少。我国许多省市区均有发生本病流行的的报道。 1985年南...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 (Feline pauleukopinia virus,FPV)同义名为猫细小病毒 ,猫传染性肠炎病毒 ,猫瘟病毒 [1 ]。以下简称“猫瘟病毒”。该病是猫的一种急性 /致死性白细胞减少。我国许多省市区均有发生本病流行的的报道。 1985年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从病体内分离病毒成功 [3]。在自然条件下 ,猫瘟病毒除感染猫外 ,还侵害虎、豹、狮、熊猫、鼬等动物 ,发病和死亡率较高 [1、6 ]。在疫苗接种方面 ,对本病能产生一定效果 ,但由于诸多原因 ,该病发生和流行仍呈上升势头 ,迄今国内外尚未见到较理想的有效治疗药物。有鉴于此 ,我们因地制宜 ,选用陕西关中富有的特产大型毛驴作为免疫动物 [5] ,研制出用于预防和治疗猫瘟病毒性肠炎的有效药物—抗猫瘟免疫球蛋白 (Ig G)生物制剂 ,经过五年反复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猫泛白细胞 减少症 免疫球蛋白 制备工艺 质量监控 家畜免疫 猫细小病毒弱株 免疫关中毛驴 分离血浆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纯CVB1的方法学改进和CVB1的灭活
18
作者 陈国俊 刘焯霖 +3 位作者 张成 陈元 方丹云 吴金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沉淀和蔗糖梯度离心法提纯柯萨奇病毒B1(CVB1) 的效率,并采用β丙内酯(BPL) 将其灭活,观察BPL的灭活效果。方法:①聚乙二醇沉淀法将病毒悬液初步浓缩;②在10% ~50% ( m / V) 蔗糖...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沉淀和蔗糖梯度离心法提纯柯萨奇病毒B1(CVB1) 的效率,并采用β丙内酯(BPL) 将其灭活,观察BPL的灭活效果。方法:①聚乙二醇沉淀法将病毒悬液初步浓缩;②在10% ~50% ( m / V) 蔗糖梯度中上样,低温超速离心;③电镜观察并做病毒活性测定;④BPL对病毒进行灭活,测定残存毒力。结果:①病毒在50% ( m / V) 蔗糖处有一吸收峰,并被电镜证实;②BPL灭活病毒彻底,灭活后病毒稀释102 ~1010 倍接种细胞未见病变。结论:CVB1 经聚乙二醇沉淀和蔗糖梯度超速离心后收获率高,BPL灭活彻底,保证了进一步实验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组/分离和提纯 丙内酯 离心法 梯密度 病毒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圆病毒(SRV)的分类、特性鉴定
19
作者 李秉鸿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0年第12期21-22,共2页
美国Dhio州立大学的M.Yu等对感染肠炎和死亡综合征(DEMS)的雏火鸡的肠道样品中分离和鉴定到一种小圆病毒(SRV)作进一步特性研究。在火鸡胚胎中繁殖SRV,并用级差离心和等密度离心将病毒提纯,观察到SRV的大小为直径30—32nm。
关键词 序列分析 等密度离心 RNA基因组 星状病毒 分离和鉴定 病毒提纯 病毒 特性研究 雏火鸡 州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戊型肝炎研究 被引量:113
20
作者 庄辉 毕胜利 +4 位作者 王佑春 李凡 朱万孚 朱永红 李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4-439,共6页
An epidemic of hepatitis in the south part of Xinjiang Uighur Autonomous Reg ion during 1986-1988, and 2 548 acute sporadic hepatitis cases from 17 cities of Ch i na were studied. The disease had following clinical an... An epidemic of hepatitis in the south part of Xinjiang Uighur Autonomous Reg ion during 1986-1988, and 2 548 acute sporadic hepatitis cases from 17 cities of Ch i na were studied. The disease had following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 acte ristics: 86.4% cases occurred in the age group of 20-59 years; with male prepon d erance and autumn-winter excess; 75% patients had a history of contact with hep a titis cases, and / or eating out or drinking unboiled water; clinical features w ere s imilar to hepatitis A, with a higher fatality rate, especially in pregnant women (up to 21%). Two strains of hepatitis E virus (HEV) isolated from Xinjiang were completely seq uenced by dideoxy chain termina tion method, with nucleotide homology of 93.5% and 94.5% with Burma strain (geno type 1), 75.7% and 75.9% with Mexico strain (genotype 2), 73.7% and 74.2 % with American strain (genotype 3), respectively. It suggests that these two st rains belong to genotype 1. The partial sequencing of open reading frame (ORF)2 region of 98 HEV isol ates from 19 cities of China revealed that 62 of them (63.3%) shared the same ge notype with Burma and Xinjiang strains, and 36 (36.7%) isolates were of genotype 4. One of the 36 strains was completely sequenced, with nucleotide identity of 75% with Burma strain, 74.5% with Mexico strain and 75.3% with American strain , respectively. Sera collected from 419 pigs, 190 cattle and 316 goats from var ious regions of China were detected for anti-HEV antibodies and HEV RNA using a n in-house enzyme immunoassay (EIA) and reverse transcriptase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 action (RT-nPCR) with primers from ORF 2. The mean positivity rates of anti-HEV antibody for pigs and cattle were 78.8% and 6. 3%, respectively, but none of the goat sera was anti-HEV positive. The PCR product s (nt 6007- 6354) of 5 HEV RNA positive sera were sequenced and compared to othe r HEV sequences in the nucleotide databases. The five sequences shared 74%-79%, 73%-74%, 73%-78%, and 83%-99% identity to HEV genotypes 1,2,3 and 4, respe c tively. An enzyme immunoassay (EIA) and Western immunobloting (WB) for detection of anti-HEV and a reverse transcriptase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nPCR) of HEV RNA were developed. The anti-HEV EIA kit was approved by the State Drug Administration, China.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HEV was established in rhe sus monkeys (Macaca mulatta). The animal studies on HEV cDNA vaccine and recombi nant vaccine showed that 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 HEV was induced in mice after inoculation of the HEV RNA vaccine, and the HEV recombinant vaccine provid ed a protection from HEV infection in Rhesus monke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 分离 提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